1、你是上司的人,上司卻不一定是你的人,這層意思一定要明白。
當一個上司對你說,你是他的人時,心里一定要清楚,上司并不是你的人。
你是他的,他是他自己的。
在潛伏里,馬奎曾經(jīng)是毛人鳳的侍衛(wèi),按說有此大靠山該有恃無恐才對。但馬奎一出事情,毛人鳳立刻就躲了。
當你的事情與上司的利益有沖突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出賣你。
無論何時都要記住,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別相信上司故作親近的話,那隨時都會是陷阱。
2、上司說他對你很放心,事實可能正好相反。
站長經(jīng)常對余則成說,我對你很放心??墒聦嵣希鹃L對余則成的試探調(diào)查從沒停過。
如果上司真的對你放心,他根本不用經(jīng)常提及。
真正的信任,是通過行動表現(xiàn)的。當上司愿意把害人的事情,把職場斗爭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現(xiàn)。
而上司口頭說對你放心,則反而要當心了,很可能你做了什么,讓上司產(chǎn)生你不忠的懷疑。
3、站在上司立場上想問題,站在自己立場上辦事情。
當上司相信你,讓你做一些事情時,心里必須要有本帳,別傻兮兮的什么都做。
你要站在上司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了解上司為什么要做,能達到什么目的。然后再以自己的立場抉擇,有些做,有些推脫。
就算是象余則成這樣看似對站長忠心耿耿的人,也不是什么都會做的。
選擇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去做,不符合利益的想法推搪。
用做了的事情取悅上司,而不做的事情則讓上司知道,你已經(jīng)完全盡力了。
4、上司突然垮臺,不要驚慌,獨自完成任務,然后借此再找到新的靠山。
《潛伏》里,余則成和呂宗芳被派去南京刺殺叛徒。而呂宗芳突然犧牲,余則成并沒有慌張,反而獨立完成任務,成為軍統(tǒng)大功臣,完成了事業(yè)轉(zhuǎn)折。
在職場里,經(jīng)常發(fā)生上司突然垮臺的事情。
如果你不幸遇見,千萬別驚慌,獨自完成手上的工作,而且要做的漂亮精彩。
而這就是你將來安身立命的資本,你可以借此找到新的靠山。
還是那句話,必須要讓自己有價值,這比有人罩著你還重要。
5、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
余則成并非總是聰明的,他與黨組織相比就是弱者。余則成不懂得“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這個道理,所以他從一開始做潛伏工作,一直到大陸解放后還必須做下去。
甚至與翠平生離死別,沒有得到個人最佳結(jié)局。
“做事做的好,干活干到老”和“讓自己有價值”這兩句話間并沒有矛盾。
價值是體現(xiàn)在關鍵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地方才要突然爆發(fā)的。而無關痛癢時,尤其是做些沒功勞只有苦勞的活,別做太好。
永遠干得好,就會一直干下去。若讓人覺得,你只有做庸碌工作的才能,就算干到累死,你也沒有爬上去的那一天。
6、一定要有缺點。
在職場,一定要有缺點。即使象余則成這樣,也并非完美,他會故意暴露一些缺點給人看,譬如感情,譬如貪財?shù)取?/span>
一個完美而毫無缺點的人,為遭人嫉恨,會被人敬而遠之。如果連上司都對你敬而遠之,那職場之路就危險了。
所以聰明人會故意暴露些缺點,尤其是無關痛癢的缺點,讓上司以為他能拿捏住你,那才是最安全的境地。
但缺點絕不可致命,卻不能是你真正的短處,只可以是風花雪月時談起的余興節(jié)目,和人套近乎有余,想以此要挾則沒門。
7、高你半級的人,往往是最危險的,同級則是天然敵人。
如果已經(jīng)有一官半職,那對這句一定感同身受。
象余則成那樣,比他高半級的馬奎、陸橋山甚至李涯都十分危險,處處拿他當假想敵。
因為高你半級的人會有危機感,怕你隨時都可能與他們平起平坐,所以有機會他們就會打擊你。而不管高半級還是一級,都是上司,他們給你穿小鞋就危險萬分了。
而同級的人是必然的敵人,只要你們的上司不是傻瓜,就一定會挑撥手下爭斗。
這是中國五千年來的帝王術,是國粹。
8、十句里要有九句真話,這樣說一句假話才有人信。
這是《潛伏》里很明顯的情景。余則成說話并不總是假的,反倒有九句是真話。正是這樣,他才能得到站長的信任,以致于連去臺灣都要帶著他。
職場中,九真一假也是最佳法則。一個滿嘴跑火車的人是得不到上司信任的,只有忠心耿耿,幾乎不說謊的人,才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騙到所有人。
你要當老實人,老實人才能取信于人,沒有別人的信任就沒有關鍵時的謊言。
說謊只需要在最最關鍵的時刻,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過。
9、把每個慌話都當成性命攸關,這樣說謊就不會內(nèi)疚。
職場上很關鍵的難關,就是怎么過自己心理關口。有些人天生不會說謊,一說謊就內(nèi)疚。
這時候,就需要想起你的大志了。當一個人有志向,有理想,有信仰的時候,他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余則成為了完成任務說過謊,殺過人,也做過很多壞事。這完全因為他有信仰在支撐,所以并不會內(nèi)疚。
而你也要記住,每個謊言都可能是性命攸關,如果過不了自己的心,就可能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這么想了,你還會內(nèi)疚么?
10、每個人都站在惡的那一面,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善。
最后講一句關于理想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有利于自己理想的則是善,不利于別人理想的則是惡。
因人們各有各的立場,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別人眼里,你必然站在惡的那面。
你永遠都是自己的善,別人的惡。
但怎么樣才是真正的大善,怎么樣才是大惡呢?
為實現(xiàn)理想說一句謊,這是惡,但不是大惡。
而如果你的理想是毀滅世界,那才是大惡。
譬如你以事業(yè)紅火,同事幸福為理想,那么就算為這個理想做了壞事,也不過小惡。
行大善而為小惡,歷來被圣人們不齒。
可圣人自己也這么做。如此的圣人可以從孔子、孟子、王陽明一直排到更近更近。
儒教里有知行合一的法門,就是要你明白,只要理想大善,便可無所不為。
然而,你必須真的確信自己的志向是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