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一名中國老人扮成乞丐臥底兩個月,揭開歹徒殘害、脅迫流浪兒童在廣東深圳行乞的重重內幕。他撰寫出2萬字的《救救孩子,深圳街頭棄嬰和病殘乞兒生存狀況調查手記》,并得到溫家寶等多位中央領導的長篇批示。對于流浪兒童淪為行乞工具,老人沉重地指出,癥結就在于城市管理的多重責任缺失。
中國“了望”新聞周刊報導,扮成乞丐臥底的曹大澄今年七十六歲。去年十一月,曹大澄發(fā)現深圳的病殘乞兒多半罹患腦病,不會說話、走動,只能躺在地上昏睡,認為一定有幕后人物操縱,于是在社會責任感驅使下,展開臥底調查。
曹大澄說,“我喬裝打扮成一個職業(yè)乞丐,每天扛著一根木棍,捧著討飯盆,與在鬧市區(qū)討錢的乞丐們混在一起。這些乞丐多來自河南,我在河南待過,會說河南話,以老鄉(xiāng)的身份很容易熟識起來。我常會請他們搓一頓,小酒過后,多能吐真言。” 他表示,“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去探訪一個在深圳丐幫中出名的‘花子首富’。此人長期盤踞人民南路、深南東路幾座天橋,手下控制著三、四個病殘兒乞討,病重的常常失蹤、下落不明。不久,又會有新的病殘兒出現。” 曹大澄指出,“花子首富”下毒手將拐騙來的病殘兒童擰斷胳膊、打斷腿,制造慘相,越慘不忍睹越能多要錢。有人說,他一年能要到人民幣二、三十萬元。 他表示,“在深圳殯儀館,一組數據更令我心酸膽寒:去年深圳市從各種渠道送來火化的死亡棄嬰和幼兒共兩百八十六名!這些還僅僅是登記在冊的。” 曹大澄調查后認為,中國流浪兒童淪為行乞工具的癥結,在于城市管理的多重責任缺失,并撰寫“救救孩子,深圳街頭棄嬰和病殘乞兒生存狀況調查手記”。 報導指出,曹大澄曾將他在街頭了解到的情況向相關部門反映,但得到的答覆多半是漫不經心的應付,或是視若無睹的麻木。不過,今年八月,當曹大澄這份兩萬字的調查手記被送達中共中央時,溫家寶等領導人指示調查。 這位村干部模樣的老漢姓何,老家在河南,是村里的村民組長。與他交談 混熟后,他告訴曹大澄:“討飯好比當年生產隊出工下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學活用就能立竿見影。一樣的道理用在討飯上就得一不要臉二不要命,每天要保五爭八(50元到80元),月產二千多,一年下來兩萬五!扣除吃喝雜費,每年回家凈剩兩萬沒問題。”乞丐群中有一胖一瘦的老漢在一旁應承回話:“老何這話不假, 一年搞上兩萬沒問題,過去在生產隊上,俺幾個一個是生產隊長、一個是田頭記工員、一個是隊上會計員。而今還是生產隊的老班底。” 曹大澄問老何,為何周口、駐馬店、信陽地區(qū)總有人成群結隊地出來當“乞討專業(yè)戶”?老何說:“早年來深圳討飯的窮光棍如今在村里也算是個大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乞討隊伍中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