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成祖朱棣

 庶民臨風 2010-03-25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他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爭鋒的年 代。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棣出生,11歲被封為燕王,17歲迎娶徐達長女,21歲帶著金成 祖像冊金寶就藩北平。40歲以“靖難”名義興兵,四年后從他的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了大明 江山,在位22年,改年號為“永樂”,謚號“文皇帝”,故又稱“文皇”,廟號“太宗”, 世宗改“太宗”為“成祖”,死后葬于長陵。

朱棣的性格頗像其父朱元璋,同時也是繼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偉略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 起伏。洪武二十三年(1390),燕王朱棣率軍征討蒙古乃兒不花,大獲全勝,從此聲名大振 ,也為后來靖難之役的勝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侄兒建文帝登基后銳意削藩,藩王人人自危 ,而燕王為強藩之首更是削藩的主要目標。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起兵。4年后,從 金川門入京師,建文帝不知所終,朱棣即皇帝位。他南征安南,五入漠北,遷都北京,編修 《永樂大典》,派鄭和六下西洋,正如《明史》所說“文皇少長習兵,據(jù)幽燕形勝之地,乘 建文孱(càn)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節(jié)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 蔽。知人善任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表里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yuán)之廣,遠邁漢 、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朱棣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可比漢、唐。然而他性情暴戾, 制造了幾起血腥大案,如瓜蔓抄、誅十族、后宮慘案等,“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 可掩哉”。

武功:馬上天子

朱棣是位馬上天子,因武功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奪皇位,因武功而拓疆土。他的一生起于兵 ,最后也死于行軍的途中。

初戰(zhàn)告捷。洪武十三年(1380),朱棣就藩北平,此后直到南京稱帝,他在這里度過了23年 的時光。這段時間對朱棣非常重要,他由一個年輕的藩王逐漸成熟起來,逐漸在眾藩王中嶄 露頭角,成為眾藩之首,并最終登臨大位。洪武二十三年(1390)對蒙古乃兒不花的初戰(zhàn)告 捷,使他樹立了威名,成為通往皇權寶座的良好開端。

這一年元旦剛過,朱棣就接到太祖朱元璋的命令,讓他和晉王分別統(tǒng)帥兵馬合擊蒙元丞相咬 住和平章乃兒不花。而立之年的朱棣異常興奮,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經歷如此規(guī)模的大仗。素 有野心的朱棣知道,這是他磨練的大好時機,也是展現(xiàn)自己的一次難得的機會,因此精心準 備,志在必得。

朱棣首先派出幾股哨兵四出偵查,摸清了乃兒不花的確切位置。時值三月,沒想到天不作美 ,竟然下起了大雪,氣溫也隨之下降。有些人請求燕王停止行軍,暫避風雪。朱棣卻有另一 番見解,認為這正是出奇制勝的大好時機,因此大軍冒雪而進。當大軍出現(xiàn)在乃兒不花面前 時,他十分驚訝,毫無準備。朱棣沒有貿然進攻,而是派已降明的乃兒不花舊交觀童前去勸 降。乃兒不花知道無法抵抗,只好前往朱棣軍中請降。朱棣擺酒設宴,對他非常熱情,令乃 兒不花很感動,遂主動要求前去勸降咬住。就這樣,朱棣第一次大規(guī)模出征就兵不血刃地大 獲全勝。而另一路的晉王生性怯懦,不敢深入蒙古腹地,結果一無所獲,倒是陪襯出燕王的 智勇雙全。朱元璋非常高興,賞賜寶鈔100萬錠,對他更加信賴。這次勝利,令朱棣聲名鵲 起,也是他在政治舞臺上的完美亮相。

靖難起兵。朱棣的侄子建文帝登基后,一反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而是雷厲風行、銳 意削藩。當時的形勢對燕王十分不利。建文帝在削奪五藩后,目標直指燕王,加強了對燕王 的防范。建文帝命心腹謝貴任北平都指揮使,掌握軍權;命張■為北平布政使,掌握日常行 政權;并將燕王府護衛(wèi)精銳調往開平,命宋忠?guī)洷?萬駐守開平。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燕王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毅然起兵,率領“靖難”之軍,歷 時4年,大小百余戰(zhàn),最終兵臨南京,奪得大明江山。下面選擇幾個大的戰(zhàn)役加以介紹:

大破宋忠宋忠將兵3萬,駐軍開平,是防備燕王的重要軍事力量。燕王舉事后,宋忠未敢貿 然進軍,而是移軍懷來。朱棣控制了北京城,招降守備通州的通州衛(wèi)指揮僉事房勝,攻取薊 州。居庸關被朱棣攻破,守將率敗軍歸附宋忠。宋忠為調動士氣,謊稱原來燕王府守衛(wèi)的家 屬被燕王殺害了。燕王知道這一情況后,特意讓那些士兵的親屬打前鋒。原燕王府守衛(wèi)看長 陵神功圣德碑

到家人沒有死,惱怒宋忠欺騙他們,就臨陣倒戈。宋忠頓時陣腳大亂,燕王趁機麾軍過河, 直撲過來。宋忠由是大敗,逃回城內,結果城破被捉于廁所內。

懷來擊敗宋忠,是朱棣起兵后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斗。這次戰(zhàn)斗,斬首數(shù)千人,繳獲戰(zhàn)馬八千 余匹和大量的軍械。更為重要的是,懷來之戰(zhàn)解除了北平周圍的軍事威脅,提高了軍威。不 久開平、龍門、上谷、云中、永平等處守軍紛紛投降,壯大了朱棣的力量。

  真定大戰(zhàn)八月,建文帝命老將耿炳文率兵13萬征討燕王。由于朱元璋幾次借故大殺功臣后, 朝廷中已經沒有幾個能征慣戰(zhàn)的武將了,所以盡管耿炳文當時已經65歲了,也只能披掛出征 。耿炳文和朱元璋一樣,都是濠州人。當年他駐守長興10年,抵御張士誠的進攻,“大小數(shù) 十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朱元璋十分滿意,建國后封他為長興侯,為一等功臣。建文帝命其為主 帥,有一舉殲滅燕王之意。

耿炳文駐軍真定,派前鋒9000人據(jù)守雄縣。朱棣探知清楚后,于八月十五日悄然來到雄縣。 正值中秋之夜,守城士兵飲酒賞月,放松了警惕。當發(fā)現(xiàn)燕兵時,朱棣的軍隊已經攀上了城 墻,守軍倉促應戰(zhàn)。這支部隊是南軍的精銳,戰(zhàn)斗力很強,直到第二天破曉之時,朱棣才攻 占縣城,南軍全部力戰(zhàn)而死。

離雄縣50里的莫州,潘忠、楊松率軍駐守。朱棣料定二人會來援救,命千余勇士埋伏在

必經 之路的月漾橋下的水中。潘忠果然帶兵來援,見雄縣已失,想退回莫州,不料燕兵突然從水 中冒出來,占據(jù)了月漾橋。這樣前后夾擊,南軍大敗,許多人掉進河里淹死了,潘忠被俘。 朱棣乘勝追擊,招降了莫州留守的萬余人。一天之內,南軍損失了3萬人馬。

永樂青花梅瓶

在莫州投降的南軍中,有一個名叫張保的將領表示愿意為朱棣效力,并將南軍虛實告訴了朱 棣。這時南軍尚有10萬人馬,駐兵真定,分為兩營,列于河兩岸,互相聲援。朱棣遂命張保 回到耿炳文營中,渲染燕軍馬上就要進攻了。很多將領不明所以,認為南軍勢大,不如突然 襲擊?,F(xiàn)在將張保放回,想要攻其不備也不可能了。朱棣自有一番道理:耿炳文知道燕軍來 攻,擔心燕軍勢盛,必然會移營合兵一處,這正是攻擊的好時機。事情正如朱棣所料,耿炳 文令移營合兵。朱棣趁機率軍猛攻,南軍倉促應戰(zhàn)。戰(zhàn)斗十分慘烈,最終南軍不敵燕軍鐵騎 ,退守真定城,不再出戰(zhàn)。耿炳文長于固守,而所率軍兵多步兵;燕軍多騎兵,擅長野戰(zhàn)。 朱棣認為耿炳文是富有作戰(zhàn)經驗的老將,不好對付,擔心時間一長,士氣低落,遂圍城三日 后退回北平。

真定一戰(zhàn),南軍損失數(shù)萬人馬,但主力尚存。如果堅持固守策略,朱棣還真沒有什么好辦法 。然而建文帝對戰(zhàn)事甚不滿意,命李景隆接替耿炳文,意圖從速殲滅燕王朱棣。臨陣換將, 本是兵法大忌,何況是以弱換強。當年秦趙長平之戰(zhàn),趙王不理解老將廉頗的固守戰(zhàn)略,聽 信反間計,換了飽讀兵書而一無用處的趙括上去,結果40萬趙卒埋身長平,也為后世留下了 紙上談兵的笑柄。建文帝此次換掉耿炳文,實為一大失策,給燕王提供了戰(zhàn)機。

鄭村壩之戰(zhàn)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合兵50萬。他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長子,長得高大威猛、 儀表堂堂,喜讀兵書,然而缺乏作戰(zhàn)經驗,是一個紙上談兵的紈绔子弟。建文帝將希望寄托 在他的身上,恩寵有加;而對于朱棣來說,他只是當年被秦軍坑殺40萬卒的趙括式人物。當 朱棣得知李景隆帶兵時,喜不自禁。朱棣認為李景隆“為將政令不修,紀律不整,上下異心 ,死生離志,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衣褐者少,披觸霜雪,手足皸瘃(zhú),甚有 墮指之患,況馬無宿稿,士無嬴糧,敗二也;不量險易,深入趨利,敗三也;貪而不止,智 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敗四也;部曲喧嘩,金鼓無節(jié),好諛 喜佞,專任小人,敗五也”。這個分析雖然有燕王鼓舞士氣的因素,但卻是看到了李景隆的 致命弱點。

李景隆放棄了耿炳文穩(wěn)健的策略,率軍直撲北平,分兵三處:一軍攻打北平九門;一軍攻打 永樂八年成祖敕諭通州;自己駐扎鄭村壩(北平東20里)。當時朱棣赴大寧尋求救兵,北平 守備空虛。攻打北平的戰(zhàn)斗十分激烈,正陽門情勢岌岌可危。燕王妃徐氏親率婦女登城,投 擲石塊,幫助守衛(wèi)城門。主攻彰義門的瞿能父子驍勇善戰(zhàn),率領精騎一度攻入城內,然而李 景隆卻命令等待大隊人馬,結果貽誤戰(zhàn)機,守軍以水潑城,一夜成冰,第二天已經難以攀爬 了。守軍并沒有一味死守,而是在夜里不斷派遣小股部隊騷擾南軍,弄得南軍精疲力竭,人 心不寧。

十一月,朱棣已經收編了寧王的部隊歸來,包括能征慣戰(zhàn)的朵顏三衛(wèi)騎兵,實力大為增加。 李景隆派陳暉率一萬騎兵東行,尋找機會迎擊燕軍,不期兩隊人馬沒有走到一條路上,未曾 相遇。后陳暉發(fā)現(xiàn)了燕軍,從后面尾隨而來,準備前后夾擊。朱棣察覺后,命精騎回頭迎擊 ,將其一舉擊潰,陳暉只身逃回軍中。燕軍士氣大振,燕王乘勢派朵顏三衛(wèi)猛沖南軍。朵顏 騎兵銳不可當,疾風暴雨般連破南軍七營。李景隆整頓軍馬,在鄭村壩與燕軍決一死戰(zhàn)。這 場戰(zhàn)斗,數(shù)十萬軍馬從中午一直打到晚上,尸橫遍野,十分慘烈。朱棣趁著天黑,派奇兵左 右沖殺,攪亂了南軍的陣營,然后燕軍正面猛攻,占據(jù)了上風。當日未分勝負,雙方各自收 兵回寨。李景隆沒有經歷過這樣慘烈的戰(zhàn)斗,初戰(zhàn)不利,感到難以取勝,連夜拔營南遁,匆 忙之中竟然沒有通知圍攻北平九門的將士。攻打九門的將士失去主力的掩護,僅兩天就被朱 棣擊敗,北平之圍始解。

 這一戰(zhàn)中,守城的燕王世子朱高熾作用不可低估。他以城中老弱殘兵堅守北平城,面對李景 隆數(shù)十萬大軍的攻擊而巋然不動,有力地牽制住了南軍,保住了燕王朱棣的根據(jù)地。假設北 平被攻占,朱棣將面對另一番景象,勝負的天平尚不知會傾向哪邊。同時,這也可以看出李 景隆是多么無能,印證了朱棣對他的分析。

白溝河之戰(zhàn)鄭村壩大戰(zhàn)之后,原本銳意削藩的建文帝卻變得軟弱起來,罷齊泰、黃子澄職, 希望燕王息兵。這種做法無異于向朱棣示弱,是不會起到任何積極作用的。建文二年(1400 )二月,李景隆致信朱棣,請求息兵。這一舉動,估計是朝廷的意圖,不然李景隆是不敢如 此做的。朱棣現(xiàn)在兵強馬壯,自然不會講和。雙方厲兵秣馬,積蓄力量,準備在春天再戰(zhàn)。 然而朱棣使用了一個小花招,戲弄李景隆于股掌之間。二月,朱棣佯攻大同,李景隆率軍救 援。朱棣卻不與之戰(zhàn),由居庸關退回北平,李景隆奔波一場,勞而無功。當時天氣尚寒,南 軍衣衫單薄,不少士兵被凍傷,部隊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整。

 四月一日,李景隆誓師于德州,號稱百萬(實則60萬),大舉北伐。雙方在白溝河擺開陣勢 ,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這場戰(zhàn)斗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南軍中的平安、瞿能父子驍勇異常,率軍 猛沖燕軍,所向披靡。朱棣的坐騎接連被射殺,他的寶劍竟也砍折了。瞿能父子奮勇廝殺, 已經和燕王近在咫尺。朱棣見大勢不妙,撥馬跑到河堤上,南軍在后面緊追不放。朱棣立馬 站在堤上,假意用馬鞭招呼后面的部屬,使南軍相信燕軍就在堤下。南軍果然上當,沒敢繼 續(xù)追擊,不然朱棣即將被生擒活捉。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互有勝負。忽然一陣風將

南軍大旗 刮倒,南軍陣營產生了混亂。朱棣抓住這難得的時機,指揮部隊猛沖,一舉擊潰南軍。

白溝河之戰(zhàn)是決定性的戰(zhàn)役。此后,建文帝再也組織不起來大規(guī)模的軍事征討。朱棣由此轉 守為攻,取得戰(zhàn)事上的主動。

靈壁之戰(zhàn)朱棣準備取道山東,直撲南京。然而在濟南卻遭到了鐵鉉的堅決阻擊,又在東昌為 盛庸所敗。建文三年(1401),朱棣選擇了進軍防守較為薄弱的河北,轉戰(zhàn)河北各地。十二 月,朱棣得知南京守備空虛,可以乘虛而入,于是決定繞過山東,率軍直取南京。

制誥之寶(白石)燕軍孤軍南下,期間多有敗績。北方士兵不適應南方氣候,很多人病倒了 ,許多將領也請求撤軍。朱棣很猶豫,一連數(shù)日擐(huàn)甲不離身,最后在大將朱能的 勸說下堅定了繼續(xù)南下的決心。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

這時南軍防御的主要力量總兵何福駐軍靈壁,修建了大量工事,固守不出。朱棣想與之決戰(zhàn) 不得,就截斷了他的糧草供給,將其圍困起來。何福無奈,準備突圍,不想南軍把燕軍進攻 的信炮當成是突圍的信號,紛亂涌出,結果大敗。何福僅以身免,而南軍的主要將領平安被 俘獲。平安是朱元璋的養(yǎng)子,原是朱棣的部下,文韜武略,成為朱棣的主要對手,多次擊敗 過他,還斬殺過他的幾個得力戰(zhàn)將。俘虜平安,令朱棣興奮異常,燕軍上下都說這回可以平 安了。朱棣舍不得殺他,將其押送回北平。

鐵鞭靈壁之戰(zhàn)后,朱棣再也沒有遇到大的戰(zhàn)斗,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兵臨南京 城下。李景隆、谷王打開金川門迎降,建文帝不知所終,朱棣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

出兵安南。安南,又稱交阯,漢唐時為中國的屬郡,五代以后獨立,但仍與中國交往密切。 在明初,安南國王為陳氏。建文朝,安南發(fā)生政治變故,丞相黎季■(lí)自立為帝,改 名胡一元,不久又傳位其子。

永樂元年,安南國王派人朝賀,自稱陳氏無后,自己是陳氏外孫,為眾擁立為國王,請求得 到朱棣的冊封。朱棣聽從禮部的意見,派遣官員到安南探訪實情。該官員回朝后說現(xiàn)在的安 南國王得到了當?shù)厝说某姓J,國家安定。朱棣于是派禮部郎中帶著詔書前去安南,正式冊封 其為國王。

然而永樂二年,原國王的臣屬裴伯耆逃到中國,將胡氏篡位的事情揭露。八月,老撾遣人送 來了原國王的弟弟陳天平。朱棣無法辨別真?zhèn)?,暫且將他們安置起來。年底,安南使臣來賀 。朱棣讓陳天平突然出現(xiàn)在使臣面前,使臣們十分驚愕,紛紛下拜,朱棣由此知道了陳天平 的真?zhèn)魏褪虑榈恼嫦?。朱棣遣人責備安南國王,安南國王上書表示歡迎陳天平回國繼承皇位 。

令朱棣惱怒的是,安南竟然伏兵劫殺由明軍保護回國的陳天平。面對這種公開挑釁宗主國威 信的行動,朱棣沒有猶豫,立即遣兵80萬出征安南。80萬大軍銳不可當,永樂五年將安南國 王、太子等人活捉。朱棣遂改安南為交阯布政使司,成為中國的一個省。只是后來明朝遷都 北京,安南時有反抗,成為明朝的沉重負擔,因此朱棣死后不久,明朝就放棄了對安南的治 理。

五入漠北。對明王朝最大的威脅不是南方的安南,而是北方的蒙古。當時蒙古分裂為三部: 韃靼部、瓦剌(là)部和兀良哈部。朱棣對蒙古采用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的策略。兀良哈部 早已歸附,并在靖難之役中為朱棣立有赫赫戰(zhàn)功。韃靼部較強,朱棣有意聯(lián)絡瓦剌,與之抗 衡。永樂七年,成祖命丘福率軍10萬征討韃靼,不意全軍覆沒,因此才有朱棣親征之舉。

永樂八年二月,朱棣親率50萬人出征,太子留守南京,皇長孫留守北京。五月,發(fā)現(xiàn)了韃靼 部本雅失里的位置。朱棣命每人自帶20日糧食,率輕騎疾馳。在成吉思汗興起的斡(wò)難 河與本雅失里遭遇,雙方大戰(zhàn),最終本雅失里敗逃。回師途中又遭遇阿魯臺部,激戰(zhàn)數(shù)日, 阿魯臺戰(zhàn)敗逃遁。朱棣估計敵人可能貪圖輜重,必會前來劫掠,便設下埋伏。明軍班師時, 果然有人來襲。霎時伏兵四起,敵人潰逃,被俘有幾十人。朱棣第一次親征大獲全勝,韃靼 部的勢力被削弱了。

隨著韃靼部的衰敗,瓦剌部強盛起來,時常騷擾邊境。永樂十二年(1414),朱棣決定第二 次親征,并讓皇太孫隨行。六月七日,在忽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遇到瓦剌的主力 部隊。這場戰(zhàn)斗十分慘烈,雙方損失相當,直到傍晚敵人才敗走。

十三陵石牌坊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朱棣又三次親征蒙古。

朱棣五次對蒙古用兵,目的在保證邊境的安寧,國內的安定。然而在第五次親征的歸途中, 朱棣身體不適。到了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朱棣突然病逝,享年65歲。朱棣是一位馬上 天子,他的江山得于馬上,也死在了行軍的途中。但是同時,他又是一位重視文化的皇帝, 其功績不遜于歷代名君,因而死后被謚為“文皇帝”。

 

文治:名垂史冊

 朱棣君臨天下之后,尊儒納士,編纂了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遷都北京,疏通了大運河 ,派遣鄭和六下西洋……這些成就,足以令成祖傲視古今。

三千文士修大典。永樂元年(1403)七月,朱棣下詔編纂一部類書。他雄心勃勃,想要

永樂 大典

將中國古代典籍盡量收集齊全,特命大才子解縉負責,要求“毋厭浩繁”,盡量收羅。第二 年十一月,解縉將編纂好的圖書進呈天子。朱棣很高興,賜名《文獻大成》,賞賜解縉等14 7位有功人員。

然而不久,朱棣發(fā)現(xiàn)這與他的要求相差很大,主要是還有許多典籍未能收錄。于是朱棣決定 重新編修,并任命靖難功臣姚廣孝以及刑部侍郎劉季篪(chí)和解縉總其事,前后參與 者近3000人,可謂人才薈萃、人文盛事。朱棣對這件事非常重視,命在文淵閣開館修書,由 光祿寺供給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淵閣中的書籍尚不完備,命禮部選派通曉典籍的官吏四出購 求典籍,“書籍不可較價值,惟其所欲與之,庶奇書可得”。正是在朱棣的關注和支持下, 3年之間,大典得以編纂完成。

永樂五年(1407)十一月,大功告成,姚廣孝等人將《永樂大典》進呈朱棣?!队罉反蟮洹?有22877卷,又凡例、目錄60卷,全書分裝為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shù)約有三億七千 多萬,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類書,內容包羅了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陰陽、 醫(yī)、卜、僧、道、戲劇、小說、技藝諸項。此前的類書,如唐代的《藝文類聚》只有100卷 ,北宋的《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都各有1000卷。《永樂永樂刻本《歷代名臣奏議》

大典》的規(guī)模之大,確實是歷史上無與倫比?!队罉反蟮洹妨硪粋€顯著的特點就是照錄原文 ,未作刪改。這種做法保持了書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永樂朝《永樂大典》只有一部正本,存放在南京的文淵閣,后于永樂十九年(1421)運到北 京。朱棣曾經打算將《永樂大典》付印,只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實在是艱難之至,不得已放 棄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皇宮三大殿失火,幸運的是由于搶救及時,《永樂大典》竟 然奇跡般的幸免于難。有了這樣的教訓,世宗意識到光有一部正本太危險了,遂命108個書 生抄寫大典。這些人每日人抄3頁,歷時6年之久,才抄成一部副本,藏于皇史■。只可惜正 本在明末不知去向,多半是毀于兵火。副本到了乾隆時期只有9000余冊,少了近3000冊。后 來被儒臣們私自盜去了不少,剩下的在清末時不是被燒了就是被掠往國外,至今偶爾會在一 些拍賣會上發(fā)現(xiàn)《永樂大典》的蹤影。據(jù)估計,存世的《永樂大典》約800冊,只是原來的3 %左右。建國以后,中華書局曾將《永樂大典》存世殘本予以影印出版。

三寶太監(jiān)下西洋。鄭和,回族,本姓馬,小名三保(一作三寶),人稱三寶(保)太監(jiān)。他 在洪武年間成為明軍俘虜,入燕王藩邸為宦官,成為朱棣的親信。從永樂三年(1405)開始 南京鄭和府后花園遺址

到宣德六年(1431),鄭和曾經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在永樂朝。鄭和因此成為中國歷 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認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惟一的中國人。

朱棣為何讓鄭和六下西洋呢?按照《明史》中的說法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 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鄭)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目的有二 :一是尋找建文帝蹤跡;二是向海外諸國顯示大明王朝的繁榮富強。

鄭和造大銅鐘永樂三年,鄭和由蘇州劉家港出發(fā),浩浩蕩蕩出使南海以西諸國,最遠到達印 度半島的古里國,勒石為記,于永樂五年才返回。成祖似乎對鄭和的第一次出航非常滿意, 在他回朝的第三天就命工匠改造249艘海運船,以備鄭和下次使用。

隨后,鄭和分別在永樂五年、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以及宣德六年六次出使西洋 ,到達過今天的越南、柬埔寨、泰國、馬六甲、馬來西亞、印度、馬爾代夫等南亞國家和地 區(qū),最遠到過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的一些國家。

 

榜葛剌進麒麟圖

鄭和下西洋,集中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航海水平,是航海史上的壯舉,比哥倫布、麥哲倫等人 早約一個世紀;加深了與這些國家的友好往來,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2005年恰巧是鄭和首 次下西洋的600周年,他所創(chuàng)造的航海奇跡將永遠彪炳史冊,為世人所敬仰。

三年修得北京城。朱元璋雖然有過猶豫,但最終以南京(當時稱應天)為京師。朱棣則長期 生活在北平,視北平為龍興之地。即位之初,他仍以南京為京師,但對北平感情很深,因此 永樂元年(1403)正月,禮部尚書李至剛建議將北平升為陪都,朱棣非常高興,改北平為北 京,稱行在。

朱棣剛剛用武力奪得皇位,擔心人心不穩(wěn),并沒有立即提出遷都,而是逐步逐項解決遷都的 明清北京內城中軸線示意圖外圍問題。永樂元年,設置了北京留守行后軍都督府、北京行部 、北京國子監(jiān)等衙門,為向北京運糧重開海運,遷徙他處富民到北京。因為海運風險較大, 朱棣又于永樂二年下令疏通運河。永樂四年(1406),他下詔修建北京宮殿,從四川、湖廣 、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集木材。不過這次并沒有提出遷都,而是以準備北巡的名義。

真正表明朱棣遷都決心的是在永樂七年(1409)。這一年,朱棣巡幸北京。這次巡幸,朱棣 在自己身邊設置了行在六部、都察院,與南京各自形成一套系統(tǒng)。另一件事更可以彰顯他的 心跡,即為徐皇后在北京選建陵寢。徐皇后于永樂五年(1407)病逝。對于這位與他同甘共 營建紫禁城所用斗尺苦、患難與共的徐皇后,朱棣并沒有把她安葬在南京,而是在北京昌平 為她建造陵寢,也就是后來他也下葬的長陵。細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朱棣已經決計要回到他興 起的地方。

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北京的經濟得到了繁榮,疏通的運河保證了糧食的運輸,北京周邊的軍 事防御力量也得到了加強等,這些前期措施使得遷都北京水到渠成。永樂十四年(1416)十 一月,朱棣公布了遷都的想法,自然得到了朝臣的一致?lián)碜o。永樂十五年(1417)開始大規(guī) 模營建北京,至十八年基本完工,前后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永樂十九年(1421)正式遷都北 京。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風順。永樂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宮中的奉天、謹身、華蓋三大殿遭 雷擊起火,化為灰燼。朱棣以為是上天示警,下詔求直言反省。其實許多大臣家在南方,本 來就不愿意遷都,因此借此事交相上疏反對遷都。朱棣很不滿,甚至殺死了言辭激烈的蕭儀 。反對遷都的大臣不再敢指責皇帝,轉而攻擊那些擁護遷都的大臣。雙方爭辯激烈,朱棣命 他們于午門外跪著辯論。戶部尚書夏原吉為穩(wěn)定局面,主動將責任承擔下來,才逐漸緩和了 矛盾,遷都之議平息下來。

可以說,朱棣能夠最終奪取皇位,并實現(xiàn)了很多不平凡的功業(yè),除去一些有利的客觀因素外 ,更與他個人的雄才大略分不開。

智謀:計定江山

成祖一生,智謀過人,歷史上流傳有很多關于他的智謀故事。

自投羅網(wǎng)年輕的建文帝即位后,一口氣削奪了五個藩王。雖然燕王尚未被削,但是他的周圍 已經布滿了新皇帝的諸多眼線,北平也被重兵包圍,形勢岌岌可危。朱棣沒有坐以待斃,私 下里培養(yǎng)了一批死士,還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但這些進行得十分隱秘。他在王宮后苑修建 了很大的地下室,圈以高大的圍墻,圍墻下埋著缸甕,以防止聲音傳到外面。同時養(yǎng)了許多 鴨鵝,用鴨鵝的叫聲掩飾打造兵器和操練的聲音。

  十三陵大紅門

  沒有不透風的墻,建文帝聽到一些燕王的行跡,愈發(fā)猜忌朱棣。由于還沒有準備充分,朱棣決定親自去南京,借以緩和氣氛,爭取時間。他當然知道此行的風險,說不定會有去無回, 但是他相信自己會回來,會使仁弱的建文帝相信自己沒有謀反之心,還可以探聽朝廷的虛實 。建文元年二月,朱棣來到了南京。

對于燕王自投羅網(wǎng),戶部侍郎卓敬勸說建文帝將燕王徙封南昌。這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然 而建文帝優(yōu)柔寡斷,沒有采納卓敬的建議,幾天后將燕王放歸北平。朱棣的這次自投羅網(wǎng), 體現(xiàn)了一位雄才偉略的政治家的成熟和膽色,收到了奇效。五個月后,一切準備妥當?shù)闹扉?毅然以八百騎兵舉事。

佯狂裝瘋建文元年六月,燕山護衛(wèi)百戶倪諒向朝廷告發(fā)朱棣的兩個部下為燕王招募死士。二 人經過審問,供認了朱棣的一些陰事。建文帝沒有更多的證據(jù),所以沒有削燕王,而是下詔 訓責。朱棣害怕這是削藩的前兆,遂生一計,用以迷惑建文帝。

北平的人聽說燕王突然瘋了,經常可以看到他在大庭廣眾之下亂跑、亂喊,有時躺在大街上 昏睡。建文帝聽到傳言,命北平布政使張■和都指揮使謝貴探聽真情。二人來到燕王府,看 見朱棣圍坐在火爐旁邊,渾身顫抖,似乎很冷的樣子??匆姀?、謝二人前來,朱棣手拄拐杖 ,走路踉蹌。張、謝二人被朱棣精湛的演技欺騙了,上奏朝廷,建文帝信以為真。

其實朱棣并不是第一次裝病。早在周王被廢之后,他就一直稱病不出,借以韜光養(yǎng)晦,麻痹 對手。不過當時他確實有一塊心病,他的三個兒子在南京,可能已被扣為人質。一旦他有異 謀,三個兒子性命堪憂。于是他借口病重,請求建文帝讓三個兒子歸府照顧自己。這是一箭 雙雕之策:如果朝廷放歸三個兒子,則免去了質于人的情況;如果不同意放歸,可以探知朝 廷的意向,早做謀劃。建文帝拿不定主意,后來在徐增壽的蠱惑下竟然將朱棣三個兒子送歸 燕國。朱棣大喜過望,連稱“天助”,欣喜之情難以言表。幾個月后毫無顧忌的朱棣造反, 建文帝真是后悔莫及!

智擒張謝北平布政使張■、都指揮使謝貴是建文帝安插在朱棣身邊的兩雙眼睛,負責監(jiān)視朱 棣的一舉一動。這時燕王府護衛(wèi)百戶鄧庸赴南京公干,被齊泰逮捕入獄,經審訊,供認燕王 準皇帝尊親之寶(白石)備舉兵的各項事宜。建文帝大驚,密令張■、謝貴捉拿燕王府官屬 ,伺機逮捕朱棣。朱棣得知事情緊急,立即命張玉、朱能率僅有的八百壯士入衛(wèi)燕王府。

當時的情況對燕王十分不利,如果強攻,損失過大,所以只能智取。朱能獻策,擒賊先擒王 ,抓住張■、謝貴,其他人就好辦了。朱棣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人埋伏在端禮門兩側,然后 派人請張、謝前來。張、謝懷疑有詐,不肯前往燕王府。朱棣又命人拿著朝廷要抓捕官屬的 名單前去,這樣二人才相信。在燕王府,張、謝的隨從被攔截在大門外。朱棣拄著拐杖坐著 ,設宴行酒。他拿起一塊西瓜,放在嘴邊,欲嘗又止,對二人說:“現(xiàn)在平民百姓,兄弟宗 族之間,還知道相互體恤。我身為天子近親,卻朝不保夕。既然這樣,天下還有什么做不得 呢?”說完,憤怒地將西瓜摔到地上。埋伏的勇士聽到暗號,一擁而上,將張■、謝貴擒獲 。隨后,朱棣命朱能、張玉等人迅速擊敗了城內的守軍,控制了北平。

計除卜萬朱棣攻打懷來宋忠部之時,大寧兵馬號稱10萬,在都督劉真、都督僉事陳亨、都指 揮卜萬率領下出松亭關(今河北遷安縣西北),將要進攻遵化。七月二十四日,朱棣親自率 兵增援。劉真等人知道宋忠兵敗懷來后,退守松亭關,拒不出戰(zhàn)。三員主將中,劉真年老力 衰,又缺乏計謀,不足為慮;陳亨是燕王的老部下,持觀望態(tài)度;只有卜萬英勇善戰(zhàn),成為 燕王的眼中釘。

  恰巧捉到兩個大寧的士兵,朱棣遂決定使用反間計,除去卜萬。他假意寫給卜萬一封信,對 他大加贊賞永樂七年所造銅銃

  ,極力詆毀陳亨。他命一個被俘的大寧軍卒將信藏在衣領內,然后設酒席款待他,并送給他 一些銀兩,又故意讓另一個軍卒看到這一切。燕王隨后將二人放歸。未得賞賜的士卒忿忿不 平,回去后將此事上告。劉真果然在士卒身上找到了那封信,就信以為真,將卜萬投入獄中 ,并籍沒其家。卜萬后來死在了獄中。

  成祖朱棣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在歷史長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一生,文治武功不遜 色于歷朝君主。然而他性格暴戾,特別是在靖難之役后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大肆屠戮建文遺臣 ,成為他人生中無法洗滌的污點。

  朱棣攻取南京后,對于那些不肯歸附自己的大臣嚴加懲治,無所不用其極。建文帝削藩的主 要謀士黃子澄,先被砍去雙手、雙腿,然后方將其殺死,齊泰亦被“族誅”。朱棣對抵抗最 為堅決的鐵鉉非常憤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后才將其殺死,妻女充為官妓。禮部尚書陳迪 和兒子等六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將陳迪兒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讓陳迪吃掉,并問味道如 何。陳迪沒有懼色,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鮮美無比”,坦然就刑。

  這些事件中,以方孝孺的“誅十族”最為慘烈。方孝孺是當時最有名的讀書人,就連姚廣孝 也向成祖為其求情。成祖召方孝孺為其寫即位詔,方孝孺堅決不從。朱棣以死相威脅,自己 的性命不要了,難道還不顧及九族嗎?方孝孺大義凜然,朗聲回答“便十族奈我何”。成祖 盛怒,將其滅門十族。自古以來,最嚴厲的莫過于誅九族,從來沒有誅十族的先例。方孝孺 墓

  方孝孺一案,成祖可是開了先河,空前絕后。所謂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將朋友門生牽連在 內。

  不久之后,朱棣又興“瓜蔓抄”。景清在成祖登基后并沒有馬上殉節(jié),而是委身于朝班很長 時間。一天,他身穿緋衣,暗藏利刃,準備行刺朱棣。朱棣見其神色異常,命人搜身,得到 利刃。景清當庭辱罵朱棣,不屈而死。朱棣命人將他剝皮實草,系于長安門示眾,并令用鐵 刷子將景清的肉一層層刷下,還把骨頭打碎。他還不解氣,將其滅族,街坊鄰居也受到了牽 連,后來乃至于和景清稍有些關系的人都被殺,猶如瓜之蔓,牽連甚廣,許多無辜的人慘遭 橫禍。

  成祖朱棣對建文舊臣的殺戮前后長達十余年,在晚年時法禁猶嚴,直到仁宗朱高熾即位后這 種情況才得以改變。成祖實行這種近于瘋狂的嚴法酷刑,一方面與其個性有關,但更為本質 的原因則是內心的虛弱。他發(fā)動靖難之役,說到底是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皇位繼承的 合法性上是要大打折扣的,這一點他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他希望能夠用屠刀堵住人們的非 議之口,并想盡辦法證明自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為此,他甚至不惜在生母的問題上做文 章。

生母之謎

成祖的生母是誰,一直存在著爭議,至今學術界未有定論。朱棣出生之時,正值天下大亂, 群雄并起之際。朱元璋尚未建立明朝,而是忙于爭奪天下,當時尚無朱棣生母的爭論。等到 朱棣奪位以后,關于他的生母是誰的問題突然敏感起來。自永樂時期以來,各種官方史書和 野史上都對成祖生母問題有所記載和猜測。上個世紀以來,李晉華、傅斯年、朱希祖、吳晗 “大明永樂年施”款銅鎏金佛像等一批知名學者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翔實的研究,就連陳寅 恪這樣的學術大家也對這個問題懷有興趣,并給傅斯年提供相關史料??梢姡勺嫔竼栴} 并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對于實行嫡長子皇位繼承制的明朝來說,這關系到嫡庶問題, 并進而關系到帝位的合法性問題。對于后世的人們而言,明白這個問題,也就多少會對明初 的政治情勢有所了解。

總起來看,關于成祖生母問題的說法主要有三種:

馬皇后說。明成祖朱棣自稱是孝慈高皇后(即馬皇后)所生。馬皇后,鳳陽宿縣(今安徽宿 縣)人,濠州紅巾軍郭子興養(yǎng)女。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興將其許配給部將朱元璋。當年 朱元璋受到了郭子興的猜忌,馬氏多次從中調解周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冊封她為皇后, 對她十分信賴,多次聽從她的意見寬免大臣過錯,因此有人將她與歷史上的賢后唐代長孫皇 后相提并論。

《太祖實錄》和《太宗實錄》都說朱棣為馬皇后所生,后來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 這種說法。

但是除朱棣外,馬皇后親生皇子都有誰,又有著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認為馬皇后生懿文太 子、秦王、晉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奪取皇位后,馬上讓人編了一部叫《奉天靖難記》的 書,為自己篡奪皇位辯解。該書開卷就標榜自己是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 ),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晉王,次今上皇帝 ,次周王也。”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馬皇后只親生燕王,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晉王都不是 馬皇后親生。其實仔細推敲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太祖實錄》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為了抹殺自 己即位前的真實事實,曾兩次改修《太祖實錄》,刪減篡改之處甚多),《太宗實錄》為宣 宗所修北京覺生寺永樂大鐘,其中自然也有粉飾的成分,當然宣稱朱棣為馬皇后的嫡子。

另外還有人認為馬皇后根本就沒有皇子,這幾個都不是她親生的,只不過是抱過來撫養(yǎng)成人 而已。

  妃說。成祖為馬皇后所生的說法到了明中后期就受到了質疑,而妃說浮出水面。有人認為妃 是高麗人,也有人稱她是元順帝的妃子,抑或是高麗人而成了元順帝妃子,不得而知。

  這種說法的直接證據(jù)是《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禮樂的機構,皇家宗廟的祭祀 就由其負責?!短K轮尽穼π⒘辏刺嬷煸暗牧陮嫞┥裎坏挠涊d如下: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是皇家機構,這樣嚴肅的問題不應該胡亂記載,可惜這本書沒有流傳下來。明代文人 對這種資料將信將疑,但還是覺得有合理的地方,萬歷時期的文人何喬遠就持這種觀點,“ 臣于南京見《太常寺志》,云帝(明成祖)為妃所生,而玉牒則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當日 史臣所纂,既無可疑。南(京)太常職掌相沿,又未知其據(jù)。臣謹備載之,以俟后人博考” 。

  明末清初的錢謙益和李清見到這樣的記載也無法判斷孰是孰非。錢謙益當時是南明弘光朝的 禮部尚書,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職務之便,于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時機 ,悄然打開孝陵寢殿,“入視果然,乃信”。

  還有一個證據(jù)。朱棣在即位之后,在南京天禧寺的舊址上翻蓋新寺,取名大報恩寺,是為了 報答馬皇后的養(yǎng)育之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寺中正殿的大門經常緊閉,外人無法看見里面 元順帝像的情況,有傳聞里面供奉的其實是成祖生母妃。

  還有的學者考證當年建文帝之所以先削周王,是因為周王與朱棣是同母所生,故削周王而去 燕王羽翼。周王與朱棣的母親不是馬皇后,而有可能就是妃。

  元主妃洪吉喇氏說。社會上更加流行的卻是另外一種說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 洪吉喇氏是元順帝的第三福晉,是太師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兒。元順帝敗,朱元璋入大都( 今北京)見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邊。然而她入明宮時就已經懷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 棣,所以朱棣即元順帝的遺腹子。其實這只是民間的傳說而已。徐達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 年(1368),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兩者相差達8年之久。這種情況可能由于朱 元璋刑罰過嚴、朱棣殺戮過重,從而導致民情激憤,因而編造謠言以發(fā)泄胸中的不滿情緒, 以至于以訛傳訛。

  還有其他一些說法,比如說成祖是達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 影響不大。實際上,爭論的焦點是成祖到底是嫡出還是庶出?以上看法都可以歸納到這個問 題上來。朱棣非馬皇后親生而生母為妃的說法,經過明史專家李晉華、吳晗等人的精細考證 ,已為大多數(shù)學者所接受。在這里,可以提供一條可以佐證成祖庶出說的史料。成祖即位以 后,禁止一切有關其奪位的史料,但他左右不了國外的史籍,而這條史料恰恰出自鄰國朝鮮 ,其真實性是可以信賴的。洪武二十二年,朝鮮使臣權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謁燕王,權氏著有 《奉使錄》記其事,其中有詩題云:

  到燕臺驛,進見燕府。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啟,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 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

  永樂剔紅漆茶花紋圓盒

  此處“先太后”當是從漢制之稱諸侯王母,顯然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詩題中明言太后忌日在 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顯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還不存在嫡庶之 差別問題,故燕王即使對外國人也不遮掩其真實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馬氏所出無可懷疑 。那么,朱棣為何一再強調自己是嫡出呢?這是因為明朝的皇位繼承制為嫡長子繼承制,只 有嫡子繼承皇位才是深孚人心的,否則會危及皇權的穩(wěn)定。特別是是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將 建文帝趕下臺后取而代之,更恐難以服眾。他擔心后人說他篡權,所以才千方百計強調自己 嫡出的身份。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伎倆,是不足為怪的。

  朱棣個人小檔案

  姓名:朱棣出生: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

  屬相:鼠卒年:永樂二十二年(1424)

  享年:65歲謚號:文皇帝

  廟號:太宗,嘉靖時改成祖陵寢:長陵

  父親:朱元璋母親:馬皇后,一說妃

  初婚:17歲配偶:徐皇后

  子女:3子,5女繼承人:朱高熾

  最得意:奪得皇位最不幸:病死行軍途中

  最失意:奪位不正,人心難服最痛心:諸子爭儲位

  最擅長:計謀、武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