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廣州市井流行著許多俚語。
憨鳩——意指對方是“呆子”,有時也用做不滿之詞,如說人家“憨鳩夾無譜”。 濕柴——源于國民政府在瀕于崩潰前,濫發(fā)大鈔,導(dǎo)致通貨膨脹,幣值狂跌。金圓券面額,從一元增到千萬元,市民生活苦不堪言,消費所需,動輒千百十萬。民怨沸騰,遂以“濕柴”作為金圓券的代名詞,謂其難以燃燒之意。 尖嘴啄地——均為雞的代名詞。后來轉(zhuǎn)化為私娼的代號,近簡稱為“雞”。 沙頭——飯的暗語,下流社會慣用語,吃飯也叫“問沙”。 直板——指新發(fā)行未經(jīng)折疊的紙幣。 省鏡——漂亮、靚的意思。 一春水——十塊錢的代詞,千元則叫“一撇水”,萬元為“一盆花”。 細(xì)路——細(xì)蚊,都是小孩的代名詞。民間也有稱“細(xì)佬哥”的。 老坑——對老人不尊重的稱謂,也有稱“老蚊公”的。 車貨——舊社會私娼代名詞。 老舉——舊時對妓女的稱呼。 煙花——本為對妓女的稱呼,但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以后,廣東省公開煙賭,那些以“戒煙室”或“談話室”做幌子的鴉片館,為招徠生意,便雇傭一些漂亮的姑娘,陪道友聊天“打荷”,遂被稱作“煙花”。 扎炮——挨餓之意。 黃仔——金戒指的代名詞。 貼土——指客人給女工送小費。 埋價——指工作忙得不可開交。 針嘜——用紙卷吸生切煙或紅煙,把煙卷成鐵釘狀,故稱“針嘜”,也有叫“棺材釘”的。 鋸鼻——也叫“索野”,均指那些對女人勒索揩油的登徒子。 熟性——隱喻通氣、識相之意。在抗日戰(zhàn)爭以前,人際關(guān)系,非財不行,對有利害關(guān)系的對方,以財物拉攏,時稱“熟性”。反之,對不買賬者,則曰“唔熟性”,此語今已少講。 濟軍——是抗日戰(zhàn)爭前對一些調(diào)皮搗蛋、不受教育的頑童的稱謂。民國初年,龍濟光的部隊簡稱“濟軍”,踞粵時,橫行不法,市民恨之至極,因此把調(diào)皮搗蛋的頑童稱之為“濟軍”。 灰佬——指那些專門挑弄是非、打擊別人以達(dá)到個人某種目的者。暗喻“做鬼”之意,也有人稱之為“鬼頭仔”的。 標(biāo)參——綁票的暗語。 散水——歹徒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趕緊逃走之意,也有的叫“撇檔”。 數(shù)目的代稱——一叫支、二叫辰、三叫斗、四叫蘇、五叫馬、六叫零、七叫候、八叫莊、九叫彎、十叫收。 雷公轟——舊時,廣州的“小押”,對窮人殘酷剝削,押款只照票面付給九成,三個月期滿,卻要以百分之三十利息回贖,即俗稱“九出十三歸”。因其敲骨吸髓,心腸狠毒,人們稱之為“雷公轟”。 爆伏頸——指那些性情急躁的莽漢,也有喚“禾蟲頸”的。 撩人妹——往時對少女的稱謂。 麻甩佬——泛指一些男性。 土鯪魚——舊時對順德女傭的貶稱。 斬白水——舊社會娛樂場所女性向客人索錢索物之謂,也叫“開刀”。 打水回——舊社會到妓寨閑逛,妓寨“開果碟”招待,客人此時要拿比平時高出五六倍之利市墊盤底,作為與妓女之見面禮,這稱為“打水回”。 網(wǎng)友評論暫時沒有評論.
Copyright © 2008 廣東民俗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引文來源 舊廣州的俚語 - 俚語方言 - 民俗資訊 - 記錄民俗風(fēng)情,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 - 廣東民俗網(w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