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三溪中學數學組 林愛武 摘 要:數學美是高中新課程教學中極具挖掘潛力的內容之一。本文通過對高中數學新教材中教學內容的美學因素的挖掘,闡述了數學美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數學美;簡潔性;對稱性;和諧性;奇異性 數學美源于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中,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應。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目標之一是“開闊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質是公民所備必的一種基本素質,對數學的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可以使人獲得美的感受,數學的美不僅有生活中的美,更有思維領域的美,它體現在數學的簡潔性、和諧性、稱性性、奇異性等方面。 一, 挖掘新教材中的美學因素 新教材中有豐富多彩的數學美學因素,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來挖掘教材中的美學內容。 1、簡潔性 簡潔性是數學美的一個基本特征。它反映出自然的簡單性,是自然內在的屬性,而不是人為的簡單規(guī)定。數學的簡潔性并不是指數學內容本身簡單而主要表現在數學的邏輯結構、方法和表達式的簡單性。如:5個12相乘,可以寫為12×12×12×12×12,但是 1、對稱性 對稱性是數學美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數學中的中心對稱、軸對稱和鏡面對稱,都給人以美感,這就是數學中的對稱美。例如:幾何中的許多圖形,圓、球、圓柱、圓錐、長方體、圓錐曲線等都體現了對稱美;代數中,偶函數的圖像關于y軸對稱,奇函數圖像的關于原點對稱,反函數與原函數的圖像關于直線y=x對稱都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二項展開式 2、和諧性 數學的和諧性是指數學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和諧平衡與一致。通常表現為數學概念、規(guī)律、方法的統(tǒng)一,數學與其它學科的統(tǒng)一。例如:平面幾何中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的面積公式,可以統(tǒng)一為 3、奇異性 數學的奇異性是指數學結論或解決問題方法的新穎、奇巧、出乎意料,往往勾起思想上的震動,引起人們的贊賞與嘆服。在這種意義上奇異也是一種美,奇異到極點更是一種美。例如:用數形結合法,反證法,轉化法思想方法解題,用極限思想將循環(huán)小數化為分數都給人以奇特之美感;復數中,向量將復數運算與幾何統(tǒng)一起來;原函數與反函數之間的定義域與值域的相互變換,平面圖像與空間圖形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三角形中三條高線、三條邊的中線、三個角的平分線交一點等都體現了奇異美。 此外,高中數學中有很多平滑曲線,如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的圖象,這些曲線畫起來流暢自然,無一不給人以美感的享受;正、余玄曲線、象波浪一樣滾滾前進,給我們運動的感覺,體驗到動感的美。 二、挖掘數學美在教學中的作用 高中數學新教材中,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奇異美比比皆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挖掘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美,體驗數學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充分發(fā)揮數學美在教學中的作用,將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1、利用數學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正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生學好數學固然重要,但所學材料的情趣和審美價值卻是學習的最佳剌激。數學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學因素,把數學教學組織成為發(fā)現,鑒賞,創(chuàng)造數學的過程。 例1、在“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一節(jié)的教學中,應始終抓住橢圓具有和諧美,對稱美的基本特征,從定義到建系設點;從列式到布列方程;從化簡到得出標準方程,無一不可以組織成為具有美學結構,使學生在積極思考狀態(tài)中完成學習的一堂優(yōu)質課。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應該這樣處理: 由|MF1 |+|MF2|= 教師:方程★能不能作為橢圓的方程?(稍后)完全可以!但是你滿意嗎?(稍后)不滿意!它不符合數學美的簡潔特征,有繼續(xù)化簡的必要。 學生:(此時,求簡的意識油然而生)經兩次平方(根式化簡的常規(guī)方法)整理得 教師:此方程比方程★簡單多了,但它不完全符合數學美的要求。我們從橢圓的對稱性,期望它的方程也應具有對稱性。 設 教師最后指出:引進的字母b純粹是由對美的追求人為制造出來的。通過后面的學習,我們將會發(fā)現有著鮮明的幾何意義,并且果真符合對稱美的要求。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生動語言、精辟的分析、嚴密的推理、有機的聯(lián)系,定能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體會到數學美的力量,從“學習數學枯燥無味”中解脫出來,進入其樂無窮的境地。這種心理上得到滿足,能不使學生喜愛數學嗎? 2、利用數學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美,體驗數學美。通過具體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解決,點拔蘊含其中美的因素和美的方法,加深學生對美的認識與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挖掘教材中的數學美的內容。 例2、對六組誘導公式的記憶,可以利用它們之間的和諧關系,把它們統(tǒng)一于式子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評判數學美,數學教育應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美的分辨能力。在數學活動中,善于了解和掌握各種數學信息,指導學生能快速,敏捷地找出數學信息的不同之處,辯出真?zhèn)?,使數學信息有序化,統(tǒng)一化。 例3:一元二次方程 通過數學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能在數學美享受中啟迪心靈,引起精神升華,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科學世界觀,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 3、利用數學美啟迪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 簡單性可尋求問題的最優(yōu)解答或簡縮思維過程;統(tǒng)一性可對命題作出類比,推廣和引伸,從而發(fā)現新問題;對稱性可培養(yǎng)學生對立統(tǒng)一的思維方式,提供集中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思路;奇異性可激發(fā)學生探索,發(fā)現,創(chuàng)新等精神。 例4、正方體、等邊圓柱、球的表面積相同,其體積分別為 推證 :設正方體的棱長為a,等邊圓柱底面半徑為r。球半徑為R, 則 而 所以 因為 這個例題,基礎好的同學可以推導出結論,但感覺很繁?;A較差的同學基本上就放棄了推證。若我就此只教會學生推證過程,所有同學都會感到數學枯燥無味,會失去對數學的積極情感,以致失去信心。于是我從問題與自然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美、和諧美思考,提出兩個問題: 1)、氣球為什么呈球形,而不是呈正方形、圓柱形? 2)、人從瘦變胖,臉形怎樣變化? 這時同學們活躍起來,先是不明白這與例題有何關系,再經過討論又覺得真實可信,漸漸得以明白:表面積(表皮)一定時,以呈球形的容積最大。再推廣:表面積(表皮)一定時,表面越光滑的幾何體體積越大。這時,我再讓學生做如下例題: 例題: 正四面體和等邊圓錐表面積相等,體積哪個大? 學生很快答出:等邊圓錐的體積較大。 至此學生已經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種思維,但我沒有結束問題,而又提出上述問題伴隨的問題。使學生領略到思維中的奇異美。 例5、 正方體、等邊圓柱、球的體積相等,其表面積分別為S1,S2 ,S3,則S1,S2 ,S3的大小關系為__________。 這次,學生很快就得出結論:S1 并總結:體積一定的幾何體,以球的表面積最小。 這樣,學生對這個數學問題的掌握、理解就比較透,也有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也正是在這樣的教與學中,蘊含著數學思維的對稱美、奇異美、和諧美,讓人有返璞歸真的感覺。 4、利用數學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 出于數學美的考慮而導致解題思路的設計與發(fā)現,叫做以美啟真,這種解題策略將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奇異美與問題的條件或結論相結合,再憑借知識、經驗與審美直覺,從而確定解題總體思路或入手方向。于是,美的啟示就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了數學中的美學方法。 例6、設x+y+z=0, 分析:由已知可看出,條件具有對稱性,字母x,y,z分別作輪換 解:原式=x =(x+y+z) 通過數學美的指引,獲得了解題的突破口,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美的作用。當學生真正領悟數學中的美學因素,所帶來的快感莫過問題的解適合心靈的需要,我們在解題教學中若能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將會大大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如此的問題要靠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并總結。我們應充分利用數學的美學因素進行教學分析和解題研究,以便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效率。 以上觀點及論證,足以說明數學美學因素所起的作用,它在不知不覺中充當了目標取舍、方向確定、方式選擇的重要決策因素(這是審美能力的體現)。我們數學的教與學,若能更多地挖掘數學新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就會使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活躍數學思維,進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提高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和效率。使我們的課堂展現出現更強的活力和魅力。 參考文獻: [1] 肖柏榮 潘娉姣主編,數學思想方法及其教學示例,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2] 梁俊奇 徐華偉,審判直覺與數學解題,數學通報,10,26-28,2002 [3] 譚本遠,數學審美信息六要素,數學通報,4,8-10,2002 [4] 徐素平,中學數學思維中的美學因素,數學通報,3,20-22,200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
來自: cangshizhuan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