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德彝 (一八七一——一九四二·七·二·),原名德儀,以避宣統(tǒng)帝溥儀之諱,更用今名;鼎革後,已慣用新名,遂不復(fù)其原名矣。字守隅;以書工《禮器碑》,號曰禮堂;別署有松窗、漢威、里堂、籀遺、去病、公禮、甓師、松窗逸人、舟枕山民、東沙彌侍者。所居曰食古堂、藥券□、君子長生館、竹尊□、干籀窠、鄭樓、籀窟、紅厓碑室。浙江余杭人。成憲侄。
幼孤,隨祖父讀書,年十七成諸生,越四年舉於鄉(xiāng)。善書,楷行皆宗褚遂良,又擅漢隸,均秀勁淵雅。揮灑矜慎,稍不愜意,必為重寫,即平素便札草稿,下筆亦—字不茍。工畫,寫梅具寒香冷艷。嗜古博物,張祖翼素以收藏珍貴碑版名於時,一九一七年病卒,所藏十九歸禮堂。精於金石考證之學(xué),端方禮延幕中,端氏《陶齋吉金錄》、《陶齋藏石記》諸書,其鑒別排比,大率出其手。清代金石學(xué)者王昶著《金石萃編》百六十卷,以精博稱;其有字不可識者,多以方框代之。禮堂博聞強記,輒就方框多所填補,馬公愚與禮堂同居滬西襄陽路頤德坊,—見為之咋舌驚佩贊嘆,其淵湛如此。著作有《金石學(xué)續(xù)錄》、《竹人錄續(xù)》、《王寅消夏記》、《武梁祠畫像補考》、《龍門山古驗方校證》、《松窗金石文跋尾》、《香篆樓脞錄》、《角茶軒金石談》?、《弄玉叢話》?、《松齋書畫編年錄》、《散氏盤文集釋》、《云峯山鄭氏摩厓考》、《審定故宮金石書畫日記》、《石師錄》、《續(xù)古玉圖考》、《元破臨安所得書畫目校證》、《漢刻甄微》、《學(xué)隸淺說》等近二十種,皆為有價值之著述,惜多未及刊布。與黃牧甫、吳昌碩、趙叔孺、王福庵等交契至深。辛亥革命後定居滬濱,四方求書及諸藏家出所藏求為題識者,絡(luò)驛於門。收藏家若張石銘、奚萼銜等,購藏書畫及金石碑版,均以禮堂一言為是。古董商及書畫掮客欲加賄賂,乞以兜售之物定為珍品,然遭嚴拒。
精篆刻,取徑浙宗,而廣涉古璽漢印,沉著遒勁,筆力挺秀,時露天倪,邊款尤短峭入古,精美如古之碑版。其印非知交不能得,人故無由知之,亦不欲人知也。一九四三年,秦彥沖檢其遺笈,得自刻印數(shù)十鈕,與其子保衡商議輯譜,後邀張魯盫合作,向友人再假得若干鈕,合成百鈕,為《松窗遺印》兩冊行世,精印僅四十部,藝苑珍若球璧。沈禹鐘《印人雜詠》有詩詠及德彝,詩云:『文物千年考訂真,漢廷老吏是前身。雕蟲卻費雕龍手,款識精微亦絕倫?!徊⒂凶⒃唬簹怦业乱?#8230;…精金石碑版之學(xué),篆刻亦稱一家,邊款尤華樸相生,冠絕當(dāng)世?!?/font>
自日陷上海,民生凋敝,所得潤資不能周給,境頗艱困。而操守甚嚴,有以求其墨寶以獻媚敵偽者,雖與多金,亦以年邁手震不能作書相卻。自此所有寫件即與敵偽無涉,深恐厚此薄彼,以招尤怨,亦復(fù)婉謝。由是饔飧不繼,告貸無門。不得已,只能割愛珍藏,以維生計。嘗云:『吾之食古堂,昔以自況食古不化,今則賴鬻古物以充食耳?!恍木巢皇妫w遂日羸,貧病交迫,直至於死。禮堂既捐館,家人亟欲以居室頂替與人,即禮堂心愛之品,亦以廉值讓諸收買舊貨者,珍若《金石萃編》填補本,亦論斤出售以去。越日馬公愚聞訊,已求索無從矣。亂世學(xué)人,境況往往類此,悲夫!(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馬國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