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了一本章怡和的《伶人往事》,看得廢寢忘食,書中對幾位京劇名伶的深切追述,讓我一時間只恨歲月匆匆天涯遙遠難見伊人面,只堪嘆尋尋覓覓、不見春駐哪里,不由得想到了遼東丹王耶律之后耶律楚材的這句詞:花事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
夜不能寐的時候,輾轉(zhuǎn)反側(cè)思緒萬千,心想:豈止茫然,還嘆惜“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不歸”,只能默默地在心中呼喚:歸來兮!大師------
當然,印象最為深刻地,是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的《順添時報》評出了當時京劇界名伶尚小云、梅蘭芳、程硯秋和荀慧生為京劇男旦之魁,人們稱之為“四大名旦”,一時間京劇因四大名旦而紅遍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乃至于聲名大震,可以說在三十年代就已經(jīng)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京劇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國粹,也成為我國文化藝術(shù)歷史中令中華民族驕傲的璀璨的花朵。
四大名旦名不虛傳,都是京劇歷史上閃亮的星斗,但是四位藝術(shù)家卻風格迥異四峰鼎力各有千秋。京劇泰斗王瑤卿曾經(jīng)給他們下定語說:梅蘭芳的相(扮相)、程硯秋的唱(唱腔)、荀慧生的浪(活潑)、尚小云的棒(功夫),四人在藝術(shù)上各數(shù)一幟,雄踞舞臺幾十年,早年間的觀眾評論說:看他們的戲比抽大煙還要上癮。
為了領(lǐng)略這些已經(jīng)駕鶴西去的大師們的風采,我買了一大摞有關(guān)的光盤,看了他們演出的電影資料和劇照,更是懊喪自己晚生了幾十年,錯過了這千古絕唱,嘆息這“細雨芳草”全都被他們帶將,春去了……
然而,盡大江東去,喜余情還繞,很多文章從正面?zhèn)让嬗浭隽诉@些大師們的倩影芳蹤,讓人空留下許多的遺憾,只能用文字排遣無盡的悵惘。當然,我們也可以從當前的舞臺上、從他們的得意門生的表演中看到藝術(shù)家們當年的風采和倩影,為大師們后繼有人慶幸。

一、程鳳秋韻紅氍毹
最愛聽的就是程硯秋的唱腔(僅《鎖麟囊》就聽了無數(shù)遍),只覺得他的唱腔委婉細膩,時而細若游絲、時而激流直下,時而虛無縹緲、時而裂帛斷石。程硯秋的表演也正如章怡和在文中所說:沉靜明倩,如珠蘊櫝中、時有寶光外熠,我不自覺地添了一句:莊重靚麗,似丹霞飛流、總為秋水微瀾??涤袨榈牡茏印⒕﹦∽骷伊_癭公用詩詞描述尚小云表演時觀眾云集的盛況時說:除卻梅郎無此才,城東車馬為君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尚小云在跟著榮蝶仙老師學(xué)戲的時候,常常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從來不含冤叫苦,而是按照師傅的一招一式反復(fù)捉摸。練就了一身的本事。
程硯秋為人正直豪爽,在七七事變后,他也到抗日前線在硝煙彌漫炮聲隆隆中為二十九軍將士演出他的當家曲目《弓硯緣》和《青城十九俠》受到宋哲元、佟麟閣和趙登禹等愛國將領(lǐng)的高度好評。在上海演出后返回北京時,受到幾名偽警察的盤查搜身,程硯秋揮拳相向毫不畏懼,被京城的老百姓演繹的活龍活現(xiàn),一時傳為佳話,程硯秋成了百姓心中的俠客,雖然他在和警察的搏斗中受了傷也丟了金表。
新中國成立后,程硯秋立刻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當周總理聽到這個消息時明確表示:我愿意當你的入黨介紹人!賀龍元帥也答應(yīng)當他的第二介紹人。為了為新中國的京劇事業(yè)貢獻力量,程硯秋帶著嚴重的心臟病參加各種演出和興盛京劇事業(yè)的組織活動,終于在1958年,他心力交瘁病逝,當時正是程硯秋春秋鼎盛的時候,才55歲。
我只能借用程硯秋的好友的這首詩來悼念大師。
一曲清歌動九城,紅氍毹襯舞身輕。
鉛華洗盡君知否?枯木寒巖了此生。




二、夙愿未了身先去
一笑萬古春,一啼千古愁,這是觀眾盛贊梅蘭芳先生演技的詩句。梅蘭芳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戲曲藝術(shù)大師,是我國最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在幾十年的演出實踐中,他融會貫通我國的各種地方戲精華,并把這些戲曲的唱念做打有機地融合在京劇表演中,形成明朗、優(yōu)雅的獨特風格和大家風范的表演藝術(shù)流派,被國內(nèi)外的人們所傾倒。
梅先生用莊重嫻靜、秀雅柔婉的藝術(shù)手法塑造了許許多多的婦女形象,如保家衛(wèi)國英姿颯爽的穆桂英、柔腸百轉(zhuǎn)傷心欲碎的虞姬、邀寵爭風黯然神傷的楊貴妃…..,都被梅蘭芳用優(yōu)雅的身段和震驚世界的蘭花指演繹的出神入化。梅先生的演唱更是吸收了黃梅戲、昆腔、豫劇和平劇的精髓,形成了旋律優(yōu)美,細膩婉轉(zhuǎn)、明快鏗鏘的“梅派”唱腔,以至于我們?nèi)缃襁€能從他的得意弟子演出中聆聽到這優(yōu)美的唱腔。
梅蘭芳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lián)進行演出,獲得盛譽,在蘇聯(lián)演出時場場爆滿,斯大林、高爾基都觀看了演出并贊不絕口,蘇聯(lián)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了梅蘭芳的表演后,直到晚年都深深記得梅蘭芳表演時的動作,甚至在指導(dǎo)青年演員排練《哈姆雷特》時,專門介紹了梅蘭芳的演出技巧,希望演員們從中得到借鑒。另一位著名戲劇導(dǎo)演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則欽佩地說道:“梅蘭芳真是個奇跡,凡是關(guān)心藝術(shù)向前發(fā)展的戲劇界人士,都可以從他那兒在演技、節(jié)奏和創(chuàng)造象征諸方面學(xué)點東西。”在日本演出期間,一個月連演不衰并且場場爆滿,特別是在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特別是與美國“影壇三杰”的交往最為人稱道。“影壇三杰”指的是以演武俠片而聞名全美的道格拉斯·范朋克、有“美國的大眾情人”之美譽的他的夫人瑪麗·璧克馥、喜劇大師卓別林,桌別林來中國還到上海與梅蘭芳傾訴離別之情。當年的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shù)的真,是一種有規(guī)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美國演出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xué)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授予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
梅蘭芳把京劇藝術(shù)打破了國界,說他是一名世界級的戲曲藝術(shù)家應(yīng)該是毫不夸張的。在促進我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shù)的先驅(qū),可以說,梅蘭芳是用京劇文化的魅力征服了世界。
很多懷念梅蘭芳的文章中都說到他的修養(yǎng)、風度。在臺上他是千嬌百媚的女子,臺下卻是風度翩翩的文人雅士。梨園界的老藝術(shù)家們都知道他和程硯秋上海比試的逸聞趣事。當時兩個人都是風頭正健,各自搭臺演出,然而,臺上是對手臺下是好友,互相欽佩互相謙讓互相切磋互相學(xué)習(xí),兩人同臺演出的《白蛇傳》可謂是珠聯(lián)璧合相映成輝。舊時代的戲曲演員非常忌諱有同行“偷藝”,而梅蘭芳卻誨人不倦,在教弟子學(xué)唱《洛神》時候,他教導(dǎo)說:學(xué)《洛神》不是學(xué)梅蘭芳,什么是梅派?大大方方,演出人物,唱出感情,這就是梅派!
還有一件事特別能夠證明梅先生雅量的,就是梅先生去日本演出回來后,魯迅先生由于天生的不喜歡戲曲,尤其不喜歡京劇的大鑼大鼓,這在他的文章《社戲》中能看得出來,連家鄉(xiāng)的戲曲他都非常反感,再加上國仇家恨,從心底里仇恨日本侵略者,在梅先生赴日本人演出歸來后,曾經(jīng)在一些雜文中詞句尖刻晦澀地影射梅先生,梅先生理解魯迅的心情,從來沒有把這些語言放在心上,在新中國成立后參加文代會時,梅蘭芳和許廣平先生正好座位排在一起(他們的姓氏恰好都是十一劃),梅蘭芳對許廣平親近尊重如常,這些舉動應(yīng)該說讓一些心胸狹隘的文人自慚形穢。
梅蘭芳有著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在日本侵占中國后蓄須明志,拒絕日本人的高薪和恐嚇,隱居在上海,日本人追到上海,每先生又舉家遷居香港,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才又在舞臺上大展風采。
1961年5月31日,梅蘭芳應(yīng)中國科學(xué)院的邀請,演出了《穆桂英掛帥》,科學(xué)家們反響強烈,盛贊梅先生的演出并敬獻鮮花,郭沫若院長和梅蘭芳合影留念,梅先生在照片上題跋: “是日觀眾情緒熱烈,而余演來亦酣暢淋漓也。”
然而,這場酣暢淋漓的演出竟是梅蘭芳的絕唱,演出后的兩個月,也就是61年8月8日,梨園中一顆巨星隕落,梅蘭芳離開了喜歡他的觀眾,以一個俊美的亮相告別了大家。
杜宇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然而,任憑喜愛梅郎的人們千呼萬喚,卻再也換不回來那神若幽蘭華容婀娜的舞臺精靈了。
悼一代巨星殞落,舉世無限傷感; 幸滿臺桃李新生,梅藝萬古長青??吹饺匀换钴S在京劇舞臺上的梅派傳人,就慶幸雖然梅先生飛身出千層世界,然而幸有遺愛猶在人寰。
梅大師千古。

梅蘭齊芳
 貴妃醉酒
 姬別霸王
 千古絕唱《穆桂英》

英姿颯爽梁紅玉
三、十年蒙難心力瘁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考證,尚小云是康熙朝南平王尚可喜的后裔,也算得上是名門之后了,然而康熙平三藩之后家道中落,最后竟然一貧如洗,母親把十歲的尚小云送到那王府當家童,那王看尚小云眉清目秀聰明伶俐,就把他送到戲班子學(xué)唱戲,那王到死也想不到他竟然玉成了又一顆舞臺京劇明星。
王瑤卿之所以給尚小云下了一個“棒”的考語,是因為他曾經(jīng)學(xué)過武生,因此在四大名旦中,武工最扎實,獨坐頭把交椅。能打能翻,火熾勇猛,在演出中就有柔中帶剛的風格。由此尚小云的演唱也是高亢圓亮,念白除韻白外兼擅京白,舞臺動作幅度夸張性強,節(jié)奏鮮明,剛烈中富于柔媚,柔情中蘊涵堅貞,反映了各個時期的婦女舞臺形象,因此演出的劇目也大都為巾幗英雄,如《林四娘》《蛾眉劍》《紅綃女》等,尚小云在舞臺上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個充滿陽剛之氣的而又嫵媚多姿的俠義女性。
尚小云也是一個豪爽俠義的人。據(jù)很多的回憶文章說。他的得意弟子張君秋說:在拜師時尚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豪爽痛快。章詒和在她的回憶文章中詳細回顧了尚小云毀家辦學(xué)的事情。為了開辦“榮春社”他可以說是“盡我所有”,乃至于典房辦學(xué),就是為了解梨園界人才缺乏之燃眉之急,章怡和情真意切地說:尚小云“以他的人格、資格、教法、身體、精神、才干、技能和感化力去有效地達到預(yù)期的育才目標”??梢哉f,尚小云為我國的京劇藝術(shù)后繼有人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經(jīng)濟上的和精神上的。
尚小云還有一個外號,也說明了他行俠仗義的高風亮節(jié),因為看到同行中有人生活過不下去了,他就隨手給人五塊錢,結(jié)果被行內(nèi)人戲稱“尚五塊”,那時候的五元錢相當于現(xiàn)如今的五百元!
但是,正由于尚小云的性格外向直言不諱,“志高如魯連、德高如閔謇,以本分只落得人輕賤!”,劇中人物的悲劇不僅僅發(fā)生在古人身上,尚小云的唱詞也履行到了自身,尚小云在被外行領(lǐng)導(dǎo)的排擠下,干脆去遠離京城的西安草灘農(nóng)場種菜,不得已離開了他鐘愛的京劇事業(yè)。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尚小云和許多的藝術(shù)家一樣被扣上了“資產(chǎn)階級反動藝術(shù)權(quán)威”的帽子,幾次被拉到鬧市中心游街示眾,多次被抄家,他多年搜集的戲曲文化瑰寶《九宮大成》、《集成曲譜》、《遏云閣》頃刻之間被少不更事的紅衛(wèi)兵抄走,看著家中珍貴資料被查抄得蕩然無存,尚小云欲哭無淚,真的感受到了英雄窮途末路的悲哀與無奈。
休說與,卻還怕,有情多被無情誤。一杯會舉。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誰酹黃土??元代詞人楊果的滿腔怨憤也應(yīng)該是尚小云的悲怨,想來楊果溫問得不錯:世間多少風流事,天也有心相妒!天妒良材,歷史何其相似!
雖然在周總理的過問下,尚小云被放出了“牛棚”,回到了自己的家,然而,這時候年過半百的他卻已經(jīng)夜來卷盡西風雨,當年雄健的身體已經(jīng)被摧殘的病體支離了,他再也不能為喜愛他的觀眾演繹那些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了,獨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萬遭,只帶著一身絕技、一腔熱誠、兩袖清風,踏上九云霄。
1976年4月19日,一代大師尚小云病逝于家中。他捐獻給國家的六十六件名人字畫、珍寶現(xiàn)在存在了中國博物館,其中有海瑞、石可法、董其昌的親筆條幅,有唐寅的荷花圖、石濤的山水畫……..

四、孤魂倩影碧空盡
對于荀慧生的粉墨平生,電視劇《荀慧生》給大家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荀慧生,并如實地描畫了他的演藝生涯。他的出身貧困的家境、他的刻苦努力的學(xué)藝、他的謙虛文靜的風度,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這部電視劇是由荀先生的長孫荀皓親自督導(dǎo),所以沒有夸張和演繹的成分在里面。
因為荀慧生是學(xué)唱河北梆子的,在舊時代的梨園行很忌諱半道改行,所以開始連觀眾都不接納荀慧生,學(xué)慧生正如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勤學(xué)苦練、大膽革新,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按照觀眾的需求,對劇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飾、化妝等方面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的實踐與探索。特別是在在唱腔藝術(shù)方面大膽破除傳統(tǒng)局限,汲取昆、梆、漢、川唱腔為一體,并發(fā)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等曲調(diào)旋律,從生活出發(fā),從人物感情與心境出發(fā),形成了字正腔圓、腔隨情出、令人著迷的荀派唱腔,最受觀眾青睞的是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注重道白藝術(shù),吐字清晰,聲情并貌,并且創(chuàng)造出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念白,韻調(diào)別致,具有特殊的表現(xiàn)力。所以她所演出的劇目大多為活潑可愛的少女形象。在表演中,荀慧生強調(diào)“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jù)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因此他塑造的許多藝術(shù)形象都具有大眾化、生活化的特點。
荀慧生的表演有異于其他三位男旦大師的是王瑤卿先生所說:浪------就是嬌雅嫵媚、清秀俊美、風格各異。也可以用三個字總結(jié)為:美、媚、脆。
在荀派代表作《紅娘》中有一段“反四平調(diào)”膾炙人口:
小姐小姐多風采, 君瑞君瑞你大雅才。 風流不用千金買, 月移花影玉人來。 今宵勾卻了相思債, 無限的春風抱滿懷。 花心拆,游蜂采, 柳腰擺,露滴牡丹開。 一個是半推半就驚又愛, 好一似襄王神女赴陽臺。 不管我紅娘在門兒外, 這冷露濕透了我的鳳頭鞋。
在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中,他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唱出了一個活龍活現(xiàn)惟妙惟肖的熱情大方樂于助人的紅娘的形象,可以說無人替代荀慧生的這段表演。
荀慧生編制新腔堅持三條原則:一是讓人喜悅;二是讓人聽懂;三是讓人動情。他的念白有獨特的風格,柔和圓潤,富于韻律美。從不照搬傳統(tǒng)的韻白和京白,從人物的感情感出發(fā),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顯示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流利感人,又聲聲入耳。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生活美。
荀慧生在電視劇中有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意氣風發(fā)地去戲曲學(xué)院教授他苦心釀造的荀派藝術(shù),然而,半壁酸風、兩淮寒月,古今興廢,驚濤卷雪,分明總是英雄淚!在文革開始后,荀慧生審時度勢,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寫字作畫閉門謝客,
“兩扇柴門怎禁得這風狂雨驟?”人人難逃的浩劫當然也不會放過荀慧生,他在六六年八月,和老舍等人一塊被押送在北京孔廟的戲臺上,備受凌辱,他看到了瘋狂無知的少男少女們對這些“資產(chǎn)階級反動權(quán)威”的刻骨銘心的憤怒和無比的鄙夷,他看到了老舍先生絕望的眼神,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了一輩子京劇的荀慧生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第二天,荀慧生倒在了沙河農(nóng)場的大路上,當時他手中還緊緊握著一把鐵鍬。然而,造反派門(其中包括一些他苦心教導(dǎo)培育的弟子)仍舊不放過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要他繼續(xù)寫“交代材料”,68年12月26日,又一顆藝術(shù)明星隕落。這位冒著抗日戰(zhàn)爭硝煙在戰(zhàn)場為二十九軍將士演出的《荀灌娘》的愛國赤子、這位在58歲高齡奔赴淮陰二和閘工地為施工工人演出《紅娘》的藝術(shù)大師,就這樣狠心地離開了他摯愛的京劇舞壇、離開了他奉為上帝的觀眾!死的時候,他的身邊沒有一位親屬。
四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只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西山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