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剛剛裝了LR2.3,認真搞了幾張圖,感覺不錯。LR將圖片管理和基于RAW的后期處理集于一身,適合大批量粗調。LR2以后增加了漸變蒙版和蒙版畫筆,進一步減少了對PS的依賴。我認為現(xiàn)在LR的RGB工作流已經(jīng)夠我用了,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
按,LR的單張照片流程也適合CameraRaw,但由于CR后往往還接PS,所以大部分事情還是留到PS里做比較好,尤其用Lab顏色的時候。 按照《Photoshop 7 points》的光輝指引,我的工作流如下: 0:預處理 0.1:白平衡(White Ballance) 這步可選。LR里白平衡工具不很強大,如果畫面里有灰場就最合適不過。但是依我經(jīng)驗和教科書,亞洲人習慣冷灰色,不知不覺就偏藍了,所以覺得“有點黃”就隨它去吧。 0.2:紫邊矯正(Chromatic Abberation) 拜圖麗124所賜我對這步心得較多。其實也很簡單,放大邊角高反差處到300%然后動兩個滑塊即可。如果存在滑塊無法矯正的刺眼色斑,用下面的“邊緣去色”(Defringe)命令。 1:動態(tài)優(yōu)化 1.1:黑色(Blacks) 我以前從來不用黑色,因為會引起陰影裁切。但這樣就使得畫面發(fā)灰,對比度不足。7 points教導我們,所有畫面都應有黑點,并且黑點還會引起人更大注意。所以第一步是調整黑色,程度依自己感覺,我一般是到“能黑的地方全黑”為止。 1.2:補光(Fill light) 黑色+補光,暗部色彩馬上飽滿起來,“失去的只是灰暗,得到的是整個世界”。當然不能太過了以至于看起來假。我認為這兩步是讓圖片顏色生動的最重要步驟。 1.3:曝光(Exposure) 主要影響亮部和高光的亮度和反差。仍然是7 points教導我們,一張圖也至少要有一個高光,但面積不能大。所以曝光調整的判據(jù),是使亮部亮度合適。按照經(jīng)驗,一般是要加一點的。這樣亮部反差也比較鮮明了。如果高光裁切很嚴重,那就妥協(xié)一點,等一會用曲線再調。 1.4:恢復(Recovery) 加了曝光之后不可避免高光會裁切,就用恢復把高光細節(jié)找回來?;謴偷淖饔檬菍⒏吖獾膭討B(tài)壓縮,所以會使高光部分反差降低。用大量恢復還會壓暗亮部,也可以作為一種調整亮部的方式。 經(jīng)過這四步之后,片子的動態(tài)范圍已經(jīng)優(yōu)化,色彩和反差也得到加強??赡苡罢{還不是很舒服,進入第二組:曲線調整 2:影調調整 2.1:曲線(Curve) 似乎沒什么可說的,調到舒服就行。但是要注意,LR里的曲線還是會引起高光和陰影裁切,這點和PS里的曲線不同,PS里的曲線不會引起高光和陰影裁切(猜測)。 2.2:關于透明(Clarity) LR里的透明工具有點類似Lab里亮度通道的作用,實際上就是調整中色調的亮度反差。CR4.3里只能增加透明度,LR2.3里還可以減少透明度,這就大大拓展了其應用,減少二三十的透明度可讓畫面柔和,事實上現(xiàn)在我基本都減少透明度。 2.3:蒙版 這步可選。最常用的蒙版是灰漸變,壓暗天空。默認的蒙版選項降低75對比度,我認為沒有必要。用畫筆進行精細調整也應該在這步。 3:色彩調整 3.1:振動(Vibrance)和飽和度(Saturation) 振動是Godsend,但有些時候并不適合。振動主要使飽和度低的地方色彩增強,飽和度對色彩濃郁的地方效果明顯,知道了這個差別就可以有針對地使用他們。例如想提高花草的飽和度而不想讓天空變得超藍,就可以加些飽和降些振動。這個需要靈活掌握,我的標準就是“不超過Zak,達到殷老師”lol…… 3.2:分色調整(HSL/Color) 這步應該是各種工作流程中差別最大的。LR提供了8個顏色通道,其實就是Lab里a和b通道的不同組合。有些LR用戶從來不用這個,但它提供了精細調整顏色的手段,我很喜歡。調整顏色的參考很多,神作《Photoshop Lab修色圣典》中列舉了以下幾點: a:晴朗天空是藍色偏青,不能偏品 b:植物綠色是綠色偏黃,不能偏藍 c:人的膚色是黃偏紅,也就是橙色,不能偏綠 d:雪不能偏綠 f:照片暖調比冷調的細節(jié)更多 實際使用中,各個通道重要性不同,很少有物體落在青色(Aqua)通道里,除了噪點,所以降低青色通道的飽和度或改變其色相可以降低噪點。相似的還有品紅(Magenta)通道,它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只有晚霞、紫邊和噪點,當然在畫面里沒有金達萊之類花的時候。晚霞的飽和度可以通過更強烈的橙色和紫色通道來彌補。與此相反,黃色(Yellow)通道的范圍比我們想的要寬很多,它包含了植物的大部分顏色,而綠色(Green)的色相比植物的顏色要藍一點,所以這兩個通道共同作用可以精細調整植物的顏色。 4:細節(jié)和最終潤飾 4.1:降噪 盡量不用LR的降噪工具,會損害色彩。如果要用顏色滑塊不超過10就夠了,完成后可以稍加些飽和。我不反感明度噪點,如果大面積色彩需要光滑話,嘗試在HSL里調整鄰近顏色的色相和明度。 4.2:銳化 這是LR不如PS的一點我覺得,我還不清楚LR銳化的算法,但似乎不是USM,并且其數(shù)值的意義和USM也不一樣,所以我現(xiàn)在還沒用。 4.3:暗角 依個人口味選用。 我以前總不知道為什么flickr上那些攝影師能做出這么干凈的顏色,現(xiàn)在好像有點靠近了。最重要的顯然是動態(tài)和色彩,但更根本的是色感。我個人非常喜歡pkuyinfan和Minnow的色彩,不知他們是怎么調的。希望大家踴躍討論,還有我非常想了解Silkypix的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