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善是望海辦事處小董屯村的調委會主任,村里有380戶、1215口人。在任職的這幾年時間里,他深深體會到了新時期、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做好人民調解工作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平時工作中,他能夠發(fā)現(xiàn)矛盾及時調解處理,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線作用,為確保轄區(qū)內在大開發(fā)、大動遷工作中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2006年10月份,望海村的中泰新服裝廠與工人發(fā)生拖欠工資款問題。被拖欠工資的工人們?yōu)橛懟毓べY,組織了數(shù)十人的討薪隊,圍住了服裝廠,并有意沖擊廠區(qū)。董恩善知道后迅速趕到工廠,勸說大家不要莽撞,更不能沖進工廠影響正常的生產(chǎn)秩序,并告訴大家要相信他會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大家的合法權益,有人不相信,問他有什么辦法解決此事,他說,可以找勞動仲裁部門解決,也可由調委會或司法干預,還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訴解決。大家聽了他的話,紛紛表示贊同,也正是由于他的調解,雙方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今年3月份,他們在開展的矛盾糾紛排查中發(fā)現(xiàn),村中的姚廣田夫婦已經(jīng)80多歲了,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經(jīng)濟來源,生活只能靠9個子女出資贍養(yǎng)。前幾年老人的生活到也無憂無慮,可是近兩年來他們的生活不如從前,9個子女只有個別的拿了贍養(yǎng)費,拿的也不多,老人的一日三餐是饑一頓飽一頓的,老人在多次找子女協(xié)商無果的情況下,想到法院告其子女。可是由于自己年事已高,去不了法院,只能聽之任之。面對這樣的問題,調委會成員對其子女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并采取一對一拉家常的方式進行整體摸排。在調查過程中,他們對老人的9個子女的情況進行分類,然后根據(jù)分類情況有針對性的說服教育,向他們講明贍養(yǎng)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遺棄老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道理。然后他們又把老人的9個子女集中到老人家中進行“集體會診”,采用“雨打芭蕉”的方法,既批評子女的過失,又講了子女的困難,這樣就使一家人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了。最后他們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簽定了贍養(yǎng)協(xié)議,使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姚廣田夫婦的臉上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逢人便講,他們老兩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村調委會給的,他們是好人啊。 2006年1月8日村委會接到山東石島進行漁業(yè)捕撈的本村船主董恩義的求助電話,該船在捕撈作業(yè)時,船員肖某不慎落水死亡,請村委會速派人去幫助協(xié)調處理這起意外事故。接到電話的當天,董恩善和村主任趕往出事地點。首先了解事故發(fā)生經(jīng)過和搜救情況,以及船主對此事的認識;其次和船主商量安排接待其家屬的具體事宜,并要船主做好思想準備,如果死者家屬有不理智的行為,一定要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當日上午家屬一行九人到了石島,董恩善和船主等人到車站將家屬接到賓館,一是對家屬講清了出事的經(jīng)過和搶救情況,勸慰亡靈。二是與家屬商議有關賠償問題,死者家屬要求賠償15萬元,由于船主沒有給船員上人身保險,所以在賠償上只能是船主個人全部承擔,但近幾年船主的經(jīng)濟收入較差,還有幾十萬元的外債,沒有能力承擔這么多的經(jīng)濟補償,而且一次性也不能給齊。他們把船主的情況給死者家屬講了,并希望家屬能夠站在船主的角度想一想給予體諒。最后將賠償金額定為12萬元,當場拿走4萬元,余下的分兩次拿齊,如違約將用船主的現(xiàn)住房抵押,經(jīng)過一系列的工作,死者家屬滿意地離開了。 社會發(fā)展需要和諧,而和諧離不開調解工作。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提高素質,提升品位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境界,調解工作無小事,調解連著你我他,愿董恩善的調解工作越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