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清明上河圖》真跡其實有兩幅

 旭升 2009-09-30
 
2009年09月30日 09:29鳳凰網歷史綜合
 
摘自:《文史月刊》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畫。該畫高255厘米,寬525厘米。描繪的是當時京城汴京近郊社會各階層生活景象,生動真實,是一幅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yōu)秀風俗畫。

《清明上河圖》在870多年的流傳過程中,曾多次遭劫難。張擇端曾畫兩幅《清明上河圖》,今僅存一幅。張擇端在翰林院供職期間,首畫《清明上河圖》的時間約在公元1111年至1125年,此畫完成后獻給了徽宗皇帝趙佶。趙佶也是著名書法家,自稱其書為“瘦金書”。他還是位畫家,長于花鳥,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極為珍視,并用瘦金書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還加蓋了雙龍印。到1126年,宋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國軍隊攻占汴京,皇宮中的大量珍寶字畫等文物被搶掠,金人只識珍寶不懂字畫的價值,因此《清明上河圖》未被搶走,而流落到民間。數年后,金人張著得到此畫,并在畫面上撰寫了跋文,時人張公藥、王潤等人在畫面上留有題詠。

公元1260年元朝統(tǒng)一中原后,《清明上河圖》由臨安(今杭州市)被掠到大都(今北京),由著名書畫家趙孟(兆頁)收藏,不久他將此畫秘密送回老家湖州(今浙江吳興縣)。時過200年之后,《清明上河圖》又流落到蘇州,被明朝大理寺一位官員得到,不久該畫被一位名士徐賻花重金買去。徐賻死時將此畫交給了大學士李東陽,李在畫上撰寫了上篇跋文。到明嘉靖年間,權相嚴嵩得知《清明上河圖》落到蘇州員外郎王振齋手中,大臣王抒借機用重金從王振齋手里購得《清明上河圖》,交給了嚴嵩。嚴的裱師一看此畫是假的,因為他于15年前在蘇州一個叫陸治的家中見過真跡。嚴嵩又用強硬手段從陸治那里得到《清明上河圖》真跡。后來嚴嵩將此畫交給了兒子嚴世藩保存。不久,嚴世藩獲罪被殺,在抄沒其家產時將《清明上河圖》請回皇宮。到明隆慶年間此畫落到成國公朱希手中,以后《清明上河圖》幾經輾轉落到皇宮內?;蕦m一內臣將此畫竊到手,但一時無法帶出宮去,便將此畫藏在宮內的御河橋下石縫內,恰逢天降大雨,將畫污損得一塌糊涂?!肚迕魃虾訄D》作者張擇端自從汴京被金人侵占,便和家人南下避難,因思念家鄉(xiāng),他又重新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就是流傳至今的真跡。

這幅《清明上河圖》流傳到清朝乾隆年間,被湖廣總督畢沆用重金買到手。清嘉慶四年畢沆因“剿匪不力”被朝廷處死,查抄其家產時得到《清明上河圖》,被送入皇宮中收藏。

1911年,清朝皇帝溥儀被迫退位后,從宮中盜走大批珍寶和字畫,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34年溥儀在東北長春建立偽“滿洲國”時,將藏在天津的珍寶字畫等文物轉移到長春偽皇宮。1945年8月,日本投降,溥儀逃跑,偽皇宮內的珍寶字畫在混亂中流散民間。長春解放后,駐軍將流散在民間的珍寶字畫收回一批,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真跡。1949年新中國誕生后,將《清明上河圖》收藏入故宮博物院。1966年,康生以鑒別文物為名竊得《清明上河圖》。1976年“四人幫”倒臺之后,《清明上河圖》又回到人民手中。
 
鏈接: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肚迕魃虾訄D》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游學,后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家?!肚迕魃虾訄D》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qū)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 筑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 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 三個段落。
  張擇端像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騾,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
 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隨著騎馬
 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jié)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yè)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云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
 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里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
 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yōu)美。宛如飛虹,故名
 虹橋。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
 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么。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
 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qū),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后段,熱鬧的市區(qū)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
 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y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yè),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
 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
 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xiāng)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
 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
 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騾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只
 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
 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
 致,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后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并無畫家本人的款印,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是根據畫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
 題記。張著的題記也僅寥寥數語:"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本工其界
 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不過,張擇端的姓名并未見于北宋后期成書的《宣和畫譜》,有人推測說,可能他進入
 畫院時間較晚,編著者還來不及將其收編書中。
   正因為《清明上河圖》在細節(jié)描繪上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魅力,后代的好事者才會不厭其煩地反復制造出無數的仿本和偽本,
 以獲取利益。欲了解《清明上河圖》歷經滄桑的千年流傳傳奇,請閱——《清明上河圖》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的故事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chuàng)作的長卷風
 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張擇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肚迕魃虾訄D》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時所
 作。這幅長卷為絹本,淡著色,畫幅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現實主義手法創(chuàng)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
 生活的細致描寫,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升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后,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
 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并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杰作,在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后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
 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zhàn)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1) 裝裱匠以假易真
   《清明上河圖》,最先由宋徽宗收藏于北宋宮廷,公元1126年九月,金兵擄走了徽欽二帝,洗劫了宮中寶物?!肚迕魃虾訄D》
 卻流傳于民間,元滅金后,畫第二次進入皇宮。元代至正年間,宮中有個裝裱匠,用臨摹本把真本換出,賣于某真定守,后又賣
 給武林(杭州)的陳彥廉,陳怕事敗,又急于用錢,就賣給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楊準。
   (2) 湯裝裱恩將仇報
   據清代顧塑公的《消夏聞記》載:太倉王(yu)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圖》,嚴世蕃知情后,強行索要,王(yu)不愿,就請一
 高手(即黃彪)復制一本送去,早先王(yu)巡撫兩浙時,有一姓湯的裱畫師,生活十分困難,王(yu)把他帶回家中做事,后又推薦
 給嚴世蕃。當王(yu)的仿本(清明上河圖)送到嚴家時,湯裱畫恰在旁邊,就對嚴世蕃說:"這畫是假的"。嚴世善聽后,十分惱火,
 恰值俺塔入寇大同。王(yu)當時為蘇遼總督,御寇無術,嚴氏黨羽借機彈劾王(yu),因此被殺。
   (3) 陸夫人繡枕藏畫
   據明人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明嘉靖年間(1522-1566),奸相嚴嵩柄國,權傾朝野,其子嚴世蕃仗勢橫行鄉(xiāng)里,他們得
 知《清明上河圖》是無上神品,便派人四處搜尋。
   此時,畫存于陸完家,陸完死后,夫人十分珍愛地把畫藏在繡花枕中,秘不示人。夫人有一外甥姓王,長于繪畫,乖巧善談,
 趁夫人高興時,要求看畫,夫人一時推辭不開,便允許他坐在小閣中不帶筆墨,限定時間觀看,王生號振齋,聰穎過人,經十幾
 次觀賞,對畫中房屋、街道、舟車,人物構圖布局,均默記在心,回去之后,就將全圖臨摹仿制流傳于世,但真品終歸嚴嵩之手。
   (4) 馮太監(jiān)流言避嫌
   據傳:《清明上河圖》入宮后,隆慶帝不喜歡字畫,成國公朱希忠趁機奏請皇帝賜與他,皇帝卻讓估成高價,抵其俸祿,畫
 將要給朱時,一個小太監(jiān)得知此畫價值連城,便將畫盜走,正要出宮,管事人來了,小太監(jiān)急將畫藏到陰溝里,恰遇當天下雨,
 一連三天,畫已腐爛,不堪收拾。
   這個故事,明人詹景風收入他的《東圖書覽編》中,實為盜畫人馮保所杜撰。馮保是隆慶帝萬歷年間的秉筆太監(jiān),東廠首領,
 有權有勢,出入皇宮,馮保得知《清明上河圖》以后寫有題跋,如系皇帝賞賜,他在題跋中一定大書特書,但馮保只字末提,顯
 系盜竊到手,為了掩入耳目,他編造了以上離奇的故事。
   (5) 清宣統(tǒng)皇宮盜寶
   《清明上河圖》入清后,曾為陸費墀畢沅收藏,嘉慶二年,畢沅死。四年(1799)畢家被抄,《清明上河圖)第四次入官。被
 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閣內。此后,《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
   辛亥革命后,溥儀(宣統(tǒng))遜位,仍居宮中,1925年,他離宮之前,將宮中珍玩字畫盜往天津?!肚迕魃虾庸獭芳丛谄渲?。后
 偽滿成立,他將此畫帶到長春皇宮,1945年,東北解放前夕,溥儀倉皇出逃,將此畫帶至通化,不忍丟掉,被我軍繳獲,收藏于
 東北博物館。1955年撥交故宮博物館。這是《清明上河圖》第五次入紫禁城,不過不是昔日皇宮,而是人民的博物院了。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將之一李作鵬,曾利用權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故宮博物院"借"出,據為己有。他還伙同邱
 會作、吳法憲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貴文物。林彪倒臺后,《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中。
   《清明上河圖》畫卷內容探討: 《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歷代都有臨摹本,且大小繁簡不同。據統(tǒng)計,目前國內外公
 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圖》摹本有30幅。
   《清明上河圖》究竟畫了些什么內容呢?為什么千百年來,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據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tǒng)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 人,動物208頭(只),比古典小說《三國演
 義》(1191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
 景象。后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qū)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極富情趣。
   《清明上河圖》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車人物、攤鋪、擺設、市招文字皆統(tǒng)組一起,真實自然,令人有如臨其境之
 感。整部作品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有如一氣呵成,充分表現了畫家張擇端的過人筆力,不愧為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稀
 世珍寶。
   據圖后明人李東陽的題跋考據,《清明上河圖》前面應還有一段繪遠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體字簽題和他收藏用的雙龍小
 印印記,現在這些畫上都已不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可能是因為此圖流傳年代太久,經無數人之手把玩欣賞,開頭部分便壞掉了,
 于是后人裝裱時便將其裁掉;一種可能是因宋徽宗題記及雙龍小印值錢,后人將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畫賣掉了。
   還有許多專家猜想《清明上河圖》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為畫不應該在剛進入開封城便戛然而止,而應畫到金明池為止。
   《清明上河圖》究竟有沒有佚去后半部,它到底還有多少難解之謎,這一切,都吸引著中外學者、專家進行探索。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作者張擇端。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郊區(qū)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北宋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這幅長卷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迷密有致,注重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霧,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令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jié)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人煙稠密,糧船云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有間"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里船只來往,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緊張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質拱橋,結構精巧,形式優(yōu)美,因狀若飛虹,故名虹橋。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或用竹篙撐,或用長竹鉤住橋梁,或用麻繩挽船,或忙著放下桅桿以順利通過橋拱。鄰船的人也指指點點像在大聲吆喝著什么。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緊張議論,期盼大船順利通過。

后段,熱鬧的市區(qū)街道。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的專門經營,還有醫(y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業(yè),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賈、看街景的士紳、騎馬的官吏、叫賣的小販、乘轎的大家眷屬、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問路的外鄉(xiāng)游客、聽說書的街巷小兒、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計描繪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圖》景物繁多,巨細無遺,卻并不顯得瑣碎繁縟,表現出畫家對大場面宏觀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見精微的繪畫境界,令人無法不欽佩其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生動傳神的表現力。

這幅是清明上河圖的仿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jié),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于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致,界畫橋梁、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歷盡劫難的《清明上河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chuàng)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體親筆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杰作,在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后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zhàn)火,歷盡劫難……《塵埃歷盡———中國珍貴文物蒙難紀實》一書(山東畫報出版社),記述了《清明上河圖》歷盡劫難的遭遇。以下是摘自該書的部分內容。

奸臣嚴嵩奪畫釀冤案

嚴嵩是明代大奸臣之一。他與其子嚴世蕃依仗權勢,巧取豪奪了大批書畫古玩。

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陸完死后,他的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不離身半步,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辭乖巧,非常會討夫人歡心。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復懇請后,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只許他在夫人閣樓上欣賞,而且不許傳給別人知道。王某欣然從命,往來二三個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當時專橫跋扈的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忄予得知后,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府上有一裝裱匠湯臣,認出畫是假貨,便以此要挾王忄予,令其出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忄予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以后便尋機將王忄予害死,臨摩此畫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明代另一人沈德符所著《野獲編補遺》中卻是另一種說法:嚴嵩黨羽鄢懋卿總理淮、浙鹽政,胡宗憲總督吳、越兵事,他們都為嚴嵩搜羅名字畫。他們得知《清明上河圖》在已故內閣首輔王鏊家時,便去索購,但王家富甲一方,不為錢財所動。無奈之中,二人找嚴嵩府上裝裱匠湯臣商議,湯與當時鎮(zhèn)防薊州的王忄予素有來往,對王忄予之子世貞、世懋有仇,因此鼓動王忄予買畫,但王忄予亦購不來。湯臣便設計讓王忄予把蘇州人黃彪臨摹本買來獻嵩,又在嚴嵩高興時將真情告知,嚴嵩窘怒,遂殺王忄予。

清代人《清夏閑記》上又載:太倉王忄予收藏有《清明上河圖》,嚴嵩子嚴世蕃知道后強行索要,王忄予便送去摹本,當時湯臣恰好在旁。從前王忄予巡撫兩浙時,見湯貧困潦倒,便將他推薦給嚴世蕃。湯臣不思報恩,反想構陷王忄予以求發(fā)達,便對嚴云:此畫他曾在王忄予家中見過,王忄予送來的是贗品,如若不信,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腳踏二瓦便可證實。嚴世蕃細看,果如其言,心中深恨王忄予。恰好此時俺答部進犯中原,王忄予為薊、遼總督,嚴嵩父子乘機將他害死。后人曾據此寫過《一捧雪傳奇》一戲,只是將《清明上河圖》改成了“一捧雪”白玉杯,王忄予改成了莫懷古。

以上幾種說法雖然各執(zhí)一詞,但都與事實有些出入。實際上,陸完死后,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昆山顧鼎臣家,后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這之前嚴嵩確曾托王忄予買過“名畫”,王忄予也確曾買蘇州人王彪之摹本獻給嚴嵩,后被識破。只是南方人“王”、“黃”不分,黃彪應是王彪而已。

隆慶時,嚴嵩父子被御史鄒應龍彈劾,終于官場失勢,嚴世蕃被斬,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收入皇宮。

度盡劫波終得歸宿

《清明上河圖》到清朝后先由陸費墀(安徽相鄉(xiāng)人)收藏。陸費墀是乾隆時進士,他得圖后也在上面矜印題跋。后被畢沅購得。畢沅(1730—1797),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后,與其弟畢瀧(清代收藏鑒賞家)同賞,現今畫上有二人印記。

畢沅在關中任職時,對地方上的文物盡心修繕保護,不料這些卻成了他的“罪行”。畢沅死后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全部殺掉,家產也被抄沒入宮。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宮以后,便將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閣內。嘉慶帝對其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內。此后,《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然經歷1860年英法聯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但居然逃過了劫難,均未受損。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杰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于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靵y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干部張克威同志,通過當地干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余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辟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后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從那以后,這兒便成了它的最后歸宿地。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