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SP 的,在我看來,web2.0 跟 SP的結合才有價值。其實跟 sp相關的web2.0 的東西已經不少:一度火熱而今冷卻的moblog,跟網站資源密不可分的線上線下結合的第二代交友,老冒在玩的IVR日志,以及在下曾經試水的新短信交友業(yè)務"朋友圈"……但正如大家看到的,資源主導一切。 moblog至今散落在各家 bsp, IVR日志因為音質的限制而少有人去收聽,我嘗試的短信交友因為用戶基數(shù)太小而玩不動,只有億友網和碰碰網,依托外部投資,以及既有的 sp和網站基礎,才能把 sp2.0 玩下去。
sp發(fā)展到現(xiàn)在,對資源的依賴程度相當之高。有再好的業(yè)務,沒有錢,沒有關系資源,不但賺不到錢,而且逃不掉被別人抄襲趕超的命運。但從另一方面說,正是這種情況逼迫大家探索全新的業(yè)務模式。找到新的模式,可能不僅僅意味著有新的增長點,更重要的是,重新洗牌的機會說不定就在其中--在不一樣的渠道,用不一樣模式,捕獲不一樣的人群,發(fā)掘不一樣的需求。根據(jù)我最近的了解,各家 sp對新業(yè)務的需求不是一般的迫切。好產品是新推廣的前提。先不管推廣資源如何,總要在產品上一起步就有過人之處吧? 04年的時候,有人在 SP人扎堆的地方SP論壇講,無線互聯(lián)網必將沿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道路走下去。一時之間,似乎大家都在頂這個觀點。我當時就不以為意,不只是因為無線互聯(lián)網比互聯(lián)網晚了幾年,本就可以避開前車之鑒抄近道;更重要的是,無線互聯(lián)網和互聯(lián)網的用戶界面不同,用戶習慣也不一樣。這就意味著,假如有人硬要把自己手里的 SP 業(yè)務往互聯(lián)網的模式上靠,最后一定走不通。 說這個其實是想跟互聯(lián)網的兄弟們"炫耀"一下:路線不能照抄,思路卻頗多助益,在很多地方,無線互聯(lián)網是完全可以走在互聯(lián)網前頭的??纯磭鴥缺容^有贏利相的 SNS交友網站,億友結緣空中,碰碰源自浩天,都是從無線互聯(lián)網"自下而上"冒出來的?;仡^看看互聯(lián)網里面,靜悄悄沒什么動靜。 同一時間,大洋彼岸的美國, 正面臨著"把美國的青少年用完"的"困境":照目前的發(fā)展速度,不用很久,所有的美國青少年就全都成為 myspace的會員了。 在中國,無線互聯(lián)網引領潮流;在美國,互聯(lián)網一馬當先。這說明什么呢? 先說 myspace。他的一些硬指標令人望而生畏:用戶數(shù);PV ;投資額。但是,沒人說 myspace 已經看到贏利的曙光了吧?或者挑明了說:美國有無線業(yè)務嗎?
看看國內的億友網和碰碰網。單從格局上看,與 myspace一般無二,徹頭徹尾的雷同。不同之處在于: 1. Myspace是以炫酷的內容和形式來吸引年輕人加入: ……最初得知這個網站的都是洛杉磯最漂亮最酷的一群人――搖滾樂手,年輕藝術家,模特,演藝新秀。所以,當人們開始發(fā)現(xiàn)這個網站的時候,那感覺只能用 "驚艷 "二字形容。…… 而億友網和碰碰網,是沿著多年在線上線下形成的對異性交友的天然敏感來吸引用戶的。 2.Myspace 是以音樂為主打。這一點從iPod的成功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相比之下,這招在中國不會靈。億友網和碰碰網的著力點在于交友信息的全息化,以及興趣圈的泛化。包括貓撲在內,所謂圈子,更多的是一種論壇式信息鋪陳的結構,你可以不發(fā)帖,但是回帖也可以混個臉熟。 3.Myspace 沒有解決計費問題。用戶群起來以后,怎么收錢?廣告自然是個好方式,但只這個還不夠。相比之下,背靠SP 的億友網和碰碰網則不需要擔心這個。一條短信,或者一個push,用戶自然會知道該把錢交到什么地方去。 4 .Myspace沒有實現(xiàn)線上線下互動。登錄之后,可以自定義條件搜索想要的好友,搜索結果中顯示好友的照片,如果在線,會有很明顯的標志"嘿,她在線";可是,如果她不在線呢?如何快速的聯(lián)絡到她?在國內,這個問題已經在多年的聊天業(yè)務運營中解決了,透過短信,用戶之間可以保持 24小時的不間斷聯(lián)系――理論上。 5.Myspace 依然需要對用戶習慣進行強化培養(yǎng)。在國內,手機用戶早已習慣查看短信,乃至彩信;隨著WAP 業(yè)務的發(fā)展,瀏覽過WAP窄小頁面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從 WAP上下載圖片鈴聲。 從以上可以大概看出,單就業(yè)務基礎而言, Myspace不見得擁有比億友網和碰碰網們更好的土壤。如今,已經上市的空中網對 SNS的投入似乎依然保守,更不用說要以此為概念炒作;相比之下,擁有與Myspace 類似投資背景并立志成為中國的Myspace的的碰碰網正在力爭上市,應該會盡快做出漂亮的成績。 保持對 SP+SNS 的關注,顯然無法止步于概念,必須要見到實際效益。寫blog的過程,是梳理思路的過程,同時是交流的開始,我拋了磚,各位有玉盡管砸過來,無論哪個互聯(lián)網,都講究分享:) |
|
來自: kramer > 《互聯(lián)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