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酒經(jīng) 大隱翁 著

 寒江天外伴月而眠 2009-11-23
 
            
                                    目錄
卷上……………………………………………………………01
卷中……………………………………………………………05
卷下……………………………………………………………10
                                   卷上
      酒之作尚矣,儀狄作酒醪,杜康秫酒,豈以善釀得名,蓋
抑始于此耶。酒味甘辛,大熱有毒,雖可忘憂然能作疾,所謂
腐腸爛胃、潰髓蒸筋,而劉詞養(yǎng)生論酒所以醉人者麴蘗氣之故
爾。麴□氣消,皆化為水。昔先王誥庶邦庶士無彝酒,又曰祀
茲酒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六彝有舟所以戒其覆,六尊有
所以戒其□,陶侃劇飲,亦自制其限。后世以酒為漿,不醉
反恥。豈知百藥之長黃帝所以治疾耶。大率晉人嗜酒,孔群作
書族人今年秫得七百斛不了□事。王忱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
復相親。至于劉、殷、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無此,要之酣放
 自肆托于麴蘗以逃世綱,未必真得酒中趣爾。古之所謂得全于
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藥自有妙理,豈特澆其□□者耶。五
斗先生棄官而歸耕于東皋之野,浪游醉鄉(xiāng),沒身不返,以謂結
繩之政已薄矣。雖黃帝華胥之游,殆未有以過之。由此觀之,
酒之境界豈□□者所能與知哉!儒學之士,如韓愈者猶不足以
知此,反悲醉鄉(xiāng)之徒為不遇。大哉,酒之于世也!禮天地、事
鬼神、射鄉(xiāng)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縉紳,
下逮閭里,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投閑自放、
攘襟露腹、便然酣臥于江湖之上,扶頭解酲,忽然而醒,雖道
術之士,煉陽消陰、饑腸如筋,而熟谷之液,亦不能去。唯胡
人禪律,以此為戒,嗜者至于濡首敗性,失理傷生,往往屏爵
棄卮,焚折□,終身不復知其味者。酒復何過耶?平居無事,
□樽斗酒,發(fā)狂蕩之思,助江山之興,亦未足以知麴蘗之力,
稻米之功。至于流離放逐,秋聲暮雨,朝登糟丘,暮游麴封,
御魑魅于煙嵐,轉(zhuǎn)炎荒為凈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與酒游
者,死生驚懼交于前而不知,其視窮泰違順特戲事爾。彼饑餓
其身,焦勞其思;牛衣發(fā)兒女之感,澤畔有可憐之色,又烏足
以議此哉!鴟夷丈人以酒為名,含垢受侮,與世浮沉。而彼騷
人高自標持,分別黑白且不足以全身遠害,猶以為惟我獨醒。
善乎,酒之移人也!慘舒陰陽,平治險阻。剛愎者,薰然而慈
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陵轢王公,紿玩妻妾,滑稽不窮,
斟酌自如。識量之高,風味之微,足以還澆薄而發(fā)猥瑣,豈特
此哉!“夙夜在公”(有□),“豈樂飲酒”(魚藻),“酌以大
斗”(行葦),“不醉無歸”(湛露),君臣相遇播于聲,《詩》
亦未足以語太平之盛!至于黎民,休息日用,飲食祝史,無求
神具醉止斯,可謂至德之世矣。然則伯倫之頌德、樂天之論功,
蓋未必有以形容之夫。其道深遠,非冥搜不足以發(fā)其義;其術
精微,非三昧不足以善其事。昔唐逸人追述焦革酒法,立祠配
享。又采自古以來善酒者以為譜,雖其書脫略卑陋,聞者垂涎,
酣滴之士,口誦而心醉,非酒之董狐,其孰能為之哉!昔人有
齋中酒、廳事酒、猥酒,雖勻以麴蘗為之,而有圣有賢,清濁
不同。周官酒正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齊之名、三酒之物,歲中
以酒式誅。賞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必時,湛□必潔,
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六者盡善。更得醯漿,則酒
人之事過半矣。周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
酏,入于酒府,而漿最為先。古語有之,空桑穢飯,□以稷麥,
以成醇醪酒之始也。《說文》:“酒白謂之□。□者,壤飯也,
□者,老也。”飯老即壞,飯不壞則酒不甜。又曰烏梅女□,
甜□九投,澄清百品,酒之終也。麴之于黍,猶鉛之于汞,陰
陽相制,變化自然?!洞呵锞暋吩唬?#8220;麥,陰也。黍,陽也。”
先漬麴而投黍,是陽得陰而沸。后世麴有用藥者,所以治疾也。
麴用豆亦佳。神農(nóng)氏赤小豆飲汁愈酒病,酒有熱得豆為良,但
硬薄少蘊藉耳。古者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而酒以
醇厚為上。飲家須察黍性陳新、天氣冷暖。春夏及黍性新軟則
先湯而后米酒,人謂之倒湯;秋冬及黍性陳硬則先米而后湯酒,
人謂之正湯。□釀須酴米偷酸,投□偷甜。浙人不善偷酸,所
以酒熟入灰。北人不善偷甜,所以飲多令人膈上懊□?;腹?
謂青州從事,平原督郵者,此也。酒甘易釀,味辛難□?!夺?
名》:“酒者,酉也。”酉者陰中也,酉用事而為收也。用而
為散,散者,辛也。酒之名以甘辛為義,金木間隔以土為媒,
 自酸之甘,自甘之辛,而酒成焉。所謂以土之甘,合水作酸;
以木之酸,合土作辛,然后知投者所以作辛也。《說文》:“
投者,再釀也。”張華有九□酒?!洱R民要術》桑落酒有六七
投者。酒以投多為善,要在麴力相及?!蹙扑杂许嵳?,亦以
其再投故也。過度亦多術,尤忌見日。若太陽出即酒多不中。
后魏·賈思勰亦以夜半蒸炊,昧旦下釀,所謂以陰制陽,其義
如此。著水無多少,拌和黍麥以勻為度。張藉詩“釀酒愛乾和”
,即今人不入定酒也。晉人謂之乾榨酒,大抵用水隨其湯黍之
大小斟酌之。若投多水寬亦不妨,要之米力勝于麴,麴力勝于
水,即善矣。北人不用酵,只用刷。案水謂之信水,然信水非
酵也。酒人以此體候冷暖。爾凡□不用酵即酒難發(fā),醅來遲則
腳不正,只用正發(fā)酒醅最良,不然則掉取醅面,絞令稍干,和
以麴□,掛于衡茅,謂之干酵。用酵四時不同,寒即多用,溫
即減之。酒人冬月用酵緊、用麴少,夏月用麴多、用酵緩。天
氣極熱,置甕于深屋,冬月溫室多用氈毯圍繞之?!墩Z林》云  
:“抱甕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好。大抵
冬月蓋覆,即陽氣在內(nèi)而酒不凍;夏月閉藏,即陰氣在內(nèi)而酒
不動。非深得卯酉出入之義,孰能知此哉。于戲!酒之梗概,
曲盡于此。若夫心手之用,不傳文字,固有父子一法而氣味不
同,一手自釀而色澤殊絕。此雖酒人亦不能自知也。
                                   卷中
      □于六月三伏中踏造,先造峭汁,每甕用甜水三石五斗,
蒼耳一百斤,蛇麻、辣蓼各二十斤銼碎,爛搗入甕內(nèi)。日煎五
七日,天陰至十日,用盆蓋覆,每日用杷子攪兩次,濾去滓以
和面。此法本為造麴多處設,要之不若取自然汁為佳。若只造
三五百斤面,取上三物爛搗入井花水裂,取自然汁,則酒味辛
辣。內(nèi)法,酒庫杏仁麴,止是用杏仁研取汁,即酒味醇甜,麴
用香藥,大抵辛香發(fā)散而已。每片可重一斤四兩,干時可得一
斤,直須實踏,若虛則不中造麴。水多則糖心,水脈不勻則心
內(nèi)青黑,色傷;熱則心紅傷,冷則發(fā)不透而體重。惟是體輕、
心內(nèi)黃白或上面有花衣乃是好麴。自踏造日為始,約一月余日
出場子,且于當風處井欄垛起,更候十余日,打開心內(nèi)無濕處,
方于日中曝干;候冷,乃收之。收麴要高燥處,不得近地氣及
陰潤屋舍,盛貯仍防蟲鼠穢污,四十九日后方可用。
      □小麥一石,磨白面六十斤,分作兩栲栳,使道人頭、蛇
麻花水共七升,拌和似麥飯,入下項藥:
      白術二兩半川芎一兩 白附子半兩
      瓜蒂一字 木香一錢半
      已上藥搗羅為細末,勻在六十斤面內(nèi)。
      道人頭十六斤□蛇麻八斤,一名辣母藤
      已上草揀擇銼碎爛搗,用大盆盛新汲水浸,攪拌似藍淀水
濃為度,只收一斗四升,將前面拌和令勻。
      右件藥面拌時,須乾濕得所,不可貪水。握得聚,□得散,
是其訣也,便用粗篩隔過,所貴不作塊,按令實,用厚復蓋之。
令暖三四時辰,水脈勻,或經(jīng)宿夜氣留潤亦佳,方入模子,用
布包裹實踏,仍預治凈室無風處。安排下場子,先用板隔地氣,
下鋪麥□約一尺浮,上鋪箔,箔上鋪麴,看遠近用草人子為□
 (音至),上用麥□蓋之;又鋪箔,箔上又鋪麴,依前鋪麥□,
四面用麥扎實風道,上面更以黃蒿稀壓定,須一日兩次覷步體
當發(fā)得緊慢。傷熱則心紅,傷冷則體重。若發(fā)得熱,周遭麥□
微濕,則減去上面蓋者麥□,并取去四面扎塞,令透風氣約三
兩時辰,或半日許,依前蓋覆;若發(fā)得太熱,即再蓋,減麥□
令薄。如冷不發(fā),即添麥□,厚蓋催趁之。約發(fā)及十余日已來,
將麴側(cè)起,兩兩相對,再如前罨之,蘸瓦日足,然后出草。
      □白面一百斤,分作三分,共使下項藥:
      川芎七兩 白附子半兩 白術三兩半瓜蒂二錢
      已上藥共搗羅為末,用馬尾羅篩過。亦分作三分,與前項
面一處拌和,令勻,每一分用井水八升。其踏罨與頓遞祠祭法
同。
      □每面一百斤,分作五處。
      木香一兩 官桂一兩 防風一兩道人頭一兩
      白術一兩杏仁一兩去皮尖細研
      右件為末,將藥亦分作五處,拌入面中。次用蒼耳二十斤,
蛇麻一十五斤,擇凈銼碎,入石臼搗爛,入新汲井花水二斗一
處,揉如藍相似,取汁二斗四升,每一分使汁四升七合,竹□
落內(nèi)一處拌和。其踏罨與頓遞祠祭法同。
      □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兩,去皮尖,湯浸于砂盆內(nèi),
研爛如乳酪相似,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為汁,分作五處拌
面。其踏罨如頓遞祠祭法同。
      已上罨麴
      □白麴六十斤上甑蒸□□□糯米粉四十斤一斗米粉秤得六
手半
      已上粉面先拌令勻,次入下項藥:
      白術一兩防風半兩 白附子半兩
官桂二兩
      瓜蒂一分檳榔半兩 胡椒一兩
桂花半兩
      丁香半兩人參一兩天南星半兩
茯苓一兩
      香白芷一兩 川芎一兩 肉豆蔻一兩
      右件藥并為細末,與粉面拌和訖,再入杏仁三斤,去皮尖,
磨細入井花水一斗八升調(diào)勻,旋灑于前項粉面內(nèi),拌勻,復用
粗篩隔過實踏,用桑葉裹盛于紙袋中,用繩系定,即時掛起。
不得積下仍單行,懸之二七日,去桑葉,只是紙袋兩月可收。
      □木香三兩川芎六兩 白術九兩
白附子半斤
      官桂七兩 防風二兩黑附子二兩炮去皮
瓜蒂半兩
      右件藥都搗羅為末,每料用糯米粉、白面共三百斤。使上
件藥拌和,令勻,更用杏仁二斤,去皮尖,入砂盆內(nèi)爛研,濾
去滓。然后用水蓼一斤,道人頭半斤,蛇麻一斤,同搗爛,以
新汲水五斗,揉取濃汁。和搜入盆內(nèi),以手拌勻,于凈席上堆
放。如法蓋覆一宿,次日早辰用模踏造唯實為妙,踏成用谷葉
裹盛在紙袋中,掛閣透風處,半月去谷葉,只置于紙袋中,兩
月方可用。
      □白面一百斤,糯米粉一百斤。
      已上粉面先拌和,令勻,次入下項藥:
      白術四兩官桂二兩 胡椒二兩川芎二兩
      白芷二兩天南星二兩瓜蒂半兩 杏仁二斤
      用溫湯浸去皮尖更冷水淘三兩遍入砂盆內(nèi)研旋入井花水取
濃汁二斗
      右件搗羅為細末,將粉面并藥一處拌和,令勻。然后將杏
仁汁旋灑于前項粉面內(nèi)拌揉,亦須干濕得所,握得聚,□得散,
即用粗篩隔過,于凈席上堆放。如法蓋三四時辰,候水脈勻,
入模子內(nèi)實踏,用刀子分為四片,逐片印風字訖,用紙袋子包
裹,掛無日透風處,四十九日踏下,便入紙袋盛掛起,不得積
下。掛時相離著,不得廝沓,恐熱不透風。每一石米用麴一百
二十兩,隔年陳麴有力,只可使十兩。
      □白面五斗赤豆七升杏仁三兩 川烏頭三兩
      官桂二兩麴□四兩,焙干
      右除豆面外,并為細末,卻用蒼耳、辣蓼、勒母藤三味各
一大握,搗取濃汁,浸豆一伏時,漉出。豆蒸以糜爛為度,卻
將浸豆汁煎數(shù)沸,別頓放,候蒸豆熟,放冷搜,和白面并藥末,
硬軟得所。帶軟為佳,如硬,更入少浸豆汁。緊踏作片子,只
用紙裹以麻皮寬,縛定,掛透風處,四十日取出,曝干即可用。
須先露五七夜后,使七八月已后,方可使。每斗用六兩,隔年
者用四兩,此麴謂之錯著水。
      已上風麴
      □辣蓼、勒母藤、蒼耳各二斤,青蒿、桑葉各減半,并取
近上稍嫩者。用石臼爛搗,布絞取自然汁,更以杏仁百粒,去
皮尖,細研入汁內(nèi)。先將糯米揀簸一斗,急淘凈,控極干,為
細粉,更曬令干,以藥汁逐旋勻灑拌和,干濕得所。搏成餅子,
以舊麴末逐個為衣,各排在篩子內(nèi),于不透風處凈室內(nèi),先鋪
干草,厚三寸許,安篩子在上,更以草厚四寸許覆之,覆時須
勻,不可令有厚薄,一兩日間不住以手探之,候餅子上稍熱仍
有白衣,即去覆者草,明日取出。通風處安卓子,上須稍干,
旋旋逐個揭之,令離篩子,更數(shù)日以藍子懸通風處,一月可用。
罨餅子須熱透又不可過候,此為最難。未干見日即裂。
      □粳米三升糯米一升,凈淘洗為細粉 川芎一兩
      峽椒一兩為末,麴母末一兩與米粉藥末等拌勻蓼葉一束
      桑葉一把蒼耳葉一把
      右爛搗入新汲水,破令得所濾汁,拌米粉無令濕捻成團,
須是緊實。更以麴母遍身糝過為衣,以谷樹葉鋪底,仍蓋一宿,
候白衣上,揭去。更候五七日,曬乾,以藍盛掛風頭,每斗三
兩,過半年以后,即使二兩半。
      □每糯米一斗作粉,用蓼汁和勻,次入肉桂、甘草、杏仁、
川烏頭、川芎、生姜,與杏仁同研汁,各用一分作餅子,用穰
草蓋,勿令見風,熱透后番,依玉友罨法出場,當風懸之,每
造酒一斗用四兩。
      □上等白面一斗,以生姜五兩研取汁,灑拌揉和。依常法
起酵,作蒸餅,切作片子,掛透風處,一月輕干可用。
      □糯米二斗淘凈,少時蒸飯攤了。先用面三斗,細切生姜
半斤,如豆大,和面微炒令黃,放冷,隔宿亦攤之。候飯溫拌,
令勻。勿令作塊,放蘆席上,攤以蒿草,罨作黃子,勿令黃子
黑,但白衣上即去草,番轉(zhuǎn)。更半日,將日影中曬乾,入紙袋,
盛掛在梁上風吹。
      已上□麴。
                                   卷下
      □六月三伏時,用小麥一斗,煮粥為腳,日間懸胎蓋,夜
間實蓋之。逐日侵熱面漿,或飲湯不妨給用,但不得犯生水。
造酒最在漿,其漿不可才酸便用。須是味重,酴米偷酸全在于
漿。大法,漿不酸即不可□酒,蓋造酒以漿為祖。無漿處或以
水解醋入蔥、椒等煎,謂之合新漿;如用已曾浸米漿以水解之,
入蔥、椒等煎,謂之傳舊漿,今人呼為酒漿是也。酒漿多漿臭
而無香辣之味,以此知須是六月三伏時造下漿,免用酒漿也。
酒漿寒涼時猶可用,溫熱時即須用臥漿。寒時如臥漿,闕絕不
得已,亦須且合新漿用也。
      □造酒治糯為先,須令揀擇,不可有粳米。若旋揀實為費
力,要須自種糯谷,即全無粳米,免更揀擇。古人種秫,蓋為
此。凡米不從淘中取凈,從揀中取凈,緣水只去得塵土,不能
去砂石、鼠糞之類。要須旋舂簸,令潔白,走水一淘,大忌久
浸。揀簸既凈,則淘數(shù)少而漿入,但先傾米入籮,約度添水,
用杷子靠定籮唇,取力直下,不住手急打斡,使水米運轉(zhuǎn)自然
勻凈,才水清即住,如此則米已潔凈,亦無陳氣。仍須隔宿淘
控,方始可用。蓋控得極干,即漿入而易酸,此為大法。
      □假令米一石,用臥漿水一石五斗。先煎三四沸,以笊籬
漉去白沫,更候一兩沸,然后入蔥一大握、椒一兩、油二兩、
面一盞,以漿半碗,調(diào)面打成薄水,同煎六七沸。煎時不住手
攪,不攪則有偏沸,及有□著處,蔥熟即便漉去蔥、椒等。如
漿酸亦須約分數(shù)以水解之,漿味淡即更入釅醋,要之湯米漿。
以酸美為十分,若用九分味酸者,則每漿九斗入水一斗解之,
余皆仿此。寒時用九分至八分,溫涼時用六分至七分,熱時用
五分至四分。大凡漿要四時改,破冬漿濃而涎,春漿清而涎,
夏不用苦涎,秋漿如春漿,造酒看漿是大事,古諺云:看米不
如看麴,看麴不如看酒,看酒不如看漿。
      □一石翁埋入地一尺。先用湯湯翁,然后拗漿,逐旋入翁,
不可一并入生翁,恐損翁器。便用棹篦攪出大氣,然后下米。
湯太熱則米爛成塊,湯慢,即湯不倒而米澀,但漿酸而米淡。
寧可熱不可冷,冷即湯米不酸,兼無涎生。亦須看時候及米性
新陳,春間用插手湯,夏間用宜似熱湯,秋間即魚眼湯,冬間
須用沸湯。若冬月卻用溫湯,則漿水力慢,不能發(fā)脫;夏月若
用熱湯,則漿水力緊,湯損亦不能發(fā)脫,所貴四時漿水溫熱得
所。湯米時逐旋傾湯,接續(xù)入翁,急令二人用棹篦,連底抹起
三五百下,米滑及顏色光粲乃止。如米未滑,于合用湯,數(shù)外
列加湯數(shù)斗,湯之不妨以米滑為度,須是連底攪轉(zhuǎn),不得停手。
若攪少,非特湯米不滑,兼上面一重米湯破下面米湯不勻,有
如爛粥相似,直候米滑漿溫,即住手以席薦圍蓋之,令有暖氣,
不令透氣。夏月亦蓋,但不須厚爾。如早辰湯米,晚間又攪一
遍;晚間湯米,來早又復再攪。每攪不下一二百轉(zhuǎn)次。日再入
湯,又攪,謂之接湯。接湯后漸漸發(fā)起泡沫,如魚眼、蝦跳之
類。大約三日后必醋矣。尋常湯米后第二日生漿泡,如水上浮
漚;第三日生漿衣,寒時如餅,暖時稍薄,第四日便嘗,若已
酸美有涎,即先以笊籬掉去漿面,以手連底攪轉(zhuǎn),令米粒相離,
恐有結米,蒸時成塊,氣難透也。夏月只隔宿可用,春間兩日,
冬間三宿。要之,須候漿如牛涎,米心酸,用手一□便碎,然
后漉出,亦不可拘日數(shù)也。惟夏月漿米熱,后經(jīng)四五宿漸漸淡
薄,謂之倒了蓋,夏月熱后,發(fā)過罨損。況漿味自有死活,若
漿面有花衣□,白色明快,涎黏米粒,圓明□利,嚼著味酸,
甕內(nèi)溫暖,乃是漿活;若無花沫,漿碧色不明,快米嚼碎不酸,
或有氣息甕內(nèi)冷,乃是漿死,是湯時不活絡。善知此者,嘗米
不嘗漿;不知此者,嘗漿不嘗米。大抵米酸則無事于漿,漿死
卻須用杓盡□出,元漿入鍋重煎。再湯緊慢比前來減三分,謂
之接漿。依前蓋了,當宿即醋。或只□出元漿,不用漉出米,
以新水沖過,出卻惡氣。上蒸炊時,別煎好酸漿,潑饋下腳亦
得,要之不若接漿為愈。然亦在看天氣寒溫,隨時體當。
      □欲蒸麋,隔日漉出漿衣出米,置淋甕,滴盡水脈。以手
試之,入手散蔌蔌地,便堪蒸。若濕時,即有結麋。先取合使,
潑麋漿以水解。依四時定分數(shù),依前入蔥、椒等同煎。用篦不
住攪,令勻沸。若不攪,則有偏沸。及□灶釜處,多致鐵腥。
漿香熟,別用盆甕,內(nèi)放冷下腳使用,一面添水,燒灶安甑單,
勿令偏側(cè)。若刷釜不凈,置單偏仄,或破損并氣未上,便裝篩
漏下生米,及灶內(nèi)湯太滿,則多致湯溢出沖單,氣直上突酒,
人謂之甑達。則麋有生熟不勻,急傾少生油入釜,其沸自止。
須候釜沸氣上,將控干酸米,逐旋以杓,輕手續(xù)續(xù),趁氣撒裝,
勿令壓實。一石米約作三次裝,一層氣透,又上一層。每一次
上米,用炊帚掠撥,周回上下,生米在氣出處,直候氣勻無生
米,掠撥不動,更看氣緊慢不勻處,用米□子撥開慢處,擁在
緊處,謂之撥溜。若簞子周遭氣小,須從外撥來,向上如□背
相似,時復用氣杖子試之,□處若實,即是氣流;若虛,必有
生米。即用□子翻起撥勻,候氣圓,用木拍或席蓋之。更候大
氣上,以手拍之,如不黏手,權住火。即用□子攪斡盤摺,將
煎下冷漿二斗,便用棹篦拍擊,令米心勻,破成麋綠。漿米既
已浸透,又更蒸熟,所以棹篦拍著,便見皮拆心破,里外□爛
成麋,再用木拍或席蓋之。微留少火,泣定水脈,即以馀漿洗
案,令潔凈,出麋在案上攤開,令冷,翻梢一兩遍。腳麋若炊
得稀薄如粥,即造酒尤醇。搜拌入麴,時卻縮水,勝如旋入別
水也。四時并同。洗案、刷、甕之類,并用熟漿,不得入生水
      □古法先浸麴,發(fā)如魚眼,湯凈淘米炊作飯,令極冷,以
絹袋濾去麴滓,取麴汁于甕中,即投飯。近世不然,吹飯冷,
同麴搜拌入甕,麴有陳新。陳麴力緊,每斗米用十兩,新麴十
二兩或十三兩。臘腳酒用麴宜重,大抵力勝則可存留。寒暑不
能,侵米石百兩,是為氣平。十之上則苦,十之下則甘,要在
隨人所嗜而增損之。凡用麴,日暴夜露。《齊民要術》“夜乃
不收,令受霜露”,須看風陰,恐雨潤故也。若急用則麴干,
亦可不必露也。受霜露二十日許,彌令酒香。麴須極干,若潤
濕則酒惡矣。新麴未經(jīng)百日,心未干者,須□破炕焙,未得便
搗,須放隔宿,若不隔宿,則造酒定有炕麴氣。大約每斗用麴
八兩,須用小麴一兩,易發(fā)無失。善用小麴,雖煮酒亦色白。
今之玉友麴,用二桑葉者是也。酒要辣,更于□飯中入麴,放
冷下,此要訣也。張進造供御法,酒使雨色麴,每糯米一石,
用杏仁、罨麴六十兩,香桂罨麴四十兩。一法□酒,罨麴、風
麴各半,亦良法也。四時麴粗細不同,春冬□造,日多即搗作
小塊,子如骰子或皂子大,則發(fā)斷有力,而味醇釅。秋夏□造,
 日淺則差細,欲其麴米早相見而就熟,要之麴細則味甜美,麴
粗則硬辣。若粗細不勻,則發(fā)得不齊,酒味不定。大抵寒時化
遲不妨,宜用粗麴,暖時麴欲得疾發(fā),宜用細末。雖然,酒人
亦不執(zhí):或醅緊恐酒味太辣,則添入米一二斗;若發(fā)太慢,恐
酒甜,即添麴三四斤,定酒味全此時,亦無固必也。供御祠祭
用麴并在,酴米內(nèi)盡用之。□飯更不入麴,一法將一半麴于□
飯內(nèi)分,使氣味芳烈,卻須并為細末也。唯羔兒酒盡于腳飯內(nèi),
著麴不可不知也。
      □北人造酒不用酵。然冬月天寒,酒難得發(fā),多□了。所
以要取醅,面正發(fā)醅,為酵最妙。其法用酒甕正發(fā),醅□取面
上浮米糝控干,用麴末拌令濕勻,透風陰干,謂之干酵。凡造
酒時,于漿米中先取一升已來,用本漿煮成粥,放冷,冬月微
溫,用干酵一合,麴末一斤,攪拌令勻,放暖處,候次日搜飯
時,入釀飯甕中同拌。大約申時。欲搜飯,須早辰先發(fā)下酵,
直候酵來多時,發(fā)過方可用。蓋酵才來,未有力也。酵肥為來,
酵塌可用。又況用酵,四時不同。須是體襯天氣,天寒用湯發(fā),
天熱用水發(fā),不在用酵多少也。不然只取正發(fā)。酒醅二三杓拌
和,尤捷。酒人謂之傳醅免用酵也。
      □蒸米成麋,策在案上,頻頻翻,不可令上乾而下濕。大
要在體襯天氣,溫涼時放微冷,熱時令極冷,寒時如人體。金
波法一石麋用麥□四兩,糝在麋上,然后入麴酵一處,眾手揉
之,務令麴與麋勻。若麋稠硬,即旋入少冷漿同揉,亦在隨時
相度。大率搜麋只要拌得麴與麋勻足矣,亦不須搜如糕麋。京
□搜得不見麴飯,所以太甜。麴不須極細,麴細則甜美,麴粗
則硬辣。粗細不等,則發(fā)得不齊,酒味不定。大抵寒時化遲,
不妨宜用粗麴,可投子大;暖時宜用細末。欲得疾發(fā),大約每
一斗米使大麴八兩,小麴一兩,易發(fā)無失,并于腳飯內(nèi)下之,
不得旋入生麴。雖三□酒,亦盡于腳飯中。下計算斤兩,搜拌
麴麋勻,即般入甕。甕底先糝麴末,更留四五兩麴蓋面,將麋
逐段排垛,用手緊按甕邊四畔,拍令實。中心剜作坑子,入刷
案,上麴水三升或五升已來,微溫,入在坑中。并潑在醅面上,
以為信水。大凡□造,須是五更初下手,不令見日。此過度法
也。下時東方未明要了,若太陽出,即酒多不中。一伏時歇開
 
甕。如滲信水不盡,便添薦席圍裹之。如泣盡,信水發(fā)得勻,
即用杷子攪動,依前蓋之。頻頻揩汗,三日后用手捺破,頭尾
緊即連底,掩攪令勻。若更緊即便摘開,分減入別甕。貴不發(fā)
過,一面炊甜米便□,不可隔宿,恐發(fā)過無力,酒人謂之摘腳。
腳緊多由麋熱,大約兩三日后必動,如信水滲盡,醅面當心,
夯起有裂紋。多者十余條,少者五七條,即是發(fā)緊,須便分減。
大抵冬月醅腳厚不妨,夏月醅腳要薄。如信水未干,醅面不裂,
即是發(fā)慢,須更添席圍裹候一二日。如尚未發(fā),每醅一石,用
杓取出二斗以來,入熱蒸麋一斗在內(nèi),卻傾取出者。醅在上面
蓋之,以手按平。候一二日發(fā)動,據(jù)后來所入熱麋,計合用麴
入甕一處,拌勻。更候發(fā)緊掩捺,謂之接醅。若下腳后,依前
發(fā)慢,即用熱湯湯臂膊,入甕攪掩,令冷熱勻停。須頻蘸臂膊,
貴要接助熱氣。或以一二升小瓶佇熱湯,密封口,置在甕底,
候發(fā)則急去之,謂之追魂?;虻钩鲈诎干希c熱甜麋拌,再入
甕厚蓋合,且候隔兩夜,方始攪撥。依前緊蓋合,一依投抹。
次第體當,漸成醅,謂之搭引?;蛑蝗胝l(fā)醅腳一斗許,在甕
當心,卻撥慢醅蓋合,次日發(fā)起攪撥,亦謂之搭引。造酒要腳
正,大忌發(fā)慢,所以多方救助。冬月置甕在溫暖處,用薦席圍
裹之,入麥麴、黍穰之類,涼時去之。夏月置甕在深屋,底不
透日氣處,天氣極熱,日間不得掀開,用磚鼎足閣起,恐地氣,
此為大法。
      □凡蒸□麋,先用新汲水浸破米心,凈淘,令水脈微透,
庶蒸時易軟。然后控干候甑,氣上撒米,裝甜米比醋麋□利易
炊,候裝徹氣上,用木篦□帚掠撥甑周,回生米在氣出緊處。
掠撥平整,候氣勻溜,用篦翻攪再溜。氣勻,用湯潑之,謂之
小潑。再候氣勻,用篦翻攪,候米勻熟,又用湯潑,謂之大潑。
復用木篦攪斡,隨篦潑湯。候勻軟,稀稠得所取出,盆內(nèi)以湯
微灑,以一器蓋之,候滲盡出,在案上翻梢三兩遍,放令極冷。
其撥溜盤棹,并同蒸腳麋法。唯是,不犯漿,只用蔥、椒、油、
面,比前減半,同煎白湯潑之。每斗不過潑二升,拍擊米心,
勻破成麋,亦如上法。
      □投□最要廝應,不可過,不可不及。腳熱發(fā)緊,不分摘
開,發(fā)過無力方投,非特酒味薄,不醇美。兼麴末少,咬甜麋
不住,頭腳不廝,應多致味酸。若腳嫩力小,□早甜麋,冷不
能發(fā),脫折斷多致涎慢,酒人謂之□了。須是發(fā)緊迎甜便□:
寒時四六□,溫涼時中?!酰瑹釙r三七□?!醴傉?,天暖時,
二分為腳一分投;天寒時,中停投;如極寒時,一分為腳二分
投;大熱或更不投,一法只看醅腳緊慢加減投,亦治法也。若
醅腳發(fā)得恰好,即用甜飯依數(shù)投之。若發(fā)得太緊,恐酒味太辣,
即添入米一二斗;若發(fā)得太慢,恐酒太甜,即添入三四斤,定
酒味全在此時也。四時并須放冷,《齊民要術》所以專取桑落
時造者,黍必令極冷故也?!躏垬O冷,即酒味方辣,所謂俞甜
也。投飯寒時,爛揉;溫涼時,不須令爛;熱時,只可拌和停
勻,恐傷人氣。北人秋冬投飯,只取腳醅一半于案上,共□飯
一處搜拌,令勻入甕,卻以舊醅蓋之。夏月腳醅須盡取出,案
上搜拌,務要出卻腳麋中酸氣。一法腳緊,案上搜腳慢,甕中
搜亦佳。寒時用薦蓋,溫熱時用席。若天氣大熱,發(fā)緊只用布
罩之,逐日用手連底掩拌。務要甕邊冷,醅來中心。寒時以湯
洗手臂助暖氣,熱時只用木杷攪之。不拘四時,頻用托布抹汗。
五日已后,更不須攪掩也。如米粒消化而沸未止,麴力大,更
□為佳。若沸止醅塌,即便封泥起,不令透氣。夏月十余日,
冬深四十日,春秋二十三四日可上槽,大抵要體當天氣冷暖與
南北氣候,即知酒熟有早晚,亦不可拘定日數(shù)。酒人看醅生熟,
以手試之,若撥動有聲,即是未熟;若醅面干如蜂窠眼子,撥
□有酒涌起,即是熟也。供御祠祭,十月造□,后二十日熟;
十一月造□,后一月熟;十二月造□,后五十日熟。
      □東南多瓷甕,洗刷凈便可用。西北無之,多用瓦甕。若
新甕,用炭火五七斤罩甕其上,候通熱,以油蠟遍涂之,若舊
甕。冬初用時,須薰過。其法用半頭磚鐺腳,安放合甕,磚上
用干黍穰文武火薰,于甑釜上蒸,以甕邊黑汁出為度,然后水
洗三五遍,候干用之。更用漆之尤佳。
      □造酒寒時,須是過熟。即酒清數(shù)多,渾頭白酵少。溫涼
時并熱時,須是合熟便壓,恐酒醅過熟。又糟內(nèi)易熱,多致酸
變。大約造酒自下腳至熟寒時,二十四五日;溫涼時半月;熱
時七八日便可。上槽仍須勻裝停,鋪手安壓板,正下砧簟,所
貴壓得勻干,并無箭失。轉(zhuǎn)酒入甕,須垂手傾下,免見濯損酒
味。寒時用草薦麥□圍蓋,溫涼時去了,以單布蓋之,候三五
日,澄折清酒入瓶。
      □上榨以器就滴,恐滴遠損酒?;蛞孕≌茸右?,亦可壓
下酒。須先湯洗瓶器,令凈控干,二三日一次,折澄去盡腳,
才有白絲,即渾直候澄,折得清為度,即酒味倍佳。便用蠟紙
封閉,務在滿裝。瓶不在大,以物閣起,恐地氣發(fā)動酒腳失酒
味,仍不許頻頻移動。大抵酒澄得清,更滿裝,雖不煮,夏月
亦可存留。
      □凡渚酒,每斗入蠟二錢,竹葉五片,官局天南星丸半粒,
化入酒中,如法封系,置在甑中。然后發(fā)火,候甑簟上酒香透,
酒溢出倒流,便揭起甑蓋。取一瓶開看,酒袞即熟矣。便住火
良久,方取下置于石灰中,不得頻移動。白酒須潑得清,然后
煮,煮時瓶用桑葉冥之。
      □取清酒澄三五日后,據(jù)酒多少取甕一口,先凈刷洗訖,
以火烘干,于底旁鉆一竅子,如箸粗細,以柳屑子定。將酒入
在甕,入黃蠟半斤,甕口以油單子蓋系定。別泥一間凈室,不
得令通風,門子可才入得甕,置甕在當中,間以磚五重襯甕底。
于當門里,著炭三秤籠令實,于中心著半斤許。熟火便用閉門,
門外更懸席簾,七日后方開;又七日方取吃取。取時以細竹子
一條,頭邊夾少新綿,款款抽屑子,以器承之。以綿竹子遍于
甕底攪纏,盡著底濁物,清即休纏。每取時,卻入一竹筒子,
如醋淋子,旋取之,即耐停不損,全勝于渚酒也。
      □平旦起,先煎下甘水三四升,放冷,著盆中。日西將□,
正純糯一斗,用水凈淘,至水清,浸良久方漉出。瀝令米干,
炊再餾飯,約四更飯熟,即卸在案卓上,薄攤令極冷。昧旦日
未出前,用冷湯二碗拌飯,令飯粒散不成塊。每斗用藥二兩,
只槌碎為小塊,并末用手糝拌入飯中,令粒粒有麴,即逐段拍
在甕四畔,不須令太實。唯中間開一井子直見底,卻以麴末糝
醅面,即以濕布蓋之。如布干,又漬潤之。候漿來井中滿,時
時酌澆四邊,直候漿來極多,方用水一盞,調(diào)大酒麴一兩投井
漿中,然后用竹刀界醅作六七片擘碎番轉(zhuǎn),即下新汲水二碗,
依前濕布罨之,更不得動。少時自然結面醅在上,漿在下,即
別淘糯米,以先下腳米算數(shù),隔夜浸破米心,次日晚西炊飯放
冷,至夜□之。取甕中漿來拌勻,捺在甕底,以舊醅蓋之,次
日即大發(fā)。候□飯消化,沸止方熟。乃用竹□□之。若酒面帶
酸,□時先以手掠去酸面,然后以竹□插入缸中心取酒。其酒
甕用木架起,須安置涼處,仍畏濕地。此法夏中可作,稍寒不
成。
      □臘月取絕肥嫩羯羊肉三十斤,連骨使水六斗已來,入鍋
渚肉,令極軟,漉出骨,將肉絲擘碎,留著肉汁。炊蒸酒飯時,
勻撒脂肉于飯上,蒸令軟,依常盤攪使盡肉汁六斗,發(fā)□了再
蒸良久,卸案上攤,令溫冷。得所撿好腳醅,依前法□拌。更
使肉汁二升以來,收拾案上,及充壓面水,依尋常大酒法日數(shù),
但麴盡于酴米中,用爾。
      □地黃擇肥實大者,每米一斗,生地黃一斤,用竹刀切。
略于木石臼中搗碎,同米拌和,上甑蒸熟,依常法入□黃精,
亦依此法。
      □九月取菊花曝干揉碎,入米□中蒸,令熟,□酒如地黃
法。
      □七分開酴□,摘取頭子,去青萼,用沸湯綽過,紐干,
浸法酒一升,經(jīng)宿漉去花頭,勻入九升酒內(nèi),此洛中法。
      □酸米入甑蒸,氣上用杏仁五兩,葡萄二斤半,與杏仁同
于砂盆內(nèi)一處,用熟漿三斗,逐旋研盡為度,以生絹濾過。其
三斗熟漿潑飯軟,蓋良久出飯,攤于案上,依常法候溫,入麴
搜拌。
      □每石糟用米一斗煮粥,入正發(fā)醅一升以來,拌和糟令溫。
候一二日如蟹眼,發(fā)動方入麴三斤,麥□末四兩搜拌,蓋覆。
直候熟,卻將前來黃頭并折澄酒腳傾在甕中,打轉(zhuǎn)上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