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月6日開始正式打撈南海一號古船,有專家表示,南海一號整船近八萬件文物總值超過千億美元,價值不亞于發(fā)現(xiàn)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南海一號不啻一個大寶藏。其實,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財富由于各種原因都像南海一號一樣停駐在時間的隧道里,成為富有神話色彩的寶藏。
意外發(fā)現(xiàn)寶藏大概是所有人的夢想,無數(shù)文藝作品以尋寶為題材而引人入勝。本專題將介紹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世界12大寶藏,它們有的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家族千年的積累,有的是一個人經(jīng)過一生探尋得到的回報,有的是考古學家意外的發(fā)現(xiàn)。每個寶藏背后都有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 發(fā)掘圖特卡蒙陵的學者和盜墓賊
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同時也是積累財富的歷史。生產(chǎn)力的提高、社會形式的變遷、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思想境界的不斷升華無一不和財富的積累有關(guān)系。人類不斷創(chuàng)造著財富,財富同時又推動人類前進。
不過,在歷史的過往里,也有一部分財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駐在時間隧道里,它們或者被深埋在地下,或者被故意隱藏,或者被秘密收藏,成為富有神秘色彩的寶藏。
意外發(fā)現(xiàn)寶藏大概是所有人的夢想,無數(shù)文藝作品以尋寶為題材而引人入勝。下面的文章將介紹世界十大寶藏,它們有的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家族千年的積累,有的是一個人經(jīng)過一生探尋得到的回報,有的是考古學家意外的發(fā)現(xiàn)。每個寶藏都是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
埃及的帝王谷位于尼羅河西岸的沙漠中,古埃及新時期(首都設在底比斯以后)的大多數(shù)法老都埋葬在這里。
在1900年左右,幾乎所有帝王谷里的陵墓都被發(fā)現(xiàn)了,考古學家和盜墓者在這方面平分秋色。但是仍然有成群的人在帝王谷里轉(zhuǎn)悠,他們都是在尋找傳說中國王圖特卡蒙的陵墓。
圖特卡蒙是三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個年輕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著龐大帝國。他的統(tǒng)治是短暫的,在十八歲時突然死去。
在埃及漫長的法老時代中,圖特卡蒙因為在位時間短而名不見經(jīng)傳,他的猝死也使得他沒有事先修建的豪華金字塔陵墓。正因為不起眼,其陵墓在很長時間里始終沒有被發(fā)現(xiàn)。
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熟讀古埃及歷史,發(fā)現(xiàn)圖特卡蒙陵墓是他畢生的夢想。1903年起,他就帶領(lǐng)助手在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上搜索,1922年11月5日,在十九年的努力后,他終于找到了圖特卡蒙陵墓入口。它竟然位于另一個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開鑿于巖石內(nèi)。
這是三千三百年來惟一一個完好無缺的法老陵墓,也是埃及最豪華的陵寢,更是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
卡特之前以為這個年輕法老的墓葬品會比較簡單,誰知之后長達三年時間的挖掘向全世界證實了這種預想的愚蠢。
卡特說過,圖特卡蒙一生惟一出色的成績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這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其陵墓的發(fā)現(xiàn)成為古代文明對現(xiàn)代人類最徹底的一次震撼和嘲笑:那個成為埃及文明象征的純金面具,那個純金制成的棺材,那個由純金雕制鑲滿寶石的王位,那些鋪滿墓室墻壁的純金浮雕,那具完整無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讓人類驚嘆,三千三百年前埃及人的工藝技巧和現(xiàn)在的我們到底有什么不同?
圖特卡蒙陵墓的發(fā)現(xiàn)是世界考古工作成功的頂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轉(zhuǎn)折點。所有出土文物超過一萬件,每件都是無價之寶??ㄌ鼗ㄙM三年的時間把它們?nèi)窟\出墓室,當時挖掘人員從墓的出口抬出女神哈托爾牛頭靈床的鏡頭已經(jīng)成為考古史上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埃及政府又花費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把它們運到開羅,開羅博物館之前的所有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徹底研究它們可能需要未來人類全部的時間。
圖特卡蒙的金面具已經(jīng)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俄羅斯鉆石庫,獨裁女皇的最愛
古代帝王總希望自己的統(tǒng)治能夠綿延至永遠,就像鉆石一樣堅固而恒久。這或許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開始收集鉆石和珠寶的原因。
十八世紀初,彼得大帝頒布了一道保護珍寶的專項命令,要求國人不準隨便變賣室中的珍貴珠寶和首飾,在一定重量以上的鉆石和珠寶必須由皇家收購。另外彼得大帝還在世界范圍內(nèi)搜索鉆石珠寶,很多小國得知他的心頭所好都把本國最好的珠寶親手獻上,希望因此得到庇護和福祉。
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圣·彼得堡東宮內(nèi)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筑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寶都被珍藏在里面,世人稱之為鉆石庫。彼得大帝之后,最癡迷于收集珠寶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如果世界上每個女人都愛鉆石,那么最愛鉆石的女人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對鉆石的癡迷程度幾近瘋狂,每天都佩帶價值連城的鉆飾,而且花樣經(jīng)常翻新。
葉卡捷琳娜二世對鉆石切割和鑲嵌的工藝要求極高,俄國歷史上最出色的鉆石切割專家就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出現(xiàn)的。曾經(jīng)有個皇宮衛(wèi)士壯著膽子稱贊女皇的鉆飾漂亮,他就被升官至侍衛(wèi)總管。大小官員于是都把進獻鉆石當成最直接的升官途徑。一次女皇過生日,結(jié)果在收到的上萬件生日禮物中有超過一半是鉆石。女皇的鉆石不僅鑲嵌成首飾,就連她日常用的東西都要鑲滿鉆石。她有一本十七世紀的《圣經(jīng)》,銀制的封面上就鑲嵌了3017顆鉆石。
在幾代皇室不停收集下,俄國的鉆石庫成為珍貴鉆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十位的大鉆石就有三顆。
最出名的是“奧爾洛夫”鉆石,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鉆石,重189.62克拉。十七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鉆石砂礦中發(fā)現(xiàn)一粒重309克拉的鉆石原石,根據(jù)當時印度國王的旨意,一位鉆石加工專家擬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樣,但未能如愿,使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這顆美妙絕倫的鉆石后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婆羅門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國王攻占之后,這顆鉆石又被裝飾在波斯國王寶座之上。之后鉆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亞美尼亞人把鉆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1772年鉆石又被轉(zhuǎn)手賣給了俄國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于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把鉆石賣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伯爵把鉆石命名為“奧爾洛夫”,并把它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后“奧爾洛夫”被焊進一只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quán)杖頂端。有著傳奇經(jīng)歷的鉆飾使權(quán)杖的威嚴令人震懾,“奧爾洛夫”成為鉆石庫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除了“奧爾洛夫”之外,鉆石庫中世界級的鉆石還有很多。
鉆石庫中的皇冠和權(quán)杖
“保羅一世”重130.35克拉,這顆紫紅色美鉆曾經(jīng)鑲嵌在印度皇冠的中央,后來被彼得大帝擁有?!安ㄋ股郴省敝?9.52克拉,曾鑲嵌在波斯國王的王冠上,后來被為沙皇文狄擁有。
“沙赫”雖然只重88.7克拉,但是它是世界上惟一一顆刻字的大鉆石。鉆石最初也是在印度被發(fā)現(xiàn)的,先后被兩位印度國王擁有,然后輾轉(zhuǎn)到波斯國王手中。鉆石的三個晶面上分別刻有三個國王的名字,每次轉(zhuǎn)手到新主人手中,都會被刻上新主人的名字。由于鉆石極為堅硬,要想在上面刻字難度驚人。寶石工匠從鉆石上磨下一些極細的粉末,再用尖尖的細棍蘸取這種粉末給這顆鉆石刻字。三次刻字之后,“沙赫”的重量從發(fā)現(xiàn)時的95克拉變?yōu)?8.7克拉。
俄國駐波斯大使1829年被人刺死,沙皇威脅要報復。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王子霍斯列夫·密爾查率代表團到圣彼得堡謝罪。王子送給沙皇一件寶物,就是這顆飽經(jīng)滄桑的“沙赫”。它的價值在當時看來相當于兩個國家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此后,“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國。
單顆巨大鉆石已經(jīng)令世人驚嘆,更何況由幾千顆鉆石鑲嵌成的。流光溢彩的大皇冠簡直是鉆石的薈萃。它是1762年由宮廷珠寶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而專門制作的,上面十幾顆最重要的鉆石分別是從當時歐洲國王的王冠上拆下來的。工匠在皇冠上鑲嵌了4936顆鉆石,共重2858克拉,整個王冠重1907克。皇冠頂端是世界上最重的尖晶石,重398.72克拉。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紅寶石,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稀有的尖晶石。目前這顆尖晶石是俄羅斯“必須保護的七顆寶石”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俄國人以2672金盧布從北京購買的呢。
鉆石庫的珍寶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它成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象征,但即便是皇室珍寶,也有流離坎坷的時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沙皇立即下令把這些珍寶從東宮轉(zhuǎn)移到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在轉(zhuǎn)移途中,由于走漏消息有很大一部分珠寶流失。據(jù)一種說法,大約75%的零散鉆石和寶石流入民間。
二戰(zhàn)時,俄國也流失了相當一部分珍寶,其中有號稱“天字第一號珠寶盒”的琥珀大廳。1711年,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克一世下令建造一個琥珀室。琥珀室呈方形,占地約200平方米,共用了6噸琥珀,上面飾滿了鉆石、綠寶石和紅寶石。它的價值不僅表現(xiàn)在財富的驚人集中,而且還是一件巴洛克藝術(shù)的杰作。五年后,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兒子威廉一世皇帝為了慶祝普魯士與俄國結(jié)盟,將琥珀室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將琥珀室收入鉆石庫。
十八世紀中葉,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工匠對這座大廳進行裝修,琥珀室成為一個富麗堂皇的大廳,變成了琥珀廳。1770年修飾最終完成時,大廳華麗得讓人眼花繚亂,565枝蠟燭照亮整個大廳,燭光灑在珠寶上流光四射,令人目眩神馳……
侵略蘇聯(lián)的德軍1941年秋占領(lǐng)了原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宮。希特勒下令將琥珀大廳拆散,把它們裝入27個柳條箱運回德國,安放克羅列維茨市(即今天的加里寧格勒)。1943年,戰(zhàn)局急轉(zhuǎn)直下。大廳重新落入蘇軍之手,琥珀廳又被德國人拆卸裝箱,分別藏在條頓騎士城堡和附近的防空洞里。1944年8月,盟軍轟炸克羅列維茨市,將條頓騎士城堡夷為平地。從此,琥珀廳下落不明。現(xiàn)在無數(shù)的尋寶人在找尋琥珀大廳,但至今仍沒有消息。
保留下來的鉆石庫在克林姆林宮的地下室里塵封了八年。1922年前蘇聯(lián)國家委員會對這些珍寶作了鑒定,并決定由國家珍寶館保存,現(xiàn)在由俄羅斯國家貴重金屬寶石管理委員會管理。雖然遺失了不少珍寶,但鉆石庫里還有25300多克拉的鉆石、1700克拉大顆粒藍寶石、2600克拉小粒藍寶石、2600克拉紅寶石和許多又大又圓的優(yōu)質(zhì)精美珍珠。
丹漠洞遺址:寶石閃耀血腥綠光
愛爾蘭的基爾肯尼郡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地方,也是愛爾蘭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每年都有數(shù)十萬計的游客來到基爾肯尼,他們必定參觀的地方是丹漠洞遺址。
丹漠洞被稱為愛爾蘭最黑暗的地方,因為這個洞穴記錄了一次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公元928年,挪威海盜來到愛爾蘭,對基爾肯尼附近一帶進行洗劫。當時居住在丹漠洞附近的居民為了逃命,在海盜襲來的前幾個小時集體躲到洞中。丹漠洞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洞里地形復雜,有連串的小洞穴一一相連,避難的人認為這是絕佳的藏身之地。他們幻想海盜搶完能搶的東西后就會離開。然而丹漠洞的入口太過明顯,海盜很快發(fā)現(xiàn)了洞中藏人的秘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開始了。海盜進入洞里,把所有發(fā)現(xiàn)的人都殺死,估計有一千多人,然后守在洞口半個月,沒有當場被殺死的人后來都因感染而死或者餓死了。
在之后將近千年的時間里,丹漠洞成了愛爾蘭的“地獄入口”,再沒有一個人敢進入洞中。直到1940年,一群考古學家對丹漠洞進行考察,僅僅在一個小洞穴里就發(fā)現(xiàn)44具骸骨,多半是婦女和老人的,甚至還有未出世的胎兒的骨骼。骸骨證實了丹漠洞曾經(jīng)的悲劇,1973年這里被定為愛爾蘭國家博物館,每年迎接無數(shù)游客前來紀念那些慘遭屠殺的人。
然而,丹漠洞的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jié)束。1999年,一個導游的偶然發(fā)現(xiàn)證實,這里不僅是黑暗歷史的紀念館,沉默的洞穴中還隱藏了永恒的寶藏。
1999年冬天,一個導游準備打掃衛(wèi)生,因為寒冷冬季是旅游淡季,丹漠洞將關(guān)閉一段時間。他準備仔細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所以去了很多平時根本不會去的洞穴。在一個離主路很遠的小洞里,導游突然看到一塊綠色的“紙片”粘在洞壁上,他以為那是一張廢紙。走上前去,赫然發(fā)現(xiàn)那根本不是什么紙片,而是什么東西從洞壁的狹縫中發(fā)出閃閃綠光。導游用手指往外摳,結(jié)果摳出一個鑲嵌著綠寶石的銀鐲子!
丹漠洞的入口處。因洞口不夠隱蔽,超過一千人在屠殺中喪命
誠實的導游馬上將發(fā)現(xiàn)報告政府,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那個狹縫中挖出了幾千枚古錢幣,一些銀條、金條和首飾,另外還有幾百枚銀制紐扣。
這些東西應該是當時躲藏的人隨身攜帶的。也許為了讓財物更安全,他們把值錢的東西集中然后藏在一個隱蔽小洞里,甚至把衣服上的銀紐扣都解了下來。海盜之所以屠殺所有的人,也許和沒能發(fā)現(xiàn)這些財寶有關(guān)。
由于在潮濕的洞里呆了一千多年,挖出來的東西都失去了金屬原有的奪目光彩。國家博物館的幾十個專家工作了幾個月才讓所有藝術(shù)品和錢幣重現(xiàn)光彩。
丹漠洞遺址寶藏是愛爾蘭最重要的寶藏,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一直沒有完全對外展示過。雖然寶物數(shù)量不是最多,但其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遠遠超過其本身價值。
考古人員說,有一些工藝品和紐扣的樣式十分古怪,在所有和海盜有關(guān)的文物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丹漠洞中被殺害的人現(xiàn)在可以安息了,他們?yōu)橹畣拭呢攲毈F(xiàn)在成了愛爾蘭的國寶,將永遠聆聽世人的驚嘆和贊美。
新婚夜暴死 匈奴王珍寶的千古之謎
匈奴人是一個歷史的游牧民族。他們居無定所,不善農(nóng)耕,常年在馬背上生活。歐亞大陸北部廣袤的草原是他們的故鄉(xiāng)。他們自公元370年侵入歐洲東南部,在七十余年間以旋風般的速度劫掠了幾乎整個歐洲,并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軍事政權(quán)。
原在中亞大草原一帶出沒的匈奴人公元4世紀中葉在伏爾加河外出現(xiàn),首先征服了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阿蘭人,然后大舉向東哥特人領(lǐng)地進攻,推翻了東哥特人在頓河和德涅斯河之間建立的帝國。約公元376年,他們擊敗居住在現(xiàn)羅馬尼亞一帶的哥特人,到達羅馬帝國的多瑙河邊界,由此拉開了中古歐洲史上持續(xù)了二百多年的民族大遷徙的序幕。
匈奴人似乎個個是天生的騎兵,他們常年像膠粘在馬背上一樣,酷愛騎馬打仗。匈奴人的騎戰(zhàn)具有高度的機動靈活性,經(jīng)常像旋風般吹來,轉(zhuǎn)眼就席卷而去。凡是被他們的鐵蹄踐踏過的地方,必定留下一片廢墟,大量人口被殺,財物被劫奪一空。
匈奴人到來之前,東哥特人從未和騎兵交戰(zhàn)過,也沒見過如此迅猛的攻勢。在匈奴騎兵排山倒海的打擊下,東哥特人落花流水般地向西逃竄,直至多瑙河邊。為了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這些逃亡者又沿途打擊西哥特人的部落,把他們連根拔起,驅(qū)趕到更向西的地方。
很快,在西哥特人逃竄的路線上,汪達爾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像滾動的雪球,接連不斷地向西涌去。匈奴人的進攻幾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給驅(qū)動起來。
在匈奴人的攻擊下,大量日耳曼人蜂擁逃向西方,以期在羅馬帝國境內(nèi)尋求庇護。西哥特人后來經(jīng)羅馬皇帝瓦倫斯的允許越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境內(nèi)的色雷斯一帶避難。令羅馬人懊悔不已的是,這些涌入的西哥特人對羅馬造成很多不安定因素和隱患,也為后來的羅馬帝國滅亡埋下了禍根。
匈奴人在給予歐洲第一次沉重打擊之后,便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帶,以匈牙利平原為中心,在中歐地區(qū)建立了一個匈奴帝國。入侵歐洲的匈奴王是阿提拉,他是匈奴最偉大的統(tǒng)治者。阿提拉時期的匈奴帝國是匈奴征服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各匈奴部族的領(lǐng)導權(quán)在公元432年集中到了魯奧的手里,公元434年,魯奧死后,他的侄子阿提拉擊敗了其長子布萊達,繼任匈奴最高統(tǒng)治者。
據(jù)歷史記載,阿提拉雖表面粗野,但內(nèi)心卻被多年的外交、政治和軍事角逐磨煉得十分細膩。阿提拉為人狡詐,野心勃勃,其殘暴兇狠程度使整個歐洲都在他面前發(fā)抖。他的兵鋒殺到哪里,哪里就意味著血流成河。歐洲人稱他為“上帝的鞭子”,把他看成是專門來懲罰人類的煞星。
阿提拉于公元441年對巴爾干半島東部實施了一系列致命的打擊。匈奴人摧毀了多瑙河畔的許多城市。數(shù)年之后,當羅馬使者經(jīng)過此地時,仍可見岸邊累累白骨,城內(nèi)尸臭熏天。此后,高盧地區(qū)許多城市都未能免遭厄運。他們侵占了多瑙河地區(qū)之后,于公元442年被著名的東羅馬將軍阿斯帕爾阻擋在色雷斯一帶。公元443年,阿提拉再次發(fā)起進攻,長驅(qū)直入帝國腹地,擊潰了東羅馬帝國的主力軍,兵鋒指向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萬般無奈之下與阿提拉訂立和約,阿提拉強迫東羅馬帝國支付六千磅黃金并將每年要繳納的貢金增加兩倍以上,即以后每年向匈奴人納貢兩千磅黃金。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阿提拉公元445年,害死兄長布萊達,成為匈奴帝國的獨裁君主。公元451年初,匈奴大軍渡過萊茵河向西挺進。這時,羅馬大將艾提烏斯與西哥特國王提奧多里克一世達成合兵抗擊匈奴的協(xié)議。匈奴人的鐵蹄踏過比利時,橫掃高盧北部的阿拉斯、梅斯等地,這些城市均化為一片廢墟。阿提拉親自率領(lǐng)大軍猛撲高盧中部要鎮(zhèn)奧勒利亞尼,一連五周猛烈攻城,就在守城的羅馬軍隊即將崩潰之際,羅馬后期最偉大的統(tǒng)帥艾提烏斯率領(lǐng)羅馬軍隊主力與西哥特聯(lián)軍趕來救援,及時擋住了匈奴大軍的攻勢。6月20日,兩軍在沙隆平原上相遇。
這里是南下高盧縱深地區(qū)的一個大缺口,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阿提拉工于心計,想借著平原之勢,利用騎兵優(yōu)勢把艾提烏斯及其聯(lián)軍一舉殲滅在此處,然后順勢南下,一舉攻下羅馬。他把部隊分為左、中、右三部分,采用中間突破的戰(zhàn)術(shù),親自率領(lǐng)匈奴主力居中路,左、右兩路則由匈奴軍及其附庸的混合部隊構(gòu)成。艾提烏斯先按兵不動,待他看出阿提拉的戰(zhàn)術(shù)后,便把羅馬步兵方陣置于中間,而將羅馬騎兵與西哥特軍部署在兩翼,并相應地做了兩翼進擊的部署。
大戰(zhàn)開始不久,阿提拉見戰(zhàn)斗呈膠著狀態(tài),便令中路的匈奴騎兵全力沖陣。憑借騎兵的優(yōu)勢,匈奴軍在苦戰(zhàn)中稍稍占了上風。在這關(guān)鍵時刻,指揮作戰(zhàn)的西哥特王提奧多里克正縱馬馳驅(qū),突然從自己隊伍中飛來一支標槍,擊中他的要害,他翻身落馬,不幸被亂軍踩踏而死。他的戰(zhàn)死激起了西哥特人的憤怒和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西哥特軍像殺紅了眼一般拼命戰(zhàn)斗,從側(cè)翼發(fā)動了猛烈的沖擊。傍晚時刻,匈奴人漸漸招架不住,羅馬與西哥特聯(lián)軍反敗為勝。阿提拉見情況不妙,便借著黑暗的掩護沖出重圍,狼狽逃回用戰(zhàn)車圍住的營地。根據(jù)歷史記載,這次戰(zhàn)役雙方死傷達16.5萬人。沙隆之戰(zhàn)是阿提拉這條戰(zhàn)無不勝的“天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慘敗。有人評論說,正是艾提烏斯在公元451年沙隆大戰(zhàn)的勝利使西羅馬帝國免于滅亡,否則歷史將可能改寫。
公元452年,阿提拉經(jīng)過休養(yǎng)生息,死灰復燃,入侵意大利,劫掠包括阿奎萊亞、帕塔維翁、維羅納、布雷西亞、貝加莫、米蘭在內(nèi)的許多城市。由于天災和瘟疫,這才迫使匈奴大軍的鐵蹄未能踏平整個亞平寧半島。
阿提拉在連年征戰(zhàn)中,每踏平一個城市,都要搶掠大批的金銀財寶。到公元5世紀中葉,匈奴帝國已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當時世界上最豪富的大帝國,匈奴王阿提拉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大權(quán)勢與最多財富的人。有人統(tǒng)計,在這近十年里,僅東羅馬上貢給匈奴王的黃金就達兩萬磅之多。由于匈奴人一直保持著游牧民族的習慣,不事建筑,沒有更多的開支,而阿提拉又有收藏珍寶的嗜好,因此匈奴人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和珍寶大多保持著原有的形態(tài)?!靶倥醯恼鋵殹痹缫咽锹劽谑赖囊还P巨大財富。而且阿提拉厲行嚴酷的專制制度,其臣民稍有不合其意者即遭嚴懲。因此在匈奴王國內(nèi)部,他的珍寶除他本人和極少數(shù)親信之外,根本無人敢過問,更無人知曉其所在。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年之后,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死去。據(jù)說是來自東羅馬的新娘給他暗下了毒藥。他死之后,匈奴人把所有參與埋葬阿提拉遺體和寶藏的工人全部處死,沒有給后世留下一個活口。世人都不知道阿提拉的墳墓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他那巨額的珍寶藏在哪里。
此后匈奴帝國一蹶不振,漸漸淪落滅亡。但是,一個有關(guān)阿提拉的陵墓和寶藏的故事卻漸漸流傳開來。人們傳說,在東歐平原的某個不為人知的偏僻山區(qū),隱藏著阿提拉的秘密墓穴,而舉世聞名的匈奴王的寶藏,就埋藏在那地下墓穴之中。但是,它又埋藏在哪兒呢?
阿提拉飲宴圖
法蘭西迷宮的誘惑
夏朗德位于法國西南部,雖然只有一千多居民,但也是一座歷史名城。 在法國,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十六世紀十年代更是打得不可開交,“異端邪說”被視為洪水猛獸,新教徒開始迫害天主教徒。天主教徒也不斷把新教徒送上斷頭臺。不論是哪一派的教徒,遇到對方都可能轉(zhuǎn)眼之間招來殺身之禍,且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對方斬盡殺絕于混亂之中。
法國科利海軍司1569年曾令手下的一名中尉羅日·德·卡爾博尼埃男爵在占領(lǐng)夏朗德以后縱火燒毀夏朗德修道院并屠殺了所有的修道士。
大屠殺之前,可能修道士們提前預見到這種被殺的可能性,早已十分謹慎地把圣物和財寶隱藏了起來。然而,由于沒有一個修道士能逃脫滅頂之災,沒有留下一個活口,這批圣物和財寶也隨之成了千古之謎。
幾百年來,夏朗德的居民一直都會不時地奇跡般地發(fā)現(xiàn)閃閃發(fā)光的金銀財寶和各種罕見的圣物。而且每隔七年,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總有不少宣稱“修道院的珍寶將出現(xiàn)在圣體顯供臺下”的布告張貼在夏朗德的大建筑物正門和古老市場的柱石上。令當?shù)厝诵拇娈悇訁s又不知所措。這使人們更加堅信,此地一定埋有一筆寶藏。
但是它們究竟隱藏在何處呢?
像中國的地道戰(zhàn)一樣,不知四百多年前的夏朗德人是出于什么動機和目的,把這座小城的地下挖成了縱橫交錯的地下網(wǎng)道,其復雜程度不亞于現(xiàn)代的迷宮。這些地下網(wǎng)道大部分都跟地面建筑物相通,一部分地下網(wǎng)道與城堡相連,一部分地下網(wǎng)道與修道院、教堂相接,另一部分地下網(wǎng)道則與住宅、莊園相通,而地下網(wǎng)道之間又彼此相連。進入現(xiàn)代以來,人們越來越講究私密性,這些地下通道有的因幾百年失修造成坍塌,而大多數(shù)已被居民們用水泥砌合的厚墻所隔斷,所以要清理發(fā)掘這些地下通道幾乎已不可能。
克萊蒙家族的后代子孫們一直流傳著他們家族在四百多年前的一次奇遇:1562年,有個年輕牧羊人克萊蒙為了逃脫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躲進夏朗德附近的一個山洞中。他在山洞里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下通道網(wǎng)。他沿著其中一條地道一直走了兩天以后,發(fā)現(xiàn)有一個出口就在離夏朗德四公里處一個極為隱蔽的地方。
法國的夏朗德小鎮(zhèn)
據(jù)克萊蒙講,這條地道之寬,足可以讓一名騎士騎著自己的坐騎大搖大擺地行進。地道里還有一大一小兩座教堂,大的可能屬于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萊修道院,小的也許屬于夏朗德的圣索弗爾修道院??磥?,這些地道結(jié)構(gòu)是非常復雜的,其功能可能是藏寶、作戰(zhàn)、修道等。法國作家馬德萊娜·馬里亞還把這一傳說寫進了《夏朗德人的故事和傳說》一書之中,此書被列為尋找夏朗德城珍寶的參考書之一。
住在離夏朗德四公里(地址與克萊蒙的說法不謀而合)之外的巴羅尼埃小村里的維爾納太太說:“五十年前,我父親對我講,山洞里有一條可以通到山岡底下的地道。他曾在地道里看見過一座很高的大廳,像教堂一樣,四周有一百個凳子。這個地下工程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可以通過夏朗德城的楠特伊?!?/div>
維爾納太太所講的她父親的故事與克萊蒙所看到的一切相同。這似乎更進一步印證了克萊蒙家族后人的傳說。可以推斷,當初不止一人進入過這條地下通道。
另外,據(jù)當?shù)赜涊d,圣索弗爾修道院當年曾修筑有一條二十公里長的地下通道,可以直達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萊修道院。因此,如果這個神秘的地下通道網(wǎng)確實像牧羊人克萊蒙所講的那樣,那么夏朗德修道院的財寶,尤其是那些體積大且價值昂貴的財寶和圣物珍品,像金盤子、枝形大燭臺、餐器等,很可能藏在那里。
據(jù)說,有一群孩子前幾年在玩捉迷藏游戲時,在佩里隆家所在地區(qū)的一幢老房子下面發(fā)現(xiàn)了一條地道。孩子們非常好奇,他們偷偷溜進地道中,借著手電筒的亮光沒走多久就發(fā)現(xiàn)遠處有一個帶三個跨度的拱頂大廳,里面還有一個石頭祭臺。有人猜測,它很可能是一座地下教堂。那么,把教堂修到地下是什么目的呢?
有人認為是出于一種宗教虔誠,是想表明不但在地上,而且在地下人們都供奉上帝;還有的人認為小教堂也許是一種標志,很可能是指明財寶藏于何處的標志。遺憾的是,從這個被認為是地下小教堂大廳延伸出去的地道已經(jīng)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被塌下來的土所填滿。所以,盡管人們眾說紛紜,但再也無法考證。
按照那幢房子主人的一個孫子的說法,他小時候曾跟著父親在這條沒完沒了的地道中走了一兩公里,直到夏朗德河附近時才發(fā)現(xiàn)地道早已被填塞。他父親經(jīng)過仔細觀察后認為,過去有人也曾進入過這個地道,他們很可能發(fā)現(xiàn)了一筆財寶,但在挖掘時,由于誤觸了機關(guān)而使地道塌方,結(jié)果人財兩空。
許多人都相信這一看法,也有好奇者慕名來此,想進入地道看看到底有什么機關(guān)。但遺憾的是,這塊地方的女主人拒絕讓任何人進入,這就使進一步的探索無法進行。
在這篇神奇的土地上,寶藏傳說由來已久
當?shù)厝诉€說,有一條從一個谷倉底下開始的地道可通到圣索弗爾修道院及其四周附屬的八座教堂。這條地道朝這座房子方向的另一條支道可通往一座地下小教堂,從那里又可以繼續(xù)通往巴羅尼埃村附近的一個山洞。在這個山洞里還有一個進口,可直達地下大教堂,在大小教堂底下還有一些地道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也許那筆巨大的寶藏就埋藏在此處。
于是,圍繞夏朗德這座古城的不再僅僅是布滿著迷宮一般的地下網(wǎng)道和大小教堂,還有埋藏著中古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筆難以估價的珍寶。幾百年來,它令一代代尋寶者遐想聯(lián)翩,然后空手而返。
普瓦圖—夏朗德是傳統(tǒng)之地,生活之道在這里代代相傳:人們知道怎樣耐心等待美味果實的成熟,人們同樣知道應當及時行樂,而且深諳待客之道。這個地區(qū)慷慨地展示著其自然物產(chǎn)之富庶(普瓦圖沼澤地帶的田園風光,散落在沿海的迷人島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事實上,它擁有一份極其珍貴的羅馬遺產(chǎn),至今仍能在教堂中尋到其蹤跡:奧勒內(nèi)教堂、圣薩凡教堂(其中有全法國最漂亮的羅曼風格壁畫)、塔勒蒙教堂、肖維尼教堂、梅勒教堂等等。
同樣的文化遺跡也可以在桑特或普瓦捷等城市中看到。這片眷戀傳統(tǒng)的大地同時也知道如何面向未來,普瓦捷未來世界主題公園的巨大成功就是證明。(文/小豪)
古羅馬金幣與名噪全球的小農(nóng)莊
英格蘭薩福克郡有一個名叫霍克森的小村莊。村子里的人都靠務農(nóng)為生,他們的生活寧靜且平淡。但是1992年11月16日,這種寧靜和平淡被打破?;艨松瓪v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到來了,這個村莊因為一份寶藏被意外發(fā)現(xiàn)而名噪全球。
艾瑞克·勞斯是霍克森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1992年的11月,他打算把自己的住宅改裝,為此好朋友和鄰居都前來幫忙。11月15日,屋子的裝修工程結(jié)束了,但一個朋友卻告知勞斯自己的錘子不見了。勞斯從不愿占別人便宜,因此在院子里整整找了一天,但一無所獲。他猜想錘子可能被埋到了地下,于是16日一早,他買了一個金屬探測器,繼續(xù)在院子里尋找。
到了中午,金屬探測器突然發(fā)出警報聲,勞斯以為發(fā)現(xiàn)錘子了,開始在院子里挖起來,可挖到50厘米深的地方時還沒有東西。勞斯并沒有打算放棄,隨著坑越挖越深,探測器發(fā)出的聲音亦越來越大。在挖到差不多1.5米深的地方時,一枚銀幣突然跳了出來。仔細一看,這是一枚古羅馬時代的銀幣,雖然金屬已經(jīng)嚴重變色,但古羅馬帝王頭像的浮雕還清晰可見。
勞斯繼續(xù)挖掘,接下來的情景讓他一輩子都忘不掉——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堆古羅馬銀幣,中間夾雜著不少閃閃發(fā)光的金幣,偶爾還有銀制的湯匙和小藝術(shù)品,他挖到了一個地下寶藏。
勞斯停止挖掘并向薩??丝の奈锕芾砦瘑T會報告了發(fā)現(xiàn)。文物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以最快速度趕到勞斯家。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一天的挖掘,所有寶物都重見天日。其中有14191枚銀幣、565枚金幣、24枚銅幣、一些工藝品、首飾和金塊。
所有金幣都是純度超過99%的九分七幣(一種古羅馬金幣的專稱),在公元394年到公元405年之間鑄造。全部金幣來自13個不同的造幣廠,從出廠到埋入地下都只有不到50年的流通時間,所以保存得格外完好。在一般文物市場上,這種金幣是很罕見的,就算有,價格也高得嚇人。而一下子發(fā)現(xiàn)565枚這樣的金幣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霍克森發(fā)現(xiàn)的古錢幣
除了古羅馬錢幣以外,霍克森寶藏里還有超過79個銀湯匙,20多個銀燭臺,一些銀制的小雕像和29件純金制成的、做工精細的首飾。
這些首飾上鑲嵌的寶石在被埋藏之前都已經(jīng)被撬下來,或許寶藏的主人覺得寶石價值高而且容易攜帶。另外寶藏中還有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重達250公斤的純金塊。
在被發(fā)現(xiàn)后的第三天,霍克森寶藏被運到英國國家博物館,在眾多頂級考古專家專業(yè)目光的審視下它依然燦爛奪目。據(jù)考古專家研究,這是歷史上古羅馬錢幣最集中的一次發(fā)現(xiàn),也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物發(fā)現(xiàn)。寶藏的主人在緊急情況下把它們埋入地下,希望在一段時間以后重新取回,當時大約是公元440年左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許是主人意外死亡,或許是他無法再找到埋藏財寶的準確位置,霍克森寶藏一直被埋藏至今。
考古學家分析寶藏的主人生前地位一定顯赫,可能突然遭遇變故。不過是到現(xiàn)在為止,他的身份還是一個謎。
現(xiàn)在霍克森寶藏被收藏在英國國家博物館里,為此博物館支付了125萬英鎊給寶藏的發(fā)現(xiàn)者勞斯。雖然這些錢和寶藏的價值根本無法相比,但是勞斯很滿足,他說就算一分錢都沒有,他也不會后悔。寶藏的發(fā)現(xiàn)也為小村莊帶來意外之財,很多人涌進村莊尋寶,金屬探測器成為最暢銷的商品。
紅色處女軍的寶藏傳奇
在人類歷史上,有一部分財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駐在時間隧道里,它們或者被深埋在地下,或者被故意隱藏,或者被秘密收藏,成為富有神秘色彩的寶藏。
每個寶藏都是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意外發(fā)現(xiàn)寶藏大概是所有人的夢想,無數(shù)文藝作品以尋寶為題材而引人入勝。
翻閱捷克歷史,公元九世紀的紅色處女軍珍寶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而人們對紅色處女軍故事的熟悉隨著探寶的熱忱而從未消減。
公元九世紀是捷克歷史的榮光時期,女王麗布施及其夫普熱美斯公爵在興建了布拉格城堡。女王麗布施以始建舉世聞名的布拉格城堡而流芳千古,她手下的一名女衛(wèi)隊長普拉斯妲卻以創(chuàng)建紅色處女軍和埋藏了一批巨額寶藏而留下千古之謎。
女王麗布施是一位巾幗英雄,她創(chuàng)建了一支女子軍隊并打敗過不少敵人。雖然女王后來嫁給了普熱美斯但始終保持著桀驁不馴的獨立性格。女王的衛(wèi)隊完全由清一色的年輕女子組成,它負責保衛(wèi)女王和皇宮的安全。普拉斯妲兢兢業(yè)業(yè)為女王服務,與女王有著很深的感情。麗布施女王去世后,普拉斯妲不愿再為國王普熱美斯公爵效勞,便率女兵來到捷克北部的維多夫萊山,從此占山為王。
普熱美斯公爵曾派一名使臣去維多夫萊山區(qū)請普拉斯妲回宮,卻不料,國王的使臣被有著叛逆性格的女人閹割。普拉斯妲的做法激怒了國王卻吸引了許多年輕姑娘。很多年輕女子不堪忍受男人欺壓而投奔了普拉斯妲。這些女人組成了一支真正的部隊——紅色處女軍。
占山為王
紅色處女軍即完全由尚未結(jié)婚的處女組成的軍隊。反對處女軍的人說,普拉斯妲是個作惡多端的女妖,她誘使年輕女子去犯法;但擁護她的人則稱她為女中豪杰。
普拉斯妲對男人十分憎惡。民間流傳普拉斯妲之所以痛恨男性是因為她從小受到父親虐待,又在尚未成年時被男人凌辱過。
紅色處女軍規(guī)模逐漸壯大,最多時人數(shù)超過千人。為了保證給養(yǎng),普拉斯妲率軍隊在迪爾文城堡建起武裝大本營。隨后,紅色處女軍四處打家劫舍,征收捐稅,推行自己的法律。這些法律大部分是針對男人的。為了蔑視男人,普拉斯妲有時會帶著幾名女兵,手持利劍和盾牌,赤身裸體地去市鎮(zhèn)游逛,如果哪個男人膽敢看她們一眼,她們就會把那個男人殺死。
拉斯妲在自己的地盤上行使著絕對權(quán)力,她甚至作出一些古怪而又苛刻的規(guī)定:例如,男人不許佩帶武器,男人必須干所有女人不愿干的家務;男人騎馬時雙腿必須懸垂在坐騎左側(cè),違者處以死刑;女人有權(quán)選擇丈夫,任何拒絕女人選擇的男人都將處以死刑。
布拉格城堡
后來,國王普熱美斯派遣大軍圍剿普拉斯妲?;始臆婈牭闹笓]官開始并不把“紅色處女軍”看在眼里,他們認為這幫女孩看到國王的正規(guī)軍必然會嚇得不知所措。然而,實際上雙方一交戰(zhàn),普熱美斯的軍隊由于過于自信和輕敵竟然慘敗。在得知自己的軍隊在山里竟被女人弄得暈頭轉(zhuǎn)向,國王普熱美斯盛怒之下親自率軍圍剿。
血戰(zhàn)維多夫萊山區(qū)
在維多夫萊山區(qū),普熱美斯大軍依靠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采取突襲戰(zhàn)術(shù)把處女軍層層包圍,縮小包圍圈后殺死了一百多名頑強抵抗的處女軍戰(zhàn)士。在迪爾文城堡的普拉斯妲聞訊后,親手扼死十幾名俘虜后率隊抵抗。一時間,山岡上殺聲震天,幾公里外都能聽到她們和男人拼命時的喊叫聲。
最后,城堡中所有的處女軍戰(zhàn)士全部壯烈犧牲,沒有一個逃命投降的。而普拉斯妲本人最后扔下手中的盾牌,脫光了身上的衣服,僅僅拿著一把利劍皇家軍隊進行了最后的拼殺。
珍寶之謎
普拉斯妲多年跟隨女王,見多識廣,對王室的金銀財寶了如指掌,加之她本人喜歡雍容華貴的奢華生活,又多年劫掠富豪,搶劫了不少的貴族城堡,聚斂起大量的金銀財寶。在普熱美斯軍隊未到之前,她早已預見到自己兇多吉少,于是她在迪爾文城堡早已把大量的寶藏埋藏起來。這筆財寶主要有金幣、銀幣以及處女軍戰(zhàn)士不愿佩戴的大批珍貴的金銀首飾,數(shù)量極為可觀。
普拉斯妲到底把它們埋藏到哪兒呢? 處女軍被全部殺死之后,后人就想到了這批珍寶。有人不斷地在當年她們活動的地區(qū)挖掘,試圖找到她們埋藏的珍寶,但始終沒有找到。
隨后,普熱美斯家族以布拉格為中心建立的王朝依附神圣羅馬帝國幾百年。在普熱美斯王朝統(tǒng)治波西米亞的幾百年間,這幾代王朝都沒有忘記普拉斯妲和她埋藏的財寶。他們曾多次派人去維多夫萊山區(qū)搜尋這批寶藏,但每次都空手而歸。進入二十世紀以來,這筆寶藏又引起了一些現(xiàn)代尋寶者的注意。有人認為,它肯定被埋藏在捷克山區(qū)的某個地方。但到底在什么位置,卻始終沒有人能知道。
讓印加文明汗顏的殖民地工藝品
秘魯是南美文明古國,境內(nèi)古文化遺址密布。在秘魯發(fā)現(xiàn)的偉大遺跡有很多,比如說馬丘比丘。但是絕大多數(shù)遺址都沒有寶藏遺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殖民宗主國西班牙在秘魯境內(nèi)翻得底朝天,大部分財寶都被掠奪走了。另一方面,秘魯民間盜竊文物的現(xiàn)象極為猖獗,當?shù)厝酥灰l(fā)現(xiàn)文物馬上就一哄而上,一搶而光。
西潘王墓室其實就是被盜墓者發(fā)現(xiàn)的。1987年前后,國際文物黑市上頻頻出現(xiàn)顯然是來自秘魯,但是絕對不屬于印加文明的文物。敏感的考古學家阿爾瓦博士意識到這些獨特的文物表明很可能又有一個重要遺跡被盜了。他和助手火速趕到秘魯北部奇科拉約附近,一邊詢問一邊搜尋,終于在1988年發(fā)現(xiàn)了西潘王墓室。
西潘王墓隱藏在一個山谷里,位置很隱秘,周圍沒有任何顯著標志,幾乎可以說是很卑微,這成為它一直沒有被打擾的原因。墓的入口已經(jīng)被盜墓者打開,整個墓由大小幾十個墓室組成,豪華的墓室和豐富的陪葬品讓阿爾瓦博士目瞪口呆。
為了繼續(xù)保護文物不被盜竊,阿爾瓦博士固執(zhí)地堅持住在墓里,守住入口直到秘魯國家文物局的官員到達。當?shù)氐霓r(nóng)民憎恨阿爾瓦斷了他們的財路,在洞口威脅說要把他殺死。幸運的是,文物最終被保護。在之后的挖掘工作中,阿爾瓦博士挖到了密封的、從未被進入的西潘王主墓室,他因此也成為世界考古史上的明星。
西潘王是古代莫切人的一位帝王。莫切人生活在公元100年到700年之間,后來被印加人征服。一直以來印加文明是秘魯古代文明的中心,很難想像在莫切人的古跡中卻發(fā)現(xiàn)了令印加文物都黯然失色的寶貝。
西潘王的墓室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陪葬品,西潘王的尸骨放在墓室的最中間,他的手中抓著一個重達0.5公斤、純金制成的小鏟子。他的頭上和前胸覆蓋著華麗的金制面具,他手臂的骨骼上掛滿精美的首飾,就連他的尸體周圍都堆滿了的數(shù)不清的首飾和工藝品。西潘王似乎想把生前收集到的所有財富都帶到來生的世界里去。
這些還不算全部,最夸張的是,西潘王的四周有幾十具陪葬者的尸體,他們中有年輕的女人、侍衛(wèi)、仆人,而這些人的尸體上無一不是堆滿了金銀制成的首飾。整個墓穴中,死者的骸骨只是點綴在一堆金銀珠寶中的星星白色。阿爾瓦博士說,之前在文物黑市上看到的東西簡直沒法和西潘王墓室中的發(fā)現(xiàn)相比,如果盜墓者先發(fā)現(xiàn)主墓室,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西潘王墓室的發(fā)現(xiàn)是整個西半球最輝煌的墓葬文物發(fā)現(xiàn),被喻為新大陸的“圖特卡蒙墓”?,F(xiàn)在所有的金銀首飾和工藝品都被當?shù)夭┪镳^保管。
從西潘王墓室出土的面具
赫氏堡:史上最豪華的私人住宅
赫氏堡是有史以來最豪華的私人住宅,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傳媒巨人威廉·倫道夫·赫斯特的私人城堡。
在赫斯特事業(yè)的巔峰時期,他擁有兩座礦山,數(shù)不清的地產(chǎn),26家報紙,13家全國性刊物,8家廣播電臺和許多其他新聞媒體事業(yè)。當時赫斯特每天能賺5萬美元,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現(xiàn)在的500萬美元。
每個成功人士都想修建一座夢想中的住宅,赫斯特也一樣,1919年他開始構(gòu)思修建一座舉世無雙的私人城堡。赫氏堡建在距洛杉磯360公里的圣西蒙。這里從太平洋邊開始到桑塔露西亞山,4萬英畝的土地都是赫家的私產(chǎn)。那廣袤的草場,綿延的山丘,舉目可望的海景,在赫斯特心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到1919年,當他能夠?qū)崿F(xiàn)城堡之夢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此地作為基址。
赫氏堡是由朱莉亞·摩根設計的,她是世界上最早從事建筑設計的女性之一。不過精通藝術(shù)的赫斯特在施工的同時給予摩根很多建議,其中大部分是關(guān)于如何將幾千件古董收藏填進房間而又不顯突兀,好像那些古董幾百年來一直在那里一樣。
1925年的圣誕節(jié),盡管還有一些房間沒能完工,赫斯特一家正式搬進了城堡。隨后著名的藝術(shù)家、文學家、好萊塢明星、政客、將軍們紛紛被邀請到赫氏堡做客,當音樂家蕭伯納參觀完赫氏堡以后感慨地說:“如果上帝有錢,他大約也會為自己修建這樣的住所。”
赫氏堡以驚人的藝術(shù)價值傾倒世人
赫氏堡的豪華超越所有人的想像,因為其中的藝術(shù)珍品是無價的。赫斯特一生酷愛收藏藝術(shù)品,家具、掛毯、繪畫、雕塑、壁爐、天花板、樓梯,甚至整個房間都是他的收藏對象。他的收藏大多布置在城堡的房間內(nèi)供人欣賞和使用,絲毫沒有將藏品作為投資以期升值等功利思想。因為有了這些藝術(shù)品,整個城堡平添了濃濃的藝術(shù)氣息和典雅的風韻。赫氏堡的主樓共有115個房間,計有臥室42間,起居室19間,浴室61間,2個圖書室,1個廚房,1個彈子房,1個電影廳,1個聚會廳,1間大餐廳。此外還有3棟獨立的客房,整個山莊共有房間165間。
位于城堡主入口處的室外游泳池叫海王池。按照蕭伯納的邏輯,海王爺本人游泳的地方一定比這兒差遠了。泳池長32米,深1米到3米,所蓄的1300噸水是從山上引來的泉水。池邊散落著幾尊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雕像,全部是藝術(shù)珍品。室內(nèi)游泳池叫羅馬池,是世界最豪華的泳池。墻壁、池底、岸邊、跳臺等用了1500萬塊在威尼斯制造的玻璃馬賽克拼貼表面。金色的玻璃馬賽克表面貼的是一層真金。單是生產(chǎn)這些馬賽克就花了一年3個月的時間,整個泳池的修建則歷時3年。
城堡中的大圖書室是專為客人們布置的。那里收藏的手稿、絕版書、善本書全部是世所罕見。書柜頂和書桌上放置的是公元前2世紀到8世紀希臘的陶罐,書桌和扶手椅是核桃木的古董。曾經(jīng)讓來做客的邱吉爾聲稱自己可以足不出戶在該圖書室待好幾個月。
整座城堡只有一個餐廳,餐廳內(nèi)的布置是赫斯特的驕傲。進入餐廳你會以為自己到了天主教堂或修道院。餐廳墻上掛的是十六世紀法國佛蘭德壁毯,椅子是十四世紀西班牙唱詩班的長椅,天花板是十七世紀意大利的木制天花板,上面雕刻的圣徒像比真人還大。房間盡頭的大壁爐可以容下三四個人而絲毫不用彎腰低頭,也不擁擠。壁爐上掛的一排旗幟是十六世紀意大利錫耶那城舉行宗教賽馬活動時勝利者的旗子。桌上銀制的餐具和燭臺是十七到十九世紀英國、西班牙、法國等地的精品。
赫斯特熱愛動物,赫氏堡所在的牧場上建有一個動物園,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動物園。赫斯特也熱愛自然,修建赫氏堡時,有許多大橡樹擋住了路,赫斯特寧肯花幾千美元將樹移走,也不愿簡單地將它們砍掉。
光是修建赫氏堡的花費就高達一千萬美元,這在當時相當于一個國王的身家。如果計算上所有古董和藝術(shù)品的價值,誰也說不清赫氏堡到底值多少錢。赫斯特去世后他的兒子們決定將城堡捐贈給加州政府,使整個產(chǎn)業(yè)得以向公眾開放,讓世人共同領(lǐng)略迷人山莊的魅力。
邪惡的城市:海盜首都羅亞爾港
十六世紀,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天下,殖民強盜搜刮了大量金銀財寶,一船船運回歐洲。在入侵西半球方面,英國落后西班牙一步,除了控制北美洲北部地區(qū)以外,很難染指西班牙的勢力范圍。心理不平衡的英國嫉妒西班牙搶到的巨額財富,就慫恿海盜專門襲擊西班牙的船只,并為之提供庇護所。
與此同時,歐洲一些亡命之徒淪為海盜,在美洲沿海搶劫過往商船,特別對搶劫西班牙皇家的運金船更感興趣。英國政府當時專門辟出英屬殖民地牙買加島東南岸的羅亞爾港作為海盜的基地,羅亞爾港于是成為歷史上海盜船隊的最大集中地。
羅亞爾港公開身份是牙買加首府,非正式身份是海盜首都,海盜搶奪來的金銀珠寶在這里堆成山,一船船金子有的時候都輪不到卸船,只有停放在港口里等候。這里是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城市,也是最墮落的城市,雖然只有幾萬人生活在這里(其中大約6500人是海盜),但城市的奢侈程度遠遠超越當時的倫敦和巴黎。整個城市沒有任何工業(yè),卻可以享受最豪華的物質(zhì)生活。中國的絲綢、印尼的香料、英國的工業(yè)品一應俱全。當然最多的還是金條、銀條和珠寶。
1692年6月7日,羅亞爾港仍像往常一樣熱鬧,酒館人聲嘈雜,銷贓市場顧客如云,各式船只頻繁進出港口,滿載著工業(yè)品的英國船在碼頭卸貨,美洲大陸的過境船在修帆加水。海盜船混跡其間,一般人難以辨別出來。但是這個罪惡之城注定要受到上帝的懲罰。
中午時分,忽然大地顫動了一下,接著是一陣緊過一陣的搖晃。地面出現(xiàn)巨大裂縫,建筑物紛紛倒塌。土地像波浪一樣在起伏,地面同時出現(xiàn)幾百條裂縫,忽開忽合。海水像開了鍋,激浪將港內(nèi)船只悉數(shù)打碎。穿金戴銀的人在屋塌、地裂、海嘯的交逼下瘋狂奔走,企圖找一個庇身之所。11時47分,一陣最猛烈的震動后,全城2/3沒于海水底下,殘存陸地上的建筑物也被海浪沖得無影無蹤。
在羅亞爾港遺跡里發(fā)現(xiàn)的具有海盜特色的裝飾品
羅亞爾港從此消失在大海中,直到1835年,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人們?nèi)阅芮宄乜匆姾5壮鞘械暮圹E——一些沉船、房屋依稀可辨。當時測量,沉城處于海平面之下7到11米。再以后泥沙和垃圾層層覆蓋,羅亞爾港在人們的記憶中湮滅了。
牙買加獨立以后,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這個海葬城市。1959年,牙買加政府和海下考古學家羅伯特·馬克思簽訂挖掘條約。條約規(guī)定馬克思只負責挖掘,而挖出的所有財寶都歸牙買加政府所有。在之后的時間里,馬克思找到了一部分城市遺址,并挖出了價值幾百萬美元的珠寶和大批生活用品。其中最有歷史價值的是一只懷表,表針指向11時47分,由此確認了古城沉沒的時間。
而最有趣的是一尊沒有頭的雕像,專家研究證實這是中國人信奉的觀音。四年以后,馬克思以“再也挖不到財寶”為由離開牙買加。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羅亞爾港只有這一點財寶,但誰也猜不出馬克思離去的真實原因。
1990年,美國得克薩斯州一所大學接到牙買加政府的邀請,再次開始羅亞爾港的挖掘工作。這所大學的專家們準確找到羅亞爾港的主要沉沒地點,他們發(fā)現(xiàn)當年馬克思挖出來的寶藏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99%的寶藏還沉在海水里。現(xiàn)在羅亞爾港寶藏的尋找工作還在繼續(xù),不過牙買加政府沒有決定打撈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物品和金銀。沒有人知道這個被海葬的海盜首都到底還能給人類帶來多少驚喜。
教授傳奇:天上掉下三千萬美元
天上掉餡餅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從天上掉下和黃金一樣值錢的東西卻有可能,那就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隕石。
年過四旬的羅伯特·黑格有著雙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另一方面他又是全球最權(quán)威的隕石收藏家。從23歲起,黑格就開始收集隕石,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那是可以賣錢的好東西。到現(xiàn)在為止,黑格擁有的隕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隕石收藏。雖然自1990年起,也有其他人進入這個行當,但從實力和收藏規(guī)模來說還沒有人能和黑格相比。
最初,黑格收集隕石只是出于興趣,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隕石因為稀有而珍貴,也可以賣好價錢。現(xiàn)在在專業(yè)的隕石市場上,貴的價格為每克超過8美元,幾乎和黃金價格一樣。就算最一般的每公斤也在30美元左右。如果是含有稀有金屬的隕石,那么價格就難以計量了。
黑格收集隕石的經(jīng)歷很像電影《奪寶奇兵》的情節(jié),充滿驚險、刺激和傳奇色彩。為了尋找從天而降的財富,他的足跡遍及地球上除南極以外的所有大陸。在智利、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埃及,他都有在曠野中九死一生的經(jīng)歷。只要美國航天航空局預報什么地方什么時候?qū)辛餍怯?,他都會在準確的時間趕到那里。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搭乘什么交通工具。
除了自己尋找隕石,他還向當?shù)厝耸召?,當?shù)厝酥灰业诫E石,不論大小,黑格都會用現(xiàn)金收購。1992年,黑格在阿根廷以重金收購了一塊重達37噸的隕石,那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隕石。但是在把隕石運出海關(guān)時,阿根廷政府以走私罪罪名將他逮捕,認為這塊罕見的隕石歸阿根廷國家所有。后來黑格被釋放了,但隕石就被永遠留在了阿根廷。
沒有流星雨的時候,黑格也會自己搜尋隕石。他主要在非洲的沙漠地帶搜尋,因為那里的隕石從來沒被人撿走。黑格駕駛著滑翔降落軟翼機在沙漠上方120米的高處慢慢飛翔,只要看到有突出物就降落,然后用金屬探測器搜索。一般人認為這樣無異于大海撈針,不過黑格二十多年來在沙漠中發(fā)現(xiàn)的隕石占他私人收藏的相當一部分。
目前,黑格的隕石收藏按市場價計算已經(jīng)超過三千萬美元,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收集隕石,他的收藏只會成倍地增值。
黑格和他的收藏
拯救財寶”公司和西班牙沉船
西班牙對殖民財富的掠奪采用了最野蠻的方式,當時南美洲被證實富含金銀礦和其他稀有資源,于是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陸惟一的工作就是開采和經(jīng)營礦山。一船又一船的金銀財寶成為殖民掠奪的罪證。
西班牙的運金船最害怕海盜和颶風,為了對付海盜,每支船隊都配備有裝備了大炮、船身堅固的“護衛(wèi)船”,阿托卡夫人號就是這樣一艘護衛(wèi)船。1622年8月,阿托卡夫人號所在的,由29艘船組成的船隊載滿財寶從南美返回西班牙。由于是護衛(wèi)船,大家把最貴重、最多的財寶放在阿托卡夫人號上。
遺憾的是阿托卡夫人號的大炮對颶風沒有什么威懾力。當船隊航行到哈瓦那和古巴之間海域時,颶風席卷了船隊中落在最后的5艘船。阿托卡夫人號由于載重太大,航行速度最慢,成為首當其沖的襲擊目標。船很快沉到深17米的海底。其他船只上的水手馬上跳下水,希望搶救出一些財寶,但是就在他們找到殘骸,準備打撈金條時,又一場更具威力的颶風襲來,所有水下的人都在颶風中喪生。
梅爾·費雪給自己的定義是尋寶人。1955年他成立了一個名叫“拯救財寶”的公司,專門在南加州一帶的海域?qū)ふ椅靼嘌莱链6甑拇驌粕睦?,費雪先后打撈起六條赫赫有名的西班牙沉船,成為圈中名人,也賺了大把鈔票。
費雪和女兒抓起金條金鏈,這個時刻是很多尋寶人畢生的夢想
不知不覺,費雪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不過他不愿意離開打撈船,因為他曾發(fā)誓一定要找到傳說中有著最多財寶的阿托卡夫人號。
于是,全家人為這個理想放棄了公司的正常運轉(zhuǎn),費雪的妻子、兒子和女兒陪著父親一起下水,在海底尋找夢想。
費雪一家人的搜尋一絲不茍,只要看到不是石頭的東西都要用金屬探測器探測。
費雪和家人1985年7月20日找到了阿托卡夫人號和上面數(shù)以噸計的黃金,不過這種喜悅卻被三十年的艱難磨得平淡。費雪認為上帝一定會讓他找到阿托卡夫人號,只不過一直考驗他的耐心而已。
這個號稱海底最大寶藏的沉船上有40噸財寶,其中黃金就有將近8噸,寶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財寶的價值約為4億美元。
費雪尋找阿托卡夫人號的故事在美國成了中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尋找阿托卡”竟然也成了常用短語,意思是堅持夢想,必會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