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王垠- -2005年10月18日
王垠出名了,這是遲早的事。
但這一次,他的出名更多是以爭議的方式出現(xiàn):還有不到一年時間就可以拿到清華計算機專業(yè)的博士學位,但他放棄了。他為此寫了1萬字的博客文章:《清華夢的粉碎》。他說:“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厭煩了國內(nèi)所謂的‘學術’。我準備放棄清華的博士學位,出國找個好老師,進行真正的研究。博士第4年了,做出這樣的決定真是不容易。有人告訴我不要放棄,你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羨慕你?你知道一個清華的博士學位有多么值錢嗎?但是我不能這么沉默下去了! ”
這篇文章更像一篇“戰(zhàn)斗的繳文”(盡管王垠不這么認為),它痛數(shù)一個不斷“進階”的學子在中國學歷教育道路上感受到的種種弊端、愚蠢、麻木和弱智,它像一個文本病毒入侵中國教育系統(tǒng),并在更大范圍內(nèi)引起波瀾。
王垠從四川大學97級本科畢業(yè)后,保送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博連讀?,F(xiàn)就讀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軟件所,主要進行集成電路布線算法的研究。2004年左右發(fā)表題為《完全用linux工作》和《寫給支持和反對<完全用linux工作>的人們》的文章,在中國的計算機和linux陣營引起極大轟動,成為水木清華linuxapp版和中國多個linux社區(qū)的偶像級人物。
王垠可能不是個天才,但他一定是個重視創(chuàng)造性、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造力的自我教育者。 與其說是學院教育讓他受益,倒不如說他是在自我成長中找到心性、學識與把握力的。
退學并不意味著自毀前途,并不意味著死機,并不意味著神經(jīng)錯亂,恰恰相反,退學是對蒼白學術的抗議、是逃避窒息的唯一手法、是胸有成竹者的最優(yōu)選擇而非次優(yōu)選擇、是人生的一次重啟。王垠目前尚在清華,他被告知,學校每年的退學在12月份辦理。
此前,王垠以優(yōu)異出名,他的論文兩度獲得國際性刊物的認可,這在清華歷史上尚屬首次;王垠也以帥氣出名,看過王垠博客上的照片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2005年,王垠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參加IEEE/ACM Asia andSouth acific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ASP-DAC 2005)國際學術會議獲得Best Paper Award。這是自ASP-DAC會議舉辦以來中國大陸論文首次獲獎。
王垠的這次出名非他所愿,卻連累了他:有記者在他宿舍外守候到凌晨一點,這讓他看不過去,出門勸走對方。
王垠的困惑在于:他隨手而為之的論文“垃圾”能夠引起那么大的重視和認可,這讓他不屑卻又可憐那些埋頭論文的人。王垠的內(nèi)心一定蒼涼地狂笑過。
到底是什么讓王垠選擇退出萬人向往的清華學府呢?王垠說他的清華夢被粉碎了,又是什么粉碎了他的清華夢?越來越多地聽到碩、博在退學,我們的大學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國慶節(jié)的早晨,人們高興地看到王垠的博客已經(jīng)恢復了往日的樣子,他很大方地把為避免媒體刊登才刪掉的自己的照片又掛了上去,把反駁他抨擊他的博客網(wǎng)址也公布了,一句“過十一去啦,懶得理你們”,讓人們不難感到,年輕的王垠在這場漩渦中經(jīng)歷了一場迅速的蛻變。
《新周刊》:你說你已經(jīng)厭煩了國內(nèi)所謂的“學術”,那么你所了解的所謂學術的現(xiàn)狀是什么?引發(fā)你厭煩的原因又是什么?
王垠:我認為現(xiàn)狀就是一切都是為了paper的數(shù)量。這就導致了大家都忙著寫沒有價值的論文。沒有實際的問題,就只有把國外的論文拿來看看有什么可以改進一點點的,繼續(xù)寫論文,沒有創(chuàng)新。甚至很多人寫論文時還把跟自己有關系的人的名字都掛到作者里面。不管參考了與否,引用自己人的論文,增加他的引用數(shù)。開會審論文時放水,看到某篇paper的話題似乎是熟人的就錄取。這一切已經(jīng)使學術空洞無物。
同樣的問題發(fā)生在教育上,做表面文章,沒有實際的東西,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條主義,學很多沒用的東西。國外也有同樣的問題,但是至少還有很多實干家。對比一下學術上的成果就可以看出來。
“理論的東西將來才會有用”是一句很有用的借口,幾乎可以掩蓋所有的失敗和沒用的論文。這句話已經(jīng)被濫用了,只有具備天才的直覺和預見力的人,才有資格說一個理論在遙遠的將來會有用。
《新周刊》:在你的退學申請中,對研究生教育的不滿大概包括論文、討論環(huán)境等等,能不能針對這些問題,談談你覺得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以及你的同學中有沒有類似的呼聲?
王垠:我覺得理想的樣子可能有些過于理想化。不過研究至少應該有一個實際又可行的目標來驅(qū)動,而不是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出發(fā)點不同,結(jié)果就大不相同。很多同學都感覺到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公開說出來。慢慢的不滿意的同學就熬畢業(yè)了,或者退學了,或者就被同化了。
我剛剛寫了那篇文章(指《清華夢的粉碎》,在王垠博客上),就有一個師弟打來電話,說其實我們都知道是這么回事,但是誰也不敢說,都想畢業(yè)啊。一個師兄也在我的blog回帖說這個問題他也明白的。其他很多同學都有類似情況,甚至更糟的就是像我隔壁同學那樣做體力“民工”。本科的教育也缺乏創(chuàng)造性。總是知識灌輸式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就只有聽的份??荚囂o張,很多學生變得只會應付考試。一個清華本科生給我寫信說他早就覺得有這個問題,他想在紫荊的小石頭桌子那里建立一個露天的common room,可是始終無法成功。
《新周刊》:在“中國教育操作系統(tǒng)下”作為一個并不優(yōu)良的程序,你有怎樣的感受?種種不適應有沒有可能是由于你自身的特性造成的,因為如你一般經(jīng)歷的人并不在多數(shù)。
王垠:我所說的“不優(yōu)良”是因為我這個程序直到現(xiàn)在才“喧鬧”地退出。如果是按照UNIX的哲學,優(yōu)良的程序應該早就退出了,不會等到這個時候。就像Oracle總裁說的那樣,研究生時輟學,雖然開化得稍晚了些,總比永遠不開化的好。
每個人生下來都無所謂優(yōu)良不優(yōu)良,每個人的智力都足以學會東西。而教育系統(tǒng)經(jīng)常把責任推卸到學生身上。你聽不懂課,那么就是因為你理解能力差。你考試分數(shù)低,是因為你比別人笨。但卻沒有人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時候,原因正是上課的老師沒有吸引力,他自己都對學科沒有深入的理解,他不知道那些理論是怎么得出來的,當然無法給學生直覺。學生就一味地接受知識,而不能知道這些知識是怎么來的??床欢畤鴥?nèi)的計算機教材,很多人就覺得自己笨。但是我就知道一般的計算機教材是怎么粗制濫造的,看不懂的原因應該歸咎到作者或者譯者,而不是讀者。好的計算機教材都會看起來很清晰,只會要求很少的基礎知識,而且通常都放在附錄里面供參考。
有人說我不適應這個科研環(huán)境,他們說的適應就等于被同化,我當然不可能“適應”。其實,我曾試圖適應過一段時間,但是我醒悟了。我知道有人又想亂用達爾文的理論,說我不能生存。我想告訴他們,我雖然不“適應”,但是我照樣可以生存。
《新周刊》:雖然你認為中國的教育操作系統(tǒng)有很多令人失望之處,但無法否認你依然是由此系統(tǒng)下制造出的程序,你認為自己有沒有什么獲益之處?你會堅持把退學進行到底嗎?
王垠:獲益之處肯定是有的。所以我才指出它的問題,希望能改善,而沒有把教育系統(tǒng)當作敵人。
我會把退學堅持到底的。雖然得到很多好處,但是我覺得我不配得到一個博士學位。
《新周刊》:無力改變的人全都選擇了離開,有沒有設想今后的自己會朝著哪個方向去努力,會不會回來為令人擔憂的中國教育操作系統(tǒng)書寫一個嶄新的程序呢?
王垠:離開當然是為了獲得力量后再回來。我相信一切會好起來的。
我記得我在退學申請的最后曾經(jīng)說過:“其實我不后悔進入川大,不后悔來到清華,珍惜一切的歷史,因為沒有它們,我也許就不是現(xiàn)在的我,有著自己想法的我。我也許就在安逸的生活中變得墮落。它們不完美甚至給我痛苦,但是我還是珍惜,珍惜這里的朋友,這里的一草一木。也許這就是愛。我會變得更好,我會掛念我的滿目瘡痍的祖國母親。我會回來告訴你我學到的一切,我會給你和其他兒女真正的幸福,一定的!”這就是我最想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