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是什么意思呢?
小寶媽 問: 林子老師 答:
小寶媽媽的問題將孩子推到了“被告席”上,而我想說的是“孩子是無辜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是以家長為中心,家長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3歲的孩子剛剛過了他們的 “心理胚胎期”,進入“個性形成期”。這意味著孩子開始意識到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個性的心理特征,有了記憶、理解和思維的能力。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是很有科學性的。3歲孩子的性格特征,行為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成人后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孩子這個時期最愛探索,他們習慣靠手等感官去重復學習、完善自我,表現(xiàn)特征就是東摸摸、西碰碰,而中國父母最害怕的就是這點,在不知不覺中束縛了孩子的手腳。所以當孩子的自我建設得不到滿足時,就會變得愛發(fā)脾氣、破壞、逆反或者恐懼等。這時就需要家長轉(zhuǎn)變育兒觀念,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需求,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給孩子空間。 TLR海洋科普樂園位于北京海洋館鯨豚灣,這使得我有幸可以經(jīng)??匆姾k鄫寢寧е?個多月大的海豚寶寶嬉戲、學習。海豚也學習?是啊,小海豚總是和媽媽一起練習游泳,時而靠著媽媽的腰部潛泳、時而隨著媽媽波浪式的滑行、時而浮出水面和媽媽一起仰泳,母子動作是那么的和諧一致。如果動物也能參加奧運會的話,它們一定能贏得親子花樣游泳冠軍。海豚媽媽在教海豚寶寶玩水、吃魚的同時,也教授海豚寶寶如何獨立。像海豚媽媽那樣教育您的孩子吧,當您感到頭疼的時候,來拜訪一下海豚媽媽,也許你也會悟出育兒的真諦。 欣欣媽 問: 林子老師 答: 麗麗媽 問
林子老師 答 選擇是什么? 選擇是一堵防火墻,能把大量的垃圾信息加以限制、過濾,取其精華、剔其糟粕。每選擇一次,孩子的智力就進步一次;每進步一次,孩子就更快樂、自信一些。 抑制選擇的弊端 抑制孩子的選擇就是抑制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家長須重視孩子的“選擇”在沒有得到滿足時所做出的發(fā)泄,并加以糾正和安慰。切忌不理不睬或橫加指責,不當?shù)奶幚矸绞綍购⒆拥男愿褡兊酶≡辍⒁着?,甚至對大人懷恨在心,久久不能釋懷。家長的好意有時就是對孩子無意識的壓抑,而一份被扭曲了選擇的不滿和痛苦將會像烙印一樣永遠印在孩子的心里。 怎樣培養(yǎng)孩子選擇的能力? 首先還是從生活實踐,衣食住行開始。如給寶寶穿衣服前,拿出兩套衣服問寶寶:“你是愿意穿這件紅色的,還是這件藍色的呢?”之所以只拿兩套是根據(jù)孩子的智力,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孩子更清晰的去分析,依此類推。其次,如果給了孩子選擇的機會,就讓孩子盡情去享受他的選擇,不管這個選擇是對是錯。希望家長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通過細節(jié)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丁丁媽 問
我的孩子今年三歲了,他特別調(diào)皮,在家里總是爬上爬下的,怎么跟他講道理他都不聽,把我和孩子爸爸每天折騰得團團轉(zhuǎn)。林子老師,孩子這樣是正常的嗎?我們應該怎么辦才好呢? ………………………………………………………………………………………………… 林子老師 答 我常聽到家長發(fā)愁,說孩子太調(diào)皮搗蛋了,不知道拿他們怎么辦才好。其實,兒童在這個年齡段表現(xiàn)出的活潑好動都是正常的,丁丁媽請不要太擔心。在對待這類精力過剩的孩子時,家長應該首先接受孩子的活潑本性,然后引導孩子作出符合他們年齡的動作。 去年九月新學期伊始的時候,我在加拿大TLR的培訓學校里迎來了一個印度小男孩。這個小朋友年齡不到三歲,一雙眼睛又大又亮的,看起來特別伶俐可愛。第一天報到的時候,班里其他新來的小朋友都怯生生的,還有的眼淚汪汪地要找媽媽,只有他一點也不怕生的樣子,四處蹦來跳去爬上爬下的。開學幾天以后,他的活潑勁兒更是有增無減,不是爬到桌子上不下來,就是鉆到桌子底下不出來,這個精力過剩的“小搗蛋”讓老師們傷足了腦筋。 直到有一天,當我拿出螺絲、錘子、板子這些給實踐工具時,我發(fā)現(xiàn)他對此似乎很感興趣。于是,我在他面前坐下,耐心地為他演示將螺絲釘在板子上的動作。他看到我這么做之后,便也坐了下來,小心翼翼地模仿起我的動作,在板上“叮叮”敲了起來。這是開學一個多星期以來,他第一次安靜地坐下來專注于一件事。他敲得那么認真,足足“工作”了二十分鐘之久——這一時間早超出了他那個年紀能達到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后來給孩子的家長說起此事,他們都不敢相信呢。 丁丁媽,從我講的這個故事中,你是不是也受到了一些啟發(fā)呢?我的建議是,不妨在你們的家庭生活中,也多挖掘一些可由親子共做的生活實踐,這樣既不會違背孩子活潑的天性,又能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和專注,更能讓你和孩子間的感情變得更親密,從而達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綿綿媽 問
林子老師,你好。我家女兒今年三歲多了,她平時特別靜,從來不亂哭亂鬧,也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出去玩。我和她爸爸最初挺高興的,覺得女孩子文靜一些好;但最近聽朋友說可能是自閉癥,這可把我們嚇壞了。林子老師,你看孩子這種情況正常嗎?會是自閉癥嗎?我們真的很擔心。 …………………………………………………………………………………………. 林子老師 答 綿綿媽媽,你好。首先,我想對你提到的自閉癥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兒童自閉癥并不是一種對兒童行為的定義,而是指發(fā)生于兒童早期的一種涉及知覺、情感、語言、思維、動作、行為等方面的發(fā)育障礙,其診斷、判定和治療是一個非??茖W嚴謹?shù)膹碗s過程,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擔心,建議你帶孩子去專門醫(yī)院進行檢查;我并不能單憑你的簡單描述來判斷孩子是否患有自閉癥。 但根據(jù)你的敘述,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如:孩子過于喜歡獨處。一般來說,三四歲的孩子會很喜歡和小朋友接觸,若對小朋友沒有興趣,則表示她在人際關(guān)系上存在一定障礙。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同外界接觸,慢慢打開她的世界。 我的班上也曾經(jīng)有一個小女孩緹緹,沉默寡言,誰來和她說話都不理,讓家長非常著急。多方努力無效后,我做了一個嘗試——讓動物取代同齡人來和她交流。起先,當我牽來一只白色的牧羊犬放在她身邊時,她對其不理不睬;但當牧羊犬溫柔地趴在她身邊一下一下蹭她身子的時候,變化發(fā)生了,緹緹開始轉(zhuǎn)過頭觀察牧羊犬,像在琢磨它的來意;而當半小時后大狗用下巴輕輕摩挲她胳膊的時候,她也猶豫著伸出手,嘗試去撫摸大狗的毛,眼神中的防備被好奇所取代。這樣與牧羊犬這樣交流過幾次后,她已能帶著笑意與它互動嬉戲了,更重要的是,當有小朋友和她交流時,她也不再抗拒,并會抬頭與之進行眼神交流。這是她克服人際關(guān)系障礙過程中的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令我和她父母都很激動。 緹緹之所以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在內(nèi)向孩子心里,有著比其他孩子更高的警惕性和更少的安全感,溫順的動物能緩解孩子內(nèi)心的緊張,使他能更勇敢地和外界接觸。同理,開闊的自然環(huán)境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當孩子遇到交流障礙的時候,家長除了耐心積極地教育引導外,也不妨帶他去大自然中走走看看,和小動物一起互動玩耍,說不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興興媽媽 問:
我家興興今年4歲了,看起來就比別人家孩子活潑機靈。我覺得孩子這么聰明,就給他報了英語班和鋼琴班,也希望他平時能多學習、多練習??墒菍殞毭刻旎丶铱偛缓煤脤W習,老惦記著出去玩,這我感到很失望。有朋友勸我說別讓孩子學太多,但我總覺得多學點東西沒有壞處。興興現(xiàn)在又在哭著鬧著不練琴了,唉,我該怎么辦才好呢? …………………………………………………………………………………………. 林子老師 答: 興興媽媽,您好。閱讀了您的來信,我能體會到您的一片苦心,您之所以幫孩子報了課外班、督促他學習,是不愿讓孩子的聰明天分被浪費,害怕他輸在起跑線上。然而,“多學點東西”真的益處多多嗎?其實未必。 對于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他們的大腦在幼年階段都尚未得到完全的發(fā)育,因此,長時間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從長遠來看,過早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對學習懷有恐懼和抵觸情緒,不僅不利于他們今后在學齡期的學習,還可能會使家長與孩子之間原本和諧親密的關(guān)系受到影響。此外,孩子在幼兒時期,愛好往往還尚未顯露,這時若家長僅憑自己的意愿為其指定“興趣”并強迫其學習,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從您的講述中,我發(fā)現(xiàn)您對孩子“喜歡玩”這一點感到焦慮,潛意識里將其等同于孩子的“不上進”。殊不知在幼兒階段,邊玩邊學正是孩子發(fā)展智力、開發(fā)潛能的最好途徑。國外現(xiàn)在很流行“自然教育法”,其核心便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游戲等回歸自然,讓孩子在自然中得到成長。大自然中四季更迭、氣候變化、生命不息是幼兒最直接的啟蒙良師,自然中美好的事物都能有效刺激幼兒的感官,激發(fā)他們的認知。通過觀察兩片樹葉的不同,孩子能學會分辨萬物的不同;通過照料小動物,孩子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通過一朵花、一抹云、一溪水,孩子能天然地領(lǐng)悟到美的真諦……總之,孩子在大自然中不僅學到了自然知識,更陶冶了情操,培養(yǎng)了美感,身心得到了全面發(fā)展。 另外,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孩子的本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家長通過與孩子一起玩耍,不僅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而且可以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觀察他的興趣,然后順勢助推,使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這樣豈不比單憑猜想帶他去這樣或那樣的“興趣班”效果更好? 給孩子多一些空間吧,讓他去玩耍,去親近自然。我想,當他學會了用心靈去感知周圍的世界時,家長的教育就已經(jīng)成功一大半了,你說是嗎? 帥帥媽 問: 林子老師,你好。由于我和孩子爸爸工作都很繁忙,爺爺奶奶也不在身邊,因此在帥帥兩歲的時候把他送到幼兒園寄宿,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兩年了。最近,我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孩子在幼兒園經(jīng)常欺負小朋友。我們很驚訝,趕緊去責問帥帥,可他卻什么也不說,把我和他爸急壞了。林子老師,您看這怎么辦好呢? ………………………………………………………………………………………………… 林子老師 答: 帥帥媽,你好。讀了您的來信,很能感受到您作為“欺負人的孩子”的家長的那種羞愧又焦慮的心情,但我想,問題或許沒有你想象中那樣嚴重,不妨先放松一下,隨我了解一些關(guān)于兒童行為方面的知識。 兒童在發(fā)育時期會經(jīng)歷不同的人格發(fā)展階段,并隨之產(chǎn)生相應的行為特征。4歲的孩子處于游戲期階段,自我意識經(jīng)過幼兒期的萌發(fā),開始變得強烈起來,對任何人和事物都充滿了探索欲望;同時,他們對交流和認同的渴望也前所未有的熱切。當孩子們的需求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和充分的滿足時,很容易產(chǎn)生不安、焦慮、妒忌等情緒,由于不懂的如何正確表達,孩子往往會通過攻擊等方式來吸引他人的注意。 孩子這種形式的攻擊和成人間的暴力行為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將之稱為“游戲性攻擊行為”。我最近就碰到這樣一個相關(guān)事例。 我女兒和你家?guī)泿洸畈欢啻螅幸惶焖蛭铱拊V,說在班里集體活動的時候常被一個小男孩龍龍打。不止她,班上的許多小朋友也都被龍龍“欺負”過。 第二天我去幼兒園接女兒下課時,便對龍龍?zhí)貏e留意,我注意到他的神情很緊張,似乎渴望得到他人的關(guān)注,卻又不知怎樣去做。我走到龍龍的身邊,面帶微笑地問他:“你是龍龍嗎?”龍龍不回答。我蹲下問:“你為什么要打小朋友?”龍龍還是不回答,同時想跑掉。我拉住他,溫柔地說:“我們大家都很喜歡你,來伸出你的小手,你愿意別人拿手這樣對待你嗎?” 我皺著眉夸張地做了一個拳擊的動作,龍龍看著我搖搖頭。我接著說:“你猜我們的手還能做什么?來張開你的手,跟我擊掌!” 龍龍害羞地,輕輕地拍了我的手掌一下。我站起來說:“你能跳起來和我擊掌嗎?”龍龍又跳起來和我擊掌,臉上綻開了笑容。后來女兒說,龍龍那之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不過總是要求大家和他擊掌。我樂了,很高興他掌握了更友好的表達方式,這是一種進步。 帥帥媽,我建議您不要過于焦慮,像帥帥這樣寄宿長大的孩子,由于從小遠離家人,容易變得敏感和缺乏安全感,也相對更容易產(chǎn)生游戲性攻擊行為。您不妨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幫助他學習更為健康的交流方式。當他感受到更多的愛和關(guān)注,或許就會慢慢敞開心扉,而其他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