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在川西拍攝的幾組風光作品在論壇發(fā)表之后,其中幾幅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好評,有幾個朋友跟帖或者短信詢問作品的拍攝與制作技巧,憂天在此以其中一幅作品為例與大家分享拍攝與制作經(jīng)驗。
這幅作品拍攝地點在從九龍返回新都橋的途中,雞丑山南麓的道路旁邊。當時剛下過一陣雨,近處小溪潺潺,綠樹蔥蘢,遠處的山頭云霧繚繞,天空亂云翻騰,構成一幅仙境一樣的畫卷。但,風景雖然美麗,要拍攝下來并不容易,首先近景和天空的亮度差別太大,如果按近景的樹木曝光,遠景的天空勢必一片慘白;如果按天空曝光,近處勢必一團漆黑,而且,如果快門時間太短,水的動感無法體現(xiàn),也會使畫面失去生氣。 取景構圖 為能將近處的水、樹木、遠處的山和云盡收眼底,拍攝時鏡頭旋至20mm廣角端,構圖時使小溪的反差鮮明的溪口、明亮的山口、河中的枯枝、遠處的山頭,分別形成四個相互呼應又不完全對稱的意趣點,使整個畫面既平穩(wěn)又富于變化。 曝光控制 為表現(xiàn)水的動感,快門時間至少要0.5秒,為使動感強烈,并形成仙境一般的霧狀,首先將快門時間定為1秒,當然,曝光時間這么長,三腳架必不可少。由于Sigma SD10只有中心點對焦,所以只能使用手動對焦。又因為相機使用點測光時只能對中心點測光,所以曝光也使用手動。 鑒于現(xiàn)場的情況,畫面中有三個主要的亮度等級:天空最亮,水面次之,兩者亮度相差約兩檔,樹木又比水面暗一檔半左右,拍攝時決定采用手動曝光,基本以水的亮度為準,利用適馬SD10比較大的寬容度,在后期處理時彌補層次的損失。根據(jù)測光結果,使用1秒的曝光時間,即使將光圈收至鏡頭的最小光圈F22,水面依然會曝光過度,在沒有中灰濾鏡的情況下,權且使用偏振鏡來代替,壓暗水面亮度,光圈收至F18。
RAW文件的輸出
如果以默認參數(shù)輸出,遠處的天空白茫茫一片,而且畫面發(fā)悶,色彩黯淡,完全沒有現(xiàn)場感受的那種煙雨空朦的感覺。 為使畫面通透,增加層次感,適當提高一點反差,壓暗暗部亮度,提高色彩飽和度,但如此以來整個調(diào)子會偏暗,此時稍微增加一點曝光補償(0.4),使水面和樹木的影調(diào)基本接近現(xiàn)場的感受。調(diào)整滿意后輸出一幅TIFF圖片,命名為Normal.tif,存盤。 將曝光補償拉至-2.0,直至天空出現(xiàn)云的層次。再輸出一幅TIFF圖片,命名為Dark.tif,存盤。
Photoshop合成 在Photoshop中同時打開Normal.tif和Dark.tif兩幅圖片,將Normal.tif的畫面拖入Dark.tif中,使之成為其一個層。 移動新層的位置,使兩層畫面完全重疊。使用橡皮擦工具,調(diào)整合適的大小和透明度,在第二層的天空位置擦拭,使下層的云透出來,至滿意為之。 合并層,適當切裁、調(diào)整大小,加框,一幅作品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