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打下文章第一個字,《滿城盡帶黃金甲》票房正在瘋漲。在決定說點什么之時,這部影片的票房已接近2億元人民幣。一說,已超過2億。 為何張大英雄猛片一出,“罵”亦隨之,票房卻硬生生地(口)水漲船高?為什么有人愿意花幾十上百塊錢,跑到電影院兜一圈,然后急匆匆回家寫帖子、挑毛?。慷?,不但 在我看來,這幾部大片的票房奇跡,不無預示著反智主義的徹底勝利。反智主義主要表現(xiàn)在于反對知識與理性,而這一點很容易從幾部大片中得到印證。 這幾部大片都有著十分相似的特征:一是投資浩大,動輒上億;二是場面又極盡奢侈,為營造一個鏡頭不惜一切代價;三是,這些大片又毫無例外的漏洞百出,隨便都能找出幾個“饅頭”;更重要的一點,這些影片都注重題材而忽視“意義”,也可以說是形式重于內(nèi)容。相對于影片的資本與 影片的反智主義特征,還可以從幾位導演身上找到明顯的痕跡。無論是張藝謀、陳凱歌還是馮小剛,都拍過不少堪稱經(jīng)典的影片,但這些導演精英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和過去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人們很難想象,這還是《紅高粱》導演張藝謀嗎,拍《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又在何處?實際上,這并非第五代導演創(chuàng)造力集體潰退,而是他們進行自我顛覆,從理性主義走向了反智主義。顯然,理性主義固然十分重要,卻充滿風險,更未必能夠贏得票房。例如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雖秉承其一貫藝術(shù)風格,票房收入?yún)s未盡人意;《黃金甲》爭議不斷,市場收入?yún)s像滾雪球一樣,在罵聲中越滾越大。 有意思的是,反智主義一般表現(xiàn)為大眾對知識和知識分子的藐視,但 但是,千萬別笑得太早,誰說這不會是一個反智主義的陷阱呢?不能排除,精英們的反智行為是出于有意識的策謀。“張藝謀”們未必是江郎才盡、黔驢技窮,而是對內(nèi)陸消費文化了如指掌,深諳如何運用資本力量以及操縱 無論有意無意,“反智游戲”儼然已成為時下文娛圈博取眼球和創(chuàng)造經(jīng)濟效益的絕密暗器。比如芙蓉姐姐,大家都知道那很傻,但就是有人愿意瞧著傻樂。再比如大嘴宋祖德,恐怕沒幾個人會對他感冒,但他一開新聞發(fā)布會,記者卻又蜂擁而至,因為那意味著有好戲看了。芙蓉姐姐的一夜成名,以及宋祖德得以頻繁露臉,就在于其為大眾布下了一個反智主義的陷阱。另一方面,大眾似乎也樂于參與這一場“反智游戲”,在種種顯著荒謬的現(xiàn)象中顯示自我,從中獲得虛無的優(yōu)越感。這反過來,又使反智精英們不得不或主動地迎合大眾的參與熱情和口味偏好。也就是說,當反智精英發(fā)現(xiàn)大眾需要吐口水時,他們就連忙遞上了“痰盂”。而當大眾義憤填膺對反智精英們大加鞭撻的時候,卻不知對方正在暗自發(fā)笑。 在這個意義上,反智主義其實就是一種逆向炒作。“反智游戲”滿足了大眾宣泄情緒和參與互動的需要,同時也讓反智精英們賺得盆滿缽滿,可謂各得其所。遺憾的是,這一切卻是以顛覆知識與理性為代價,由此,也反襯出在眼球決定效益的消費社會中,知識精英的悲劇性一面。 12月24日,《黃金甲》主創(chuàng)人員在廣州大擺慶功宴,現(xiàn)場十分火暴以至于幾度失控。毫無疑問,這是反智主義的又一次勝利,卻也是為社會精英集體拋棄理性擔當?shù)倪@一個時代,灑下了一杯祭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