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動脈壓(MAP)計算公式
MAP=舒張壓(DBP)+ 1/3( 收縮壓SBP + 舒張壓DBP)
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
2.血壓指數(shù)
血壓指數(shù)=踝部血壓/上臂血壓
正常值:1~1.3
臨床意義:間隙性跛行者平均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壞疽者為0。
3.周圍總阻力公式
周圍總阻力=平均動脈壓(mmHg)/心輸出量(L/min)*79.92
正常值約: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計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礎(chǔ)熱量*體表面積(m2)/60
注:209為每卡熱量需氧ml數(shù),60系小時換算為分鐘,基礎(chǔ)熱量或體表面積可根據(jù)公式計算或查有關(guān)表得出。
5.心排血量計算(行右心導(dǎo)管檢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動脈血氧含量(VOL%)-混合靜脈氧含量(VOL%)]*0.1
正常參考值:>3.5 L/min
6.體循環(huán)血流量計算(行右心導(dǎo)管檢查)
體循環(huán)血流量( 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圍動脈血氧含量(VOL%)- 混合靜脈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環(huán)血流量計算(行右心導(dǎo)管檢查)
肺循環(huán)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靜脈血氧含量(VOL%)-肺動脈血氧含量(VOL%)]*0.1
8.估計休克程度指標(biāo)公式
(1)休克指數(shù)=心率(b/min)/收縮壓(mmHg)
指數(shù)為0.5:血容量正常
指數(shù)為1:約丟失20~30%血容量
指數(shù)>1:約丟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脈壓(mmHg)
正常參考值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計算公式
心胸比例=兩側(cè)心緣到正中線的兩條最長垂線之和(T1+T2)/胸廓最小橫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輸出量公式
心輸出量(ml/min)=每搏輸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4.5~6L/min(靜息時)
11.正常人心輸出量與體、肺循環(huán)血量的關(guān)系
心輸出量(L/min)=體循環(huán)血流量(L/min)-肺循環(huán)血流量(L/min)
12.腎衰指數(shù)(RFI)
腎衰指數(shù)=尿鈉*血肌酐/尿肌酐
正常值:1
臨床意義:腎前性腎功能不全< 1,腎性腎功能不全> 1,腎后性腎功能不全急性期< 1,慢性期> 1。
13.腎功能障礙時延長給藥間期計算
患者給藥間期=正常給藥間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
本法不減量,只延長給藥間期,嚴(yán)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給藥間期延長,很難使血藥濃度保持在有效濃度。
14.肌酐身高指數(shù)計算
肌酐身高指數(shù)=24小時尿肌酐(mg/dl)/標(biāo)準(zhǔn)身高肌酐*100%
表示瘦體組織的空虛程度,正常值為1.09,營養(yǎng)不良時為0.5。
15. 血尿素氮和腎功能損害程度
16.腎功能損害程度與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的關(guān)系
17. 腎功能衰竭與血容量不足的鑒別
18.血漿晶體滲透壓計算公式
血漿滲透壓(毫滲量)=2*[血鈉(mmol/l)+血鉀(mmol/l)]+血糖(mg/dl)/18+非蛋白旦(mg/dl)/6(或尿素氮/2.8)
注:嚴(yán)格說血漿滲透壓應(yīng)為:晶體+膠體滲透壓之和,但血漿膠滲壓值很小,常忽略不計
正常值:280~310毫滲量
臨床意義:高于正常見于高滲脫水,高滲非酮癥糖尿病昏迷,尿毒癥;低于正常見于水中毒,肺心病、低滲血癥等
19.糖尿病時根據(jù)每日排出糖的克數(shù)估計胰島素的用量
需補(bǔ)胰島素單位數(shù)=24小時尿糖克數(shù)/2
20.每人每天總熱卡需要大致估計公式
總熱卡的需要量=1000+(100*年齡) (卡)
21.成人蛋白質(zhì)需要量計算
蛋白質(zhì)提供的熱能應(yīng)占總熱能的10~15%
每日蛋白質(zhì)需求量(g)=體重(Kg)*(1~1.5)
22.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
脂肪提供的熱能應(yīng)占總熱能的15~20%
每日脂肪需求量(g)=每日總熱量-[蛋白質(zhì)(g)*4+碳水化合物(g)*4]/9
23.上切牙至氣管和支氣管某些解剖標(biāo)志測量參考數(shù)據(jù)(cm)
24.潮氣量計算公式
預(yù)計潮氣量=體重(Kg)*(10 ~15)ml
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
25.肺活量(VC)預(yù)計公式
(1)以年齡、身高預(yù)計肺活量
男:VC(ml)=[27.63-0.112*年齡(歲)]*身高(cm)
女:VC(ml)=[21.78-0.101*年齡(歲)]*身高(cm)
(2)以身高預(yù)計肺活量
男:VC(ml)=25*身高(cm)
女:VC(ml)=20*身高(cm)
(3)以體表面積預(yù)計肺活量
男:VC(ml)=2310*體表面積(m2)
女:VC(ml)=1800*體表面積(m2)
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
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
26.實(shí)際肺活量占預(yù)計肺活量的百分比公式
實(shí)際肺活量占預(yù)計肺活量的百分率(%)=實(shí)測得肺活量/預(yù)計肺活量
正常值:不低于預(yù)計值的80%
27. 每分鐘通氣量計算公式
(1)每分鐘靜息通氣量(ml)=潮氣量(ml)*呼吸頻率(t/min)
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
意義:超過10000ml為通氣過度,低于3000為通氣不足
(2)每分鐘肺泡通氣量(ml)=[潮氣量(ml)-無效死腔氣量(ml)]* 呼吸頻率(t/min)
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氣量=呼氣中二氧化碳容積/肺泡氣中二氧化碳?xì)饬浚?)*100
肺泡通氣量=0.863*每分鐘二氧化碳產(chǎn)生量/PaCO2
28.生理死腔氣量計算
生理死腔(ml)=[ PaCO2-呼出氣平均PCO2]/ PaCO2*潮氣量(ml)
29.解剖死腔=[呼氣末PCO2-呼出氣平均PCO2]*潮氣量(ml)/ 呼出氣中PCO2
正常值:150ml
30.預(yù)計最大通氣(MVV)量計算
(1)以年齡、體表面積求預(yù)計最大通氣量
男:MVV=[97-年齡(歲)/2]*體表面積(m2)
女:MVV=[83-年齡(歲)/2]*體表面積(m2)
(2)以時間肺活量推算預(yù)計最大通氣量(嚴(yán)重肺心病身體差者)
MVV=0.0302*第一秒時間肺活量(ml)+10.85
正常值:男:70~170 l/min
女:40~100 l/min
意義:>120 l/min無肺氣腫,<40 l/min有肺氣腫
31.嬰兒通氣功能參考值
32.兒童(5-14歲)通氣功能計算公式
33.摒氣
34.呼吸頻率參考值
35.脈搏與呼吸比
36.不同體位時呼吸頻率(安靜狀態(tài)下)
37.小兒血壓
38.血壓的左右臂、上下肢、睡眠與清醒時的差異
中年以前,女性收縮壓較男性低0.7~1.3Kpa(5~10mmHg),中年以后無大差異。
39.小兒血壓計算公式
4歲以后: 收縮壓(mmHg)=2*周歲數(shù)+ 80
舒張壓為收縮壓的2/3~3/5
嬰幼兒血壓與4歲小兒大致相同
40.平均動脈壓計算公式
平均動脈壓=(收縮壓+2*舒張壓)/3
平均動脈壓=舒張壓+脈壓差/3
41.血壓單位換算口訣
(1)血壓mmHg,加倍再加倍, 除3再除10,可得Kpa值
(2)血壓Kpa, 乘10再乘3,減半再減半, 可得mmHg值
42. 血壓測量用袖帶的尺寸
43.脈壓
44.小兒血壓測量用袖帶的寬度
45. 通氣量參考值
靜息通氣量:男:6.663±0.200 L 女:4.214±0.160 L
最大通氣量:男:104±2.31 L 女:82.5±2.17 L
第一秒時間肺活量:約2.83 L
時間肺活量:1秒鐘:83%
2秒鐘:96%
3秒鐘:99%
每分鐘通氣量:男:6.600 L 女:5.000 L
每分鐘通氣量:3.530 L/ m2體表
死腔氣量:約0.15 L
每分鐘肺泡通氣量:4 L左右
每分鐘二氧化碳排出量:0.2 L
每分鐘二氧化碳排出量:0.118 L/ m2體表
46.呼吸動力功能參考值
47.心臟代償功能分類和對手術(shù)的耐受力
48.補(bǔ)鉀濃度及速度
濃度:一般不超過5%
速度:不超過100mEq/h, 或5%濃度小于1~2ml/min(15~70滴/分)
49.動脈血?dú)夥治雠c肺功能的關(guān)系
mmHg*0.1333=Kpa
50.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shù)的危險因素
0~5分為1級,6~12分為2級,13~25分為3級,26以上分為4級。1~2級手術(shù)危險性一般病人無大差別;3級手術(shù)危險性大,威脅生命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11%;4級手術(shù)危險性更大,威脅生命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22%;只作搶救生命的手術(shù)。
51.輸血及血液成分的主要適應(yīng)癥
52.暖休克與冷休克的比較
53.靜脈補(bǔ)鉀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
(1)見尿補(bǔ)鉀,尿量大于500ml/24h,30~40ml/h。
(2)補(bǔ)鉀總量:全天總量不宜超過2~3mEq/Kg(體重)。
(3)補(bǔ)鉀濃度:40~60mEq/L,相當(dāng)于0.3%~0.45%的KCl。
(4)補(bǔ)鉀速度:一般速度:如果給0.3%KCl,成人不超過60滴/分,小兒不超過10~12滴/分。
最大速度:1~1.85g/h。
如果病情需要而輸入速度在每小時20~40mEq/h,最好心電監(jiān)護(hù)。 嚴(yán)禁靜脈推注。
54.補(bǔ)堿的速度參考
無脫水時給高張堿液(2.5%~5%NaHCO3),每小時不超過100~200ml。
有脫水時給等張堿液(1.4% NaHCO3),每小時不超過1000ml。
55.代酸中毒治療有關(guān)計算公式
先給下列計算值的半量
5% NaHCO3(ml)=[60-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容積%)]*體重(Kg)*0.5/2.24
11.2%乳酸鈉(ml)=[60-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容積%)]*體重(Kg)*0.3/2.24
乳酸鈉在組織缺氧,心臟停搏、呼吸驟停、肝功能不良時不宜使用。
56.腎前氮質(zhì)血癥與急性腎衰的鑒別
57.少尿的鑒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