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蝦子 2009-08-09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上世紀廣州使用的郵筒。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清末廣東郵差的服裝。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上世紀初肩挑郵件的郵差。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上世紀初廣東郵政的流動汽車郵局。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上世紀初廣東郵政運郵件的汽車。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上世紀40年代廣州開展改良郵政行動的情形。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上世紀50年代廣州的郵遞員。

郵政史話:云中誰寄錦書來 - 君虞 - 歷史 生活 志趣

王錫亭老人指給我們看過去的郵箱。

中華民族的歷史,五千年。而尋常人家“鴻雁傳情”的歷史,只有六百年。

“鴻雁”,不是那自漢代就有的烽火臺,烈火濃煙傳遞的只是戰(zhàn)爭的訊息。也不是“山頂天門次第開”的郵驛,它只是政府的專用通道。那為尋常人家寄托相思、寫滿了蕓蕓眾生家長里短的“鴻雁”,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現(xiàn)。

今天的我們,被各種各樣現(xiàn)代化的通信手段所包圍,打打電話,發(fā)條短信,就可以把信息傳遞到遠方。我們沒有辦法體會,為了一個平安的口信等上三兩個月的滋味,我們也已經(jīng)開始淡忘,用筆和紙,一筆一畫訴說思念的感覺。

正因為如此,那些艱難的傳遞過程,那些為了思念長久的等待,漸漸成為傳奇。它們被收進了博物館,成為我們無限的緬懷……

策  劃:趙  潔

撰  文:金  葉

攝  影:黎旭陽

郵遞:路漫漫其修遠

郵驛:

“國之血脈”只為政令

民信局:

老百姓自己的郵局

郵政是人與人相互聯(lián)系的紐帶,古代的驛站是它的雛形。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刻記著遠方擊鼓通報邊境軍情的文字。進入周代,郵政通訊和烽火通信相繼建立??脊殴ぷ髡邚那啬雇诰虻降男袝窈啠寻l(fā)現(xiàn)秦代制定的郵驛法規(guī)已逐漸完備。漢、唐、宋、元、明,不斷沿用、變革、創(chuàng)新,郵驛制度、烽火規(guī)約日益健全,至清代前期終究大成,成為歷代王朝賴以傳播政令、飛報軍情的“國之血脈”。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倍鸥Φ倪@首千古絕唱,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唐代郵驛之盛,傳遞貢物之快。

在廣東,為官方服務(wù)的郵驛始于秦漢,廣州郵政通信最早可追溯到元朝,中央政府開始在此設(shè)驛站傳遞公文。

然而,“國之血脈”的郵驛,卻只傳官府文書、不問民間信件。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就連普通官員的私人信件,也只能托人捎帶或派人投送。中國古代詩詞歌賦里的“鴻雁傳書”的背后,不知道浸潤了多少讓人難耐的思念。

民信局:

老百姓自己的郵局

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萌芽開始出現(xiàn),為了方便信息的溝通,寧波幫商人首創(chuàng)“民信局”。這是由私人經(jīng)營的贏利機構(gòu),業(yè)務(wù)包括寄遞信件、物品、經(jīng)辦匯兌。

廣州作為當時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商業(yè)發(fā)達,民信局自然非常多。根據(jù)有關(guān)記載,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廣州有民信局70家。和只負責官方文書傳遞的郵驛相比,民信局面向的是普通商人和老百姓,經(jīng)營范圍很廣,不僅有信件收寄、包裹運送,還有匯兌及現(xiàn)金傳遞、報刊發(fā)行等業(yè)務(wù)。不僅有普通信件,還有各種加急信件:將信封用火燒去一只角的“火燒信”,表示要加急投送;用雞毛插在信封或四角的“雞毛信”,表示要加速快遞;如果信以油紙封包,并以一木片縛上,那就是“么幫信”,這種信就算不慎落水也不會被打濕,必須特派腳夫?qū)_f。

民信局的收費,實行寄信人與收信人各出信資半數(shù)的制度。信資分酒力與號金兩種,酒力也叫酒資,就是普通的信資,號金也叫保險費,多由收件人付給。信資的交付方法也不相同,有的由發(fā)信人先付全部或只付一半,也有的由收件人付給全部的。對于民信局的老主顧,信資付給辦法則有三種:按年終、三節(jié)、四季或月底結(jié)賬付款,議定折扣;不論信件多少,議定每年、每季或月底付款若干,不加折扣;議定折扣,交信付款絕不記賬。投遞快信者,是用身強力壯,善于跑路,而又熟悉郵路的力夫,將其信件包裹扎實。系于“翹扁擔”(兩端向上彎形)的尖端,使其省力,易于翻山越嶺爬坡上坎,如此能迅速地如期送達,獲得快跑“賞銀”。

從某種程度上說,民信局有些類似于今天的快遞公司。它們會在深夜派人去各大商店登門收信,派去的人舉止有禮,如遇信還沒寫好,他們會耐心坐等,信件發(fā)寄的班期也常常為便利主顧把發(fā)信時刻延長至最后一分鐘。為取得信譽,民信局運送郵件倍加小心,一旦郵件受損,除平信外都酌情賠償。 

僑批局:

字里行間皆是情

比民信局稍晚,19世紀中后期,廣州出現(xiàn)了“僑批局”。這個機構(gòu)是廣東和福建地區(qū)特有的產(chǎn)物。當時,閩、粵兩省的老百姓,因為生活所迫,很多人被迫“賣豬仔”,去海外謀生。他們在海外掙了錢或要捎信回家鄉(xiāng),起初是找回鄉(xiāng)探親的人捎帶,后來就出現(xiàn)了專司此職的“水客”,再后來,出現(xiàn)了專辦此事的店鋪和商號——僑批局。所謂的“批”,也就是福建話里的“信”。

廣東最早的僑批局,是清代咸豐八年(1858)在潮州開辦的“德利信局”,清代光緒元年(1875)廣州的“鴻雁信局”開業(yè),也辦理僑批。很快,凡是有海外華僑的地方,僑批局處處開花。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廣東郵區(qū)內(nèi)的僑批局有157家之多。

僑批信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報喜不報憂”,二是“有批必有信”。這種“批”有個專用的名字,叫“連僑批”,它是“匯款家書聯(lián)襟”的民間寄匯,類似現(xiàn)在的匯款單,但是附帶有信,而且即收即回信,叫回批。

僑批中,還有一種“回頭批”,它是華僑漂洋過海初抵目的地后的第一封僑批的俗稱?!盎仡^批”主要使命是報平安,通常也附有匯款。而這筆錢,通常是華僑向打工的店主預支工錢,或者求帶他出洋的客頭墊付。他們知道,在國內(nèi)翹首以待的親人,只有看到“回頭批”,才會感到欣慰。

客郵:

現(xiàn)代郵局的雛形

十九世紀30年代,隨著大清王朝的積弱積貧,各國列強開始叩響中國沿海的大門。現(xiàn)代郵政系統(tǒng)在廣州應運而生,最先把它帶來的是英國侵略者。

1834年,英國商務(wù)監(jiān)督律勞卑在廣州設(shè)立第一個“英國郵局”,開外國在華開辦郵政的先例。這種郵局被稱為“客郵”。

《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以中國香港為基地,在五個通商口岸開辦郵局。法國、美國、日本、德國、俄國也競相效尤。從此,貼有美元、法郎、馬克、盧布、日元價格標識的郵票、蓋著各國郵戳的信件,在中國大地上傳遞。到1918年時,“客郵”機構(gòu)已達340余處,以日本和俄國居多。 

有鑒于此,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光緒皇帝正式批準了署理南洋大臣張之洞關(guān)于中國自辦國家郵政的奏折,成立大清郵局,在全國辦理郵政事務(wù)。翌年,大清郵局廣州總局開辦。

廣州的第一個國家郵政機構(gòu),在現(xiàn)在粵海關(guān)大樓東北角一個小小的房間里,這里有7名郵差,負責投遞廣州城的信件。而廣州總局的管轄范圍,包括廣州府、惠州府、陽江廳、高州府、肇慶府等地。

廣州總局創(chuàng)辦之初,曾遭到民信局和七十二行的反對,有一百人寫稟帖分別向督、撫、司、道、府、縣投送,要求停辦大清郵政。但是他們的反對沒有效果,大清郵局繼續(xù)開辦。

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郵政制度,組織嚴密、管理科學,大大提高了通訊速度。不啻是中國通訊史上的一大革命。

1901年,中國已經(jīng)形成郵差郵路、輪船郵路、火車郵路,總計三十八萬一千里,形成由東北黑龍江至西北新疆;由西南云南、西藏至東南臺灣、廣東等地溝通全國的郵政網(wǎng)絡(luò),初步形成郵政體系。

老郵局遺蹤

滿目煙火 藏身老巷

廣州郵政博物館

如果不是專家引導,我們不會知道,那些古老的郵局,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廣州市郵政局的老員工王錫亭,是對這些老郵局的下落最清楚的人。他曾經(jīng)花費八年的時間去整理廣州郵政發(fā)展的軌跡。上世紀三十年代,廣州有7家比較大的民信局,十三行榮陽大街六號是鴻雁郵局,德興北路51號是“朋信”,同文路32號是“福昌”……不過它們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被拆除,唯一留下來的是十三行興隆北街的“祥利”,而它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臨街商鋪,就連在這兒經(jīng)營的老板,也不清楚這里曾經(jīng)是一間民信局。

和平東路(原抗日東路50號)上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層老房子,是創(chuàng)立于清代的僑批局——永昌叻莊的舊址。僑批局比國家郵政的出現(xiàn)還要早許多年,是當年游居海外的華僑,與故鄉(xiāng)親人聯(lián)系的唯一途徑。在這里流轉(zhuǎn)的,不僅僅是海外游子難以割舍的親情,還有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金錢——僅僅是抗日戰(zhàn)爭前后,每年通過僑批局流入潮汕地區(qū)的僑匯就有約八九千萬銀元,最高年份超過一億銀元,一度是潮汕百分之六十以上家庭的主要生活來源。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僑批郵路中斷,結(jié)果導致潮汕一帶百業(yè)凋敝。僑批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風景旖旎的沙面,那一棟棟別致的異域建筑,也有不少曾經(jīng)做過郵局。沙面南街44號,是當年的英國郵局,沙面東橋附近是法國郵局,沙面南街58號則是清朝末年德國郵局所在地。和那些樸素的“國產(chǎn)郵局”相比,這些“客郵”顯然更加精致,可是它們記載的卻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因為當時各國列強均用本國郵袋裝運,中國海關(guān)一般不能檢查,這就為他們大肆從事走私、販毒活動提供了便利。

廣州郵政博物館

當這些古老的郵局已經(jīng)面目全非或者早已從我們的視線里消失時,所幸的是,還有一棟華美的建筑依然佇立在珠江邊。

在靖海路和沿江西路的交叉路口,你會很容易找到它。從外觀上看,這棟三層的近代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筑,和它的“鄰居”粵海關(guān)大樓風格頗為類似。不同的是,在這棟大樓的前面,擺了一排土黃色的傳統(tǒng)郵箱,抬頭往上看,是幾個古色古香的大字:廣州郵政博物館。

光緒三十年(1904),已經(jīng)誕生了7年的大清郵局廣州總局,從粵海關(guān)大樓搬到了這里。那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衙署式平房。1912年11月,隨著大清王朝的轟然垮塌,大清郵局廣州總局也被一場大火焚毀。翌年,這塊土地被劃給粵海關(guān)擴建新郵局,設(shè)計者是英國工程師丹備。三年之后,耗資21.72萬元的新郵局在這里落成。此時,大清郵政已經(jīng)被中華郵政所取代。這里變成“廣東郵務(wù)管理局”,大清郵政也由此進入了中華郵政時期。

從那之后,一直到2000年,這里一直是郵政部門辦公的地方。21世紀,廣州郵政局搬遷,這里變成了廣州郵政博物館。

跟隨我們的向?qū)蹂a亭走進大廳,因為空間很高,這里顯得格外空曠,讓人感覺到一種久違了的靜謐。王錫亭引我們走進地下室,石門上隱約可見“l(fā)ondon”字樣。這個房間實際上是保險箱,郵局里一些最重要的物資都被儲藏于此。

博物館一樓曾經(jīng)是廣州郵局繁忙的營業(yè)廳,而現(xiàn)在主要用于郵票銷售。沿著寬闊的木樓梯上到二樓,陽光正穿過樓頂?shù)牟Aд丈溥M來,中間挑空的小花園里綠意盎然。那一扇扇緊閉的大門里,珍藏著廣州郵政長長的歷史。

房間里空空蕩蕩。窗外的珠江上,有輪渡在緩緩移動,仿佛一幅優(yōu)美的油畫。一個人在房間里走走看看,你可以在這里發(fā)現(xiàn)古代用于傳信用途的傳車模型、漢代和明代驛站的模型、清代由粵大關(guān)寄往潮州關(guān)的實寄封、大清郵政局郵差服、還有清政府1878年發(fā)行的面值1分的“大龍郵票”——一百多年前,大龍郵票的推行也是頗費周折。因為長久以來民信的傳遞都是收信方付款,貼郵票的方式讓郵差無利可圖,很多人都害怕自己的家信會轉(zhuǎn)眼就被郵差丟到珠江里。

博物館里收藏的郵票大都“出身低微”,有的上面清楚地寫著一分幾厘,帶著濃厚的小市民斤斤計較的生活氣息。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泛黃的信札上已經(jīng)模糊了的字體,雖然出自尋常百姓之手,卻個個字體文雅,透著古典的美感。讓你忍不住去猜測,那些美麗的字跡背后記載的內(nèi)容。

博物館里保存了很多不同年代的明信片。一封1912年12月12日寄出的明信片上,貼滿了日本、法國、德國和大清郵政的郵票,而上面蓋的又是中華民國的郵戳。王錫亭告訴我們,當時客郵已經(jīng)開辦了很多年,但無論是清政府,還是接下來的民國政府,都沒有停止與開辦國郵權(quán)的斗爭。所以,有些客郵就會被“混貼”。而1912年又恰逢中華民國剛剛成立,郵票還沒有來得及發(fā)行,郵戳是民國的,郵票卻還是屬于大清王朝……五顏六色的明信片,生動地折射出那個紛紛擾擾的時代。

1948年的兩個月里,郵票面額從5萬元上升至50萬元,是當年通貨膨脹的反映。隨著時間的往后推移,許多“老廣州們”熟悉的物件開始出現(xiàn),上個世紀30年代廣州人使用的郵筒、1948年在廣州出現(xiàn)的“汽車行動郵局”、1949年發(fā)行的“廣州解放”紅色紀念郵票、50年代郵差送信的幸福牌電單車,還有那些為包裹稱重的小秤……它們的文物價值也許不是很高,卻會撥動那些塵封的記憶。

在這間寂寞的博物館里,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無論是政治、文化還是軍事、外交上的宏大命題,最后都集中在了一個小小的郵票,或者是信札、郵戳上,集中在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看不懂也沒有關(guān)系,只要它讓你回想起了什么,便已足夠。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