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了孩子能展翅翱翔 讓我們共同努力 一、目的: 1、讓家長了解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孩子的閃光之處,從而配合教師教育。 2、通過家長會,讓家長、老師之間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體會。 二、程序: 1、班主任主題發(fā)言:{班級情況介紹,主題講話} 2任課老師發(fā)言。 3、家長代表發(fā)言:{吐露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感慨,表達對孩子的看法和希望,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4、學生代表發(fā)言。 5、讓家長提出建議和意見。 6、老師和家長個別交流。 三.主持人:班主任 四.參加人員:全體家長、學生代表及所有任課老師。 五.實施過程: (一)班主任講話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中午好!我代表高二{22}班的任課老師及孩子們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歡迎大家走進我們這個大家庭。 因為孩子,我們第一次坐在了一起。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班全體師生,感謝各位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你們能從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這次家長會,說明大家對自己的孩子都十分關心。是啊,哪一位家長不望子成龍?哪一位家長不望女成鳳?又有哪一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呢?既然家長、老師、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同心協(xié)力,把你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教育好! 我們召開這次家長會,主要目的是 1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在校情況. 2對家長做一次高三前的動員。 3想同在座的各位家長共同探討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怎樣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孩子的閃光之處,從而配合老師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在家都能受到最好的熏陶。 下來介紹我們班的情況: 學生情況: 學習情況: 班務管理: 管理理念:注重學生個性,嚴而不死,活而不亂,知識和育人并重,讓各類學生都有所得。 管理措施:嚴格要求,當面談話,全班訓誡,個別懲罰,師長協(xié)作。 管理目標:{略} 主題發(fā)言:為了孩子能展翅翱翔 讓我們共同努力 1、不要忽視孩子的思想教育 思想品德比學習更重要,孩子可以考不上大學,但要做一個積極上進有責任心堂堂正正的人。 教孩子如何做人,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思想教育?,F(xiàn)在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一進門就問:“考試了嗎?考了多少分?”見了老師第一句話就是:“這一段時間孩子學習跟趟吧?在家里一點也不學習。”卻很少有家長,甚至是沒有家長會問:“這一段時間孩子在班里表現(xiàn)積極嗎?和同學打架嗎?和同學們玩嗎?”家長缺少的是對孩子的思想教育。當然,在這里并不是說關心孩子的成績不對,也不是說跟老師打聽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好,希望家長們在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了解一下孩子的思想品德情況。21世紀的孩子要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存。因此家長們還應重視孩子在群體生活中與同學的相處情況。要適當?shù)亓私庖幌潞⒆拥恼n業(yè)生活。從側面了解孩子是不是合群,是否愛與同學斤斤計較,遇到什么事,是不能平衡心態(tài),寬待處理,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什么惡習等。了解情況后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這對將來孩子適應群體生活,適應社會是有幫助的。 2、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 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如果對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報,就有可能將孩子培養(yǎng)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獻的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中的張女士的兒子特別喜歡吃燒雞,尤其愛吃雞腿。每次買來燒雞,張女士都先將雞腿放在兒子的面前,而自己只吃雞頭、雞爪。一次,朋友請張女士母子吃飯,給他們母子各夾了一只紅燒雞腿,沒想到張女士的兒子說:“我媽媽不愛吃雞腿,媽媽愛吃雞頭、雞爪。”張女士聽后感到不是滋味,沒想到自己對兒子的一片愛心,被誤解成了自己的一種飲食愛好。后來又一次吃雞肉時,張女士只將一只雞腿送到兒子面前,自己也拿起一只吃了起來。兒子立刻瞪大了眼,大聲吵了起來:“你怎么把我的雞腿吃了?”這時張女士才鄭重地對兒子說,不是媽媽喜歡吃雞頭,是愛你心切,才把雞腿讓給你吃。可兒子并沒有理解媽媽的愛心,總覺得少吃一只雞腿很委屈。類似的事件并不少見。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心態(tài),只要孩子能學有所成,大人吃點苦、受點累無所謂。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母愛,無形中失卻了及早對孩子進行尊敬父母、關心他人培養(yǎng)的時機。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都比較高了,卻還是擔心孩子受苦受累,擔心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家里發(fā)生什么事,大人有多么不高興,可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的什么事也沒有,好像生活中沒有風,也沒有雨,總是一帆風順。其實父母這樣做也是錯誤的。盡管孩子沒有能力去替父母解決一些問題,卻應該讓孩子學著承擔父母的喜怒哀樂,讓孩子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這樣會促使他們學會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學會關心別人。 3、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只想給你們說一句話:支持我,鼓勵我,幫助我,相信我。" "爸爸,我覺得您早已少了我少年時的慈祥與和藹,而多了更多的暴躁與隔閡。您對我的教育方式采取了更多的打擊和譏諷,你也許不知道這種方式讓女兒長成以后對許多事情都缺乏信心與勇氣,失去了對許多方面積極地追求。也許你認為能忍胯下之辱的人將來必成大氣,可這種方式不適合我。我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你贊賞的目光,而不是那些尖酸、刻薄的譏諷。你也許不知道這等于在女兒失敗的心靈上再撒一次鹽。爸,你是那么的有智慧,那么的富有幽默,你為什么不能把它都用到你的女兒身上呢?難道你不想讓她繼承你身上那么多的優(yōu)秀品質個長處罵?還記得那天吃飯時,我說的理想嗎?幫助我吧,我需要你的幫助,我的爸爸。永遠愛你們的女兒 我現(xiàn)在遇到考試就害怕,連考試都不敢告訴你,更別提成績了。有一次考試考得比較好,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希望得到你的鼓勵,那會增強我考大學的信心,但你總是首先讓我告訴你全班最高分是多少,全級最高分是多少,讓我快樂的心情一下冷了大半,不敢再提下文。那次我比班里的第一名少80分,你說這是最大的恥辱,可你知道嗎,那時我高二以來最好的成績!要是考差了,那更是一場暴風驟雨!你總是拿你們的同事的兒子的成績同我相比,你會說,你是怎么學的?那個人和你小學時成績相當,怎么現(xiàn)在差距這么大?你是怎么搞的?面對確實有些差距的成績,和你的話語,我只好低著頭,說實話那時候連死的念頭都有了!差距是有,但你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備,那將是我前進的不懈動力,那遠比分數(shù)重要。或許這樣的成績確實使你在同事面前抬不起頭,但我心里更難受! 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在考試中獲得一個高分數(shù)等同于孩子的成長,這是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最嚴重,也是令孩子們反映最強烈的一種意識。我們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即分數(shù),只要拼命上了大學,你就是好的,其他的都會消失在這個意識下面。而情感、意志、自尊、自信、自律這些理念在這種教育教育體系里沒有多少分量,愛、美、善也沒有多少分量。 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的期望值大大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結果看不到孩子的優(yōu)點,一味地高壓教育,否定貶損,抹殺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嚴重影響到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少家長在給孩子規(guī)定目標時,只準向前,不許退后;只能對,不能錯;分數(shù)也好,成績也好,名次也好,都是如此。孩子稍有退步就大做文章,興師問罪。自古以來,就有一個事實是公認的:人都有出錯的時候,所謂人無完人。孩子本身的不成熟性決定了他們更要出錯,當他們有錯的時候,他們不需要批評和指責,而是渴望我們的諒解和幫助。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是,錯誤與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得永遠與失敗與錯誤打交道,只要孩子能夠經(jīng)受住失敗,具有站起來重新開始的勇氣和能力,家長就應該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鼓勵、支持和信任。 我們的家長總喜歡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犧牲者的形象,經(jīng)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自己連電影都沒看過,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等等來讓孩子產(chǎn)生罪惡感,迫使孩子以"瀆罪"的方式向自己妥協(xié)。"我們這輩子是沒有指望了,下半輩子全靠你了"或者"我們當年沒有條件實現(xiàn)理想,希望在你身上能實現(xiàn)"更是粉碎孩子夢想的殺手锏。這些話無異于一道道緊箍咒,只能使孩子痛苦不堪。 許多學生在談到自己努力學習的動機之一常常就是覺得父母為自己付出太多,如果不努力就覺得對不起父母。這種負疚感始終伴隨著孩子的學習過程,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絲毫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強迫自己靜下來投入學習,這種壓抑積累起來,一旦爆發(fā),后果常常是不堪設想的。 今天一個激烈競爭的時代,高考本身又是一個選拔性考試,競爭程度異常激烈。為了在這個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坎上翻過去,翻得更好一些,我們每個同學都已經(jīng)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候,他們最需要我們教給他們平靜地應對競爭、獲得成功的方法,更需要我們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鼓勵和支持,特別是在他們暫時遭遇失敗和困難的時候。 學生可能會失敗,這時候,他們需要坦然面對從而戰(zhàn)勝失敗的方法,而不是打擊;學生可能會犯錯誤,這時候,他們需要承擔責任從而改正錯誤的機會,而不是責備。 孩子“行”與“不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家長和老師怎樣看待孩子---是為他們鼓氣?還是給他們泄氣?每個孩子都有很多潛能,而潛能的發(fā)揮與成人對他們的賞識是分不開的,我們對孩子投以欣賞的目光,孩子才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出奇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主宰一個人命運的,并不是財富,而是自信心。這就足以證明自信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前提。
這就是說在孩子小的時候,絕對不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即使別人家的孩子再好,是別人的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再多,是自己的孩子。不做橫向的比,只將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哪怕有一點進步和長處,都值得贊揚。 做家長的要切記:不要說孩子笨,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span> 4、別讓孩子依賴自己 再笨的小鳥也會有展翅高飛的一天,它必須自己去尋找幸福,不可能一輩子都在父母的關懷、呵護下生活。長大后的小鳥希望在它成功的時候能與父母一起分享,在它失落時得到父母的鼓勵而不是責備。 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孩子絕大部分時間都將是自己走自己的路,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就是希望孩子有遠大的前途。而真正遠大的前程是絕對要遠離父母,離開學校,到廣闊的世界去開拓,去闖蕩。因此,當我們在給孩子送去米的時候,不要忘了同時送給他谷子,教會他播種和收割的方法;當我們在給孩子送去魚的時候,不要忘了同時送給他網(wǎng),教會他撒網(wǎng)和捕魚的方法。我們在無私地向孩子給予我們的愛的時候,不要忘了教會他們也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愛心。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讓我們的愛多一分理智,多一分思想,多一分遠見。恰當?shù)膼鄄拍芙o孩子一副強壯的身體,一個健全的人格,一雙高飛的翅膀,一篷堅實的根。 作為家長,您是否覺得孩子太依賴大人呢?早晨起來被子不疊,吃完了飯碗筷不刷,甚至忘了帶某種學習用具,也怪大人沒有提醒等等,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在許多家庭都司空見慣。孩子的依賴性是從哪里來的呢?一般來說都與父母的溺愛有關,父母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將會大為減少。 有個上小學四年級的獨生女,習慣于睡懶覺。每天早晨,她媽媽幾次催她起床,她總是不情愿地說:“再呆會兒?!比绻孢t到了,她會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來,害得她受老師批評。父親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告訴女兒:“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從明天早晨開始,該幾點起床你上好鬧鐘。如果鬧鐘響了你還懶被窩,你就懶吧,肯定沒人叫你,一切責任自己負!”父親心中有數(shù):孩子跟父母撒嬌,在老師、同學那里還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豈敢總遲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鬧鐘一響,女兒騰地跳下床來。從那時起至今,五六年過去了,女兒早晨起床上學再不用催了。有時候,父母還在睡覺,女兒早已經(jīng)騎車上學去了。 5、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乃至一生的幸福起著決定意義的作用。這句話毫不夸張。良好的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不良的習慣不知不覺中害孩子一輩子!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span> 若從小忽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而讓不良習慣發(fā)展成惡習,將貽誤終身,若錯過了少年最佳時期,再想改掉惡習十分困難。假如一個學生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好習慣的養(yǎng)成,即使學習成績不錯,然而連起碼的做人規(guī)矩都不懂,最終只能成為一個危險品。 我真不知道在高二年紀家長會上講這個問題是不是多余,但實際上我們好多學生確實有很多壞習慣,壞毛病。比如:經(jīng)常遲到,隨便不到校,亂扔垃圾,說臟話,脾氣暴躁,沒禮貌,頂撞老師,沉迷上網(wǎng),學習沒興趣等。而這些我們家長知道不知道,知道了是怎樣要求孩子改正的?而最讓人痛心的是好多家長明知自己孩子有好多毛病,但從不認真要求孩子改正,而把教育的任務完全甩給老師。 6、讓孩子按時作息 孩子必須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是不耽誤孩子身體的生長,二是能保證孩子第二天有充分的精力,不要讓孩子過多熬夜。有的家長說,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時間去問孩子的學習,哪里顧得上孩子的教育。自己忙得沒有時間顧及孩子,就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家長們在說沒有時間照顧或陪自己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辛苦掙錢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自己過上富足的生活嗎?大多數(shù)的人認為,是為孩子的將來考慮。如果我們用犧牲現(xiàn)在去換取將來,大家認為值得嗎?孩子要成人成才是第一,如果孩子不爭氣,你掙了再多的錢,他也能揮霍一空;既使現(xiàn)在家庭困難一點,孩子能夠體會到父母的甘苦,長大之后,他自己也會努力去創(chuàng)造財富。所以,希望家長還是能多抽出點時間陪陪孩子,多抽點時間關心孩子,少一點不必要的應酬,錢再多,買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態(tài),良好的品質,高尚的道德;錢再多,也買不到孩子的未來。這是顯而易見的。錢是要掙的,但孩子更是要顧的。 7、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教育孩子的同時,您也要時刻謹記———您也是孩子的老師,要使孩子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到榜樣的力量。中央電視臺常播這樣一個廣告,一位年輕的媽媽為年邁的婆婆端來一盆熱水,深情地說:“媽,您泡泡腳吧,這對你的身體有好處……”年輕的媽媽一轉身,發(fā)現(xiàn)自己幼小的兒子也吃力得端來一盆冒著熱氣的水,充滿自信的說:媽媽,您也泡泡吧!下面出示了一行字“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這個廣告告訴我們做家長的一個道理:想讓你的孩子將來長成什么樣的人,你現(xiàn)在就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最后,我想說:孩子是我們永遠的希望,教育孩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就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吧! 8、告誡家長幾句話: 了解自己孩子是什么材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有針對的培養(yǎng)孩子,讓孩子明確家長的目標。 了解孩子的心里,尊重孩子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