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 紅 塵

文/編輯:優(yōu)秀真誠

跟許多朋友聊過關(guān)于生活的話題,感覺冗長無聊,陷入了
一種為生活而生活的怪圈里。快樂、理想這些字眼對他們來說已是
遙遠而模糊的詞語。然后,我就在想,人到底為什么而生活?

或者說,如果生活是這樣子,那是我要的生活嗎?從而不可
避免地想起了關(guān)于理想,關(guān)于人生的話題,我想到了曾扮演林黛玉
的陳曉旭在記者采訪她時說的一番話。

陳曉旭說:“我的人生目標(biāo)是:在我壽終正寢之前,能夠把人生
真正地想清楚、覺悟。”“希望生活盡快過去,像流水一樣,然后進入
一種特別平靜的狀態(tài),看書寫作,親近自然。我希望現(xiàn)在就過老年人的
生活,希望過我爸爸媽媽那樣的生活。”

這些話,讓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有時候想想,自己的人生
理想是什么呢?結(jié)婚、生子、死去。人生無非如此,而就算是不甘
于平淡,非要去折騰一番,也許千帆過盡,像曉旭那樣,該有的都有
了,才會去頓悟人生,歸于平靜。

而在名、利、婚姻都沒有的時候,我們總不甘于平淡的。哪個人
年輕的時候不曾是雄心壯志?只是在反復(fù)的努力與失敗后漸漸承認命
運的強悍,個人的渺小,而漸漸歸于平靜。只不過這樣的平靜,只是
一種被動的無奈,無奈后的頹廢。

佛家喜歡講――看破紅塵。有時候覺得好笑,想來樓臺廟宇,也不過是
人世間存在的一種建筑,尼姑僧道,亦不過是凡人一個,出世入世,原不
過是一種思想,本就是存在于紅塵中的蕓蕓眾生,又何談脫離紅塵。

后來就想起了那首著名的詩。說是佛祖要傳衣缽,遂令眾弟子做一首
詩來看他們的慧根,其中一弟子寫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由此被佛祖認為有大慧根,傳以衣缽。

出家與不出家,原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出家,只不過是
向世人宣告,我心中已無功名利祿,不貪戀俗世溫暖。倘若一個人
心中真無功名利祿,了無牽掛,又何必在乎這樣一個形式。結(jié)婚,
也不過是為了給內(nèi)心找到一個歸屬感何安全感。

曾對朋友講,不想過那樣日復(fù)一日的生活,想選擇一種在路上的
生活方式。朋友講,其實那不過是精神空虛的另一種表現(xiàn),因為在平常
的生活里找不到靈魂的歸屬感,而以另一種方式來尋找而已。

當(dāng)一個人能夠找到使自己內(nèi)心平靜和快樂的方式,婚姻,單身,在路
上,亦或是功名利祿,出家….其實又有什么重要呢?本來無一物,何處惹
塵埃。內(nèi)心本已安全平靜,又何必在乎給心安上一個什么樣的形式呢?

我們要經(jīng)常告訴自己:要快樂,連日的陰雨終于過去,柔柔
的春風(fēng)吻上臉龐的感覺真好!心情也跟著和煦的春光明媚起來!

人生是一段有去無回的旅程,快樂也過去,憂傷也過去,
最終,我們什么都無法握住手中因此,何不快樂生活呢?!真的,
快樂生活,過好每一天!

更著風(fēng)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著塵,
只有香如故。歷寒冬而意不改,經(jīng)冰雪而志堅爭?;昵逡上蚨愤?/font>
來,梅花多處截春歸。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而是為了擁有一份真實和美麗不己
物為喜,不已物己悲。依然能夠找到自己的一份淡然和從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