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者的成功和聰明人的失敗
世界上許多成大事者都是一些資質(zhì)平平的人,而不是才智超群、多才多藝的人。我們怎樣解釋這個現(xiàn)象呢? 一些人取得了遠遠超過他們實際能力的成就,使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為什么那些看上 去智力不及我們一半、在學校排名末尾的學生卻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其中一些人,盡管在學校里被我們嘲笑,后來卻能專心一個領(lǐng)域,耕耘不輟,最終到達目的地。盡管智力平庸,但他想方設法保持領(lǐng)先,一步一步地積累了自己的優(yōu)勢,而那些所謂智力超群、才華橫溢的人卻仍在四處涉獵,毫無目標,最終一無所獲。 杜邦公司創(chuàng)始人伊雷爾的哥哥維克多可以說是一表人才,他口齒伶俐、頭腦敏捷、身材挺拔、相貌英俊,外表上簡直沒什么缺點。他是一個社交明星,給每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完美的。但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從來就沒有認認真真地辦過一件事,就是答應別人的事,他也可能會忘掉。他僅僅是個吃喝玩樂的專家。如果派他外出考察,他回來后拿不出多少有價值的商業(yè)情報,卻能繪聲繪色地描述旅途中的美味佳肴和美女。伊雷爾做火藥買賣時,維克多在紐約給他做代理。維克多憑社交手腕發(fā)展了一些客戶,但是其中一位,拿破侖的弟弟杰羅姆,一位花花公子,卻毀了他。在縱欲無度、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們倆很投緣,只要杰羅姆缺錢,維克多就慷慨地掏腰包。正是杰羅姆的一筆筆巨額借款,導致了維克多的貿(mào)易公司的破產(chǎn)。 伊雷內(nèi)則是截然相反的人。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但在學習和工作中有股近乎癡迷的專注勁兒。小時候在法國,家境還很寬裕的時候,他受拉瓦錫的影響,對化學著了迷。那時候他父親皮埃爾是路易十六王朝的商業(yè)總監(jiān),兼有貴族身份,誰也想不到這個家庭在未來的法國大革命中會險遭滅頂之災。拉瓦錫和皮埃爾談論化學知識的時候,小伊雷內(nèi)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谂赃?,豎起耳朵聽著。他對“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興趣。拉瓦錫喜歡這個安安靜靜的孩子,把他帶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藥廠玩,教他配制當時世界上質(zhì)量最好的火藥。這為他將來重振家業(yè)奠定了基礎。 若干年后,他們?nèi)胰颂用摲▏蟾锩难晷蕊L,漂洋過海來到美國。他的父親在新大陸上嘗試過七種商業(yè)計劃——倒賣土地、貨運、走私黃金……全都失敗了。在全家人垂頭喪氣的時候,年輕的伊雷內(nèi)苦苦思索著振興家業(yè)的良策。他認識到,目前戰(zhàn)火連綿,盜匪猖獗,從事商品流通有很大的風險,與其這樣倒不如創(chuàng)辦自己的實業(yè)。但是有什么可以生產(chǎn)的呢?這個問題縈繞在他腦海里,就連游玩時他也在想。有一天,他與美國陸軍上校路易斯·特薩德到郊外打獵,他的槍啞了三次,而上校的槍一摳扳機就響。上校說:“你應該用英國的火藥粉,美國的太差勁。”一句話使伊雷內(nèi)茅塞頓開。他想:在戰(zhàn)亂期間,世界上最需要的不就是火藥嗎?在這方面,我是有優(yōu)勢的,向拉瓦錫學到的知識,會讓我成為美國最好的火藥商。后來,他就靠著這股專注勁,克服了許多困難,把火藥廠辦了起來、辦成了舉世聞名的杜邦公司。 歷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聰明人失敗一直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通過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那些看似愚鈍的人有一種頑強的毅力,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如磐石的決心,一種從不受任何誘惑、不偏離自己既定目標的能力。相反,那些聰明卻不堅定的人,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目的,四處出擊,結(jié)果分散精力,浪費才華。 一個聰明的孩子,不管是否在大學里遙遙領(lǐng)先,不管是否比社區(qū)的其他同齡人更引人矚目,如果不專心致志就永遠不會成功。 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有些人學到的知識比別人多,做出的成就比別人高,這是因為他們?nèi)硇膿湓谧约旱氖聵I(yè)上。他們做起事來,都有一股忘我的、甚至六親不認的勁頭。據(jù)說愛迪生在新婚之夜想到一個問題,就到實驗室里研究起來,忘記了新娘,直到有人來叫他,他才想起這是什么日子。他一生中貢獻了電燈、留聲機、電影等對人類生活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發(fā)明,以及不計其數(shù)的小發(fā)明,如果不是一個連睡覺都想著發(fā)明的人,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成就。 高效率蒸汽機的發(fā)明者詹姆斯·瓦特,從小就是出了名的心靈手巧的人,他在父親的造船作坊里迅速掌握了修理航海儀表的技術(shù),工匠們夸他“每根手指頭上都刻著好運紋”,事實上,在擁有自己的工作臺之前,小瓦特就把課余時間消磨在車間里,觀察大人們干活,靜靜地思考,他是一個非常內(nèi)向、好靜的孩子,只要是他感興趣的事,無論他準備做、正在做、還是暫時中斷,他的心思都在上面,這樣的人所取得的進步,是那些三心二意的人望塵莫及的。 他中學畢業(yè)后來到格拉斯哥,想學一門手藝,但是這里竟然沒有一個配當他師父的人,那些工匠可以教的,他早就會了。他不得不來到倫敦,從舉世聞名的儀器專家中尋找自己的導師。他成了數(shù)學家、儀器制造專家約翰·摩根的學徒,一年中,他掌握了別的學徒需要三至四年才能學到的東西,他是這樣做的:每周在摩根的車間里工作五天,每天從清晨干到晚上九點,在休息時間又攬些零星的修理活來干。他用黃銅制作的法式接頭的兩腳規(guī)被評為全行業(yè)中最杰出的作品。出師時他告訴父親:“我認為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不愁沒有飯吃,因為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能像大多數(shù)工匠那樣出色地工作了,盡管我還不如他們熟練。”
對于他這樣的人,吃飯決不是一個問題。他為格拉斯哥大學修好了一批天文儀器,在校園里得到了一個工作間,也得到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后來他又與一名建筑商合伙開了儀器制造修理廠,賺了不少錢。自從得到一臺老式蒸汽機模型、弄清它的缺陷、意識到改進它的可能性,他就從小安樂窩中走了出來、踏上了偉大的成功之路。他沉浸在對大氣壓、真空、冷凝、傳熱、沖程、能量、效率等等錯綜復雜的環(huán)節(jié)的思索中,在工作中、在散步時、在水壺邊、在床上……不停地考慮那個模型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難題,一旦心有所得,就撲到實驗室里檢
驗。這東西一旦成功,將對工業(yè)文明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在此之前人們普遍依賴自然界的不穩(wěn)定的風力和水力來驅(qū)動機械設備,老式蒸汽機由于燃料消耗過大,只能在煤礦里運用,而且它發(fā)出的呼哧呼哧、吱嘎吱嘎、撲通撲通的噪音使幾英里內(nèi)不得安寧。瓦特撇開其他事情,一心撲在蒸汽機上,他寫信告訴朋友:“除了這臺發(fā)動機之外,我對任何別的事情都可以一概不加以考慮。”就是這樣一個人,在15年的時間里,把60多年中無人改進的震天響的礦井蒸汽機變成了可以牽引輪船和火車的動力,他自己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和顯赫的社會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