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初探Diigo在教學中的應用
李瑩 黎加厚
(上海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系,上海 200234)
[摘要] Diigo是一款能夠對網絡信息、群組和其它材料進行標注、分類的Web2.0工具。本文對Diigo做了簡要介紹,分析了它的功能和特點。并通過具體案例,展示了Diigo在教學中的應用。最后,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闡述了 Diigo在教育中應用的意義。
[關鍵詞] Diigo;Web2.0;新課程標準;網絡工具;網絡課程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教育機構陸續(xù)擁有了自己的網上教育平臺。但以往的網絡平臺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的,或是文字性的學習材料,或是固定性的視音頻課件。學生通常情況下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動態(tài)互動,學生對教師所提供的學習材料的自主控制,在傳統(tǒng)網絡工具所提供的學習平臺上,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實現(xiàn)。如何滿足教師與學生個性化、高效性的教育需要,Web2.0技術能為我們提供新的解決之道。本文從分析Diigo的功能特點和教育應用入手,探討了新一代Web2.0工具為教育帶來的促進和發(fā)展。
一、Diigo—變網絡為圖書
(一)Diigo 簡介
Diigo是Web2.0時代備受推寵的實用性網絡工具。Diigo全稱為“Diges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Groups and Other Stuff”,即一款能夠對網絡信息、群組和其它材料進行標注、分類的社會性軟件。Diigo的出現(xiàn)符合Web2.0時代的特色,它能很好的滿足網絡用戶社會性、協(xié)作性和個性化的要求。它所提供的一系列功能為新時代網絡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整個網絡變成一個可寫、可整理、可交互的媒介。因此,在美國第一大IT專業(yè)媒體CNET2006年評出的互聯(lián)網10大“最受歡迎Web2.0工具”中,Diigo排名第4。
(二)主要功能與特點
1.Diigo提供社會性的網上注釋服務,這是Diigo的主要特色之一
用戶在瀏覽網頁時,易于迷失在大量的網絡信息之中,從而造成曾經瀏覽過的信息不能夠有效的保留在大腦當中。在查詢信息過程中,產生的想法或意見無法及時地記錄保存。并且,對于一些價值性較強的信息,有的用戶不能發(fā)現(xiàn)并理解它的內涵。針對網絡用戶存在的這些需求,通過Diigo的Highlight and Sticky Note(高亮和標注)功能,能很好的得以實現(xiàn)。用CNET的話說:“如果在一個3000字的文章當中,你僅僅只需要一句話,那么就能知道在網站上做記號是一件多么實用的事情”。Diigo讓網頁成為圖書,真正變成“可寫”,從而極大地縮短了“看到”和“說出”之間的距離。用戶利用Diigo的Highlight and Sticky Note,在網頁的任意位置加亮某段文字,并添加標注,寫下自己的想法。通過這一過程,你的想法就可以永久性的保存在此網頁上。也就是說,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計算機連接網絡,你都可以看到所做過的高亮和標注。并且用戶還可以設定標注可否共享,被設為私有的內容,只能為用戶個人所看到,因此用戶可以隨意的對某些事情發(fā)表感想,從而鍛煉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而那些共享的標注,全球的Diigo用戶都可以看到并參與交流,從而很好地增強了網絡的交互性。尤其針對每天面對電腦,需要閱讀、整理、研究大量文獻的人來說,Diigo的Highlight功能可輔助完成大量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
2.便捷的社會化網絡書簽功能
網絡書簽是一種收藏、分享網站和網頁的社會性軟件。用戶可以通過它來收集、歸類、聚合自己感興趣的網絡資源,并彼此分享。相比傳統(tǒng)的書簽,網絡書簽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永久性的保存收集的網頁。對于一些好的資源,為了避免重復搜索,我們通常把它們收集起來,網絡書簽和瀏覽器收藏夾都可以實現(xiàn)此功能。但網絡書簽的優(yōu)勢在于,它可以實時、異地的為用戶提供服務。存儲在收藏夾中的資源信息,如果利用他人的電腦,查找起來就很不方便。而網絡書簽,只要登陸網絡,在任何電腦上都可以方便的查看。并且Diigo的Bookmarks還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共享和搜索平臺。只要設計好書簽的Tags,用戶所添加的共享書簽就可以方便的被其它用戶搜索到。因此,Diigo還是一個極具實用價值的知識管理工具。
3.Diigo的組論壇功能
Group也是Diigo的主要模塊。其中包含的是用戶創(chuàng)建和參與的組討論區(qū)。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用戶可以發(fā)起討論,建立相應的討論小組。組的創(chuàng)建者可以選擇組的種類,并設定組的標志。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而且,用戶還可以根據(jù)組的分類,或利用組搜索功能,來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參與者可以關于主題,隨意的發(fā)表觀點,針對他人的發(fā)言,也可以做相應的回復與評價。Group功能操作起來非常簡單,是一個很容易組織的開放性討論平臺。而且,群組還是一個隱形的交際網,它無形的聚集了大量興趣相投的人,參與者可以看到其他組員的書簽,從而通過一個更迅速的渠道獲得大量感興趣的信息。
4.人性化的搜索功能
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查找自己需要的內容。Diigo具有專業(yè)化的搜索工具和獨特的內容搜索菜單,操作也十分簡便。用戶只要單擊右鍵,就可以分類進行搜索。例如:博客搜索、書簽搜索、音樂搜索、MSN搜索、Del.icio.us搜索等。整個搜索的功能十分強大,可以搜索全文的內容,也可以通過關鍵字、題目等進行搜索,并且還可以設定不包含搜索,例如,搜索不包含某些關鍵字的文章內容。
5.其它
與Blog融洽的結合。Diigo不僅可以將他人的Blog設置為網絡書簽,而且通過Blog this功能,任何注釋的網頁都可以立即轉換成自己博客的內容。
借助最新推出的Webslides ,體驗另類的沖浪方式。用戶針對某一個主題,制作個性化的網頁幻燈片。在一分鐘或幾分鐘的時間里,設定多個網頁的自動跳轉,并可以設定是否添加音樂。制作好的網頁幻燈片,可以通過郵件發(fā)送給朋友,也可以把它放在Diigo上,與全球的用戶共享。我們可以與朋友和Blog讀者分享喜愛的網站,可以為客戶提供產品的實例介紹,也可以制作工具的使用指南。在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Webslides為學生提供捆綁的課程包,或關于某門課程的快速引導。
二.Diigo在教育中的應用
網絡能夠為學習者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信息材料,而且組建網上課堂,還可以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時間、地點、學習順序、學習內容等對學習者的限制。但由于網絡學習的時空分離特征,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互,相比課堂教學要遜色很多。新技術的出現(xiàn)能夠改善這種現(xiàn)狀。將Diigo運用于教學,利用書簽、群組、注釋等功能,為學生提供系統(tǒng)的學習材料,構建多維度的互動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者享受類似課堂教學的一對一指導。因此,利用Diigo創(chuàng)建面對面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營造充滿人文色彩的學習氛圍,將促進學習方式的進一步變革。Diigo在教育中的應用,可以滲透到各個層面。即可以引入已有的網絡課堂,促進在線學習的完善。也可以與傳統(tǒng)教育相結合,輔助課堂教學的進行。下面我們將通過兩個實例,介紹Diigo在教育中的應用。
(一)遠程教育中應用Diigo促進社區(qū)協(xié)作學習
現(xiàn)代遠程教育是遠程教育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即師生利用網絡,交互傳遞信息開展教學活動的網絡教育階段?,F(xiàn)代遠程教育領域已有虛擬社區(qū)的應用,借助網絡構建的虛擬社會形態(tài),以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方式為主來實施遠程教學。但目前的社區(qū)構建主要基于Web1.0技術,如提供視音頻信息的網絡課堂、具有即時評分功能的考試中心等。將Diigo應用于現(xiàn)代遠程教育,將改變原有虛擬社區(qū)交流方式單一,個性化服務不足的問題。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協(xié)作學習方式、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提高學習資源的共享。下面以遠程教育中的法律教學為例。
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知識產權法進行學習時,首先建立了一個專門的案例學習組。組的核心是教師提供的涉及知識產權的經典案例“移動電話使用音樂作品是否侵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研究和討論交流的方式完成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在組的描述部分,對案例進行簡要介紹。利用組共享書簽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相關的網址。其中包括,案例的實例、知識產權法的權威站點、相似案例的鏈接等。學生需要通過研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對案例進行分析。見圖1。
圖1. 教師開辟的知識產權組
學生在研究相關資源后,針對案例的詳細內容,通過添加標注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從而引導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結論。教師的教學,恰當?shù)厍度脒M整個學習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的結論,教師可以一對一的進行指導。因此,這種方式很好的克服了網絡教學時空分離的弊端,將自主學習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見圖2。
圖2. 案例頁面及學生的觀點
然后,教學中充分利用組論壇的功能,開辟多個主題的討論區(qū)。例如:教師在組論壇中給出法院的最后判決結果,并讓學生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展開激烈的討論;學生將法律條文中,較有爭議的條款放在組論壇中進行分析;學生開辟一塊論壇區(qū)域,交流分享發(fā)現(xiàn)的國外典型案例等。見圖3。
圖3. 學生開辟的組論壇
(二)中小學教育運用Diigo促進集體認知的發(fā)展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小學教育應力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通過自主研究的學習方式和任務驅動的教學途徑,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將Diigo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其成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第二空間,從而服務于整個教學過程。Diigo各項功能在中小學的恰當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思維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意識。下面以小學四年級英語My Pets一課為例。
首先,讓學生掌握Diigo主要功能的基本操作。因為小學生已具備基本的電腦操作能力,而且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整個教學過程順利而流暢,學生很快就掌握了Diigo基本功能的使用。其中包括:Diigo工具條的下載與安裝、賬號的申請、高亮與標注功能的使用、群組的建立與回復等。
其次,教師將已準備好的Diigo課程向學生作簡要的演示,使學生了解整個課程的結構和重要板塊。因為教師已經將課程的重點難點在Diigo中標出,所以學生能容易地進行針對性預習。而且,教師鼓勵學生嘗試性的運用新的詞組進行造句,這將更利于學生課上對知識點的準確性掌握。見圖4。
圖4. 教師對重點內容所作的標注(學生進行了回復)
課上,因為學生已經做好預習,所以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踴躍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且還基于自己的問題,與小同伴展開激烈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很明顯的感覺到,Diigo使整個課堂氣氛變的熱烈活躍。
課后,學生繼續(xù)利用Diigo對已熟悉的課文內容進行復習。例如: 溫習重點和難點內容,改正所造句子中的錯誤,解決自己曾困惑的問題等。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創(chuàng)建了My pet群組,學生需要運用新學的單詞寫一篇關于寵物的作文,并將其放在群組當中。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同伴之間還要互相挑錯誤,改作文。學生很樂意擔當小老師,他們都積極地利用標注的功能對小同伴的作文進行批改。通過相互查找錯誤,不僅有利于學生扎實地掌握語法知識,而且還可以從小培養(yǎng)他們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見圖5。
圖5. My pet組中學生寫的作文和小同伴的批改
為了加強教師與學生以及家長間的溝通,教師創(chuàng)建了一系列的專題小組。例如:How to protect animals?、Our children、Q& A等。教師還采取了一些其他的措施輔助教學過程。例如:鼓勵學生和家長自己創(chuàng)建個性化的討論小組,利用Diigo在網絡上進行異地的交流;利用Diigo的書簽功能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一系列的學習資源,以供家長和學生作為參考資料,進一步的輔導和學習。見圖6。
圖6. 教師創(chuàng)建的一系列群組
三、Diigo應用于教學的思考
(一)輔助教師準備教學內容,促進專業(yè)發(fā)展
Diigo是教師整理、歸納材料的有力助手。順應信息化教育的趨勢,現(xiàn)在的中小學一般都為教師配備電腦,以便查找教學資料。但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大量的信息給查找和搜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師發(fā)現(xiàn)網上的資料太多,太不利于篩選,雖然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準備時間,教學效果反而不理想。并且,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與信息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教師習慣于對教學材料進行勾畫,以協(xié)助自己熟悉和梳理教學內容。相比傳統(tǒng)的看書方式,通過網絡獲取資料雖然很快、很迅速,但閱讀與批改起來不是很方便。教師將Diigo運用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運用Sticky Note,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對搜集到的教學資料進行標注,記下自己的收獲和觀點,然后把相關的資料分類整理成不同的專題組,以便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重復應用或擴展補充。而且,教師還可以把相關的資源按Tags分類、歸納、整理成不同的書簽組,充分地利用網絡書簽來輔助教學。同學科的教師之間也可以共享網絡書簽,通過相互交流網絡資源或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教學過程的良性發(fā)展。
(二)轉化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