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沒有亂花錢,但每月的薪水幾乎都是剛好用完!我也想省錢,但是每天叫我少喝一杯拿鐵,實在太委屈!什么東西都在漲,只有我的薪水沒有漲!……如果這也是你的感受,你就必須學習理財新技能了。
在物價高漲的社會,每個人都知道,「要理財,先要有財可理」,也焦慮著,如何去找出這筆「財」。但多數(shù)人想的都是,努力爭取加薪,或者投資股票賺一筆,卻很少人在乎眼前的「一百元」。 100元可以來一個完美約會!2瓶礦泉水(18×2=36元)+1包巧克力(25元)+ 1顆文旦(39元)+ 秋高氣爽的仁愛路4段(免費)。光想怎么用它,就創(chuàng)造了意義。(作家 王文華) 因為你懷疑:一百元有什么用?但一百元,在有錢人眼中,有著巨大威力;窮人卻反而看不起一百元。 如果你知道,每天省下一杯一百五十元的咖啡,或者少搭一趟出租車,三十年后,你就能擁有一千萬元,這樣,你還會看不起一百元嗎?如果你每天省下一百五十元,每個月固定投資基金五千元,只要年報酬率達10%。這筆小錢,三十年后就能讓你晉升千萬富翁之列。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復利!」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因此,有錢人連一塊錢都要管理,并且讓那一塊錢在未來賺更多的錢。
入門第二課:花一元要有三元的效益
周六午后,臺北敦化南路上。年薪近千萬的遠東商銀個人金融事業(yè)群副總經理喻芝 蘭 ,她的先生是前臺大校長孫震之子,她富有,但用錢理智得驚人。 下屬結婚要送花,日薪上萬元的她,會親自走到花店反復琢磨,把玫瑰花之間的距離放大,創(chuàng)造出一個比人還高的花座,讓五千元的預算,看起來像是上萬元手筆。因為,這次要做的是「面子」。因此,要讓花出去的錢,盡所能的把面子做大。 一塊錢,要發(fā)揮三塊錢的效益。這樣精算,豈不麻煩?「不,這樣讓你能把資源放在真的喜愛的地方,」省下來的錢,她可以用來買一張三千元的音樂會票,毫不心疼。她深信一句話:「管理金錢,反而會增加你的自由?!?/p>
入門第三課:懂得儲蓄未來財
喻芝 蘭 自己有一套「三二一」法則,這套法則的重點是:不花掉未來的財富。她將收入分成:三份現(xiàn)在,二份未來,一份自己。每個月,她先扣掉「未來」的兩等份后,才開始支配其余四等份,沒花完的就繼續(xù)移入「未來」的帳戶。所謂的「現(xiàn)在三份」是指生活所需花費;「未來兩份」則是儲蓄將來所需,如退休基金;「自己一份」是充實自己基金,買書與上課都包含在內。 「越年輕,越不能省,假如扣掉生活費后,真的沒剩多少,干脆全拿去學東西,」喻芝 蘭 就是靠自我充實基金,在當授信部門主管的時候,去上基金經理人研習班,建立了廣大的顧問人脈群。當她任職遠傳時,上了購并相關課程,兩年后當遠傳購并和信時派上用場。 「如果是把收入減掉支出,才去做儲蓄,你可能在花未來的錢而不自知。」中華民國財金智能教育推廣協(xié)會秘書長陳琬惠說。
入門第四課:分清「想要」和「必要」
「你的錢,只需要花在帶得走的東西上!」全聯(lián)董事長林敏雄(穿西裝者)靠此信念,創(chuàng)造了通路奇跡。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擁有五百二十億美元身價,卻不愿意花錢買套昂貴的西裝,不是他吝嗇,而是「穿在我身上看來很廉價,那就沒有價值,」他說:「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得到的?!苟脜^(qū)分它,不盲目被價格所引導,是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有錢基因。而這也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差別:能否洞悉自我的欲望。 所謂的「想要」是指:我想感覺好,讓別人仰慕。所以我買跑車或是名牌皮包?!副匾箘t指,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居所、子女教育、退休養(yǎng)老金等。 當你區(qū)分出欲望的種類后,還要將自己的欲望排列出優(yōu)先級,才能照著順序聰明花錢。但很多人連第一個步驟的區(qū)分都不會。
最后一堂課:養(yǎng)成管理金錢的習慣 珍惜一百元的力量、有儲蓄未來財?shù)母拍?、區(qū)分出欲望的類別后,就要開始計算成本效益,做出抉擇,然后「反復練習」,這是要成為有錢人,最后一個步驟。 比如說。你現(xiàn)在計畫買一輛七十萬元的車。但你是否算過,十年下來,停車費、油錢等支出約一百三十五萬元。如果你不買車,把錢拿去投資報酬率約一二%的基金,然后以七千元獲利搭出租車。十年后,你仍握有七十萬元的正資產,還省下停車、養(yǎng)車的心力支出。 算下來,你為車子付出的機會成本超過兩百萬元。但人是習慣的動物,多數(shù)人嫌計算很煩,而敗在「習慣」這一關。然而要牢記:管理金錢的習慣,遠比你擁有的錢財數(shù)目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