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方] 羊聰明(炒黃)、大黃、當(dāng)歸、赤芍各9克,壯丹皮6克,生地15克,地鱉蟲(搗碎連汁)10個(gè),土虱(搗爛)30個(gè)、紅花9克,自然銅末(后下)3克,黃酒300毫升。 [制法] 將前9味搗爛,入黃酒同煎,然后入自然銅未調(diào)服之。 [功用] 續(xù)筋接骨。 [主治] 跌打損傷、手足斷折。 [用法] 口服。手術(shù)接合后,1次頓服之。 [附記] 引自《串雅內(nèi)編 三七跌打酒 [配方] 大田七、血竭、琉珀各120克,大黃、桃仁、澤蘭、紅花、當(dāng)歸尾、乳香、沒藥、秦艽、川續(xù)斷、杜仲、骨碎補(bǔ)、上鱉蟲、蘇木、無名異、制自然銅。馬餞子(炸黃去毛)各150克,七葉一枝花90克,三花酒(白酒)15千克。 [制法] 將的20昧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兩個(gè)月以上,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1—2次。外用。若腫疼者,擦患處,每日擦2-3次。創(chuàng)傷破口者,用消毒紗布或棉墊浸透敷之,繃帶包扎,每日換藥1次。 [附記] 引自《正骨經(jīng)驗(yàn)匯萃》。孕婦忌口服。 跌打損傷酒 配方] 柴胡、當(dāng)歸、川芎各12克,川續(xù)斷、馬錢子(制)、骨碎補(bǔ)(去毛)、黃芩、桃仁、五靈脂、赤芍、蘇木各6克,紅花、三棱各4克,乳香(醋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 將前14味研為粗末,混勻,入布袋,置罐內(nèi),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壓榨過濾去渣.靜置沉淀,取上清液分裝瓶,備用。 [功用] 舒筋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 跌打損傷、瘀血凝滯、腫痛不已、筋絡(luò)不舒。 [用法] 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處。 [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 丟了棒藥酒(跌打損傷) [配方] 丟了棒皮、鵝不食草各60克,山大顏、麻骨風(fēng)、十八癥、寬筋藤、水澤蘭、楓香寄生、胡荽、雞血藤、鉤藤、短瓣石竹、毛老虎各30克,白酒(50或60度)適量。 [制法] 將前1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以酒浸過藥面為準(zhǔn)),密封,浸泡7天以上(熱浸法為2天)即可取用。 [功用] 舒筋活血、散風(fēng)緩?fù)础?br> [主治] 各種跌打損傷、骨折、扭傷、關(guān)節(jié)僵硬、急慢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濕性心臟病、坐骨神經(jīng)痛等。對類風(fēng)濕、肌肉風(fēng)濕、骨結(jié)核、骨質(zhì)增生、鶴膝風(fēng)、腰腿痛、小兒麻痹后遺癥、癱瘓等病亦有一定療效。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 2—3次。嚴(yán)重者可加至每次50毫升。亦可外用。局部外掠或溫敷,如加熱濕敷,效果較快較好。 [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孕婦忌服。 紅花漫酒(趺打損傷) [配方] 遼寧紅花、鳳仙花各50克,白礬少許,印度白酒100毫升。 [制法] 將前3昧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4-48小時(shí),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消腫止痛。 [主治] 趺打損傷。 [用法] 外用。用紗布浸于藥酒中20分鐘取出,敷于腫脹部位。若紗布浸液干時(shí),可隨時(shí)再往紗布敷料上灑紅花酒以保持濕潤、隔日或每日換藥1次。 [附記] 引自《遼寧中醫(yī)雜志》(試刊號(hào))。 劉寄奴酒(跌打損傷) [配方] 劉寄奴、骨碎補(bǔ)、玄胡索各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以上,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消腫定痛、止血續(xù)筋。 [主治] 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 2次。 [附記] 引自《藥酒匯編》。 三度藥酒(跌打損傷) [配方] 紫荊皮、丹皮、五加皮、郁金、烏藥、川芎、延胡索各30克,官桂、木香。乳香(去油)。羊躅跟著躑(去油)。蕪活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將前12味洗凈,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約1小時(shí),候冷,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調(diào)氣和血、止痛。 [主治] 跌打損傷,疼痛不已。 [用法] 口服。不拘時(shí),隨量服之,勿醉。 [附記] 引自《藥酒匯編》。 整骨床藥酒(跌打損傷) [配方] 制草烏10克,當(dāng)歸、白芷各75克,白酒適量。 [制法] 將前3味共研細(xì)末,備用。 [功用] 麻醉止痛、活血消腫。 [主治] 跌打損傷、骨折、脫臼。紅腫疼痛、整骨復(fù)位疼痛難忍。 [用法] 口服。每取藥末2克,用白酒50毫升,共入瓷杯中,煮沸,候溫服之。 [附記] 引自《證治準(zhǔn)繩》。驗(yàn)之臨床多效。 風(fēng)傷藥酒(骨折) [配方] 四塊瓦30克,蚤休、姜黃、山梔、土黃柏、駁骨丹各45克,茜葉、射干、云實(shí)、百兩金各炮克,阿利藤、南陸各9克,蛇芍、星宿葉、毛茛各30克,紫菀30克,冰片4.5克,75%乙醇適量。 [制法] 將前17味共研細(xì)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密封浸泡2次,第1次(乙醇浸過藥面為度)浸泡10天后,過濾取液;第2次(藥渣)再加75%乙醇浸泡5天后,過濾,棄渣。兩次浸液合并,混勻,裝瓶備用。 [功用] 祛風(fēng)濕、健骨。 [主治] 促進(jìn)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復(fù)。 [用法] 外用。外擦患處,日3次,連用一周。 [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 接骨草酒(骨折愈合) [配方] 接骨草葉500克,白酒(或酒精)適量。 [制法] 制法有二:一為將上藥搗爛,加少許酒精炒略帶黃色,然后加水,用文火熬6—8小時(shí),搓擠出藥汁過濾,配制成45%酒精濃度的藥酒500毫升。二為將上藥洗凈,切碎,加水(超過藥面)前者(第1次2小時(shí),第2次1.5小時(shí))。合并藥液。過濾。濃縮成適量。藥液中加入95%乙醇,使含醇度為50~60度,藥濃度為1:1或1:2,放置24小時(shí)過濾即得。 [功用] 接骨續(xù)筋。 [主治] 骨折愈合。 用法] 外用。先手法復(fù)位,然后用此酒濕敷于(紗布浸透)骨折部位皮膚。外用小夾板固定,必要時(shí)加牽引。每天將此藥酒滴入夾板下之紗布(成人50毫升、兒童30毫升),每天滴1-2次。 [附記] 引自《中藥制劑匯編》。 白背三七酒(外傷出血) [配方] 白背三七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將上藥洗凈,切碎,經(jīng)九蒸十曬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1—2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補(bǔ)血止血。 [主治] 外傷出血、骨折、肺結(jié)核、崩漏等。 [用法] 口服。每次溫服10毫升,服1次。 [附記] 引自《民間百病良方》。宜配用外用止血散為佳。 截瘴風(fēng)濕酒(外傷性痙攣) [配方] 鮮八棱麻200克(自采),獨(dú)活、熟地、防風(fēng)、大紅棗各30克,黃芪、黨參、透骨草、仙鶴草、當(dāng)歸、川旦、土鱉蟲各20克,川芎、茯苓、木瓜、紅花、云木香、淫羊藿、川牛膝各15克,五味子、枸杞子、梔子、萆解、黑故子、佛手、毛萎、一枝蒿、鉤藤、鎖陽、白芍、炙甘草、天麻、桂枝、千年健、肉桂、狗脊、田七各10克,50度白酒適量(約2.5—5千克)。 [制法] 將前37味按古法及規(guī)范炮制配料,共研成粗本,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2個(gè)月后,過濾取汁,加紅糖1公斤溶化,澄消即成。分500毫升瓶裝備用。 [功用] 舒筋活血化瘀、止痛強(qiáng)筋壯骨、助陽扶正。 主治] 外傷性痙攣弛緩截癱、四肢麻木、腰膝乏力、抽搐癱瘓、腰椎肥大、天氣變化作痛。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3次,或遵醫(yī)囑。 [附記] 引自《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天麻四蟲酒(破傷風(fēng)) [配方] 蟬退180克.天麻、天蟲各9克,蜈蚣1條,全蟲、琉璃各6克,黃酒250毫升。 [制法] 上藥用黃酒煎服。去渣即成。 [功用] 祛風(fēng)止痙。 [主治] 破傷風(fēng)。 [用法] 口服。每日1劑,1次頓服。汗出即愈。 [附記] 引自《正骨經(jīng)驗(yàn)匯瘁)。 麻根四蟲酒(破傷風(fēng)) [配方] 麻根炭5根(每根約1.5市尺),蠐螬7個(gè),蜈蚣(抽搐) [制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備用。 [功用] 祛風(fēng)止痙。 [主治] 破傷風(fēng)。 [用法] 口服。上藥用黃酒沖服。服后微汗佳。 [附記] 引自《正骨以驗(yàn)匯萃》。若服1劑后癥狀見減但仍痙攣者,將蜈蚣加至12克,取之即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