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讀四十五 題烏江亭 杜牧(2009-11-28 21:41:01)
古詩詞賞讀四十五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注釋] 2.不期:難以預料。 3.包羞忍恥:意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應有忍受屈恥的胸襟氣度。 4.江東:指江南蘇州一代。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因為秉性剛直,被人排擠,在江西、宣歙、淮南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書宴游間”,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歲內(nèi)遷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擠,出為黃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勢,內(nèi)調(diào)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nèi)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為。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于論兵,作《愿十六衛(wèi)》、《罪言》、《戰(zhàn)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現(xiàn)了一定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鎮(zhèn)壓滄州抗命的藩鎮(zhèn),他寫了《感懷詩》,慨嘆安史之亂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急征厚斂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為國家作一點事?!犊S獨酌》一詩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豈為妻子計,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nóng)桑。”又如《河湟》一詩: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qū)馬雖戎服,自發(fā)丹心盡漢臣。惟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 詩人通過河湟無力收復的事件,對朝政的昏亂和國勢的衰微,表示無限的憂憤。這個時候,朝廷里連元載這樣曾經(jīng)想到收復河湟的人也沒有了。盡管河湟的人民還在戎服下面懷著系念祖國的丹心,但是,舉國上下卻以麻木不仁、醉生夢死的態(tài)度來聽取從河湟涼州傳來的歌舞?!对缪恪芬辉妱t用比興的手法,以雁象征邊地人民: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驚飛四散的哀鴻,象征在回紇侵略蹂躪下逃回祖國的邊地人民。詩中既表現(xiàn)了對難民的體貼同情,也暗示統(tǒng)治者對他們的漠不關心。 杜牧的抒情寫景的七言絕句,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督洗骸?/p>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 這些詩詞采清麗,畫面鮮明,風調(diào)悠揚,可以看出他才氣的俊爽與思致的活潑。 他的詠史詩也很著名。有的詩是借歷史題材諷刺統(tǒng)治者的驕奢荒淫。如《過華清宮三絕句》中一首: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史上評價項羽的詩詞并不少,如:夏日絕句 李清照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第一首夏日絕句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李清照認為項羽是有傲氣,寧死不屈、錚錚鐵骨的一條漢子,死得其所,對其表示敬意。 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判了項羽(他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于得人、用人),惋惜他(負氣自刎),同時暗喻諷刺之意。 |
|
來自: yangyang3435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