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崔顥(hào)(?~754),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723)進士,曾任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天寶十三年卒。崔顥是盛唐著名詩人,現(xiàn)存作品四十多首,其中約三分之一描寫婦女生活,反映了當時上層統(tǒng)治階級生活的一個側(cè)面。他的邊塞詩寫得慷慨豪邁。小詩如《長干行》接近民歌。
【解題】
黃鶴樓,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西有黃鶴山,山西北有黃鶴磯,峭立江中,舊有黃鶴樓(故址在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俯瞰江漢,極目千里。舊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故名。崔顥《黃鶴樓》是詩人登樓抒懷之作。格調(diào)優(yōu)美,最為傳誦。傳說李白見此詩,曾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他的《登金陵鳳凰臺》《鸚鵡洲》,都是模擬這首詩的。
【注評】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昔人:指傳說的騎鶴仙人。已:已經(jīng)。乘:乘坐。去:離去。指離黃鶴樓而去。此地:這個地方。即黃鶴樓所在的黃鶴磯。空:副詞,只,僅。余:剩下?!?font face=楷體_GB2312>即題敘事,起調(diào)平穩(wěn)自然。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語出《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副詞。一旦,一經(jīng)。千載:千年。悠悠:這里形容白云浮蕩的樣子?!鸺词率銘?,感嘆宇宙無限。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平川。這里指漢水平原。歷歷:分明的樣子。漢陽:武漢三鎮(zhèn)之一。因在漢水北岸,故名。樹:樹木。全句意思是陽光照耀看漢水平原,漢陽鎮(zhèn)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樣子。鸚鵡洲:唐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鹈枥L登樓所見景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太陽將要落山。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何處是:意思是在何處。煙波江上:江上的煙霧波濤?!鸺脑⒐释林肌?/font>
【譯文】
從前有仙人乘黃鶴騰空而去,這里只剩下黃鶴樓屹立江頭。 黃鶴載仙人升飛后再未回來,千百年來白云悠悠隨風飄流。 陽光下漢陽鎮(zhèn)綠樹歷歷在望,春草青青茂盛鋪滿了鸚鵡洲。 夕陽西下哪里才是我的家鄉(xiāng),煙波浩淼江水奔涌更添鄉(xiāng)愁。
【簡析】
在唐代,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號稱長江南岸三大名勝,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滕王閣建于唐貞觀十三年(639),岳陽樓建于開元四年(716)。據(jù)陸游《入蜀記》卷五:“黃鶴樓,舊傳費祎升飛于此,后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號為天下絕景。”滕王閣是唐高祖子李元嬰受封滕王,他曾官洪州都督,在任期間所建。岳陽樓是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時在舊閱兵臺基礎(chǔ)上所建。若論來歷,黃鶴樓最為久遠。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那么,崔顥《黃鶴樓》詩究竟好在何處呢?這涉及對黃鶴樓本質(zhì)特征的把握。因為就得江山形勝而言,黃鶴樓的俯瞰江漢,與滕王閣的前臨贛江和岳陽樓的下臨洞庭,三者難分優(yōu)劣;就構(gòu)筑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間。設(shè)若從這些方面落墨,既使有生花妙筆,充其量只能仿佛其狀貌。崔顥《黃鶴樓》詩高明之處在于:它根本舍棄了黃鶴樓位置、形制等這些外在特征,而緊緊圍繞它的得名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而就得名論,黃鶴樓與神奇?zhèn)髡f相聯(lián)系正是它魅力之所在,為岳陽樓、滕王閣所難于匹敵。詩的前兩聯(lián)寫身在黃鶴樓下仰觀寥廓天宇所見所感。當詩人第一眼看到黃鶴樓時,無窮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飛的故事。那位“昔人”本來也是凡夫俗子,由于學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后來他乘黃鶴重游舊地,黃鶴樓應(yīng)當記得他的仙風道骨。那黃鶴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鶴了,自那次飛過眼前這一片天空后,再上,還是屬于人間。面對白云,詩人意識到宇宙中時間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雖然沒有發(fā)生一連串《天問》式的感慨,但讀者已感覺到詩人心潮的起伏,領(lǐng)悟到詩人借助“黃鶴”、“白云,,等意象所傳達出的關(guān)于宇宙、人生真諦的思考。前四句詩好就好在它是因黃鶴樓而觸發(fā)的,不能移于別處。它是自然而成,如沖口而出一般,絲毫沒有斧鑿的痕跡。它是形象化的,并沒有將思想和盤托出,卻能讓人低回思索于無窮。這樣寫,雖然沒有具體描繪黃鶴樓的形態(tài),卻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風貌。
詩的后四句轉(zhuǎn)換角度,寫登上黃鶴樓俯視江漢所見所感。詩人居高臨下,如從天上觀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這感慨也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展開。與寥廓的宇宙空間相比,人世間的距離感應(yīng)該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遼闊的江漢平原上景物歷歷在目;鸚鵡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鄉(xiāng)關(guān)卻很遙遠,非目力可及。人一生的活動范圍實在太有限,與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間的小雀與展翅九萬里的大鵬鳥一樣懸殊。至于從時間角度言,人的壽命以歲月計,積日成月,積月成歲,轉(zhuǎn)眼之間便是百年,一個人的一生就過完了,比起“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的冥靈來,已經(jīng)短得可憐;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神仙來,更不可同日而語。在人世這個空間和人生這段時間的座標系上,此時此地的我處在什么位置?當此一日將暮、江上煙波泛起之際,身在黃鶴樓上的“我”真說不清楚??梢娫娙酥?#8220;愁”有豐富的內(nèi)涵,不是單單為了鄉(xiāng)愁。后四句中,寫景比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來的眼前景,作者并非著意刻畫;特別是當這些景語融入詩人深沉的感慨后,它們作為景物的特征更趨淡化。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語,很大程度上為此而發(fā)。
前人推許此詩,有人說它“鵬飛象行,驚人以遠大”(王夫之語),有人說它“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潛語),都是著眼于此詩意境的開闊和運筆的飄逸,這正是此詩藝術(shù)魅力之所在。
【字詞句基礎(chǔ)知識舉要】
悠悠
“悠悠”是形容詞,在古漢語中有許多義項:①思念、憂思的樣子。如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出處是《詩經(jīng)·鄭風·子衿》)②遼遠,遙遠。如《詩經(jīng)·王風·黍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③長久。如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④連綿不盡的樣子。如溫庭筠《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⑤飄動的樣子。如《詩經(jīng)·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⑥飄忽不定的樣子。如元稹《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知得共君相見否,近來魂夢轉(zhuǎn)悠悠。”
萋萋
“萋萋”是形容詞,有四個義項:①形容草木茂盛。本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即取此義。②云行彌漫的樣子。如鮑溶《范真?zhèn)魇逃塾屑囊蚍畛辍罚?#8220;萋萋巫峽云,楚客莫留恩。”③華麗的樣子。如潘岳《藉田賦》:“襲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車之轔轔。”④衰颯的樣子。如王嬙《怨詩》:“秋木萋萋,其葉萋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