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時常會感覺到無聊。
無聊,是一種主觀上無所適從的感覺,多源自于精神上的無追求。
卡夫卡說過:“生活的樂趣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們對升入一種更高的生活的恐懼;生活的折磨也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們因那種恐懼而進行的自我折磨 ”。
人們很容易感覺到快樂只存在于追求的過程。
很多人也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渴望的東西一旦得到,被把玩在手里,就無趣了,在找到新的目標前,無聊就這樣產(chǎn)生了。
無聊很可怕,像細菌侵襲肌體一樣侵襲人的生命力。
精神上長久的無目標、無意義和空虛會使人產(chǎn)生精神的抑郁,一個健康的心靈,應該有抵御無聊侵襲的能力,而不能放任不管。
如何對抗無聊?
無聊,通常伴隨著一種無意義的感覺,就是感覺生活沒有意義,人生沒有價值。
在物欲橫流而又沒有信仰的年代,人們很難得到內(nèi)心深處的寧靜。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忙忙碌碌,茫然沒有方向,日子一天天過去,看不到自己的忙碌有什么意義。這是既茫然又沒有安全感的生活。
人都想知道生命的意義,活著的價值,每個人對此也有不同的思考。
季羨林老先生寫到:“我對于人類的前途,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不管還要經(jīng)過多少艱難曲折,不換還要經(jīng)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人類大同之域決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jīng)過無數(shù)代人的共同努力。
又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huán)組成的,每一環(huán)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鏈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里”。
季老在近九十的高齡,總結(jié)出他對人生的看法。雖然我對人類的前途并沒有季老那么樂觀,但是對他的話還是很認同的,微不足道的鏈子上的一環(huán),不管鏈子是連接什么的,我做好這一環(huán)就行了。其實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講,人生并不具有明顯的價值和意義。
活著就是活著,人就像各種動物和植物一樣。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本身就是活著,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能夠被陽光照射、能夠被春風拂面、能賞秋月、觀雪景,就足夠了。你看到水里的魚,看到美麗的花,它們的生命有什么意義,有什么價值,你自己的生命就有什么意義有什么價值。
活著,就是一個過程。寶玉這個頑石,說要來世上受享受享。也就是體驗,活著就是一種體驗。也許是孩子們從小被英雄事跡教育的太多,我們的民族歷史太血腥、太沉重,造成現(xiàn)在的人們都想出人頭地,都想成為英烈富豪,想造就出非凡的人生,以致喪失了簡單生活的能力。
無聊,就是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的麻木狀態(tài)。
追求什么?現(xiàn)在有好多人拼命的學習,考一些可能永遠用不到的證件。這也許佐證了人的快樂來自追逐的過程。即使這樣,人也得不到平靜,試總有考完的時候。
心靈的寧靜,應該是由內(nèi)散發(fā)的氣質(zhì)。是外在所填補不了的東西。
心靈要寧靜,就要有個基點,那就是愛好?,F(xiàn)在你去問一個人,他喜歡做什么,他可能會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點,這是現(xiàn)代教育的悲哀。
守住心靈的寧靜,順著自己的愛好,發(fā)展自己的愛好,有人喜歡養(yǎng)花養(yǎng)鳥、有人喜歡琴棋書畫,有人喜歡經(jīng)濟、有人喜歡法律,有人熱愛英語……那就去做吧,不要老是抽不出時間。時間是有限的,有時候當你想做你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晚了。
年老的時候你只能感嘆:
如果我年輕的時候做什么什么多好啊,暮年時刻,垂垂老矣,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是多么無奈又可悲的事情啊。做自己愛做的事情,這也算在經(jīng)營自己的精神花園吧,只有把自己精神的花園整理好了,才能低檔無聊這種雜草的叢生。 無聊,這種萎靡的細菌,產(chǎn)生于主觀,我們只能把它消滅于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