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文章
1.老子在《道德經(jīng)·八章》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就是說,上乘境界的善,如同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相爭,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低下之處,所以最接近于道的觀念。上善者像水那樣,居住要選擇別人不愿去偽地方,存心要淵深,交友要仁愛,說話要真誠守信,為政要條理分明,做事要無所不能,行為要把握時機。這樣的人才不會有過失。
2.浩浩宇宙,茫茫人生,人生如水,水養(yǎng)萬物。棲居在這個世界,任水的流體漫過生命的河床,一波一波,在歲月的歌聲中蕩漾,掀起朵朵智慧的浪花,將美麗深厚的思想灑滿歷史的河床……
3. 我國最早的《詩經(jīng)》中,就曾有以水為媒的愛情描寫:“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的柔軟和纏綿,在此被作為愛情的象征;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性的無私和包容,被老子一語道破;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是何等的豪邁和昂揚;從古至今,關于水的名篇名作,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關于大海、河流、湖泊、小溪以及水利工程、工程建設過程的人和事等等,由此滋生出了許許多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文學作品,既有展示水性的,抒發(fā)情感的,頌揚優(yōu)秀事跡的,謳歌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人類審美的等等,這些均以文學的形式闡釋著水文化的內(nèi)涵,體現(xiàn)著人類與水的精神碰撞。
4。做人要有水的精神。生命是一條河流,要保持永遠的流動。河流有兩種成分,一種是泥沙,一種是水;希望所有的人不要把自己變成泥沙,變成泥沙,你的生命就會沉淀下去,生命就會永遠停滯;如果你是水,就必然會流向大海。其實每個河流都有自己的夢想,就是流向大海,如果你變成了泥沙,那么你就會從此沉淀下去,再也看不到陽光,看不到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 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線,長江是用劈山開路的方式,黃河是用繞過去的方式,但是最后都走到了大海。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象長江黃河一樣,流到自己夢想的盡頭,進入寬闊的海洋。但是并不是你想流就流過去的,這里具備了一種精神,毫無疑問,這就是水的精神,象水一樣,不斷積蓄自己的力量,不斷地沖破障礙,當你發(fā)現(xiàn)時機不到的時候,把自己的厚度也積累起來,到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
|
來自: jhydream2018 > 《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