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雖誦一千言,若無義理者,不如一義語(yǔ),聞已得寂靜。
一○一 雖誦千句偈,若無義理者,不如一句偈,聞已得寂靜。 一○二 彼誦百句偈,若無義理者,不如一法句〔註08-01〕,聞已得寂靜。 一○三 彼於戰(zhàn)場(chǎng)上,雖勝百萬人;未若克己者,戰(zhàn)士之最上! 一○四 〔註08-02〕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節(jié)制。 一○五 天神乾闥婆〔註08-03〕,魔王〔註08-04〕並梵天〔註08-05〕,皆遭於敗北,不能勝彼人。 一○六 月月投千(金)〔註08-06〕──供犧牲〔註08-07〕百年,不如須臾間,供養(yǎng)修己者,彼如是供養(yǎng),勝 祭祀百年。 一○七 若人一百年──事火於林中,不如須臾間,供養(yǎng)修己者,彼如是供養(yǎng),勝祭祀 百年。 一○八 若人於世間,施捨或供養(yǎng)〔註08-08〕,求福一週年,如是諸功德,不及四分一,禮敬正直
者〔註08-09〕。 一○九 好樂敬禮者,常尊於長(zhǎng)老〔註08-10〕,四法得增長(zhǎng):壽美樂與力〔註08-11〕。 一一○ 若人壽百歲──破戒無三昧,不如生一日──持戒修禪定。 一一一 若人壽百歲──無慧無三昧,不如生一日──具慧修禪定。 一一二 若人壽百歲──怠惰不精進(jìn),不如生一日──勵(lì)力行精進(jìn)。 一一三 若人壽百歲──不見生滅法〔註08-12〕,不如生一日──得見生滅法。 一一四 若人壽百歲──不見不死道,不如生一日──得見不死道。 一一五 若人壽百歲──不見最上法,不如生一日──得見最上法。 注:
〔註08-01〕 據(jù)錫蘭版本,此字為Dhammapada故譯為「法句」, 但巴利聖典出版協(xié)會(huì)本作Gathapada則應(yīng)譯為「一句偈」。
〔註08-02〕 下二頌是連貫的。 〔註08-03〕 「乾闥婆」(Gandhabba)是天界一種樂神的名字。 〔註08-04〕 這裡的魔王是一天神之名。 〔註08-05〕 梵天即婆羅門天 (Brahma)。 〔註08-06〕 原文 Sahasssena 譯作「以一千」,依註解為一千錢。 〔註08-07〕 用以祭神。 〔註08-08〕 原文 Yittham va Hutam va 二字,原有供犧牲及祭祀與供養(yǎng)等義,和前頌的祭祀是同一個(gè)字,故日譯本及英譯本亦多譯作「供犧或祭祀」。但註解說:Yitthamg 是在節(jié)期盛會(huì)的施捨;Hutam 是預(yù)備供給過客或?yàn)橐环N作業(yè)與果報(bào)的信仰而行供養(yǎng)。今譯依註解意。 〔註08-09〕 指四果的聖人。 〔註08-10〕 年長(zhǎng)而有德者。 〔註08-11〕 南國(guó)諸僧侶受人禮敬時(shí)常念此頌。 〔註08-12〕 五蘊(yùn)生滅,即一切因緣和合法都不是常住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