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原文及譯文(2009-07-11 10:18:27)
原文:
楚卞和往荊山,見石中有璞玉,抱獻楚厲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詐,刖其左足。厲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獻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又怪其詐,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獻之,恐王見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淚盡繼之以血。文王知之,使謂之曰:“天下刖者多,子獨泣之悲,何也?”和曰:“吾非泣足也,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而名之曰詐,是以泣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賞而歸。世傳和氏璧,以為至寶。 譯文: 楚國人卞和到荊山去,發(fā)現(xiàn)了一塊含玉的石頭。他抱著這塊玉石獻給楚厲王。厲王派玉匠去識別。玉匠說:“是一塊石頭。”厲王責怪他欺騙自己,命人砍去了他的的左腳。厲王死了之后,他的兒子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玉。武王派玉匠識別,玉匠說:“是一塊石頭。”武王也責怪他欺騙了自己,命人砍去了他的右腳。武王去世后,他的兒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獻寶玉,但是擔心文王害他,于是他懷抱玉石大哭三天三夜,淚水都哭干了,血都流了出來。文王聽說了這件事,派人對他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很多,你獨自哭泣悲傷,是為什么呢?”卞和說:“我并非因被砍去腳而感到傷心,寶玉被認定為頑石,忠臣卻被認為是騙子,這才是我所傷心的。”文王命人把那塊石頭拿來,命令玉匠琢磨,果然是一塊寶玉。于是和氏璧世世代代就流傳下來,被認為是一塊珍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