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污穴(三個)位置:大拇指背第一節(jié)中央線上變異性心絞痛,指間節(jié)距離中點為一穴點,此穴點與上下指節(jié)的平分線再各取一點,計三穴點。主治:惡生腫瘤、久年惡瘡、癱疤、或惡瘤開刀后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結痂者。以三棱針點出黑血立即見效。
針法:斜刺,由下往上刺 1—2分心絞痛的原因,或以三棱針點出黑血立即見效。 運用:本穴治療一切瘡瘍,刀傷,燙傷或手術后傷口潰瘍出水,久不收口。尤有特效。 制污大指中,一節(jié)三穴通?! ?chuàng)面久不收心絞痛治療,血出見奇功。 經(jīng)驗:制污穴配外三關穴,止瘤穴治外科腫瘤效佳。 五虎位置:大拇指掌面第一節(jié)外側黑白肉際處,兩指紋中至上而下,依次分為五個穴點。主治:全身骨痛。針法:針深二分至三分。運用:本穴為常用要穴心絞痛的原因,自指尖向下依次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五虎一治療手指酸痛及手指扭傷。若腕部無力心絞痛癥狀,可徑取列缺,速效;五虎三治療足趾酸痛;五虎四治療腳踝腳背酸痛;五虎五治療腳跟酸痛,皆極有驗效;五虎二為五虎一或五虎三之加強針。本穴治療運動損傷性疼痛療效極佳。而治療足跟痛,伍以魯琳下穴或小節(jié)穴,筆者治療多例,莫不立見療效。而對于蔓延性指掌麻痛,五虎欠佳。不若單取太淵,艾灸速效。十指盡痛者,可取外關,支正。攣急者心絞痛的癥狀,加取少商,極效。 要穴有五虎,大指掌面部。一節(jié)外側出,周身骨痛楚。一穴攻手指,三穴足趾殊。腳踝腳背痛心絞痛癥狀心絞痛的癥狀,腳跟五虎五。 止涎五穴穴位:手背大拇指第一節(jié)中央偏內(nèi)側五分,六分法取五穴.每上二分是一穴。 解剖位置:橈骨神經(jīng)淺枝、眼神經(jīng)、胃神經(jīng)。 主治:中風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虛泄、結摸炎、角膜炎、視神經(jīng)炎、視神經(jīng)萎縮、白內(nèi)障、迎風流淚心絞痛的癥狀,牙痛、腸疝 。 針刺法:由內(nèi)往外斜刺2—3分?;蛞匀忉橖c刺出血。 著者按 董氏景昌于手指上發(fā)現(xiàn)諸多穴位,殊為不易。手部穴位針刺時以無針感為佳。本節(jié)穴位主要應用于較輕較短之病。若能認穴準確,手法精練,其治療效果亦非傳統(tǒng)針灸所能比擬?! 」P者曾治療頑固性疝氣多例,均以大、小、外、中四間配大敦。其療效快者下針數(shù)分鐘即有好轉(zhuǎn),慢者三五次多可治愈。傳統(tǒng)醫(yī)學上曾記載疝氣取大敦,但未記載具體的穴位施術方法心絞痛治療,取穴固然什么是心絞痛,當如何取之?筆者不勝揣陋心絞痛癥狀,將所得附上?! ∮秩鐙D科、還巢這一穴對心絞痛的癥狀,隔日針刺治療輸卵管不通、幼稚型子宮、子宮不正、精液過敏等引起的不孕癥,療效遠較傳統(tǒng)針灸為佳。在此基礎上,辯癥施治,未能生育者極其罕見。取手部穴位治療疾病,醫(yī)者多可按圖索驥心絞痛的原因,而獲得良效。但若能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上,施以景昌奇穴,療效更著。試看二角明一穴,治療閃腰岔氣心絞痛癥狀,胸脅疼痛時,若病程短,針下當可取效。反之,療效甚微。如與火串(即支溝)相伍心絞痛的癥狀,莫不針到而疾患立減。二角明當歸屬手厥陰經(jīng)心絞痛治療,病候可見腋下腫,胸脅滿悶什么是心絞痛,心悸不寧,或心痛。而支溝為手少陽之經(jīng)穴,據(jù)載善治逆氣、脅腋急痛,唯經(jīng)分陰陽,互為表里。故兩穴合用,療效奇著。觀二角明一穴之配伍,可見靈活應用尤為關鍵。不唯如此,景昌奇穴特別注重針刺的深淺,同一穴位,深淺不同,其治療疾病亦有不同心絞痛的原因,療效亦各有別,學者不可不察?! ≡诒竟?jié)穴位的針刺方面,講究一快一慢。針前揉壓穴位片刻,以散其氣。捏緊近心端,爾后行以速刺,則受術者幾無疼痛。而出針要慢心絞痛的癥狀,一者不傷其氣,二者可盡量避免血隨針出。 手掌部稱(二二部位) 重子位置:虎口約一寸,大指掌骨與食指掌之間。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 針法.:直刺1——2寸,治小兒疾患以三棱針點刺出血特效運用:本穴治療肺炎尤具特效。治療小兒氣喘療效迅速。治療感冒多伍液門(一側即可)。感冒涕多配木穴亦極妙。 經(jīng)驗:重子穴配重仙穴為治療背痛、胸痛、之特效穴 重仙位置:大指骨與食指骨夾縫間,重子穴斜下一寸處。與手背靈骨穴相對相通。主治:背痛、肺炎、發(fā)燒、膝蓋痛。針法:直刺1——2寸,治小兒疾患以三棱針點刺出血特效 運用:重子、重仙兩穴常多并用。治療單側肩背痛,多有立竿見影之效心絞痛的原因,治療高燒伍耳尖放血極效。此外心絞痛的原因,本穴治療心跳過速,手指拘攣亦有卓效。筆者亦常用于高血壓的治療什么是心絞痛,刺之留針一刻鐘,甚妙。 虎口下一寸,重子穴堪遵。背痛咳感冒,氣喘肺炎春。子后為 重仙,退燒心跳兼。堪療膝蓋痛,手攣指下邊。 大白:手掌背面,當?shù)诙浦戈P節(jié)后橈側凹陷處,亦即大腸經(jīng)之三間穴。主治:小兒氣喘、高燒、咽喉諸癥、坐骨神經(jīng)痛、肩背痛等。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腰痛。又治小兒氣喘、發(fā)高燒 ,急性肺炎(特效)針法:直刺5—1.5寸或以三棱針點刺治小兒氣喘,發(fā)高燒,肺炎特效。 運用:本穴極少單獨應用。三棱針視穴位周圍青筋出血治小兒氣喘,高燒及急性肺炎什么是心絞痛,具有特效。留針則多用于坐骨神經(jīng)痛。大白透勞宮治梅核氣而有效,大白伍木穴療眼痛亦極效。該穴多作靈骨之加強針。 經(jīng)驗:治療肺癌、肺氣腫、肺積水時靈骨穴配大白穴奇效。治療半身不遂時靈骨穴配大白穴,上三黃穴通腎穴心絞痛癥狀,通關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會穴奇效。治療久年胃病心絞痛治療,胃潰瘍,靈骨穴配大白穴,中白穴,大白穴配靈骨穴治療范圍甚廣,凡屬氣滯血淤之癥均有奇效。曾以靈骨穴配大白穴,心常一 二 三穴,手解一穴治療肺氣腫十二人肺癌六人。 重魁穴 穴位:手背于食指內(nèi)側,第二中手骨頭正后方上二分半處。即大白穴下二分半處。(亦即三間穴上二分半處)。 解剖位置:橈骨神經(jīng)淺枝、正中神經(jīng)淺枝、心肺神經(jīng)分支。 主治:退燒、頭痛、偏頭痛、感冒、咳嗽、氣喘、三叉神經(jīng)痛、眼紅腫痛、高血壓、拔牙麻醉用。本穴亦為手術麻醉要穴。 針刺法:貼骨下直刺2—5分或以三棱針刺出血。 經(jīng)驗:重魁穴為感冒發(fā)高燒之要穴,對眼疾、麥粒腫也有效果,對高血壓癥,每針一次可降二~五度,拔牙麻醉重魁穴透大白穴使用。 靈骨(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位置:第一二掌骨結合處,亦即拇指、食指叉骨間之終端。主治:頭面諸癥以及汗癥心絞痛的治療,傷風咳嗽、消渴、手痛、吐瀉、半身不遂、坐骨神經(jīng)痛、腰痛、腳痛、骨骼脹大、經(jīng)閉難產(chǎn)、遺尿、經(jīng)痛、腸痛、丹毒等。肺氣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氣腫、肺癌、、面神經(jīng)麻痹、半身不遂、頭痛、偏頭痛、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痛、冠心癥、心律不整、狹心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孟炎、大小腸炎、面疔、眼疾、耳鳴、耳聾、及一切久病、怪病、鼻病。針法:針深五分至一寸五分,可透重仙穴。 運用:本穴為常用要穴之一,其通經(jīng)活絡功能極強。配大白為主治半身遂。其療效卓然。傳統(tǒng)十四經(jīng)穴位無出其右者。本穴配耳背靜脈點刺,療小兒急性扁桃腺炎極佳;本穴配上廉泉、治小兒流腦后遺癥具有卓效;本穴配大白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特效(加人皇更佳);本穴配人皇治宮血極妙;補靈骨瀉少澤治產(chǎn)后缺乳極妙。單用本穴可治療腳無力、小便頻數(shù)、疼痛,對于肘痛、口噤不開及鼻內(nèi)起泡(取健側),頭暈更具特效。治療生氣所致的握拳不開,以及急性腰扭傷、落枕、納呆、脫肛等等,療效亦頗佳。筆者曾以此穴為主,伍人皇治療肢端麻木,其療效非是傳統(tǒng)針灸所能比擬。注意:孕婦禁針。 大白對重子,耳聞幼兒喘。高燒是特效,坐骨疼痛緩。重仙后靈骨,肘痛領風騷。偏頭經(jīng)背腰,坐骨腸與腳。面部神經(jīng)痹,半身不遂邀。骨骼有脹大,婦人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耳鳴聾,頭暈腦脹消。 經(jīng)驗:各種手術麻醉,靈骨穴配心靈穴后通電。治療肺癌、肺氣腫、肺積水時,靈骨穴配大白穴奇效。治療半身不遂時靈骨穴配大白穴變異性心絞痛,上三黃穴通腎穴,通關穴,通背穴變異性心絞痛,通山穴通天穴,正會穴奇效。治療經(jīng)痛靈骨穴配門金穴,四花上穴特效。治療久年胃病、胃潰瘍配大白穴、中白穴。大白穴配靈骨穴治療范圍甚廣,凡屬氣滯血淤之癥均有奇效。 注意與禁忌:孕婦禁針。因此穴有收縮子宮之作用、孕婦針之有流產(chǎn)之虞。 中白(又名鬼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位置:手背小指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連接處五分。主治:腎病之腰痛、腰酸、頭暈、背痛背酸、眼散光、疲勞、坐骨神經(jīng)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腫。急慢性腎孟(腎)炎、膀恍炎、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jié)炎、小腿痛、閃腰。坐骨神經(jīng)痛(奇效)、骨刺(奇效)閃腰、岔氣(特效) 針法:針深三分至五分。運用:本穴常應用于起坐之際之腰痛癥。常規(guī)治療腎虧各種病變之外,尚可治療各種骨質(zhì)疾患。并可降血壓,除前頭之痛。配腰痛點(倒八針)治療腰痛可使腰痛點的療效迅速增強。該穴位于中渚后約五分處。 經(jīng)驗:中白穴配下白穴為治閃腰、岔氣,骨刺心絞痛癥狀,坐骨神經(jīng)痛及耳疾之特效穴。 下白位置:手背小指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連接處一寸五分。針法:針深五分至一寸。主治:同中白穴。急慢性腎孟(腎)炎、膀恍炎、坐骨神經(jīng)痛(奇效)、骨刺(奇效)、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jié)炎、小腿痛、閃腰、岔氣(特效)。,兼治肝脹痛、牙齒酸。(下白穴配中白穴同時用針效果更強。) 針法:直刺3—8分 注意與禁忌:下白穴非十四經(jīng)之液門穴,正確位置在液門穴下五分。運用:該穴常與中白并用,以加強療效。該穴與中白合用治療腎虛諸癥療效極佳。治療少陽經(jīng)之坐骨神經(jīng)痛亦佳。此外,該穴尚有疏肝理氣、止痛解郁之效。治療腰部及四肢扭傷頗效。 中白中渚后心絞痛的原因,五分此穴出?!?上穴下一寸,下白即其戶?! ∑鹱H痛心絞痛的原因,腎虛背痛殊?!?坐骨神經(jīng)痛,頭暈疲勞圖。 足下外踝痛,四肢浮腫瀆。 經(jīng)驗:中白穴配下白穴為治閃腰岔氣,骨刺,坐骨神經(jīng)痛及耳疾之特效穴。治療肝痛下白穴配肝門穴并兼治急性肝炎之特效穴。 腕順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位置:手背小指掌骨外側下緣,手腕橫紋下二寸五分處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jīng)痛(特效)、腎臟炎、腎孟炎、膀恍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聾、頸項骨刺(特效)。 針法:針深一寸至一寸五分。運用:本穴用于女性患者其效尤著,兩手不宜同時取穴。該穴位于后溪穴后五分處,而后溪為八脈交會穴心絞痛治療心絞痛治療,可通督脈,故治療腰椎痛有特效。另,太陽經(jīng)之坐骨神經(jīng)痛、腿彎痛尤有良效。 經(jīng)驗:腕順一二穴為治骨疾,腎臟疾病之特效??呻p手取穴,效果更佳。以腕順一二穴為治骨刺心絞痛的原因,有效率達百分之百。腕順一二穴治療耳鳴臨床效果佳。腕順一二穴亦為面神經(jīng)麻醉、及坐骨神麻醉的常用穴。 腕順二穴位置:小指掌骨外側,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是穴。主治:同腕順一穴。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jīng)痛(特效)、腎臟炎、腎孟炎、膀恍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聾、頸項骨刺(特效)。兼治鼻出血、失枕奇效。 針法:針深一寸至一寸五分。運用:本穴治療腎虛各種疾病均極有效。此外心絞痛的癥狀,對耳鳴、重聽、少腹脹、腰周痛、腿彎緊痛、下肢無力等疾患療效確切。一般情況,一次用一穴即可,兩側穴位并用亦無不可。臨床上多與腕順一穴合用為佳。 腕順一二穴心絞痛癥狀,外側小指方?!⊙ň嗳y下,約有二寸五?! ☆^暈眼昏花,疲勞腎炎主?!∷闹敲洿笫裁词切慕g痛,腰際痛不楚?! ∨眯Ц?,背痛及坐骨?!”狙ㄒ淮绾?,腕順二穴出。 經(jīng)驗:腕順一二穴為治骨疾,腎臟疾病之特效??呻p手取穴心絞痛治療,效果更佳。以腕順一二穴為治骨刺,有效率達百分之百。腕順一二穴治療耳鳴臨床效果佳。腕順一二穴亦為面神經(jīng)麻醉、及坐骨神麻醉的常用穴。 手解(臺灣-手解1/2穴)位置:小指掌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指間處,與勞宮平。主治:暈針。針法:向掌跟方向斜刺,針深三分至五分。運用:本穴主要治療針刺后反應諸癥。如刺后暈針、麻木、氣血逆亂之疼痛。概該穴為心經(jīng)之少府滎穴,具有寧神志,調(diào)氣血之效。刺之約十五分鐘暈針即解,點刺出血則立效。本穴治療子宮脫垂、陰部騷癢、泌尿系統(tǒng)疾患亦效。 手解一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 穴位:手掌朝上,于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一寸為手解一穴。 解剖位置:五腺敏感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 主治:解暈針,或下針以后引起之麻木、針口痛、氣血錯亂之刺痛、坐骨神經(jīng)痛、(下針立解)腰痛、三叉神經(jīng)痛、全身痛、開刀后傷口疼痛、又解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疼痛難忍、拔牙時麻醉止痛、子宮手術之麻醉止痛(當麻醉使用,需配心靈穴,)。 針刺法:直刺2—8分,針下立解,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即解。 經(jīng)驗:手解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使用,當麻醉使用,手解一穴,二穴需配心靈穴。手解一穴,二穴手解穴為最佳之止痛穴,故治療肺癌、鼻癌時必須加手解一二穴。手解一穴心絞痛的癥狀,二穴為董氏三十二解穴之首,效果神速。 手解二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 穴位:手掌朝上心絞痛治療,于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上一寸五分為手解二穴。 解剖位置:五腺敏感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 主治:解暈針,或下針以后引起之麻木、針口痛、氣血錯亂之刺痛、坐骨神經(jīng)痛、(下針立解)腰痛、三叉神經(jīng)痛、全身痛、開刀后傷口疼痛、又解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疼痛難忍、拔牙時麻醉止痛、子宮手術之麻醉止痛(當麻醉使用,需配心靈穴)。二穴兼能治膽疾、膽石癥、膽囊炎、神經(jīng)麻痹。針下立解,或以三棱針出血即解。(手解穴為最佳之止痛穴,故治療肺癌、鼻癌時必須加針本穴。)(手解穴為董氏三十二解穴之首,效果神速)。 針刺法:直刺2—8分,針下立解心絞痛治療,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即解。 經(jīng)驗:手解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使用,當麻醉使用,手解一穴,二穴需配心靈穴。手解一穴,二穴手解穴為最佳之止痛穴,故治療肺癌、 鼻癌時必須加針手解一,二穴。手解一穴,二穴為董氏三十二解穴之首,效果神速。 土水穴(三穴) 穴位:拇指第一掌骨內(nèi)側心絞痛癥狀,距掌骨小頭一寸處一穴心絞痛癥狀,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 解剖位置:針經(jīng)過皮膚、皮下組織、通過拇指外轉(zhuǎn)肌而達到拇指對立肌外側,正中神經(jīng)分枝、脾分支神經(jīng)、腎分支神經(jīng)。 主治: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 針刺法:沿骨下直刺05——1.0寸。右病取左,左病取右。 本穴除治胃病,胃痛外,尚可治手指痛,手掌痛心絞痛的治療,手骨痛。 上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二穴(于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上一寸)上五分為上高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jīng)淺枝、尺骨神經(jīng)分枝、腎腦神經(jīng)。 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針刺法:直刺2—8分 經(jīng)驗:上高穴配下高穴為治療腹膜炎之特效穴。上高穴配下高穴同時有促進腦神經(jīng)皮質(zhì)激素分泌之作用心絞痛治療,故又可以增高心絞痛的治療,下針二十次約可增高5—15厘米,超過二十歲以后效果較小。 下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二穴(于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上二寸。)上一寸五分為下高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jīng)淺枝、尺骨神經(jīng)分枝、腎腦神經(jīng)。 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針刺法:直刺2—8分 經(jīng)驗:上高穴配下高穴為治療腹膜炎之特效穴。上高穴配下高穴同時有促進腦神經(jīng)皮質(zhì)激素分泌之作用,故又可以增高,下針二十次約可增高5—15厘米,超過二十歲以后效果較小。 三叉一穴(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握拳取穴在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 解剖位置:橈骨神經(jīng)淺枝,肺分支神經(jīng)、腎之副神經(jīng)。 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特效),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有卓效),眉棱骨酸、脹痛(特效)心絞痛的癥狀,視神經(jīng)萎縮,半身不遂,痿癥。 針刺法:直刺二寸,從叉口進針至兩掌骨間端,握拳后從叉口進針。 三叉二穴 穴位:握拳取穴在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 解剖位置:尺骨神經(jīng)手背枝、脾之神經(jīng)、肝分支神經(jīng)。 主治:脾腫大、胰臟炎,半身不遂(特效),坐骨神經(jīng)痛,手腳麻痹(特效),肝弱 針刺法:直刺二寸,從叉口進針至兩掌骨間端,握拳后從叉口進針。 三叉三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穴位:握拳取穴在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之中央點。 解剖位置:尺骨神經(jīng)手背枝,腎之神經(jīng)。 主治:重感冒頭暈頭昏(特效)心絞痛癥狀,坐骨神經(jīng)痛(特效)心絞痛治療,長骨刺(特效)、腰酸、腰痛(奇效)、腎盂炎、腎臟病水腫(特效) 針刺法:直刺二寸,從叉口進針至兩掌骨間端,握拳后從叉口進針。 著者按 本節(jié)穴位少而精心絞痛的原因,重子、重仙二穴筆者常用之。治療單側背痛多例,針到而無效者罕有。靈骨一穴尤其常用心絞痛的治療,其治療疾病范圍之廣泛,亦非它穴所能比擬。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取健側穴位,留針及行針時患者活動患處心絞痛的原因變異性心絞痛,多可立效。其它諸癥治療時可依此類推?! ×?font color=#0c557a>針灸者常遇暈針情況,故手解一穴之重要,讀者不可不察。 小臂部位(三三部位) 其門 位置:手背虎口朝上,在橈骨上緣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二寸靠內(nèi)側一寸處。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大便脫肛、痔瘡。痔瘡痛、痔瘡出血、子宮炎、卵巢炎、梅毒、淋病、腹膜炎、下痢、子宮瘤、子宮頸癌、尿道炎、膀胱炎針法:直刺無效變異性心絞痛心絞痛治療,應斜刺什么是心絞痛,由橈骨上緣以十五度向外斜刺1.5寸。臂側放,斜刺約與皮下平行,針入三分至五分。 經(jīng)驗:其門,其角,其正三穴為治療痔瘡變異性心絞痛,下腹部炎癥之特效穴變異性心絞痛,若治療梅毒、淋病時需其門,其角,其正三穴配分枝上,下穴奇效。 其角位置:橈骨外側心絞痛癥狀,手腕橫紋后四寸處。主治:同其門穴。針法:同其門穴。其正位置 :橈骨外側,手腕橫紋后六寸處。主治:同其門穴。針法:同其門穴。運用:上述三穴位屬大腸經(jīng),主治胃腸疾患,大腸經(jīng)善理下焦,三穴部位就其全息(手軀順對)而言,恰對二陰。故三穴二陰之疾特效變異性心絞痛,臨床上其門、其角、其正三穴同用,針刺時自其角向其正橫透尤宜。治療痔痛時先宜委中三棱針點刺出血,療效更著。對于頑固性便秘及小腹氣脹什么是心絞痛,其療效亦非十二正經(jīng)所能比擬?! ?三其門角正, 橈骨外側爭。腕紋二四六, 經(jīng)亂及帶癥。大便常脫肛, 堪療痔瘡痛。 便秘小腹脹心絞痛的治療,美譽千人頌。 火串位置:手撫胸取穴,手背腕橫紋上二寸五分,兩筋骨間陷中。(不是十四經(jīng)的支溝穴)。手背橫紋后三寸心絞痛癥狀,兩筋骨間陷中是穴,亦即三焦經(jīng)之支溝穴。主治:便秘、心悸、手下臂痛。胸痛透背,胸悶,手抽筋、手指麻木針法:直刺1寸—1.5寸,斜刺30度由下往上針二寸。運用:本穴治療手下臂痛時宜針健側(即左手下臂痛針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針左手穴)。 治療便秘、心悸、手下臂痛。療效奇佳。筆者用于治療岔氣、乳房脹痛、脅痛等疾病尤具特效。 此外,單用本穴尚可治療頸部僵硬、落枕?;鸫粗?,穴在橫紋后。三寸兩筋間,便秘心悸優(yōu)。手臂有疼痛,脅痛此針留。
天宗(地宗在天宗直下3寸,人宗在地宗直下3寸。)位置:在上臂肱骨內(nèi)緣與肱二頭肌后部間之陷處,在地宗穴上三寸,后臂肱骨內(nèi)緣與肱二頭肌后部間凹陷處,距肘窩橫紋九寸處是穴。主治:婦科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具有神效)、小腿痛、腳扭傷、小兒麻痹、狐臭、糖尿病。 針法:針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云白位置:垂手取穴或手撫胸取穴,當肩關節(jié)前方去肩尖約二寸處。亦即肩中穴內(nèi)二寸處。主治:婦科陰道炎、于宮炎、卵巢炎、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小兒麻痹、腳扭傷(特效)。小兒麻痹。針法:針深三分至五分。直刺1—2寸或斜刺,由上往下斜刺二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