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威中學看教育 立足質量話發(fā)展 ——赴永威中學學習交流材料 李維明
通過學習,我認為最可借鑒的東西有四點:一是蔡林森校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吃苦就是幸福的人生哲學。二是永威中學先進的育人理念。三是永威中學科學的教學模式。四、永威經(jīng)驗的啟示和實踐。 一、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這個話題以前一直聽說,一直見到,但是沒有真正理解,甚至不以為然,總是浮淺的認為好校長運氣好,碰到的都是好條件,在雄厚經(jīng)濟實力支撐下辦教育,肯定能辦好。這次從永威中學學習回來,又認真學習了關于洋思中學的有關材料,使我不得不對蔡林森校長另眼相看,在內心深處油然起敬,對“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句話有更深層的理解。 蔡林森校長是洋思中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洋思經(jīng)驗的奠基者集大成者,洋思經(jīng)驗又是永威中學崛起的基石。洋思中學是江蘇省泰興市一所村辦初級中學,教學設備,師資條件,學生來源都很差,1980年創(chuàng)辦時,只有兩排平房,5個教學班,13名教職工(其中1名公辦,4名民辦,8名代課教師)固定資產不足3萬,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典型的農村薄弱初中,可是,憑借蔡校長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大膽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學思想,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家長,是他們千方百計的把難教的孩子送進洋思中學。發(fā)展倒現(xiàn)在的3200名學生的規(guī)模,將近3000名學生來自全國20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真正成為一所面向全國的名校??墒窃谶@所已有60多個教學班的大規(guī)模的學校里,同樣做到?jīng)]有一個差生,鞏固率、畢業(yè)率、合格率100%,優(yōu)秀率為全國之首。創(chuàng)下了教育史上的奇跡,這樣的成績我耳聞目睹,在永威中學也得到了印證。 蔡林森校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令人欣佩。他堅持20年住學生宿舍的六樓,他 二、學生沒有教好,肯定不是這個學生不可教好,而是我們的老師沒有本領或者失職。 蔡林森校長的辦學理念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他打了一個淺顯易懂的比喻很有說服力,“農民看到莊稼生蟲了,他不會怪莊稼,他們會想,我為什么沒有處蟲呢?看見莊稼被草慌了,他們會想,我為什么沒有除草呢?看見莊稼瘦了,他們會想,我為什么沒有施肥呢?看見莊稼葉子干枯了,他們想,我為什么沒有澆水呢?”一句話,他們相信,每一顆小苗本來都可以長好,如果出了問題,那肯定是農民自己的責任。 蔡校長說,相信不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這是教育是真還是假的試金石,相信,你才能真心實意,想方設法的教,不信,你的工作必然是不負責任的,搞形式主義的,被動應付的。所以,在育人思想上,他總是倡導平等教育,因為他有自身體會。他出身富農家庭,出身不好在那個時代是受社會歧視的,小時候,是個好學生,“文革”時,是教育好子女的典型,還是優(yōu)秀教師,但是,怎么優(yōu)秀都入不了黨,轉不了正,一直是民辦教師。直到1982年才入了黨,所以,用他的話說“我知道享受不公平待遇是痛苦的”。另外年輕的時候,他家的生活相當困難,用他的話說“我能體會窮孩子的苦處,無論是學習困難,還是生活困難的孩子都不容易,都需要關心“。他用自身體驗和感受,將全部感情傾注到教書育人上。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什么叫好,要看發(fā)展,發(fā)展了就是好,進步了就是好,結合我們實際,我們看學生,看事物的眼光就不同了,往往是固定的,僵死的,認為學生是朽木不可雕,無可救藥的大有人在,這個觀念不解放,就不可能真心實意地,就不可能想方設法地教,就不可能使我們地質量提高,我們地學校就不可能有發(fā)展。 三、“從最后一名抓起”“當堂教,當堂學,當堂鞏固”開了課堂教學改革地先河。 從洋思中學到永威中學,教學模式都是以“四清”為抓手,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個模式得到驗證,切實可行。1、這個模式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學生自學的過程。2、這個模式反映了學生在課堂上要像考試一樣緊張的學習。3、此模式有利于培優(yōu),學生們常常扮演小老師的角色,比如,好學生看例題,然后是模仿例題做習題,差生也是一樣,同步進行,好學生做對了,差學生做錯了,老師把錯題寫在黑板上,好學生起來更正,并講清楚為什么這樣改。這樣,好學生理解更深了,獲得了“免疫功能”。如果僅靠老師講,學生聽不到這個水平。作業(yè)有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好學生有發(fā)展的空間。4、這個模式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本身就是素質教育,引導差生學好功課,實際上差生沒有功夫打架,學會了吃苦,樹立了理想,人生觀發(fā)生了變化,便于學生素質提高。5、這個模式不是孤立單一地,用“四清”做保證,“四清”是提高教學質量地法寶,長期堅持能夠形成,老師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相信沒有學不好的學科,這樣一個可喜的局面。 四、幾點啟示和實踐。 1、課堂教學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改革:“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不是一個教學方法,而是一個教學原則,不是用不用都可以,我們有些教師放不開,是因為不相信學生,作為原則,大膽嘗試,模仿,向這方面努力是可以見效的。 2、應該承認,學生自學更能提高課堂效率,更應相信,學生自學有利于解決后進生問題。后進生問題目前是我們學校的老大難問題,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課堂上老師講的少了,可以抽出更多地時間輔導后進生,二是在學生相互更正地過程中,實際是好學生教后進生地過程,三是后進生在自學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緊迫感,榮辱感,更能強化他們地競爭意識和好勝心,更能培養(yǎng)他們地良好習慣和自學能力。 近一周來,我們在全體教師中充分滲透這種思想,分學科組詳細討論,又對我校教師課堂教學比較好的,讓他們寫出自己地課堂教學做法,從中尋找和這個模式的切合點,從中吸收,升華,實踐。已有少數(shù)教師嘗到了甜頭,有部分教師做了嘗試,還有部分教師半信半疑,但是,我相信,把這種課改思想推廣開去,一定能提高我們課堂教學效果,一定能提高我們地教學質量。 |
|
來自: 中學教師之家 > 《永威洋思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