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羅的擅專在吉甲大會之后,掃羅遣散了攻擊亞們?nèi)藭r所招集的軍隊,只留下二千人跟隨著自己駐扎在密抹,另有一千人跟隨他兒子約拿單在基比亞。這是一個極嚴重的錯誤。他的軍隊因最近的勝利,心中充滿了希望和勇氣;如果他乘戰(zhàn)勝之余威,立時去攻打以色列其它的仇敵,則對于爭取國家自由之戰(zhàn),自必收效甚宏。同時,他們好戰(zhàn)的鄰邦非利士人非?;钴S。他們在以便以謝戰(zhàn)敗之后,仍舊在以色列地保持著一些山上的堡壘;如今他們在以色列的心臟地帶也設立起來了。非利士人在訓練,武器和裝備上,都較以色列人為優(yōu)。在他們壓迫以色列人的長久時期內(nèi),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起見,曾經(jīng)禁止以色列人作鐵匠,以免他們?yōu)樽约褐圃煳淦鳌T谕?zhàn)之后,希伯來人仍然到非利士人的防地去,求他們的鐵匠為他們修造鐵器。以色列人因為喜好安逸,又因長期壓迫所生的自卑心理,大都忽略了為自己預備作戰(zhàn)的武器。在戰(zhàn)爭時所使用的弓和甩石的機弦,以色列人固然能以獲得;但除了掃羅和約拿單之外,他們“竟沒有一個手里有刀有槍的。”(撒上13:22) 掃羅作王第二年,他才開始試圖制服非利士人。第一次的襲擊是王的兒子約拿單所領導的,他在迦巴攻擊非利士人,戰(zhàn)勝了那地的駐軍。非利士人因這次的失敗極其忿怒,就急速準備反攻。這時,掃羅命令在遍地吹角宣布戰(zhàn)爭,招集一切兵士,包括約但河對岸的支派在內(nèi),都聚集在吉甲。這個號召他們都聽從了。 非利士人早已經(jīng)在密抹聚集大軍,--“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象海邊的沙那樣多。”(撒上13:5) 當這消息傳到吉甲掃羅和他的軍隊中時,眾百姓想到他們所要應付的勁敵,因而膽戰(zhàn)心驚起來。他們實在還沒有準備好去應戰(zhàn),所以許多人非??謶?,以至不敢出來嘗試作戰(zhàn)。有一些人過約但河回去了,而另一些人則躲藏在那一帶地方的許多山洞,石穴和坑中。當會戰(zhàn)的時候臨近,逃兵就越發(fā)增多了,那些沒有逃亡的士兵,則因感覺不祥之兆而恐懼萬分。 當初掃羅受膏作以色列王的時候,撒母耳已經(jīng)清楚地指示過他們這時所應采的步驟。先知曾說: “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里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當行的事。”(撒上10:8) 掃羅天天在那里等候,但并沒有進行什么決定性的努力來鼓勵百姓,或激發(fā)他們信靠上帝的心。在先知所約定的日期還沒有完全屆滿之前,他就等得不耐煩了,并因環(huán)繞著他的困難環(huán)境而自己也灰心喪膽了。他沒有忠心準備百姓參加撒母耳所要舉行的獻祭之禮,反而沉溺于不信和懼怕之中。借著獻祭尋求上帝,原是一項最嚴肅而重要的工作;上帝要他的百姓省察己心,悔改罪行,以至他們的祭物可以蒙他悅納,他就可以賜福給他們,使他們能戰(zhàn)勝仇敵。但是掃羅漸漸的急躁起來;百姓也沒有依靠上帝的幫助,反而仰望他們所揀選的王來引領他們,指示他們。 然而耶和華仍舊看顧他的百姓,并沒有丟棄他們,令他們遭受那臨到單靠血肉之體的人的種種災難。在到了千鈞一發(fā)的危機中,他使他們確知依靠人乃是何等的愚妄,并使之轉向他作他們惟一的幫助者。如今掃羅的試驗時期已經(jīng)來到,要顯明他究竟是否依靠上帝,是否能照著他的命令忍耐等候,借此顯明自己是上帝能在艱難境遇中信任他為治理他子民的君;或是顯明自己是一個心志不定,不配擔任所要交托給他的神圣責任的人。以色列人所揀選的君王,將會聽從萬王之王的命令么?他會不會令灰心的兵士注意那作他們永恒之能力和拯救的主呢? 掃羅等候著撒母耳來,越等越不耐煩了,他把軍隊的混亂,苦惱,和逃亡,都歸咎于先知這一次的缺席。約定的日期已到,但上帝的仆人卻沒有實時前來。上帝曾故意留住他的仆人。但掃羅那暴躁而易受沖動的情緒再也抑制不住了。他覺得必須作一些事來安撫百姓懼怕的心,所以他決定招集大會舉行獻祭之禮,并借著獻祭來懇求上帝的援助。上帝曾經(jīng)指示,惟有那些獻身擔負圣職的人,才能在他面前獻祭。但掃羅吩咐說:“把燔祭···帶到我這里來。”(撒上13:9) 他竟穿著軍裝,拿著武器,走近祭壇,在上帝面前獻祭。 “剛獻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掃羅出去迎接他,要問他好。”撒母耳立時看出掃羅已違犯了所給他明確的指示。耶和華曾借著他的先知說明這時以色列在危機中所該作的事。如果掃羅履行了上帝應許賜幫助的條件,耶和華就必借著那少數(shù)效忠于王的人為以色列人行神奇的拯救。但掃羅竟那么滿意于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以至他出去迎接先知的時候,倒以為自己是應受褒獎而不必受譴責的呢。 撒母耳的臉上滿了憂慮和煩惱之色;他問掃羅說:“你作的是什么事呢?”掃羅為他擅專的行為推辭說:“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在密抹;所以我心里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 “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作了胡涂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F(xiàn)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jīng)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撒母耳就起來,從吉甲上到便雅憫的基比亞。” 這時,除非以色列人不再作上帝的子民,那么就必須維持原先建立君主政體的基本原則,以色列國家必須受神權的治理。如果以色列人能完全屬于耶和華,如果屬肉體和屬世俗的意志能服從上帝的旨意,他就繼續(xù)作以色列國的元首。只要掃羅和百姓能表現(xiàn)自己是屬于上帝的,他就能一直作他們的保障。以色列的君王若不在一切事上都承認上帝的無上威權,他們就斷不能興旺。 如果掃羅能在這一次的試驗中,顯明自己尊重上帝的命令,上帝就能借著他成全他的旨意。如今他的失敗證明他不配作上帝的代理人。若是繼續(xù)作下去的話,他必導致以色列人于錯誤之中,那控制一切的就不再是上帝的旨意而是他個人的意志了。如果掃羅能忠誠到底,他的國位就必堅立直到永遠;但是他既然失敗了,上帝的旨意就必須借著另一個人來成全。以色列的政權必須委托給一個愿意照著上天旨意治理百姓的人。 我們真不知道,在上帝試驗人的事上,究竟有多大的利害關系。除了嚴格順從上帝的話以外,別無安全的道路,他一切的應許都是以信心和順從為條件的,若不順從他的命令,《圣經(jīng)》上豐富的應許就不能實現(xiàn)在我們身上。我們不可隨著情感的沖動,也不可依靠人的見解行事;無論我們的環(huán)境如何,我們應當聽從上帝明顯的旨意,并依著他確定的命令行事為人。這樣,上帝自必為這事情的結果負責,借著忠心遵守他的訓言,我們可以在試驗的時候,于世人和天使的面前,證明耶和華可以在困難的境遇中,信任我們能實行他的旨意,尊榮他的圣名,使他的百姓得福。 掃羅雖已招致了上帝的不悅,可是他還不愿意自卑悔改。他所缺少的真正虔誠,他要企圖借熱誠履行宗教儀式來彌補。從前何弗尼和非尼哈把上帝的約柜運到軍營之中,而以色列人仍遭失敗,這事掃羅不是不知道的;雖然如此,他還是決心要把那神圣的約柜和隨從的祭司請來。他若能借此鼓舞百姓的信心,就希望重新招集他分散的軍隊與非利士人作戰(zhàn)。他現(xiàn)在不需撒母耳在場支持他,如此就能免去先知的不受人歡迎的批評和責備了。 過去曾有圣靈賜給掃羅,以啟迪他的悟性,令他的心地柔和。他曾從上帝的先知那里領受真誠的教訓和責備。然而他的心還是多么乖張?。∫陨腥说谝粋€王的歷史乃是一個悲慘的例子,說明幼年養(yǎng)成的惡習有何等大的力量。掃羅在幼年時期就不愛上帝,也不敬畏他;而且他那急躁的性情既沒有在幼年時訓練成順服,就必隨時反抗神圣的權威。那些在幼年敬愛上帝的旨意并忠心盡責的人,就可以準備在成年時期擔任更高的職務。但人若多年妄用上帝所賜的才能,而到了他們意欲改變的時候,還希望如少壯時一樣很自然地把這些能力用在完全相反的事業(yè)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了。 掃羅想要振奮民心的企圖,結果沒有成功。他既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軍隊只剩下六百人,就離開吉甲,退到新近從非利士人手中奪來的迦巴堡壘去。這座城在一個深而險的山谷南面,在耶路撒冷之北幾里路。在這同一個山谷的北面就是密抹,非利士的軍隊就駐扎在這里,并時常派遣隊伍出去蹂躪各地。 上帝有意讓事情誤到這樣危急的地步,藉以譴責掃羅的乖張,并給他的子民一個謙卑與信心的教訓。因為掃羅在擅自獻祭的事上犯了罪,所以耶和華不讓他得到戰(zhàn)勝非利士人的光榮。王的兒子約拿單是一個敬畏耶和華的人,他就蒙揀選作了拯救以色列人的器皿。他受到神圣的靈感,向拿兵器的人建議,他們二人暗暗地去襲擊敵營;他主張說:“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14:6) 拿兵器的人也是一個有信心常祈禱的人,他贊助了這個計劃,但惟恐別人攔阻他們,于是二人暗暗離營。二人向引導他們列祖的上帝懇切禱告之后,便決定求一個記號作進退的方針。于是他們下到兩軍對陣的隘口,悄悄地在山峰的蔭下,和高低起伏的巖石所遮蔽著的曲徑上穿過去。及至走近敵營之時,他們故意讓敵人看見,非利士人就輕蔑地說:“希伯來人從所藏的洞穴里出來了。”于是對他們說: “你們上到這里來,我們有一件事指示你們。”這話的意思是要刑罰這兩個膽敢上山的以色列人。但這話卻正是約拿單和他同伴所預定的記號,認為是耶和華必使他們工作順利的憑據(jù)。于是他們避過這些非利士人,再取一條隱蔽而難行的路。這條路是非利士人以為無人能以飛越的,所以防范不甚嚴密。這兩個武士就這樣襲入敵營,哨兵驚慌失措,來不及抵抗,就被他們殺了。 天上的使者保護了約拿單和他的從者,有天使在他們旁邊作戰(zhàn),非利士人就在他們面前崩潰了。那時地大震動,如同有大隊馬兵和車輛沖來似的。約拿單認出了上天幫助的記號,連非利士人也知道有上帝為以色列人施行拯救。營內(nèi)營外的非利士人都甚恐懼戰(zhàn)兢。他們在慌亂之中,錯將自己的士兵認作敵人,就互相擊殺起來了。 不久,戰(zhàn)場的喊聲傳到以色列人營中。掃羅王的守望兵看見非利士的軍隊潰亂,人數(shù)減少,就來報告。那時還不知希伯來營中有什么人出去作戰(zhàn)。經(jīng)過點名之后,就知道只有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沒有在營中。掃羅既看見非利士人潰敗慌亂的情形,就領著他的軍隊參加攻擊。那些從前逃亡或投降仇敵的希伯來人,這時也轉過來攻擊他們;那藏在山地的許多人也都出來追殺,當非利士人潰逃的時候,掃羅的軍隊便大大殺戮他們。 王決意要盡量利用他的機會,就鹵莽地命令他的兵士全天不吃東西,并以嚴肅的咒詛加強他的禁令,說:“凡不等到晚上向敵人報完了仇吃什么的,必受咒詛。”原來這場戰(zhàn)爭,在掃羅還不知道而且沒有參加的時候,早已經(jīng)是勝利的了;他卻希望借著全然殺滅潰敗的軍隊來顯揚自己。這個禁止人吃東西的命令,乃是出于他自私的野心,并顯明他為滿足自高的欲望起見,就不關心百姓的需要。掃羅用嚴肅的咒詛來堅定他的禁令,這一件事顯明他非但是鹵莽,而且也是褻慢的。在他咒詛的話中,正足以說明他的熱心乃是為自己而不是為上帝的尊榮。他聲稱,他的目的不是“已使耶和華可以向他的敵人報完了仇,”乃是“使我可以向我的敵人報完了仇。”(譯者按:撒上14:24。英譯本直譯如上。) 這禁令的結果,反而使百姓違犯了上帝的命令。他們既終日作戰(zhàn),就餓得發(fā)昏了;所以限期一過,他們便急忙將所奪取的牛羊連肉帶血都吃了,這樣就違犯了不可吃血的律法。 在那一天的戰(zhàn)役中,約拿單沒有聽見王的命令,所以當他經(jīng)過樹林吃了一點蜜,就無意中犯了王的命令。到了晚上掃羅才知道了這事。他曾宣布,凡違犯他命令的人必被處死;如今約拿單雖然沒有故意犯罪,而且上帝雖然神奇地保全了約拿單的性命,并借著他施行了拯救,但王仍宣布必須執(zhí)行處決。若饒了他兒子的性命,無異承認掃羅那么鹵莽的立誓乃是犯了罪。這就大有損于他的威信。掃羅可怕的判決是:“約拿單哪,你定要死,若不然,愿上帝重重的降罰與我。” 掃羅既不能得到勝利的榮譽,他就希望借著熱心維持自己誓約的神圣性而得尊榮。即或必須犧牲自己的兒子,他還是要給百姓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王的威權是必須維護的。不久之前,掃羅曾在吉甲違犯了上帝的命令,擅自作祭司的工作。當撒母耳譴責他的時候,他還強辯自己有理。如今當他自己的命令被人違犯時,--何況這命令是不合理的,而且違犯的又是出于無意,--這位作王又作父親的,竟定了他兒子的死罪。 百姓不肯讓他執(zhí)行這個判決。他們不怕王的怒氣,陳述說:“約拿單在以色列人中這樣大行拯救,豈可使他死呢?斷乎不可,我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連他的一根頭發(fā)也不可落地。”這個驕傲的王,不敢輕視百姓一致的意見,于是約拿單的性命得以保全。 掃羅不能不覺得他的兒子在百姓和耶和華看來,比他還好。百姓這次保護了約拿單,對于王的鹵莽乃是個嚴厲的譴責,他預感他的咒詛終必落到自己的頭上。他就不再繼續(xù)與非利士人作戰(zhàn),而抑郁不歡地回家里去了。 凡是容易原諒自己的罪,并自辯有理的人,往往在判斷并斥責別人的事上是最嚴厲的。許多人象掃羅一樣,自招上帝的不悅,但他們卻拒絕勸告,輕視責備。就是他們覺悟到耶和華不與他們同在時,他們還不肯承認困難的原因是在自己。他們常存驕傲自滿的心,同時卻殘酷地批判,或嚴厲地斥責那些比他們更好的人。這些自命為審判官的人應當思考基督的話說:“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么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給你們。”(太7:2) 那些想要高抬自己的人,往往會作出一些事來顯露自己品格的真相。掃羅的事件就是如此。他自己的舉動使百姓認出他看自己的尊榮和威權,比公義,憐憫和慈善更重要。這樣,百姓就可以看出自己拒絕上帝所賜給的政治制度是犯了錯誤。他們已經(jīng)棄絕一個常祈求上帝降福給他們的虔誠的先知,而換來一個憑著盲目的熱誠給他們帶來咒詛的王。 如果不是以色列民出面干涉,救了約拿單的性命,他們的拯救者就要在王的命令之下喪生了。百姓后來跟從掃羅的領導,該是多么地疑懼不安??!他們一想到是他們自己立他為王的,他們又該怎樣的后悔不及啊!耶和華長久容忍世人的剛愎任性,他賜給人人機會,使他們看出自己的罪,離棄自己的罪; 那些不顧他旨意,輕視他警告的人,他似乎使他們順利一時,但到了他所定的時候,他必要顯明他們的愚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