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如何成功調(diào)教豬八戒的?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人物。他具有豬一樣的肚量,能屈能伸,幽默風(fēng)趣,是一個活脫脫的寶貝。唐僧的長征路上,如果沒有老豬,一切都變得毫無生氣。一部西游記,如果少了老豬,我可以負(fù)責(zé)任地說,可讀性將大打折扣。老豬的喜劇色彩,還延伸到他的姓名外號上來,特別是讓我們領(lǐng)略唐僧教學(xué)的成功法則。 誰第一個叫豬八戒為呆子 一般認(rèn)為,稱呼豬八戒為“呆子”,是大師兄孫悟空的專利。呆子是不是說這頭豬很笨很呆嗎?其實并不是。 在此之前,已有人稱呼老豬為呆子。第一位稱呼老豬為呆子的,是他的岳父高太公。 唐僧和孫大圣來到高老莊,獲悉這里出了一個妖怪,霸占了莊主的女兒。這樣說有點冤枉了老豬。高太公只有三個女兒,希望找個倒插門的女婿。剛好老豬下山,將“嘴臉”包裝得好好的,讓三小姐一見真情,就明媒正娶,“嫁”給了三小姐。 剛開始,大家對老豬的評價很高。沒有父母沒有牽掛,干活利索,一頭豬相當(dāng)于十頭牛,非常勤快。不過,會干活就會吃飯,肚腸很大,一個人也要吃百十個人的飯。 這樣麻煩了,吃得老岳父有點心疼。加上男同志結(jié)婚后,原形畢露,逐漸露出了本來面目。嘴巴變長了,喜歡“弄舌頭”。腦后長出一溜鬃毛,頭發(fā)翹上天。偷懶不干活,慢慢腦滿腸肥,活脫脫像一頭豬。 高太公無奈地說,女婿變成了“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 由此,給了老豬“呆子”的定位,也給孫大圣留下了“呆子”的形象。在收伏老豬時,孫大圣口口聲聲稱他為呆子??梢姡€沒有認(rèn)識時,已經(jīng)將他定位為“呆子”。 豬呆子的名字還有很多學(xué)問 我們習(xí)慣叫老豬為豬八戒,其實,老豬還有很多名字。 第一個是官名,叫做豬剛鬣。老豬說,家住福陵山云棧洞,以相貌為姓,姓豬,官名叫豬剛鬣。老豬很有意思,這個名字還是“官名”?我猜想,老豬在天宮為官時,官職叫天蓬元帥,不知道姓名,可能名字叫做豬剛鬣。如此的話,就不存在投錯胎的問題。還有,剛鬣是什么?鬣是豬脖子后面的硬毛,老豬就是豬毛啊。 豬毛在神仙中,早已出名了。當(dāng)唐僧一行來到浮屠山,遇到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烏巢禪師。一見面,禪師驚問道,“你不是福陵山的豬剛鬣嗎?”見到孫大圣,還不認(rèn)識呢。弄得孫大圣很沒有面子,也很窩火。 第二個是法名,叫做豬悟能。當(dāng)觀音菩薩奉了如來佛旨,前往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經(jīng)過福陵山時,老豬張牙舞爪,想抓住菩薩當(dāng)飯吃,被菩薩收拾了。菩薩大慈大悲,給了他一條出路,就是跟隨取經(jīng)團,將功贖罪。老豬欣然愿往,接受菩薩的點化。于是,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了法名,叫豬悟能。 為什么叫悟能呢?根據(jù)《說文解字》,能是熊的本字,從字形上看,就像一只熊。由于熊力大無比,因此,“能”也引申為能力、才能。為了有區(qū)別,“能”一般為專指,“熊”則多了四點。菩薩告訴老豬,你要通過取經(jīng)的歷程,將你這些豬的“能力”忘掉,你就成佛了。確實如此,自從到了靈山后,八戒突然胃口變差,不太想吃飯,吃一點就飽??磥?,這個神仙當(dāng)?shù)脹]有口福了。 第三個是別名,叫做豬八戒。老豬弄不過大師兄,于是束手就擒。唐師父見到老豬,一看就喜歡,老豬還很有眼緣和人緣呢。師父作為尊長,就給“孩子”老豬起了個名。唐長老說,這是“別名”。孫大圣和沙和尚的別名,大家平時叫得少,只有八戒叫得多,別名反過來成為正名、官名了??梢姡茙煾高@個名取得好。 八戒是什么?唐師父取這個名時,對老豬要求并不高,就是要老豬管好嘴巴,持齋吃素,斷了“五葷三厭”。所以,我們對“八戒”都有點誤解,以為要戒什么。其實,就是從“吃飯”問題開始戒??梢姡鹱娑热?,還是講究循序漸進的。 “五葷三厭”,是佛家和道家兩教的結(jié)合體,“五葷”是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蒜,小蔥、韭與渠(跟蘿卜相似,味道如蒜),屬于佛戒;“厭”的意思是不忍食用,“三厭”,指雁、狗、烏龜三種道家規(guī)定不能吃的動物。人家說,西游記是一部佛道同源的小說,從“八戒”的名字,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同源。 這里,我感覺有點奇怪了,為什么觀音菩薩、唐師父僅僅從吃飯方面,來要求老豬呢?還是有別的意義呢? 唐僧是一個真正的博導(dǎo) 從豬八戒的幾個名字看出,他出身草莽,是一頭有理想的豬,經(jīng)過艱苦修煉,得成仙道,被玉皇大帝封為天蓬元帥,統(tǒng)領(lǐng)天河八萬水軍。不僅有正式的神仙編制,也有不小的官職,比孫大哥還早入真流,成為神仙。 由于老豬調(diào)戲了嫦娥妹妹,犯了天條,被開除仙籍,發(fā)放到人間勞改。不慎投錯了胎,變成一頭貪吃的肥豬。因胃腸較大,沒有東西可吃時,連人也吃,更加犯了佛家的大戒。 唐師父收他為徒后發(fā)現(xiàn),這個寶貝徒弟要重新修行,接受佛法的熏陶,應(yīng)該從頭開始。如果一開始,就給他講高深的佛法,無異于對“豬”彈琴,不僅勞而無功,還打擊了老豬修煉的積極性。給他取名“八戒”,就是告訴他,你的修煉不要急,慢慢來,先從“戒口”開始,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談得上學(xué)習(xí)別的東西。 因此,在取經(jīng)路上,唐師父時刻管住老豬的嘴巴,對他貪財好色等問題,一般不予嚴(yán)厲計較。我們可能覺得奇怪。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老豬將“嘴巴”管好之后,其實,也將“貪色”、“貪財”等毛病也戒了。可見,唐師父是一個多么有為的導(dǎo)師啊。用孔子的語言來說,就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唐師父的“八戒”,從“五葷三厭”的“小八戒”開始,在逐步深化到“大八戒”,這才是佛家的“八戒”,即“八齋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后不食。如果一開始,就讓老豬按照這“八戒”來做,可能把他嚇跑了。 當(dāng)然,佛教戒律還有很多,要求也非常嚴(yán)格。雖然老豬在取經(jīng)過程中,時有反復(fù),但是也都無傷大雅。最終,在高明的導(dǎo)師唐僧的指引下,克服了諸多缺點,順利到達理想的靈山。 做人做事的成功法則 我們普遍對唐僧有一點看法,原因是他經(jīng)常瞎指揮,給孫大圣念緊箍咒。從他引導(dǎo)豬八戒走向成功的做法來看,他不僅用這種方法引導(dǎo)老豬,同樣的工作原理也適用于孫大圣和沙和尚,最終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成就正果,皆大歡喜。 因此,我認(rèn)為,唐僧的引導(dǎo)方法,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可以歸納為一種成功法則,就是做人做事,要從自己最容易上手的事情入手。這樣目標(biāo)明確,方法簡單,運用自如,事半功倍。 這對于工作和學(xué)習(xí),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鑒。 例如一名大學(xué)生剛踏入社會,最缺乏的是實踐經(jīng)驗,以及將學(xué)到的知識與現(xiàn)實對接,他必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緩沖才行。作為主管或上級,就要讓他從最容易入手的地方上手,這樣,既能充分調(diào)動起積極性,也能夠強化自信心。 例如,這名新手是寫新聞的,就要從小新聞入手,再接觸大的新聞,大的文章。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去弄大新聞、大文章,可能效果并不好,對他的成功是沒有幫助的。 唐僧給老豬提出的修煉意見,只是從“戒吃戒口”開始,因為老豬要當(dāng)好一名和尚,當(dāng)前最要緊的,就是要從“口”入手,如果一下子讓他適應(yīng)大戒律,無異于難上加難??梢?,唐師父因人施教的方法,是多么正確的。 我們能否從中得到更多的借鑒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