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青年教師》
“校長是一校之魂”。校長在管理學校中要因事、因人、因環(huán)境而變換角色,也只有變換角色,與教師同甘共苦,才能取得學校教育教學的成功。因此,如何發(fā)揮校長多元角色的真正作用,關鍵是校長要克服學校管理中的角色“錯位”。
一、“老板”錯位
現在許多學校,教師乃至中層干部都把校長稱作“老板”,而教代會只是流于形式,學校內部的矛盾、問題一大堆。這些“老板式”“校長負責制”嚴重扭曲了教師管理的“促進、改善、提高”的性質。其實校長是學校的法人,全權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教職工是學校的主人。“主人”與“法人”是什么關系?依筆者看來,校長應是教師權益的“代言人”。換言之,校長應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在行使權力時,嚴格遵守工作程序,根據條例、制度的規(guī)定辦事,并接受教代會負責對自己擬定的條件、計劃及重大事項進行質疑、審議和民主評議,使職工通過教代會民主參與管理的過程制度化、程序化。
二、“管家”錯位
不少學校校長權力過于集中,教職工代表大會未明確授權參與何種決策,教職工無權過問學校內部管理事務等。其實,“校長負責制”應是由校長、學校黨組織和教職工代表大會共同組成的“三位一體”結構:校長對學校的工作有決策權和指揮權,學校黨組織對學校行政工作進行監(jiān)督,并保證學校的辦學方向,教職工代表大會對學校工作進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校長在全權負責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全體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充分發(fā)揮教代會民主管理的作用。也只有全體教職工參與認同的決策,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擁護,才能調動教職工執(zhí)行決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監(jiān)工”錯位
現在不少校長把教師僅當作管理對象、把自己變成監(jiān)工,動輒使“下崗”“解聘”的“大棒”在教師頭上飛舞,簡單壓服,讓教師處于“為保住飯碗而工作”的低境界,缺乏自主性、靈活性、責任感,甚至扼殺了教師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事實上,校長應把教師真正看作為學校的主人、學校事業(yè)的根本。也只有在校長視教師為朋友、為自己的合作伙伴的基礎上,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科學評價體系才能發(fā)揮它真正的效能。
四、“解聘”錯位
近幾年,不少沿海城市,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學校到外地師范院校引進應屆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但使用不久,校長稍發(fā)現這些學生在教育教學方面不“行”或遜色,便來個辭退了之。其實,這種教師在大學畢業(yè)一年因工作不力被“解聘”的現象很普遍對絕大部分新教師而言,他們的教育教學狀態(tài)還處于“哺乳期”,其教育教學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為此,校長對待剛畢業(yè)的教師,不能像某些經驗要求不高重復勞動的行業(yè)那樣,片面強調競爭,過分注重教師工作的短期行為,破壞教師工作的連續(xù)性。關鍵看教師的潛力和對他的培養(yǎng)。去年,大師級人物----霍金來到中國,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但是我們可知道霍金取得科學成就的動力之源在哪里?因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硬化癥”,霍金多歲就半身不遂,而且失語,然而霍金所在的英國劍橋大學不但為其提供了一份不薄的研究獎學金,應用數學和物理系甚至為霍金的輪椅行走方便,特意修了一段斜坡。劍橋大學之所以是名校,不僅僅是因為有擁有霍金這樣的天才,更是由于它們擁有包容個性、自由甚至缺點的品質?;赝覀兊闹行W校,校長對新教師聘用,缺乏的不正是這種寬容的品質。為此校長要學會對新教師的成長磨合期的狀態(tài)的寬容和“賞識管理”!對待新教師是不是應確定這樣的一個信條:不要動不動解聘,關鍵要多一點培養(yǎng)、多一點信任,給新教師多一些寬松成長的環(huán)境。
五、“裁判”錯位
目前,校長對教師教育教學結果評價大多實行的方式是“績效考核”,即在學期或學年結束時,對教師所規(guī)定的教育教學職責的履行情況進行評價和檢查。其評價與考核著眼點是教師工作的“過去”、著重點是管理者單向判斷、考核結果是注重獎勵和懲罰、管理角色是裁判長、問題解決方式是評后發(fā)現問題、管理形式上是專制管理。給教師總的感覺就是“秋后算總賬”,有時很難避免教師的抵觸情緒。因此校長要學會過程動態(tài)管理藝術,在整個教師績效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校管理者為教師服務,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的人性化管理理念,要從教師成長過程來看待評價結果,為教師建立檔案,幫助教師全面了解自己,明確自身的成長階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
六、“硬件”錯位
目前,教育現代化成了許多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學校辦學追求的“時髦”目標和重點校評估的條件之重。這些學校不顧本地經濟相對薄弱、財力緊張的實情,動輒征地幾百畝,造樓幢幢,同時不惜代價大規(guī)模添置各種教學設施,各學科實驗室設備買來了,塑膠跑道修好了,藏書量也達標了,可是這些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水平仍然不高。不能否認這些學校校長教育現代化辦學的熱情,但是這種“硬件”現代化、辦學水平“低層次”化,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校長教育思想本身。我們知道,戰(zhàn)爭年代的延安“紅軍大學”,沒有書本、沒有教室,也沒有課桌椅,然而其教育卻生機盎然,為解放區(qū)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而現在不少學校“校”砌好了,“教育”卻不靈了。對于學校教育教學現代化,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內涵:一是教育教學思想現代化,二是教育教學內容現代化,三是教育教學設施現代化,四是教師隊伍的現代化,五是教育教學管理現代化。上述五個方面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以教育思想的現代化為邏輯起點而展開的,其重中之重是教師隊伍的現代化。因此當前中小學校建設,最缺的不是“樓房”,而是“名師”“大師”建設。我們要把有限的人力、財力放在落實教師隊伍現代化和教育教學思想現代化工作上:培養(yǎng)具備豐富知識的“名師”,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富于創(chuàng)造性思想的“大師”,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
七、“借鑒”錯位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近年來,各地新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標以“教育”等教學模式的呼聲此起彼伏。因此不少校長去參觀課改先進學校課改模式教學之后,為了“短、平、快”,大都將別校課改成功經驗拿到自己學校強化推廣,有的竟號召各班嚴格實施“模式工程”:要求備課、上課、教法、思路等環(huán)節(jié)全都“學”來,并且科科“學”、堂堂“學”、班班“學”、校校“學”,搞得好不熱鬧。其實,這種把別校的特定環(huán)境下形成的教學模式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化”推廣,與過去“大煉鋼鐵”時代的浮夸風有何不同先進的課改模式,有的東西都是人家學校的獨創(chuàng),成功的因素很多,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在他校適用,到你這里也許就不行。如果亦步亦趨,一成不變地死搬硬套,那就失去課改模式應有的價值,出現“東施效顰”的后果也在所難免。因此科學的態(tài)度,校長就是采取辯證法的“揚棄”原理,即用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觀點對待教學模式,學會“拿來”:吸取先進的課改模式的本質,并與本校教育教學現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有目的、有計劃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和“創(chuàng)”。
八、“規(guī)定”錯位
現在的學校都在要求老師寫隨筆,或者說叫做教學札記,但在一些學校這個本來很好的理念卻又成為教師發(fā)牢騷的新話題,或者攻擊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問題出在了哪?問題出在校長生硬的“逼”。“教學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師的心靈,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才能發(fā)揮作用。發(fā)表還是不發(fā)表作品,那是教師的自由”。如果校長強行規(guī)定教學反思字數,并且課課都要有反思。這種不看具體情況的僵化要求,無異于逼雞下蛋。這種硬性的、過高的、機械的、僵化的管理對于那些立志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也許還能夠適應,但對教師這樣一個大群體來說,只會引起大家的反感。雖然他們敢怒不敢言,但那種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決定了反思的效果不會起真正的作用。因此校長更要引領著教師隊伍走向專業(yè)化,學會教學反思,讓教師將教學反思當作自己專業(yè)成長的平臺,變“苦差”為個人成長的“追求”。筆者認為校長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校長要將教學反思習慣深化到教師的心靈;二是校長要將教學反思意識深化到教師的心靈;三、校長要將教學反思方式深化到教師的心靈;四、校長要將教學反思策略深化到教師的心靈。
九、“恐懼”錯位
近年來,中小學生在學校組織的校內(外)活動中因意外受到傷害的現象屢見不鮮。為此,家長把學校告上法庭,師生對簿公堂,學校被迫支付高額賠償,相關學校領導和教師受到處分的報道也頻頻見于報端。很多學校和老師有了一兩次這樣的“教訓”之后,成了“驚弓之鳥”,“安全第一”多成為校長管理工作中的擋箭牌,導致學校很多日常教育功能發(fā)生了扭曲。由此,很多學校為此殫精竭慮,甚至層層簽訂安全管理責任狀,將責任分解到老師頭上……一些可笑的“安全禁令”油然而生。
正因為安全“恐懼癥”,導致目前一些教師正當教育學生權利和一些學校正常教學活動權利的缺失。學校安全,誰也沒說它不重要,但安全絕不等于封閉或“禁動”。學校不能因為學生在校園內活動或走出校門開展活動有風險就因噎廢食。殊不知,長此以往,學生在學校這種“圈養(yǎng)”的環(huán)境中成了“溫室中的花朵”,見不了世面,也經不住風雨,時間一長,就會囿于學校小天地,脫離社會實踐,致使“營養(yǎng)不良”。事實證明,學校把學生關在“學校保險箱”中的做法,實際上是最不保險的人生成長中的“安全隱患”,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書呆子”,往往不為現代社會所認可和接受。這才是真正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警醒的“安全問題”。因此,校長要走出安全“恐懼癥”。筆者認為有三點要把握:一是校長從思想上要重視安全教育。教育部門應該首先從學校本身下手,認真地把中小學生的安全問題納入到學校管理的工作之中。二是校長在措施上要預防安全問題。學校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獨立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注意自己的安全,自己愛惜自己,學會保護自己的一般常識,讓學生在學校里安全。三是校長在程序上要依法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目前《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對規(guī)范教育教學秩序、保護學生合法權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強學校、教師和社會保護學生的責任感,有利于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和合法權益。因此學校在保證安全的同時,要敢于組織正當的課外活動,放開手讓學生多接觸自然、社會,不要因噎廢食,讓學生失去實踐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