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一次重溫了張國榮的電影《霸王別姬》。
十年前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似乎只感覺到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程蝶衣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角色,為戲而生,為情而死。而后的幾十年表現(xiàn)的則是面對動亂時代而扭曲的脆弱的人性。一切表達的都是“人生如戲”這種思想。
而這次,我在電影中卻看到了感覺不同的另外一些東西,那就是沉重的歷史,以及衰敗文明的最后呻吟。
歷史本來就是一個迷人的風景線,特別是二十世紀那紛亂迷離的時代。戲劇其實可以看作一個比喻,比喻有著幾千年歷史沉積的中華文化,在幾千年來每一個時代,無論是清朝,北洋軍閥,日本人,國民政府等等,都無不對古老的文明藝術(shù)有著內(nèi)在的尊重和融合。中華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人。
然而,中華文明的歷史卻在某一點發(fā)生了質(zhì)變,解放軍進駐北京、以程蝶衣、段小樓及張公公同在的畫面宣告了既往的歷史已失去了它的綿延、被壓縮為一個平面;以“永恒的”袁四爺被正法預示了歷史斷裂的發(fā)生,一個非人的、赤裸而猙獰的時代終于開始了。
狂熱的政治運動最終毀掉了藝人們心中永恒而美好的藝術(shù)。然而真正可怕的是,悔掉的不僅僅是藝術(shù)家們的藝術(shù),還有整個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故事的結(jié)尾,程蝶衣仰天長嘆,京劇的滅亡是報應的時候,我想,那個報應并不是結(jié)束,而是剛剛開始。
小樓背叛的報應,是菊仙自縊,蝶衣自刎。但中華民族背叛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得到的報應又是什么呢?蝶衣如果能多活二十多年的話,他就可以看到這個報應的結(jié)果了——他所鐘愛的戲劇終于在中國主流媒體中消失了,其他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正在迅速地消失的過程中;中國大陸人使用著和其他世界各地華人不同的“漢字”;北大清華的學子們考“托福”拼命地往美國擠,更多事業(yè)有成的人則選擇了移民;中國農(nóng)村依舊有著大量的兒童因為貧困而上不起學;人們失去了信仰,道德觀念日下,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社會犯罪,貪污腐化日益嚴重;一些人生活日益改善,更多的人卻在貧困與死亡之中艱難地掙扎;幾百人的中毒和死亡已經(jīng)無法引起媒體的興趣了,一邊是成千上萬的人因恐懼而搶購藥品,另一方面國家的衛(wèi)生部長卻拍著胸脯向全世界媒體說謊。這是一個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冷酷無情的社會。
《霸王別姬》說的可能并不是一個故事的結(jié)束,而是另外一個故事的開始。希望每個人都能看一看這部經(jīng)典的電影。
二○○三年四月二十六日