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十行——出自《梁書.簡文帝紀(jì)》“讀書十行俱下”。宋代劉克莊詩云:“五更三點結(jié)漏,一目十行讀書”。
二分書類——清末梁啟超每天將所要讀的書分為兩類,一般的,粗讀;另一類是有價值的,細(xì)讀。
三余讀書——三國的董遇讀書重“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四為讀書——郭沫若讀書的“四為”是:為學(xué)習(xí)而讀書,為研究而讀書,為創(chuàng)作而讀書,為愉快而讀書。
讀書五忌——元代袁桷善在少年時代讀書不得要領(lǐng),從而悟出“余少讀書有五失”;一、“泛觀而無擇,其失博而寡要”;二、“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不敢望,其失儒而無立”;三、“篆錄故實,一末終而屢更端;其失勞而無成”;四、“聞人之長將疾趨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五、“喜學(xué)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不甚者也”。
讀書六要——宋代朱熹非常注重讀書的方法,后人總結(jié)歸納為“六要”;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已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七焚七錄——明末張溥讀書時先抄一遍,然后燒掉,再抄再焚,反復(fù)七次,直到閉目成誦。他苦讀成名,給自己的書齋取名“七焚齋”和“七錄齋”。
八方受敵——宋代蘇東坡讀書講求步步深入,究其根底,稱:“此雖迂鈍,而他日學(xué)成,八方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事理九辯——近代陳中凡鉆研古籍,造詣極深,得益于“一曰辯真?zhèn)危蛔R途徑,三曰明古訓(xùn),四曰辯章句,五曰考故實,六曰通條理,七曰治經(jīng)宜知家法,八曰治史應(yīng)詳查史實,九曰治諸子應(yīng)知流別”。
十目一行——清代學(xué)者陸世偉就是因為“十目一行”的讀書法獲得成功。
讀書百遍——朱熹稱“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日記千言——宋代韓愈自幼好讀,講究日記千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