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咳嗽是由風寒,痰濕,痰火,虛勞所致。 〔單方〕生姜 〔異名〕老姜、鮮姜、姜。 〔主治〕風寒咳嗽。 〔用量〕100克。 〔用法〕將紅糖50克放入鍋中炒焦,然后放姜片,加水煮沸10分鐘,去渣溫服。 〔解〕風寒犯入肺。癥見咳嗽痰稀,鼻塞流涕,骨節(jié)酸痛等。治宜疏風散寒,宣通肺氣。 生姜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jīng)。有發(fā)表,散寒,止嘔,祛痰等功效。紅糖有散寒活血,祛心肺大腸熱等作用。 〔單方〕蜀椒 〔異名〕花椒、川椒、漢椒、南椒、點椒。 〔主治〕風寒咳嗽。 〔用量〕25克。 〔用法〕將蜀椒加白芥子25克,用水煎服,1日3次。 〔解〕風寒侵入肺絡。癥見咳嗽痰稀,全身酸痛。治宜疏風散寒。 蜀椒性味:辛,溫,有毒,入脾、肺、腎經(jīng)。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等功效。白芥子有通絡止痛,溫經(jīng)散寒等作用。 〔單方〕甘蔗 〔異名〕干蔗、薯蔗、糖梗、竿蔗。 〔主治〕虛熱咳嗽。 〔用量〕1500克。 〔用法〕將甘蔗搗爛取汁,煮粥,日服2次。 〔解〕熱邪犯肺致氣不宣。癥見咳嗽面紅,煩渴,干咳,心煩等。治宜清熱生津,止渴潤燥。 甘蔗性味:甘,寒,入肝,肺、大小腸經(jīng)。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等功效。治熱病津傷,心煩,口渴,肺燥咳嗽等癥。 〔單方〕石韋 〔異名〕石葦、石蘭、潭劍、石劍、劍草等。 〔主治〕咳嗽。肺熱咳嗽。 〔用量〕20克。 〔用法〕將石韋與檳榔20克,共研末,用生姜湯送服,每次服10克,1日2次。 〔解〕熱邪犯肺致肺氣不宣。癥見心煩,干咳,咳嗽面紅,干咳等。治宜清肺泄熱。 石韋性味:苦、甘,涼,入肺、膀胱、小腸經(jīng)。有利水通淋,清肺瀉熱等功效。治尿路不通,尿道結石,腎炎,肺熱咳嗽等癥。 〔單方〕細辛 〔異名〕細草、少辛、獨葉草、山人參、金盆草、小辛。 〔主治〕風寒咳嗽。 〔用量〕50克。 〔用法〕將細辛水煎服,1日3次。 〔解〕風寒入肺。癥見咳嗽痰稀,治宜祛風散寒,泄肺破痰。 細辛性味:辛,溫,入肺、腎經(jīng)。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泄肺破痰等功效。治風冷頭痛,風寒齒痛等。 〔單方〕桑葉 〔異名〕鐵扇子、黃桑葉、蠶桑葉等。 〔主治〕肺熱咳嗽。 〔用量〕250克。 〔用法〕將新鮮桑葉搗爛,取汁服。 〔解〕外感暑熱,濕熱。癥見咳嗽面紅,干咳,心煩等。治宜清熱清肺。 桑葉性味:苦、甘,寒,入肺、肝經(jīng)。有祛風清熱,涼血,明目等功效。治肺熱咳嗽,瘟熱,霍亂,腹痛吐瀉等。 〔單方〕枇杷葉 〔異名〕巴葉、枇杷樹葉。 〔主治〕肺熱咳嗽。 〔用量〕250克。 〔用法〕將枇杷葉水煎服,1日3次。 〔解〕熱邪犯肺致肺氣不宣。見咳嗽面紅,心煩,干咳等。治宜潤肺化痰。 枇杷葉性味:苦,涼,入肺、胃經(jīng)。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等功效。治胃熱嘔吐,肺熱痰嗽等癥。 〔單方〕向日葵花 〔異名〕葵籽花。 〔主治〕老年咳嗽。 〔用量〕2朵。 〔用法〕將向日葵花(去籽)與冰糖500克燉服。早晚各一次,飯前服最好。 〔解〕肺陰不足或肺氣虛損。癥見咳嗽氣喘,形體消瘦等。治宜養(yǎng)陰清肺,化痰止咳。 向日葵性味:甘,平。向日葵花有祛風化痰,明目作用。冰糖入脾、肺經(jīng),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 〔單方〕生白礬 〔異名〕明礬、理石、礬石、石涅。 〔主治〕咳喘。 〔用量〕50克。 〔用法〕將生白礬研末,用醋調勻,敷于雙足心,然后用布包扎。 〔解〕風寒濕熱犯入肺。癥見咳喘,長久不愈。治宜益肺消痰,止咳通竅。 生白礬性味:酸、澀,寒 ,有毒,入肺、脾、胃、大腸經(jīng)。有祛燥濕等功效。治痰涎壅阻,心肺煩熱等。醋有散淤,破結,下氣,除煩,補肺等作用。 白礬與醋合用敷足心,是民間一種治咳喘方法,上病下治。足心能通竅臟腑,宣肺,降咳,平喘。 〔單方〕春絲瓜 〔異名〕天絲瓜、天羅瓜、天吊瓜、天絡絲。 〔主治〕久咳。 〔用量〕1條。 〔用法〕將絲瓜燒存性研末,用大棗肉糊丸,早晚用白酒送服9克。 〔解〕痰飲停于肺胃。癥見咳嗽多痰,泡沫色白等。治宜化痰止咳。 春絲瓜性味:甘,涼。有祛風化痰,清熱涼血。治痰喘咳嗽等。 〔單方〕核桃仁 〔主治〕肺虛咳嗽,腎虛咳嗽。 〔用量〕500克。 〔用法〕將核桃仁連皮另加冰糖100克搗爛,抖勻,每次服9克,早、晚各1次,連服1周或常服均可。 〔解〕久病耗損肺腎,陰陽失調。癥見咳嗽,形體消瘦,心煩失眠,夢遺等。治宜養(yǎng)陰補 肺,化痰止咳。 核桃仁性味:苦、甘,平,入肺、心、脾經(jīng)。有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破血行淤,潤澡滑腸等功效。 〔單方〕南瓜藤 〔異名〕番瓜藤。 〔主治〕久咳。 〔用量〕500克。 〔用法〕將新鮮南瓜藤壓汁,早晨用開水沖服。 〔解〕脾虛生痰,肺陰不足或肺有郁火。癥見咳嗽多痰,泡沫色白等。治宜清肺化痰。 南瓜藤性味:甘、苦,微寒,入肝、脾經(jīng)。有清肺,潤肺,和胃,通絡等功效。 〔單方〕白蘿卜 〔異名〕萊菔、蘿白、土酥、秦菘。 〔主治〕咳嗽失音。 〔用量〕250克。 〔用法〕將白蘿卜壓汁放在碗里,加適量的紅糖共煎水服 。 〔解〕痰濕內盛于肺。癥見干咳,聲音嘶啞等。治宜除濕化痰,潤喉清肺。 白蘿卜性味:辛、甘,涼,入心、肺、胃經(jīng)。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利小便,祛痰止咳等功效。 〔單方〕瓜萎子 〔異名〕瓜萎子、栝樓仁。 〔主治〕咳嗽悶心。 〔用量〕50克。 〔用法〕將瓜萎放在加棉油鍋內炸黃,然后研末服。 〔解〕肺虛長期咳嗽。癥見胸部氣悶脹,走路上坡氣悶心慌。治宜行氣潤肺止咳。 瓜萎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腸經(jīng)。有補肺下氣,潤肺化痰等功效。 〔單方〕麻黃 〔異名〕龍沙、卑鹽、卑相。 〔主治〕老年性咳喘。 〔用量〕150克。 〔用法〕將麻黃用水煎后去渣,另加500克冰糖,煎成糖膏,日服3次,每次10克。 〔解〕咳喘原因很多,但主要有腎、肺虛弱兩方面。癥狀表現(xiàn)不一、治宜補虛平喘。 麻黃性味:辛、苦,溫,入肺、膀胱經(jīng)。有發(fā)汗平端,利水通竅等功效。冰糖有清熱,止咳,潤肺作用。 〔單方〕紫蘇葉 〔異名〕紅紫蘇、紫蘇、蘇葉等。 〔主治〕久咳不愈。 〔用量〕150克。 〔用法〕將紫蘇葉煎服汁,早、晚沖雞蛋服。 〔解〕咳嗽長期不愈。癥見咳嗽痰少,胸中氣急等。治宜行氣止咳。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jīng)。有發(fā)表散寒,理氣和營等功效。治咳嗽喘氣。 〔單方〕沙參 〔異名〕土人參、泡參、白參。 〔主治〕肺熱咳嗽。 〔用量〕25克。 〔用法〕將沙參用水煎服。 〔解〕熱邪犯肺。癥見咳嗽面紅,干咳,心煩等。治宜養(yǎng)陰清肺熱。 沙參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腎經(jīng)。有養(yǎng)陰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治肺熱燥咳。 〔單方〕橘皮 〔異名〕陳皮、紅橘皮、黃橘皮。 〔主治〕痰濕咳嗽。 〔用量〕50克。 〔用法〕將橘皮另加生姜片25克煎水服,1日2次。 〔解〕痰濕內感于肺。癥見干咳,胸中氣急等。治宜清肺,燥濕化痰。 橘皮性味:辛、苦,溫,入脾、肺經(jīng)。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下氣止嘔,破滯氣,益脾胃等功效。生姜有散寒,發(fā)表,止嘔,祛痰等作用。 〔單方〕生姜 〔異名〕老姜、鮮姜、姜。 〔主治〕風寒咳嗽。 〔用量〕100克。 〔用法〕將紅糖50克在鍋中炒焦,然后放姜片在鍋中,加水煮沸10分鐘,去渣溫服。 〔解〕風寒犯肺。癥見咳嗽痰稀,鼻塞流涕,骨節(jié)酸痛等。治宜疏風散寒,宣通肺氣。 生姜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jīng)。有發(fā)表,散寒,止嘔,祛痰等功效。治寒熱痰嗽,嘔吐不止,腹中脹滿,冷痢不止等癥。紅糖有散寒活血作用。 〔單方〕麻黃 〔異名〕龍沙、卑鹽、卑相。 〔主治〕風寒咳嗽。 〔用量〕50克。 〔用法〕將麻黃研末,然后放在鍋中加1碗水,加冰糖250克煎,濃縮成糖膏。每次服8克,1日3次。 〔解〕風寒犯肺腑。癥見咳嗽痰稀,鼻塞流涕,骨節(jié)酸痛。治宜祛痰濕,散風寒。 麻黃性味:苦、辛,溫,入肺、膀胱經(jīng)。有發(fā)汗平喘,利水散寒等功效。治傷寒黃疸,風痹冷痛,產(chǎn)后風痛等癥。冰糖有潤肺,清熱作用。 〔單方〕五倍子 〔異名〕文蛤、百蟲倉、木附子。 〔主治〕久咳不止,凡咳嗽反復不愈,干咳無痰,或痰少不爽,或咳嗽聲低無力,氣短等癥。 〔用量〕少許。 〔用法〕將五倍子研末填臍,外以膏藥貼封固定,不使藥末漏出。1日1次,5天為1療程。 〔解〕肺陰不足或肺氣虛損。癥見咳嗽氣喘,痰少不爽,咳嗽聲低無力,氣短。宜清熱解毒。 五倍子性味:酸、咸,平,入肺、胃、大腸、腎經(jīng)。有斂肺,澀腸,止血,解毒等功效。治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自汗,盜汗等。 〔單方〕大蒜 〔異名〕胡蒜、獨蒜、蒜頭、獨頭蒜等。 〔主治〕風寒咳嗽、燥咳。 〔用量〕少許。 〔用法〕將大蒜搗成爛泥,取豆瓣大1團,置于傷濕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貼雙足涌泉穴,次晨揭去,連貼3~5天。 〔解〕風寒侵入肺。癥見咳嗽嘔吐。燥咳。治宜暖脾胃,行滯氣。 大蒜性味:辛,溫,入脾、胃、肺經(jīng)。有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等功效。治脘腹冷痛,百日咳,泄污水腫脹滿,癰疽腫毒等。 〔單方〕天花粉 〔異名〕栝樓根、萎根、天瓜粉、萎粉、花粉等。 〔主治〕虛熱咳嗽。 〔用量〕50克。 〔用法〕將天花粉與人參15克共研末,每次服5克,米湯送服。 〔解〕虛熱邪肺致肺氣不通。癥見咳嗽面紅,心煩,干咳等。治宜降火潤燥,止渴生津。 天花粉性味:甘、苦,酸、涼,入肺、胃、心、脾、小腸經(jīng)。有生津,止渴,降火,潤燥,排膿,消腫等功效。治熱病口渴,黃疸,肺熱咳嗽,消渴,癰腫等癥。 〔單方〕佛手柑 〔異名〕佛手、蜜羅柑、福壽柑、五指柑。 〔主治〕痰氣咳嗽。 〔用量〕50克。 〔用法〕將佛手柑水煎,當茶飲。 〔解〕感受風寒濕熱邪侵入肺絡。癥見咳嗽多,痰膿,氣喘等。治宜理氣化痰止咳。 佛手柑性味:辛、苦、酸,溫 ,入肝、胃、脾經(jīng)。有理氣,化痰等功效。治胃痛,腹脹,嘔吐,痰氣咳嗽等癥。 |
|
來自: gxbshql蘭 > 《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