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是第一
若要當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培養(yǎng)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jīng)驗轉(zhuǎn)變成能力的催化劑。這“化學反應”由一系列的問題開始,人生在不同的階段,要經(jīng)常反思自問:我有什么心愿?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有沒有使用智慧的心思?有沒有在面對順流逆流時懂得適如其分處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時、因事、因處境而有所不同。很多人把不當?shù)淖晕夜芾砼c交惡運混為一談,這種消極無奈的態(tài)度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地方:講究儀容整齊清潔是自律的表現(xiàn),誰都能理解貧困的人包裝選擇不多,但能選擇自律心靈態(tài)度的人就會更容易備受欣賞。
14歲,當我還是一個窮小子的時候,我對自己的管理方法很簡單,我知道我必須賺取足夠一家勉強存活的費用。雖然我當時只是小工,但我堅持把每件事都做得妥當出色,把剩下來的一分一毫都購買實用的舊書籍。22歲我成立公司以后,進取奮斗的品德和性格對我來說,層次有所不同,我知道光憑能忍、任勞任怨的毅力已是低循環(huán)、過時的觀念。知識需要和意志結(jié)合,理性的力量需要加上理智的力量。
每一個機構(gòu)有不同的挑戰(zhàn),很難有絕對放諸四海皆準、皆適用的預制組件。老實說,我對很多人云亦云的表面專家的分析是“尊敬有加”,說得俗一點,有時大家方向都正確,耍的卻是花拳繡腿、姿勢又不對。管理者對自己負責的事和身處的組織有深層的體驗和理解最為重要。了解細節(jié),就經(jīng)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機的發(fā)生。
不要“企業(yè)明星”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要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但絕不能挑選名氣大但妄自標榜的“企業(yè)明星”。高效組織的企業(yè)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shù)、唯唯諾諾、灰心喪志的員工,同樣也難負擔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fā)點的“企業(yè)大將”。挑選團隊,有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同樣會累垮團隊。要建立同心協(xié)力團隊的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到沉默的聲音,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是否開明公允、寬宏大量,能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領袖管理團隊要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杠桿”心態(tài),“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敝c是效率和節(jié)省資源策略智慧的出發(fā)點。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這個概念被簡單扭曲為“四兩撥千斤”、“以小博大”,聰明的管理者專注研究出支點的位置,支點的正確無誤才是核心。這門功夫倚仗你的專業(yè)知識和綜合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見的層次和次序。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公司只看到千斤和四兩的直接可能,而忽視支點的可能性,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
個性的管理藝術(shù)
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翻閱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書。雖然表面上挺沉悶,但觀察別人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對公司選擇方向和分布資源有很大的啟示。
對我而言,管理人員對會計知識的把持和尊重,對現(xiàn)金流的控制,公司預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還有兩點不要忘記:管理人員特別要花心思在脆弱環(huán)節(jié);在任何組織內(nèi)優(yōu)柔寡斷者和盲目沖動者均是一種傳染病毒,前者的延誤時機和后者的盲目沖動均可使企業(yè)在一夕間遭遇毀滅性的災難。
最后,好的管理者還要有接受新事、新思維的能力。不要寄希望自己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我常常跟兒子說,“要建立沒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團隊,在肩負經(jīng)濟組織其特定及有限責任的同時,也要努力不懈,攜手服務貢獻于社會。這不能只是我對你一個希望,而是你對我的一個承諾?!?/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