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0日福州路本幫菜館上海姥姥(駱駝嘎拉哈——輩(背)大)行


嘎拉哈是一種滿族婦女和兒童的傳統(tǒng)游戲。這種游戲在滿洲入關征服明朝中國時由滿洲人帶到北京地區(qū)。目前該游戲仍在上述兩個地區(qū)流行。這個名字是滿語的漢語音譯,滿文音譯是gachuha,在清代的正式漢文寫法是“背式骨”,原指獸類后腿膝蓋部位、腿骨和脛骨交接處的一塊獨立骨頭。游戲使用豬或者羊的膝蓋骨,有時也有狍子、?;蛘哓埖南ドw骨,現(xiàn)時也有使用合成材料制作,把骨頭蒸煮刮凈之后,或者涂上顏色 (通常為大紅),或是保持原色。狍子骨的嘎拉哈比較小而方正,好看,四面也比較平整,所以是上等的嘎拉哈,但狍子的嘎拉哈比較少,所以與狍子骨相近的羊骨更加流行。相比起來,牛骨太大,很難能一手抓四個,而貓骨太小,很難控制特定的面,所以玩牛骨和貓骨的人很少。
嘎拉哈骨頭通常叫“子兒”,也稱羊拐,以四個子兒為一副。嘎拉哈一般是長方體,兩個大面,兩個長條面,還有兩頭的面比較小,形狀不規(guī)則。一般游戲時只玩四個比較大的面。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對各個面的叫法不同,有“珍/針/支”,“輪/
背/拐”,“殼/坑”,“肚”。

乘17路公交在漢口路下車.沿江西中路向東而行。前方可見夕陽中的菠蘿頭大廈。


漢口路西望,云不燒,風不動

福州路




上海市黃浦區(qū)福州路70號上海姥姥家常飯館
香酥河鯽魚8元/條 、姥姥碎雞16元、 素八鮮8元、 手撕茄子10元。 糖醋小排16元。軌道交通二號線 南京東路站。20、42、49、66、17路 南京東路站 。

上海姥姥的對面便是船長酒店(本貼前有介召)

「SGR」!「Shanghai Grandmother Restaurant」的略寫吧。上海"姥姥"也走國際路線了。

招牌新穎、趣味橫生,早速推開玻璃門

哇!"姥姥"家鳥槍換炮了。




菜單擺在白色的印花桌布鋪就的臺面上

"老外"專用吧。

家常菜在8~88元之間

在像機沒喝多之前先看看二樓包房


八種疏菜所成的素八鮮…15元

蒜泥白肉…25元。"姥姥"還走眾口多調(diào)路線,不強情于本幫,競出川菜上場。
上海姥姥,估計不是上海人開的吧,上海人不是都叫‘外婆’嘛。聽說最近新民晚報有編輯,因主張說普通話而被上海權(quán)貴罷免。

姥姥紅繞肉…38元。應說:"外婆"紅繞肉啦!

上海風味,偏甜.上面的雞蛋很入味。
本幫菜 上海本幫地方菜的簡稱。以濃油赤醬、咸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較早時候的本幫菜口味較重,后來為了適應越來越多的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特別是上海文化人的需要,本幫菜在保持傳統(tǒng)特色的同時,汲取別幫別派之長,菜肴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形成"海派本幫"之特色。烹調(diào)方法上善于用糟,別具江南風味。

椒鹽小黃魚…28元

油炸小黃魚、紫洋蔥、芹菜、胡蘿卜、紅辣椒、香菜。

魚刺也可入口,但小刺眾多,還是小心為妙。

蒜泥刀豆…18元。
因豆莢形似刀而得名“刀豆”,原產(chǎn)印度。近年來,又在嫩莢中發(fā)現(xiàn)刀豆赤霉I和Ⅱ等,有治療肝性昏迷和抗癌的作用。刀豆對人體鎮(zhèn)靜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增強大腦皮質(zhì)的抑制過程,使神志清晰,精力充沛。

米飯1元
米飯是人們?nèi)粘o嬍持械闹鹘侵?;一味米飯,與五味調(diào)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yǎng)。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招牌蒜茸焗中蝦…40元

上海粗炒面…18元。

揚州炒飯…20元。
揚州宣布把「揚州炒飯」注冊為專利商標,烹制材料和調(diào)味品有嚴格規(guī)定∶雞蛋四顆、蝦仁50克、蔥花10克、精鹽6克……,飯館要奉行標準照單炮制,不可隨意亂炒,否則就不準叫「揚州炒飯」。消息傳來,中港臺一片嘩然,臧否之聲四起,譏諷訕笑不絕,此例一開,以後「海南雞飯」、「福州魚丸」、「彰化肉圓」、「北京烤鴨」、「麻婆豆腐」等等,全都成了專利禁盤,知識產(chǎn)權(quán)金光護體殺氣騰騰,除了原著正統(tǒng)就是邪門異端,飲食界豈不要恐怖整肅、大禍當頭?

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肴,特色可以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艷)概括。常用的烹調(diào)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口味咸中帶甜,油而不膩。

忘了一道菜……糖醋鱸魚

帶著裝滿本幫菜的胃腸,爬上了船長酒店6樓的陽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