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癥
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陰囊皮膚病,常與患者其他部位的皮膚癬癥相關,發(fā)病陰囊的皮膚潮紅,起丘疹或水泡,繼而落皮屑,病變部位常呈環(huán)狀損害,癢得厲害。防治的方法是,患部外涂治癬藥膏(刺激性強的癬藥水不宜使用),同時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癥如手癬、腳癬、股癬等,以防愈后再度感染。 癬癥-病理分類 癬癥
一淺部真菌,主要侵犯毛發(fā)、皮膚、指甲,俗稱癬病。如: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花斑癬等; 淺部真菌侵犯皮膚造成皮膚癬癥,常需長期用藥,但效果不佳。鑒此,筆者將新外用藥法應用于臨床,治療皮膚癬癥2例,隨診2-年,患者未再復發(fā)。報告如下。 材料:乙醇棉球2-3枚,兩層紗布1塊,醫(yī)用塑料薄膜1張,醫(yī)用膠布少許。 方法:乙醇棉球擦拭患處清除局部油脂,待局部發(fā)紅、發(fā)熱后,根據癬癥的不同取合適藥物(皮炎平軟膏或克霉唑水劑等),兩層紗布剪成適合大小,將藥物涂于紗布上,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固定。 優(yōu)點:①徹底清除皮膚油脂,使藥物與皮膚充分接觸。②局部皮膚毛孔、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藥物的吸收。③藥物涂于紗布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可長時間保持藥物的濕度與溫度,可較長時間地發(fā)揮作用。 體癬,除頭皮、手足外,皮膚上的癬皆稱為體癬。發(fā)生于大腿根部的癬則稱為股癬。體癬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呈環(huán)狀或錢幣狀。邊緣鮮明,略微高出皮膚表面,有中心愈合面向外擴張的傾向,有瘙癢感。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是防治癬病的基本要求。盡量分開生活用具是預防癬病傳染的重要措施。治療體癬時,若有手足癬、指甲癬,必須同時治療,否則不能根除。內衣煮沸消毒也是治療體癬的重要措施。一般不需要服藥。若體癬廣泛者,可服灰黃霉素或酮康唑,3-4周為一療程。外搽復方雷瑣辛液、復方苯甲酸液,或外搽瞇康唑軟膏、克霉唑軟膏,皆有較好的療效。 手足癬,最為常見。手癬俗稱“鵝掌瘋”,足癬又稱“香港腳”。手足癬的發(fā)病與手足多汗、鞋不透氣等有關。主要表現為水皰、糜爛、脫皮,局部有劇烈瘙癢。皮膚破后可引起細菌繼發(fā)感染及淋巴管炎、丹毒等。 預防手足癬,應嚴格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手足清潔干燥。盡量不用公用的浴盆、毛巾、拖鞋等。治療手足癬,通常以外用藥為主,可用水揚酸、鞣酸各2克,溶解在水內,浸泡手足部,每天1次,每次15分鐘,5~10次為一療程?;蛴?0%冰醋酸浸泡手足,然后擦干。外搽復方苯甲酸軟膏或咪康唑軟膏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已發(fā)生細菌繼發(fā)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為了消滅鞋內的真菌,可用40%福爾馬林棉球1-2個,用塑料紙包好放在鞋內過夜。 足癬
指甲、趾甲癬:多繼發(fā)于手足癬,所以要與手足癬同時治療。治療方法是將病指(趾)甲削除后,外搽35%冰醋酸溶液。因指(趾)甲生長緩慢,故治療甲癬需持之以恒,至少要用藥3個月以上才能有效。 花斑癬,又稱汗斑:是由花斑癬菌引起的。表現為黃豆大小的圓形斑疹,略帶灰色,好發(fā)于頸、胸、背部,其病情夏天重、冬天輕。 防治花斑癬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病人的襯衫、褲子、被單等都要煮沸消毒??捎脧头嚼赚嵭寥芤?,或40%硫代硫酸鈉溶液外搽。必要時可用酮康唑內服,對本病療效頗好。 二侵犯皮下組織及內臟的真菌,所引起的疾病稱為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的病因 1本病的病原菌是裴氏著色真菌,緊密著色真菌、疣狀著色真菌、卡氏分枝孢子菌及皮炎著色真菌,其中以裴氏著色真菌引起者最常見。但腦膿腫綜合癥是由另一種暗色真菌毛狀分枝孢子所致;囊腫皮下型為高氏瓶霉菌和曾氏瓶霉菌所引起。 著色真菌廣布于自然界中,好腐生于潮濕地帶,腐臭的樹木或植物上。該病的發(fā)生與機體外傷密切相關,致病菌可以從傷口處侵入皮膚而感染。一般人與人之間不直接傳染。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可引發(fā)血行播散而累及臟器;本病的發(fā)生過程也與局部組織免疫有關,因皮損發(fā)生后,有時不經醫(yī)治,部分病變也可逐漸自然痊愈。 著色真菌病在世界各國都有散發(fā),但以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尤為常見。在我國1951年于山東省首次發(fā)現,隨后吉林、遼寧、河北、河南、陜西、安徽、江蘇、江西、廣東、廣西、北京及上海等省市皆有病例報道。其中在山東的章丘及河南之滎陽為主要流行地區(qū)。該病是一種慢性病可謂沉疴頑疾,常歷經幾年,甚至數十年而不愈。最后可使患者肢體致殘,重癥者還可危及性命,故對著色真菌病的防治應予以重視。 癬癥-臨床表現 癬癥
癬癥以成人男性局多,患者主要是農民或泥瓦木工。好發(fā)部位于國外報告多見在下肢,尤其足背及小腿上,但在中國山東章丘的患者所見則以手腕部為最多。 皮損初起的表現為水皰丘疹,接著逐漸演變成斑塊結節(jié),最終變成菜花狀或乳頭瘤樣而明顯高出正常皮膚。彼等損害常因外傷或繼發(fā)感染時,可破潰而形成潰瘍。皮損之間可見少許膿性分泌物,常發(fā)生難聞的臭味。若取該分泌物直接涂片鏡檢,往往可以查見棕黃園形厚壁的真菌孢子。 損害多呈密集成群,大小不等,彼此可相互融合,有些皮疹呈衛(wèi)星狀分布。皮損色澤為暗紅色或紫色?;紓戎w由于淋巴管阻塞,可形成慢性淋巴水腫或象皮病。另外,在該病緩慢發(fā)展過程,有時還可觀察到部分病變組織自然痊愈,而遺留下疤痕和色素沉著。 本病呈慢性經過,可歷經數年或數十年而不愈,但一般健康尚可,如不積極堅持醫(yī)治,最終可使患者肢殘廢,喪失勞動力。某些患者可累及內臟而出現相應癥狀。 腦膿腫綜合癥多是病原菌經血行播散至腦,往往見于體質衰弱或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患者,此種病人予后不佳。 囊腫皮下型多在人體暴露部位出現結節(jié),該結節(jié)以后中央發(fā)生壞死并形成堅實的皮下囊腫。其直徑約2厘米左右。 癬癥-病理診斷 除了依靠病史,臨床癥狀特征以外,組織病理和真菌檢查對本病確診具有重要的意義。病理切片在浸潤的郎罕氏細胞內或真皮組織中可發(fā)現棕黃色厚壁的園形真菌孢子;取皮損處膿性分泌涂片直接鏡檢,也可查見上述的的真菌孢子。若進行真菌培養(yǎng)亦可獲陽性。 本病應該與疣狀皮膚結核,梅毒。鱗癌及孢子絲菌病進行鑒別。 癬癥-治療方法 癬癥--碘化鉀
(1)內用療法 氟孢嘧啶:本藥可按每公斤每日100mg計算內服,可以獲效。但需長期連續(xù)應用,直至皮疹消失為止。 噻苯噠唑,每日2克,連用3-6月,或許可見效。 大蒜素靜滴或口服咪唑類藥.球紅霉素、廬山霉素、二性霉素乙等抗真菌藥都可酌性試用。 碘化鉀內服,逐漸增加劑量到3-6克,分3-4次服,連用至皮損消退,真菌檢查陰性為止。據報道用此藥治本藥,其療效不如治療孢子絲菌病。 (2)外用療法 早期病變的皮損可考慮手術切除。 電凝固、激光、高頻電刀等僅適面積較小的損害。 局部溫熱療法:鑒于著色協(xié)菌在38℃以上即停止生長,故患處局部可使用蠟療,燈泡局烤等使病變地方濕度達到50-60℃,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本療法最適宜在適宜在農村開展。 二性霉素乙10-50mg,進行局部注射(每5mg本品加入2%奴夫卡因1ml)。每周一次,堅持3個月,可能奏效。此療法也可用廬山霉素代替。 局部外用噻苯噠唑二甲基亞硯溶液或10%5-氟胞嘧啶軟膏均可望見效。 電子式癬癥治療儀
1電子式癬癥治療儀是一種醫(yī)療儀器,該儀器包括梳狀波發(fā)生器,功率放大器,升壓變壓器及U型管,梳狀波發(fā)生器的輸出經功率放大器放大,又經升壓變壓器升壓后,成為高頻高壓梳狀波施加于U型管的二電極上,在管內形成高頻電流,當人體與U型管接觸時,由于分布電容作用,會有微量電流被分流,在患處表面放電產生濃度很高的臭氧,由于臭氧具有極強的滅菌功效且病灶處又直接參與放電,故該儀器殺菌力強,可根治癬癥。 2非處方藥治療癬癥的外用藥有哪些? 常用的有:(1)霉唑乳膏劑、溶液劑;(2)復方克霉唑軟膏(克霉唑及尿素);(3)硝酸咪康唑軟膏、散劑(達克寧);(4)酮康唑乳膏、洗劑;(5)硝酸益康唑軟膏、噴劑、溶液劑;(6)復方硝酸益康唑乳膏(硝酸益康唑及曲安奈德、又名派瑞松);(7)鹽酸特比萘芬軟膏(蘭美抒);(8)水楊酸軟膏;(9)水楊酸復合洗劑(水楊酸、苯甲酸、硼酸、乳酸);(10)聯苯芐唑凝膠(孚琪);(11)環(huán)吡酮胺軟膏;(12)復方苯甲酸酊、軟膏;(13)復方十一烯酸鋅軟膏等。 癬癥-其它療法 癬癥--水酸楊
1藥劑配方 水楊酸80g薄荷腦10g 甲醛溶液5乙醇730 液化苯酚20蒸餾水加至1000 制備取水楊酸和薄荷腦溶于乙醇中,再加入液化苯酚、甲醛溶液,同時攪拌,加蒸餾水至1000ml,攪勻,即得。 作用本品具有殺菌、止汗、止癢等作用。用于治療水泡型及角化型足癬。 2藥劑配方 新鮮松針10水40 食用醋9 制備把新鮮松針剪斷后置于水中,加熱,煮沸15min左右,再把食用醋加入其中,攪拌混勻即得治癬藥液。 說明本品用于手癬治療。使用時,將患手浸泡于藥液中,半小時左右,2次/日,2-3d見效。 3藥劑配方 氧化鋅140枯礬30 硼酸140樟腦10 水楊酸60滑石粉620 制備取樟腦加少量乙醇研細,再加少量的滑石粉研勻后,依次加入預先研細的枯礬,水楊酸、硼酸、氧化鋅粉末混勻,再加剩余的滑石粉使成1000g,過篩,混勻,即得。 說明本品可吸濕收斂,止癢,抑制霉菌生長。用于治療手癬、足癬等。 4藥劑配方 水楊酸60g鄰苯二甲酸二丁酯10 煤焦油溶液100羧丙纖維素30g 甘油50乙醇加至1000 制備取羧丙纖維素溶于適量乙醇,攪勻。另取水楊酸加乙醇溶液,濾入上液內,加入煤焦油溶液、甘油、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攪勻,加乙醇使成1000ml,攪勻,即得。 說明本品具有止癢及角促、角剝作用。用于銀屑病、神經性皮炎及皮膚淀粉樣變癥等。 5藥劑配方 8-甲氧補骨脂素
8-甲氧補骨脂素2g甘油50 氮酮25乙醇加至1000 制備將8-甲氧補骨脂素溶于約800ml乙醇中,加氮酮、甘油、混勻,再加乙醇至1000ml,混勻即得。 說明本品為光敏性藥物制劑。用于治療靜止期銀屑病。 6藥劑配方 水楊酸10火棉膠30 丙酮30酒精加至100 制備將水楊酸溶于酒精中,然后與火棉膠、再酮混勻;溶液澄清透明即成。 7藥劑配方 土槿皮酊400ml水楊酸120g 苯甲酸60g乙醇加至1000ml 制備將苯甲酸和水楊酸溶于適量乙醇中,加入土槿皮酊,攪勻,加乙醇至1000ml,攪勻即得。 說明本品具有軟化角質和抑真菌作用。用于治療體癬、股癬、手足癬、疊瓦癬等皮膚病。 癬癥-防治常識 癬病重在預防,若發(fā)現家人或朋友患有癬?。ㄈ纾耗_氣、手癬、體癬、頭癬等),應盡量避免接觸;并建議他積極治療,不要穿病人穿過的鞋、襪、衣物用品等。得了癬病后,首先應避免傳染給家人,同時,盡快使用能抑殺真菌的外用產品對抗真菌,一般應選用乳劑型外用抗菌產品涂抹于患處,可以作用較長時間,效果更好。另外,癬病分類較多,使用前應多看看疾病的癥狀彩色圖示,與您的癥狀對比后再使用,以免用錯,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
|
來自: 1000萬象素 > 《名醫(yī)、名方、典籍、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