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派代電子商務深度社區(qū)
1,國內(nèi)B2C遠遠不成氣候。美國的Amazon的每日流量是1253萬,Ebay是1556萬,最大的B2C和最大的C2C流量相差并不懸虛,但是我們的C2C淘寶每日611萬流量,但是B2C幾十家合起來,也不過100多萬流量。國情的差別到底在哪里,可以導致這么大的分歧?
2,陳年的Vancl成黑馬。Vancl是我看著它流量奇跡般起來的,目前每日流量16萬,直逼卓越和當當。PV也有7個頁面。當我們每天為流量操心的時候,緣何Vancl可以這么輕松的往上竄?
3,D1便利網(wǎng)堪憂。銷售百貨類的D1便利網(wǎng),目前每天才7260個訪問,根據(jù)這樣的流量,每個月大概300~500萬的交易量,哪來這么多錢維護倉儲、物流、技術和人員開支?
4,京東遠遠拋開新蛋。一直自詡美國最大IT數(shù)碼購物網(wǎng)的新蛋網(wǎng),一向以雷聲大雨點小著稱。喜歡拿美國總部說事,但中國新蛋網(wǎng)100%的員工都是本土招聘。渠道采購價格比不過京東,虛幻的所謂上乘服務和體驗,不知還能忽悠多久?
5,郵購類網(wǎng)站穩(wěn)中求勝。紅孩子和麥考林的郵購雜志,在我桌上堆積了好幾本。我不生孩子,所以不看紅孩子;我不是女人,所以不看麥考林,但是我女朋友買過好幾次,郵購和電商的結合,我還在繼續(xù)觀察。值得一提的是,麥考林的顧客粘性很高,每個顧客看20個頁面。
6,麥包包很好很強大:別看麥包包的流量每天只有8400個人,但是每個顧客瀏覽高達32個頁面!是國內(nèi)電子商務網(wǎng)站中顧客粘稠度最高的網(wǎng)站!看來網(wǎng)站的吸引力確實很大,每多看1個頁面,購買轉化率就高1點,看來麥包包有前途。
7,電視購物類的網(wǎng)站不怎么靠譜:東方CJ還OK,PV有6.5。但是橡果和七星等網(wǎng)站,雖然流量都過萬,但是仔細看看,每個訪問者只看1~2個頁面就走了,看來追求新奇特的電視購物產(chǎn)品,做網(wǎng)絡購物簡直是浪費服務器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