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歲大致可分三個階段:30歲前為青少年,30-60歲為中年,60歲以后為老年。中年人是國家、社會、家庭的中流砥柱,然而近年來,五六十歲甚至更年輕的人“英年早逝”的現(xiàn)象越來越突出,這不能不讓人擔憂。須知,中年時期的健康狀況也影響著老年階段,是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的關(guān)鍵期。 30歲前,青年人精力充沛,慢性病很少。60歲后,老年人比較注意保健養(yǎng)生,衰老速度并不快。但在30-60歲期間,正是奮斗拼搏期,人與人之間的健康差異越拉越大,在60歲時,有的精神矍鑠,有的風燭殘年,有的已然過世。因此人們健康與否取決于中年。 不同的觀念決定了對健康的四種態(tài)度:聰明人主動健康,投資健康,健康增值,一百二十;明白的人,關(guān)注健康,儲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無知的人,漠視健康,隨心所欲,健康貶值,帶病活到七十;糊涂的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縮水,五十六十。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付出才有回報。一些精英雖然擁有智商,卻缺少健商,雖然學有所成,有房有車,卻沒有學會關(guān)愛自己,結(jié)果一個個遺憾地死于無知。痛惜之余,還需再重溫一下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中島宏博士的話:“許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 社會壓力是無可逃避的,我們無法改變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完善自己,而不傷害自己。一位企業(yè)家,患急性心肌梗死,搶救出院兩個月后又因腦血栓,半身不遂住院。他才36歲,為什么病這么重呢?原因很簡單,他雖然歲數(shù)不大,但煙齡卻達23年,酒齡18年,外加賭齡5年,他的病怎么得的呢?是他自己找來的。正是:“煩惱是想出來的;疾病是造出來的;肥胖是吃出來的;健康是走出來的。” 中年人要健康,必須抓住四句話: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輕松;六十成功??偨Y(jié)起來就是說健康要早抓。 洪昭光/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