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菡萏”意同荷花,感覺上更為精致美好;荷葉常被喻為碧玉盤,以形容其溫潤的綠色,此處用 “翠”,翡翠,美玉,因此“翠葉”更覺剔透?;ㄩ_的如此美好,清香遠播,葉綠的如此可愛,搖曳生姿,但,幾陣西風,香消玉殞,正如美人青春流逝,當然令人傷懷。因此,愈是美好愈是脆弱,愈是美好的東西,它凋殘的一刻愈會讓人惆悵,憂傷。 “菡萏”句如此精美,那為何古今人卻獨賞“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菡萏”之境雖美過荷,但距離生活遠,讀者雖知其意義,且會因其陌生化更覺這美好的可貴,但,也正因其與人的距離感,使人們不能與美親密接觸,使詩句不僅不能直擊人的心靈,反而削弱了感發(fā)的力量。 與之相反,“細雨”一句無一字生僻,卻句中有景——“細雨”蒙蒙,字里含情——“夢回”, 詩句里有聲有色——“玉笙”“吹徹”,詩歌創(chuàng)造了飄渺的空間感——“雞塞遠”,并且由近而遠,由邊塞之遠而小樓之上,兼具因愁情泛起的重重“寒”意??傊蛴谜Z簡樸而更易動人,而其意境又頗耐尋味,故得古今褒揚。我猜想,詩人在寫詞時必定曾對“菡萏”刻意雕琢,而書至“細雨”則屬自然流瀉,妙手偶得,所以當馮延巳大贊此句時,中主本人也頗感得意。 山花子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