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紀年 |
建置名稱 |
隸屬關系 |
附 記 |
東 周 |
春秋 (前770-前476) |
|
越國地 |
《國語.越語》:“句踐之地,南至句無,北至御兒,東至鄞,西至姑蔑”。 按鄞今奉化、鄞縣一帶,故慈溪春秋時屬越。 |
戰(zhàn)國 (前475-前222) |
句章 |
先越后楚 |
闞《十三州志》:“句踐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吳,因大城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孫,故曰句章?!?br>按越滅吳在公元前473年,楚滅越在公元前334年。 |
秦 (前221-前206) |
句章縣 |
會稽郡 |
《寶慶四明志.郡志一》:“秦滅楚,降越君置會稽郡,句章、鄞、始建縣”。 |
西漢 (包括新莽,前206-公元25) |
句章縣 |
揚州 會稽郡 |
據(jù)《漢書.地理志》會稽郡??h二十六。句章其一。 |
東漢 (25-220) |
句章縣 陽嘉間曾為會稽東部都尉治 |
揚州 會稽郡 |
《后漢書.郡國志》:“會稽為揚州剌史部?!薄度龂荆畢侵居莘瓊鳌纷⒁稌滗洝罚壕湔略鵀闀鼥|部都尉治,作陽朔元年(前24)。王國維《漢會稽東部都尉治所考》:“陽朔元年乃陽嘉元年(132)之誤”。此據(jù)王說。 |
三國.吳 (222-280) |
句章縣 |
揚州 會稽郡 |
洪亮吉《三國疆域志》:“句章隸會稽如故?!?/td>
|
晉 (265-420) |
句章縣 |
揚州 會稽郡 |
據(jù)《晉書》劉牢之、孫恩等傳,晉隆安四年(400),孫恩由海道入浹口,句章為所殘破,因遷治于小溪(今鄞縣鄞江橋)。 |
南朝(宋、齊、梁 陳,420-589) |
句章縣 |
揚州 會稽郡 |
宋、梁、陳3朝曾置東揚州,會稽郡或隸揚州,或隸東揚州。 |
隋 (581-618) |
句章縣 |
會稽郡曾改吳州又改越州 |
《隋書.地理志》:“平陳,并余姚、鄞、入句”。會稽郡注:“梁置東揚州,陳初省,尋復。平陳改曰吳州,置總管府。大業(yè)初府廢,置越州”?!啊秾殤c四明志》:大業(yè)三年(607)復隸會稽郡”。 |
唐 (618-907) |
縣(七世紀上半葉曾入縣建置內(nèi)) |
越州 |
《新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621)析句章置鄞州、姚州”。“武德八年廢鄞州置縣,隸越州?!保ㄆ鋾r句章在縣封內(nèi)) |
唐 (618-907) |
慈溪縣 |
越州江南 東道越州 明州余姚郡 |
《新唐書.地理志》:開元二十六年(738)置15采訪使,明州隸江南東道采訪使?!杜f唐書.地理志》:“開元二十六年于越州縣置明州。天寶元年(742)改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明州”。 《元和郡縣志》:“開元二十六年,采訪使齊浣奏置慈溪縣”。 |
五代.吳越 (907-978) |
慈溪縣 |
明州 望海軍 |
《十國春秋》:“吳越明州領慈溪”。 《吳越備史》:“明州,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刺黃晟卒,武肅巡之,遂有其地”。 《輿地廣記》:“梁開平三年,升明州為望海軍,時蓋吳越之天寶二年也。” |
北宋 (960-1126) |
慈溪縣 |
兩浙路明州奉國軍 |
《寶慶四明志》:“太祖建隆元年(960)改望海軍為奉國軍,授錢億節(jié)度使,持節(jié)明州”。 《宋史.職官二》:“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天下為十道?!苯裾憬貙賰烧愕??!按净迥炅T道”?!端问返乩碇尽罚骸爸恋廊辏?97)分天下為十五路,天圣析為十八,元豐又析為二十三?!眱烧銥橐宦?,“熙寧七年(1074)分為兩路,尋合為一,九年復分,十年復合”。 |
南宋 (1127-1279) |
慈溪縣 |
兩浙東路 慶元府 |
《宋史.地理志》:“南渡后,以紹興、慶元、瑞安三府,婺、臺、衢、處四州為兩浙東路?!?br>《宋史.寧宗紀》:“紹熙五年(1194),寧宗即位,明年改元慶元,升明州為慶元府”。 |
元 (1271-1368) |
慈溪縣 |
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浙江東道宣慰使司慶元路 |
《元史.世祖紀》:至元十三年(1276),宋王降,以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立浙東西宣慰使司于臨安。六月壬申,罷兩浙大都督府。立行尚書省于鄂州、臨安。至元二十一年徙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改稱江浙行省。 《元史.地理志》:“宋慶元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置宣慰使司,十四年改為慶元路總管府,領縣四:鄞、象山、慈溪、定海(今鎮(zhèn)海)”。 |
明 (1368-1644) |
慈谿縣 |
浙江布政使司寧波府(朱元璋改元前為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明州府) |
《明史.地理志》:“太祖戊戌年(1358)十二月置中書分省,丙午年(1366)十二月罷分省,置浙江等處行中書省”。 《大明一統(tǒng)志.寧波府》:“本朝吳元年(1367)改慶元路為明州府”。 《明史.太祖紀》:“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 《明史.地理志》:“洪武十四年改明州為寧波府,領縣五:鄞、慈溪、奉化、定海(今鎮(zhèn)海)、象山”。 《嘉靖寧波府志》:“鄞單仲友奏,明州同國號,乞改名。上以郡有定海,海定則波寧,因改為寧波府”。 《天啟慈谿縣志》:“令有失印者,請于朝,詔更鑄。恐失印復出,致滋奸利,故更印文從谷,而名‘慈谿。按《明史.地理志》印文改溪為谿 是在永樂十六年(1418)。 |
清 (1644-1911) |
慈縣 |
浙江布政使司、浙江省寧紹臺道寧波府 |
《雍正浙江通志》:“浙江布政使司領府十一”?!洞笄鍟洹罚骸绊樦纬?,定寧波府領鄞、慈谿、奉化、象山、定海(今鎮(zhèn)海)等縣五”。 |
中華民國 (1912-1949) |
慈谿縣 |
會稽道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區(qū) |
《續(xù)纂浙江通志》民國元年(1912)廢府,三年置道,屬會稽道。十六年廢道,直屬浙江省政府。二十一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后歷屬第六行政督察區(qū)(1935-1946)、第三行政察區(qū)(1947-1948)、第二行政督察區(qū)(1948年4月至解放)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
慈溪縣慈溪市(1956年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后,谿復為溪) |
寧波專區(qū)
寧波地區(qū)
寧波市 |
1954年將原鎮(zhèn)海、慈溪、余姚3縣之北部劃為慈溪縣,縣治由慈城鎮(zhèn)移駐滸山鎮(zhèn)。屬寧波專區(qū)。 1970年,寧波專區(qū)改寧波地區(qū),屬寧波地區(qū)。 1979年,為水利完整,又以泗門區(qū)與余姚縣之橫河區(qū)對調(diào),橫河區(qū)劃入慈溪縣,泗門鞠劃入余姚縣。1983年,寧波地區(qū)撤銷,屬寧波市。1988年10月13日撤縣建市,改為慈溪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