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可能已經(jīng)開發(fā)出了終極的綠色電池技術:他們找到了一種病毒,可以用來制造比現(xiàn)有產(chǎn)品更加耐用的新型電池。
這種電池可以為小型電子設備如手機和MP3播放器供電。在未來可能還將作為汽車的電源。制造電池所使用的M13病毒只能夠感染細菌,因此它對人體是無害的。
這項新的研究成果基于三年前的一個研究項目。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對病毒進行基因改造,使病毒被覆蓋在一層氧化鈷和金原子中并聚合成一條“納米線”,從而形成陽極。而傳統(tǒng)電池擁有兩個極性,即陽極(通常由氧化鈷制成)和陰極(通常由石墨制成)。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著重研究了如何建立一個與病毒陽極相匹配的陰極。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但最終科學家們找到了解決方法。使病毒先將自身包 裹在磷酸鐵中,然后附著于碳納米管的表面創(chuàng)造出一個高度導電材料的網(wǎng)絡。電子可以很容易地沿著碳納米管到達磷酸鐵網(wǎng)絡中,從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傳輸能量。
運用該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制造出而了如硬幣大小的電池。經(jīng)實驗室檢測,這種電池在反復充放電100次之后也不會損失容量。雖然這樣的充放電壽命仍然少于現(xiàn)有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科學專家Angela Belcher說,這種電池“還具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 關鍵詞:病毒電池 科技 原文/來源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