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顏華發(fā),故山歸計無因得。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家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生頰。淚珠不用羅巾沾。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黃庭堅.《醉落魄》 黃庭堅有一闋《念奴嬌》,詞曰: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歡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沒經(jīng)歷滄桑,沒度過艱辛,道不得此句。 盡管如此,那臨風的一曲笛聲,足以安慰這顆飽經(jīng)憂患與離別的心。這時候,恰巧有一個叫做孫彥立的善吹笛子的人在場,那悠揚頓挫的笛聲響起,黃庭堅眼中噙著淚水,陷入到痛苦的回憶中。 黃庭堅這輩子盡在委屈中度過,幸虧他善于自我調節(jié),要不然早就憋屈死了。 黃庭堅的家世并不顯赫,他的父親黃庶雖中過進士,但仕途不順,只做過邊遠地方的小官,而且最終死在任上,沒有給黃庭堅留下可觀的財產(chǎn)。 黃庭堅跟母親相依為命,他有一個藏書非常豐富的舅舅,非常喜歡他,舅舅的藏書,黃庭堅小娃可以任意的挑選閱讀。故黃庭堅的幼年在物質方面雖稱不上富裕,但在精神方面,絕對有自豪的理由。 黃庭堅小娃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到河邊放牛。那里有潺潺的溪流,鮮嫩的青草,數(shù)不清的大樹相互交接形成了一道幽靜清涼的屏障。林子里有小鳥鳴囀,溪流里有小魚嬉鬧,牛背上有牧童吹笛,黃庭堅一生最喜愛笛聲,大概和他童年的經(jīng)歷有關。 他喜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讀書,清風徐來,水波蕩漾,讀一篇杜甫的詩,多么愜意的一件事??! 在年幼的黃庭堅看來,牧童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愜意的職業(yè)。周圍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牧童可以躺在軟軟的青草上放逐自己的靈魂,還可以伴著鳥兒的歌唱演奏短笛,一切世俗的東西都不染心胸,心靈的純潔一如沒有塵埃的美玉,還如清澈的溪水。 黃庭堅小娃寫了一首《牧童詩》,由衷地向牧童致以最羨慕的眼神: 騎牛遠遠過村前,吹笛風斜隔岸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一個七歲孩童的稚嫩的雙眼,竟然看透了塵世的羈絆,淡泊名利的志向揮灑字里行間,竟然毫無矯情做作之態(tài)。 黃庭堅愉快而充實的度過了自己的少年。 成人后他跟隨舅舅到淮南游學,認識了當時的大詩人孫覺,這個人很了不起,對杜甫相當有研究,在他的影響下,黃庭堅也對這位唐代的大文豪、大詩人杜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黃庭堅成了杜甫的鐵桿粉絲,談詩必談杜子美,論文必稱杜少陵。 為此,孫覺還把自己的愛女蘭溪許配給了黃庭堅。黃庭堅沒有想到對于杜詩的喜愛竟然給自己帶來了一段美好的姻緣。 不僅如此,若干年后,黃庭堅別開天地另創(chuàng)了一家江西詩派,他們奉杜甫為鼻祖,對杜甫頂禮膜拜。杜甫的詩沉郁蒼勁憂國憂民,杜甫其人被譽為詩圣,其詩被譽為一代詩史,黃庭堅推崇杜甫,可見他自認為和杜甫在性格和命運上大有相投相似的地方。 十年磨劍,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一試霜刃;數(shù)載寒窗,為的是終有一天會獨占鰲頭。黃庭堅到了參加省試的年齡,他來到省城準備施展才華一舉成名。 那時的黃庭堅年少氣盛,考試之前遍交朋友,同學們都認為黃庭堅必然高中,如果他都中不了,別人就更不敢奢望了。 考試后,這種感覺在考生心理越來越強烈,以至于結果尚未公布,紛紛傳說黃庭堅高中了解元。同學們?yōu)榱吮硎緫c賀,在黃庭堅住的客店擺了一桌豐盛酒席。 酒席宴上,黃庭堅酒量比他中解元的消息更令人震驚,其他同學已經(jīng)喝得爛醉如泥了,他依然談笑風生。他好像從未到過考場一樣,對考試結果一點都不關注,也許他的自信心太強烈了,大有舍我其誰的氣概。 可是轉瞬之間,黃庭堅就迎來了他告別少年時代以后的第一個沉重打擊。正當他們豪飲的時候,有人跑過來說,你們這群人中有三個人中了,大家一陣歡騰,可是這個人接下來的消息令大家驚詫不已,他說考前人氣指數(shù)最高的黃庭堅落榜了。 話一落地,同學們就感到非常尷尬,這是個壞消息,不應該出現(xiàn)在為黃庭堅慶賀的宴會上,于是他們?nèi)嫉皖^不語。 黃庭堅談笑自若,照樣喝酒,照樣吃肉,酒足飯飽之后,拉起同學們的衣袖,一起風風火火的跑到榜前,觀看榜上的名次排位。自始至終,黃庭堅表現(xiàn)出一貫的姿態(tài),沒有讓想看笑話的人有機可乘。 那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次落榜。 其后經(jīng)過幾次順利的考試,黃庭堅如愿的進入仕途。他開始了一段新的生命體驗,在新的人生旅途中,他何去何從,一切都是個未知數(shù)。 他最開始的官職不過是一個縣的主薄。對于考場上得勝歸來的黃庭堅來說,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距離那種輔佐君王、致君堯舜的理想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于是,黃庭堅有些郁悶。自己的一生不會就這樣消磨吧?自己滿腹的才華不會就這樣閑置吧?黃庭堅對波詭云譎的宦海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這是一種悲劇的情調。黃庭堅的這種感覺是天生的。他的這份自省使他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危機意識,即使外部不會強加給他什么,他的內(nèi)心也會惴惴不安,他清楚的知道腳下的路是沒有盡頭且充滿泥濘的。 做縣尉沒多久,黃庭堅被任命為北京(那時候的北京是現(xiàn)在的河北大名)國子監(jiān)教授,在北方邊境度過了漫長的七年。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一切好的藝術作品都是從生活中提煉而來。 黃庭堅在邊地的七年生活,使他接觸到了淳樸的邊地百姓,他目睹了烽火連天的戰(zhàn)爭場面,他曾沉醉于遍地的黃花,也曾刻骨銘心于戰(zhàn)爭所帶來的災難,所有這些都使他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 人無論處于何種境況中,都要自我珍惜,生命是上天絕無僅有的一次贈與。 感謝命運之神給予黃庭堅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要不然真不知道在余下的歲月里,他會不會被隨之而來的打擊和煎熬所征服。 回到京都后,黃庭堅遇到了蘇軾。 蘇軾對黃庭堅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自古英雄相惜。真正的英雄會由衷地發(fā)出對另一位英雄的贊嘆,而偽英雄和假英雄則在發(fā)出贊嘆之余,拔出那柄叫做嫉妒的匕首狠狠刺向你。 幸好這樣的事情沒有在蘇軾和黃庭堅之間上演。 蘇軾很賞識黃庭堅,認為他的詩“超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br> 兩個具有英雄情懷的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黃庭堅成了蘇門四大學士之一,深得蘇軾的器重和欣賞。這兩個人在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上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都主張從容和淡然的面對生活中不可預料的意外。 可是,一場苦難正等著他們?nèi)ピ庥?。一切都要從一場改革談起?br> 那場改革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頂住強大的壓力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 王安石確實是一個不朽的人物,他的變法也暫時的緩解了北宋中后期的頹勢,但不可否認,王安石的急功冒進,使得改革派的隊伍里魚龍混雜,做出了不少傷害百姓,有違國體的事體。 一方面王安石為了國富民強而嘔心瀝血,另一方面投機分子希望能從劇烈的變革中獲得暴利,后者玷污了前者的良苦用心,更破壞了改革者的聲譽。 黃庭堅對這場聲勢浩大的變法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 在他眼里,王安石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政治家。然而,很多人混入變法的隊伍,為的是獲得更大的權力,以便謀取更豐厚的利益。黃庭堅埋怨王安石用人不明,使原本一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改革變味了。 由于反對王安石變法,黃庭堅過上了“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的生活。 貶謫,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情調,生命可能在貶謫的過程中破繭成蝶,完成最后的羽化。 貶謫又是一種跌落,從廟堂到江湖的跌落,從此再也不為家國計了,只剩下一身青影,仗劍天涯。江南江北是落魄江湖的飄影,老子平生是嘗盡人生百味的老到和辛辣。 貶謫是一種生活味道,滄桑和悲涼是它的主旋律,黃庭堅在這樣的樂曲中,既沉醉又痛苦,既彷徨也清醒,既失落也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希望在向他招手。 或許,這種貶謫的生活一直到死都不會結束,因為這條曲線過于悠長,說不定哪一刻就會終止到某一點上,那一點是生活的終點,卻不是生命的終點,只是結束了滄桑,卻沒有結束希望。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重溫這句話就像在品一杯陳酒。酒是陳的香,路是走過來的令人回味悠長。生命是一場經(jīng)歷,經(jīng)歷的越多,生命就越厚重。如果不經(jīng)歷落拓江湖的辛酸和苦難,怎么會喊出“老子平生,江南江北”這樣既豪壯又充滿悲情的慨嘆! 蒼顏華發(fā),故山歸計無因得。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家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生頰。淚珠不用羅巾沾。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詩人的淚水因何而流呢?只為那坎坷路上的風霜。 頭發(fā)白了,卻不能回歸故里;新舊朋友也失去了消息;只有陪著自己黯然銷魂的家人,猶自說著珍重的話語;離亭相別,不知他年何月再次重逢;瀟瀟細雨,打濕了臉頰,混著滄桑和離別的淚水,一起滾下。 那淚珠兒,那淚痕,不要用羅帕拭去,要它盡情地滴落在青衫上,圖的是重逢的時候。可以喚起我們對舊時的回憶,得以重逢的喜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這闋詞是黃庭堅在宜州見梅時做的。他是個貶官,心中多少有一絲的寂寞和憤慨,但更多的是對歲月流逝的痛心和無奈。黃庭堅的老是閱歷催成,滄桑使然,他的江南江北的經(jīng)歷告訴他,不老都不成。 宜州,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這里的人民無比的淳樸,這里的山水如此的令人心曠神怡,這里的讀書人都十分好學,對于他這個遭到貶謫的老頭十分禮遇,甚至奉為宗師。 然而,卻是黃庭堅的生命旅程中的最后一站。 樹葉飄落的金秋時節(jié)。還有幾天就是重陽節(jié)了,那是老人的節(jié)日,當然也是黃庭堅最喜歡的節(jié)日,重陽節(jié)有酒喝,而且是伴著搖落的菊花一起喝,人生當中這樣的情景最令人希冀了,菊花,落葉,秋風,把酒,填詞……夫復何求! 重陽節(jié)那天,黃庭堅登山望遠,徘徊不已。心中有喜有悲,惆悵難遣。眼前竹影蔭翳,林鳥鳴啾,河流如碧帶。遠處又騰起一片裊裊的山歌。黃庭堅不由得詩興大發(fā),填詞一闕云: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吹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似今秋勝去秋?;ㄏ蚶先祟^上笑,羞羞,白發(fā)簪花不解愁。 酒酣耳熱之后,往往是詩人剖解心靈的時刻。黃庭堅感覺自己老了,再也經(jīng)不起如許的愁郁。仕途坎坷,種種打擊,化作詩人眼中淚,杯中酒,無奈和孤寂遺落字里行間。 天空下起了蒙蒙的小雨。小雨如織,密密匝匝的打在窗欞上,聲音悅耳動聽,好像在聆聽天籟一樣。 醉意熏熏的黃庭堅聽著這雨聲,忽然想起了李商隱的一句詩來,留得殘荷聽雨聲,這里雖沒有殘荷,但卻有滿山的翠竹,不是一樣能夠聽雨聲嗎? 雨點叮咚的聲音撥弄的黃庭堅的心里癢癢的。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仍免不了沖動,他乘著酒氣來到欄桿處,脫掉了自己的鞋子,斜躺在胡床上,把赤裸的雙腳伸到雨幕里,任憑雨點肆意的打在他的腳上。 黃庭堅一臉愜意,像頑童似的舔嘗這種清爽的快樂,還自言自語地說:平生無此快!我這輩子沒這么爽過! 只一句落地,詩魂飄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