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學生寫了一首俳句式的短詩,只有兩句:“使用前請搖一搖,沉淀的愛情。” “妙極了,”我說,“但什么是沉淀的愛情?又怎樣搖一搖呢?” “愛得太久,疲了,倦怠了,不論情侶或夫妻,愛情都會沉淀。”學生說,“沉淀的愛情上面都是水,淡而無味,必須常常搖一下,才能有味道。” 道理固然不錯,但我覺得,沉到水底、上面淡而無味的愛,倒也別有一種滋味。好比濃茶有濃茶的美,淡茶有淡茶的妙。 《菜根譚》里說得好:“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這雖不是講婚姻,但那真味只是淡,殊堪玩味。 許多婚后不久出問題的夫妻,不見得是因為生活變得太淡,而是婚前味道太濃。譬如婚前熱戀期,總是出外旅游、夜總會嬉戲,一下子結婚靜下來,餐館成廚房、風景勝地改為陽臺、蝴蝶鴛鴦成了食譜賬單,生活由熱滾滾,一下子成為溫吞吞,自然容易出問題。 反倒是那些婚前就由熱戀“跌入”現(xiàn)實的男女,能慢慢將飛馳的愛情逐步減速,由求其“快”,到求其“長”,成家之后比較幸福。 有一朋友說:“我現(xiàn)在跟女朋友進入了新的境界。過去我們進餐館,別人一看就知道是情侶,現(xiàn)在則會認為是夫妻。” 經(jīng)我追問,原來因為他現(xiàn)在跟女朋友對面而坐,不再是喁喁私語,而成為“女朋友看菜單,他看報紙”。 這使我想起梁實秋先生曾在文章里寫的,有位朋友去看他,以嘴邊綻著微笑,當做見面行禮。二人默對,不交一語,梁教授遞過香煙,對方便一支一支地抽。又獻上茶,也便一口一口地呷,左右顧盼,意態(tài)蕭然。等到茶盡三碗,煙罄半聽,主人并未起身,客人興起告辭,梁教授譽之為“六朝人的風度”。 這也令我想起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寫他去看老朋友,正巧朋友在讀經(jīng),也就不打擾,徑自往山里走了。那種老遠跑去,卻又能以“意到已足”,而淡然離開的境界,不是“平淡入妙”嗎? 還記得古詩有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詩人與朋友一起賞花飲酒時醉了,便徑自去睡,叫朋友:“你要是有雅興,明天再抱著琴來玩。”也是在淡遠中,顯示一種摯情。 當然,這種淡不能是無禮,而應該是具有深厚情誼,默然會心,而不拘小節(jié)的率性。如同那坐著看報的朋友,女伴如果能不覺得自己被冷落,反覺得那只是率真,則未嘗不是另一種境界。 作家琦君女士曾說,她跟另一半常難得有說話的機會,只好在桌上留字條,我乍聽覺得不可思議,但見琦君好文章不斷,漸漸領悟夫妻相處的另一種妙處:“在彼此之間留一點空間,讓大家保留一點自己,而不必成天膩在一塊。” 熱戀中的朋友,一定不會同意我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