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來就沒有太晚的時候
很多人老是說自己基礎(chǔ)如何如何差,擔心搞不定。有這種心態(tài)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人都是逼出來的。我當年本科
也是爛的一塌糊涂,但是上了研究生后我說要用三年的時間做一點事情證明給自己。事在人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畢業(yè)的時候論文專利什么都有了(SCI
6篇,1作四篇,IF總和超過16,專利一項現(xiàn)在公示)。 02 定位決定地位
我當初上研究生的時候,老聽博士師兄們討論SCI,一問才知道就是發(fā)表的文章被一個叫web of
science的搜索引擎收錄的文章。雖然中文雜志有一些被收錄,但是英文雜志幾乎全部收錄。于是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發(fā)英文文章豈不省事。中文文章審稿
慢,周期長。另外再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自己以后想走的路。還是直接走國際路線比較好。我畢業(yè)的時候所有的文章都是英文的,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也覺得英文文
章不是太難。 03 導師的層次決定你的層次
如果你是一個勤于努力的人,想要飛的更高的話,導師的層次決定了你的層次。以我導師為例,他在我們這個這個方向研究搞了幾十年,
是國際公認的牛人之一。所以他接觸的都是我們這個方向一流的人物。他也經(jīng)常邀請一些大牛來所以做報告。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而一般導師的學生
是不能有這個機會的。他看問題和做事的方法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所以選擇導師很重要,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04 交流很重要
通俗的說法就是多和牛人聊天。什么是牛人,我的看法是比你自己強的都是牛人。所以不管是教授博導,副教講師,還是前輩師兄,只要能就某一個問
題和你討論,都是學習的好機會。我這三年聊的最多的就是和我的副導師也是我導師的在讀博士,剛開始聊很具體的問題,后來討論的面就比較廣了。三年下來,感
覺就不一樣。當然為了準備討論的題目而翻看資料論文,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05 文獻要多看
剛開始看文獻的時候,什么雜志都看。到后來就發(fā)現(xiàn)了本專業(yè)的主流雜志,所以這幾個雜志幾乎是每期瀏覽,重點閱讀。一個雜志一旦成為了本專業(yè)的
主流,那一個定有很多年的積累,對于一個初入此到的新人來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web of
scienc提供文章的引用報告,對于一篇文章可以查到其引用的詳細相信,通過引用可以到了解導這篇文章的分量。當文章看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你也會發(fā)現(xiàn)其實
一個方向,做的最好的往往就是那幾個到十幾個小組。這樣的話就可以對這些小組的文章進行系統(tǒng)閱讀和跟蹤研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shù)界也是另外一個江
湖,不了解江湖的形勢怎么能混的下去呢?。 06 文章多多益善
這是一個人心浮動的年代,也是一個沒有英雄的年代。像愛因斯坦那樣靠兩三篇文章就可以驚動世界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因此搞研究的人如果
這一輩子只有幾篇文章也是不正常的。而文章往往是對科研工作的提煉和總結(jié)。因此只要做研究,尤其是基礎(chǔ)研究,論文應(yīng)該是必須的?,F(xiàn)在很多人是大同行,而不
是小同行。具體到某一個點上,可能與你相同的組全世界也沒有幾個。
因此通過發(fā)表在國際公認的學術(shù)期刊上的文章作為一個評價體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紤]的中國的國情,如果只靠同行的評價,礙于人情世故,很難得到一個公正
的評價。既然國內(nèi)現(xiàn)在以SCI為標準,那這個參數(shù)的值當然是越大越好了。有人說不能為了文章而文章,不能灌水。但是如果一個人可以在本行業(yè)的主流國際期刊
發(fā)表文章,只要不造假抄襲,就算灌水也總比在國內(nèi)那些雜志上灌水強。在不能得到一個更加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前,多發(fā)SCI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與其抱怨論
文,還不如趁早研究論文是個什么東西。很多事情外面看很難,走進去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情了。 07 水平是慢慢提高的 大家都想發(fā)IF高的雜志,但是水平的提高是一步一步來的。 像我剛開始的論文投在IF一點幾的雜志上,到了研二就投到了IF四點幾的雜志上。所以從無到有是一個過程,從良到優(yōu)還是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 08 活要干的漂亮
很過國際一流的雜志,文章的組織,圖表的設(shè)計都很漂亮,還有老外的ppt一般也做的比我們要好。有人說有了好的結(jié)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
不會完美的表達自己的結(jié)果也算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一個好的研究人員,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還需要將此工作介紹給同行的能力。一篇好的論文不光是一篇
好的報告,應(yīng)該是一件完整的藝術(shù)品。回國頭來看,現(xiàn)在自己對當年發(fā)表的論文在構(gòu)圖方面還覺得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太好。當然了現(xiàn)在的眼光也很當年不一樣
了。像Latex這樣的軟件學會了還是很有用的。 09 要有一點歷史知 識
對于本學科的發(fā)展歷程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最好做一番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橫向的就是和其它的學科發(fā)展相比較,認識到本學科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v向就是比
較它的發(fā)展過程,如果該學科現(xiàn)在熱,為什么熱,如果冷,為什么冷。一兩年看不出來,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這樣一個范圍,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了。很多
國外專業(yè)的經(jīng)典書籍一般第一章都是介紹學科發(fā)展歷史的。 10 如何找牛人
下面幾個辦法我覺得還不錯,大家試試如何。一個是本專業(yè)的主流期刊,里面的編委都是在本領(lǐng)域成名的人物。第二就看本專業(yè)的會議的顧問名單,再
爛的會議也能找?guī)讉€牛人來充充場面。至于他們來不來開會就另當別論了。第三一般一個成熟的學科都會有國際的學術(shù)團體,學會。像APS,ACersS,
IEEE等。這些學會一般每年都會有年會,會上一般都會發(fā)幾個大獎來肯定牛人鼓勵后進。找到這樣的獲獎名單,一個一個的看,也會找到不少已經(jīng)是牛人或者快
要成為牛人的人。對于本專業(yè)的牛人,尤其是國際上認可的那些人,要知道他們的名字,更要知道他們?yōu)槭裁闯擅S脀eb of
science,很容易找到某個人最高引的文章。不管懂不懂下載下來看看,如果你能從文章里面看出來該文為何高引,你的水平也就很不錯了。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開端,是人生中的關(guān)鍵一步?;仡欁约旱幕A(chǔ)研究學習生活,主要體會有以下幾點:
1.
持之以恒的精神?;A(chǔ)研究工作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一旦我們確定一個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對于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領(lǐng)域而言,沒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借
鑒。這個的研究過程是一件非常艱難和困苦的事情,這個過程有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這期間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堅持。記得2004年8月在交大的一個高級力
學培訓班上,一個交大的教授講他研究的一個項目已經(jīng)有1年多了,但是毫無進展。哈佛大學的鎖志剛教授說再堅持一下,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堅持是我們最終解決
問題的心態(tài),具有這個心態(tài)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chǔ)。 2.
開放合作交流的意識。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由于自己知識積累有限。因此要經(jīng)常與自己的導師以及領(lǐng)域內(nèi)的教授進行討論交流,他們的一
句話往往會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的關(guān)鍵。這個過程往往是判斷你的觀點正確與否的一個途徑。這個過程也是培養(yǎng)自己具有團隊意識的過程。另外對于一流的大師我們
也不要懼怕,要敢于表達自己點觀點,有時候哪怕即使是錯誤的。 3.
保持一個好奇心。學科之間的交叉越來越多,了解其它學科的知識對于啟發(fā)自己的思維以及解決自己領(lǐng)域的問題有時會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對于新的科技報
道以及進展,要了解要思考。對于新鮮的事物要具有想了解的想法。一個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好奇心是培養(yǎng)自己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進行創(chuàng)新的原動
力。
總之,做研究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進行,不能為求一時的結(jié)果或成績而違反科學道德,要有耐心、恒心和自信心。用鐘萬勰院士的一句話就是:“
科學研究,要獨立自主,要走自己的路;人生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有不如意事。把握住自己的方向,毋為一時得失所惑,切要,切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